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医学院校正在加快校企合作的深化,促进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这是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要求,也是促进医学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发展的创新实践.在阐述产学研相关概念的同时,结合我国高校产学研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广西医科大学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为例,分析了联合培养基地推动产学研发展的现状和成效,提出了产学研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优化对策,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医疗产业输送高素质卫生人才资源加快国家创新
【机 构】
:
广西医科大学 信息与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学院校正在加快校企合作的深化,促进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这是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要求,也是促进医学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发展的创新实践.在阐述产学研相关概念的同时,结合我国高校产学研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广西医科大学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为例,分析了联合培养基地推动产学研发展的现状和成效,提出了产学研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优化对策,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医疗产业输送高素质卫生人才资源加快国家创新能力体系建设.
其他文献
为顺应国际化教育需求,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持续8年开设全英文纳米“表面工程与摩擦学”课程.课程针对留学生知识体系存在差异性、课程内容涉及多个学科、教学范围既广又深的难点,借助思源学习空间等网络教学工具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课下提供工程案例视频启发学生思考,课堂上通过问题驱动学生学习,并在课程开设过程中引入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摩擦学知识,形成了工程问题导引、线上线下结合、问题式驱动的教学特色,为国际化教学提供参考.
新时代背景下汉语国际推广是一项跨地域、跨文化的语言文化传播活动.聚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海外实习现状,认为目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海外实习仍存在诸如实习生整体的外语能力欠佳、实习场所和效果与实习的标准有一定落差等问题,着重探析汉语国际教师学习和成长的历程,针对现实情况提出优化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衔接、强化汉语基础知识和教学技能、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等相关海外实践课程的教学建议,对蓬勃发展的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来华留学生数量逐年持续攀升,同时对我国来华留学生的规模和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类招生方式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在大类招生背景下探索来华留学生培养工作优化路径,对于提升国际人才培养质量与招生有效性之间的契合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大类招生的内涵基础上,对来华留学生大类招生工作优化路径以及培养工作成效的提升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在大类招生趋势下,推进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持续优化与发展.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全新背景下,针对各个高校来说,需要改变传统人才培养的目标,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模式,通过落实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举措,为社会输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因此,各个高校需要以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引导,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的同时,不断地对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深化,以提升教学质量作为出发点,顺利的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更多新时代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具有更好的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实现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学生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情怀、有激情、有观念的现代新工科人才,是当代高等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专业为例,分析了该专业在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实践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以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列举了具体方法与措施,为具有相似专业的实践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借鉴.
高等院校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更是新时代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融合的新举措.“城市生态学”是高等学校生态学专业的基础课之一.在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进程中,“城市生态学”课程也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融合的路径,致力于培养懂知识、有素质的人才.通过从课程思政融入“城市生态学”教学的必要性、存在问题和措施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对高校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医学化学是医学生进入大学阶段首先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能为其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育部提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号召下,医学化学教学团队积极探索,从医学化学课程内容建设、课堂教学方法更新、线上金课建设、金课评价体系、金课师资建设、金课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着力打造医学化学金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总结了医学化学课程的发展概况及目前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以上六个方面阐述了医学化学金课的建设策略.
在新工科背景下,总结“水电站”课程教学痛点问题,把新工科的改革与学生的需求融合在一起,从“认知、技能、素养”三方面,构建以问题导向为主线的立体化、多层次、多形式的课程教学目标.同时教学内容着眼于学情分析,对象分析;根据知识点分布,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阶段:水电站基本理论阶段;水电站规划设计与运行相关技能阶段;水电站复杂问题解决阶段.从思想政治融合、工匠精神培养、紧跟前沿三个层次丰富和深化教学内容,打造了基于问题导向、突出学生中心、关注产出实效的立体化教学内容.
针对采矿工程专业必修主干课程“矿井通风与安全”存在的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差、教学与实践脱节等问题,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和先进教学工具,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丰富教学内容,构建“课堂演示、现场测试、课程设计、虚拟仿真”多位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培养教师“教研融合、以教为本”的教学理念,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类似工程学科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在“新学分”背景下对设计基础课重新定位,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置,打造多专业“设计通识课程”.“设计认知与思维导入”课程针对设计类专业培养诉求,把握设计认知和思维规律的通识性,量身打造通识化的课程内容和个性化的专业接口,实现与后续课程的精准对接.在一门课程中达到“通识”与“专业”的结合.让学生初步了解创意设计的流程、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意素养,从而使学生打开思路、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