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的摄影生涯中,特别喜欢传统相机和黑白影像。各种135、120、4×5相机我都玩过了,而且用不同画幅的相机拍出不同题材的摄影专题,体会到了不同画幅相机的不同感受。
数码影像发展的速度,对传统影像的冲击,大有兵临城下之势。玩传统相机的人越来越少了,也许,我是个顽固派、保守派,在数码时代我更加钟情于传统影像。在我下决心将传统影像坚持到底时,正赶上北京大画幅悄然兴起,令我眼前一亮,兴奋不已,没有任何犹豫,便买了一台金宝8×10单轨机。很多朋友好奇地问我,改拍风光了?我说:不,拍人物纪实。啊!拍人物纪实!有点愕然和不解。我也深知大画幅拍人物的难度,但正是这个难度,我才去驾驭它。也许,是自我的一个挑战,同时更加坚定了我将传统影像进行到底的决心。
当我架上8×10大画幅相机,兴奋过后,又让我犯了难,难在我不知道拍什么人?好多朋友说,你来北京了,去拍北京胡同人吧!我觉得北京胡同人已经有很多人在拍,再说我也不感兴趣。我曾试着背着8×10大相机在北京转了一圈,愣是找不到感觉,我这才意识到,这片土地并不属于我。
我是地地道道的东北人,黑土地是我成长的沃土,那鸡冠型版图上的山山水水,是我心中永远的牵挂。于是,我背上8×10重返黑土地,沿着黑龙江边境,迎着寒风,踏着积雪,历时三个多月,拍了10盒8×10黑白胶片。
这是一次返璞归真的尝试,我总想回归到摄影术最初阶段,用最简单、无情节、纯粹黑白影像表达原创的真实和影像的魅力。
拍8×10大画幅,黑白优于彩色,黑白更具魅力。拍大画幅黑白,用光非常重要,最好是阴天,散射光,人物面部影调柔和,层次丰富。最忌大晴天,光比越大,反差越大,暗部没有层次感。一般情况下,用ISO 200的胶片增加一挡曝光,冲洗时适当减少冲洗时间,这样减弱反差,暗部层次丰富。这样虽好,可拍人物由于快门速度过低,人物稍微一动就虚了。由于光圈收不到最小,景深不够,前后人物就会虚。大画幅相机的光圈F32,还不足小相机的F5.6,所以景深小,速度慢,给大画幅拍人物带来难度,如果眼睛虚了,这张片子就废了。所以说,拍大画幅人物不如拍风光,要难上加难。如果真的成功了,那种高结像的影像冲击力和细节的魅力,是任何小机器都无法比拟的。
我这次用8×10大画幅相机拍摄的黑白《大东北》,在2005平遥国际影展上,大家对我的选题、拍摄方法都给予了充分肯定。每张照片都放大到两米见方,视觉冲击力和影调的细节全部表现出来。比如:我拍的冬季裸泳,看小照片时,并没有感到有多大的优势。但当放大到两米时,泳者身上的水珠、皮肤的毛孔、质感被高清晰度地表现了出来,充分体现了大画幅相机的绝对优势。
不过,话说回来,这次拍摄实践也不是完美的,所拍照片的失误率在80%左右。如果能使用高感光度的胶片,提高速度,光圈缩小到F45,拍摄的成功率会更高一些。人物的布局、画面的构成,会更讲究一些,视觉效果也会更好一些,克服过于呆板的状态。
感谢大画幅相机,它使我躁动的心平静下来,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和拍摄方法,使我享受到了拍摄大画幅影像给我带来的无限乐趣和黑白影像的魅力。
数码影像发展的速度,对传统影像的冲击,大有兵临城下之势。玩传统相机的人越来越少了,也许,我是个顽固派、保守派,在数码时代我更加钟情于传统影像。在我下决心将传统影像坚持到底时,正赶上北京大画幅悄然兴起,令我眼前一亮,兴奋不已,没有任何犹豫,便买了一台金宝8×10单轨机。很多朋友好奇地问我,改拍风光了?我说:不,拍人物纪实。啊!拍人物纪实!有点愕然和不解。我也深知大画幅拍人物的难度,但正是这个难度,我才去驾驭它。也许,是自我的一个挑战,同时更加坚定了我将传统影像进行到底的决心。
当我架上8×10大画幅相机,兴奋过后,又让我犯了难,难在我不知道拍什么人?好多朋友说,你来北京了,去拍北京胡同人吧!我觉得北京胡同人已经有很多人在拍,再说我也不感兴趣。我曾试着背着8×10大相机在北京转了一圈,愣是找不到感觉,我这才意识到,这片土地并不属于我。
我是地地道道的东北人,黑土地是我成长的沃土,那鸡冠型版图上的山山水水,是我心中永远的牵挂。于是,我背上8×10重返黑土地,沿着黑龙江边境,迎着寒风,踏着积雪,历时三个多月,拍了10盒8×10黑白胶片。
这是一次返璞归真的尝试,我总想回归到摄影术最初阶段,用最简单、无情节、纯粹黑白影像表达原创的真实和影像的魅力。
拍8×10大画幅,黑白优于彩色,黑白更具魅力。拍大画幅黑白,用光非常重要,最好是阴天,散射光,人物面部影调柔和,层次丰富。最忌大晴天,光比越大,反差越大,暗部没有层次感。一般情况下,用ISO 200的胶片增加一挡曝光,冲洗时适当减少冲洗时间,这样减弱反差,暗部层次丰富。这样虽好,可拍人物由于快门速度过低,人物稍微一动就虚了。由于光圈收不到最小,景深不够,前后人物就会虚。大画幅相机的光圈F32,还不足小相机的F5.6,所以景深小,速度慢,给大画幅拍人物带来难度,如果眼睛虚了,这张片子就废了。所以说,拍大画幅人物不如拍风光,要难上加难。如果真的成功了,那种高结像的影像冲击力和细节的魅力,是任何小机器都无法比拟的。
我这次用8×10大画幅相机拍摄的黑白《大东北》,在2005平遥国际影展上,大家对我的选题、拍摄方法都给予了充分肯定。每张照片都放大到两米见方,视觉冲击力和影调的细节全部表现出来。比如:我拍的冬季裸泳,看小照片时,并没有感到有多大的优势。但当放大到两米时,泳者身上的水珠、皮肤的毛孔、质感被高清晰度地表现了出来,充分体现了大画幅相机的绝对优势。
不过,话说回来,这次拍摄实践也不是完美的,所拍照片的失误率在80%左右。如果能使用高感光度的胶片,提高速度,光圈缩小到F45,拍摄的成功率会更高一些。人物的布局、画面的构成,会更讲究一些,视觉效果也会更好一些,克服过于呆板的状态。
感谢大画幅相机,它使我躁动的心平静下来,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和拍摄方法,使我享受到了拍摄大画幅影像给我带来的无限乐趣和黑白影像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