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长期合作与对话机制的建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交往愈加热络,定期或非定期召開的各级别、多主题国际会议,为中阿在各领域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良好的机遇,也为从事对外报道的新闻工作者,特别是阿文报道领域提出了新的课题。
2011年伊始,新华社通过整合全社阿文报道资源,成立了阿文专线,并以着力加强中国新闻对外报道为突破口,扩大新华社阿文报道的影响力。同年在宁夏银川举行的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为阿文专线提供了一个练兵的好机会。
论坛期间,由总社派出的阿文报道小分队和英文记者发挥外语优势,采写了数十篇中、英、阿文稿件,为提升论坛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对论坛的成功报道也为阿文专线在国际性会议报道方面积累了经验。
一、加强策划
2011年中阿经贸论坛开幕前,阿文专线对阿拉伯国家报纸、电视台、网站等主流媒体以及当地中资企业进行了调查,了解阿拉伯用户需求,征求他们对新华社阿文稿件的意见和需求。同时,专线对阿拉伯国家驻华使领馆、在华阿拉伯商人和留学生展开调研,重点解决“写什么、给谁写和怎么写”这三个问题。
同时,小分队与新华社宁夏分社进行了良好的衔接,有针对性地策划了一组重点报道选题,其中涵盖中东局势、中阿关系、能源合作、清真产业、文化交流等双边热点问题,并细化分工,责任到人。
小分队阿文记者凭借对相关背景知识的熟悉,还专为中文记者“普及”了一些涉及阿拉伯国家的常识性知识,避免记者在稿件撰写过程中出现把“阿拉伯国家”等同于“伊斯兰国家”,把伊朗、以色列、土耳其当成阿拉伯国家等常见错误。
二、充分发挥阿语优势
2011年论坛共吸引了76个国家、地区和国际机构的1200多位国外嘉宾参展参会,其中22个阿拉伯国家均派出了高规格的代表团参加本届中阿经贸论坛。由于阿文翻译资源有限,外国嘉宾英文表达水平参差不齐,论坛期间,小分队成员直接用阿文进行采访,大大提高采访效率,同时确保采访的信息更加真实、准确,把论坛上的“声音”如实地记录下来。
针对当前的中东动荡局势,记者采访了大量中阿专家学者以及与会客商,大家均表示对于未来中阿合作发展充满信心与期待,一旦局势趋于稳定,各国政府将更加重视社会经济发展,积极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这必将为中阿合作带来更多新的机遇。
同时,记者发挥语言优势,用阿拉伯语对阿盟驻华办事处主任穆罕默德·哈桑和突尼斯贸易和旅游部长马赫迪·胡瓦斯进行了专访。访谈中,他们从中东局势、中阿关系、双边合作以及中阿经贸论坛等方面阐述了个人观点看法。根据采访内容,记者播发了中、阿双语文字稿,同时翻译制作成专题电视节目,在新华社CNC电视台中文频道播出。
三、前后方鼎力配合
论坛期间,新华社阿文专线前后方共自采和编译阿文稿件40多条,其中近半数被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埃及中东通讯社、沙特通讯社、卡塔尔通讯社、阿联酋《联合报》、《宣言报》、科威特《火炬报》等阿拉伯国家知名媒体全文转载。
良好的落地和采用效果与阿文专线前后方记者、编辑的鼎力配合是分不开的。总社后方编辑在第一时间把前方记者传回的中文稿件编译成阿文,并对稿件进行润色、添加背景,提升了稿件的质量。
经贸论坛开幕当天,总社签发人优先播发开幕式和高峰论坛的中、英、阿文稿件以及领导人会见等重点稿件,大大提高了稿件时效性。
高峰论坛上,阿联酋外贸部次长阿卜杜拉·艾哈迈德·阿勒萨利赫和巴林经济发展局首席执行官穆罕默德·本·艾萨·哈利法用阿拉伯语发表了主旨讲话。在拿到讲话稿后,记者在遵循原文表达的基础上,稍做修改后播发了阿文稿件《阿联酋外贸部次长:希望能够丰富中阿合作领域》、《肩并肩推动双边经贸发展与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时效性,同时编译了中文稿件《阿联酋外贸部次长:希望能与中国在非石油领域加强合作》、《巴林经济发展局:中阿经贸关系将向投资型转变》。
论坛期间,在宁夏采访的阿拉伯国家媒体,把阿文专线稿件作为他们报道此次论坛的重要来源,相当数量稿件被全文转发。
本届中阿经贸论坛的成功报道,展现了2011年以来新华社阿文专线的改革成果,为今后专线策划、组织、参与重大战役性报道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专线改革扩展了新思路。
(作者均系新华社对外部记者)
2011年伊始,新华社通过整合全社阿文报道资源,成立了阿文专线,并以着力加强中国新闻对外报道为突破口,扩大新华社阿文报道的影响力。同年在宁夏银川举行的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为阿文专线提供了一个练兵的好机会。
论坛期间,由总社派出的阿文报道小分队和英文记者发挥外语优势,采写了数十篇中、英、阿文稿件,为提升论坛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对论坛的成功报道也为阿文专线在国际性会议报道方面积累了经验。
一、加强策划
2011年中阿经贸论坛开幕前,阿文专线对阿拉伯国家报纸、电视台、网站等主流媒体以及当地中资企业进行了调查,了解阿拉伯用户需求,征求他们对新华社阿文稿件的意见和需求。同时,专线对阿拉伯国家驻华使领馆、在华阿拉伯商人和留学生展开调研,重点解决“写什么、给谁写和怎么写”这三个问题。
同时,小分队与新华社宁夏分社进行了良好的衔接,有针对性地策划了一组重点报道选题,其中涵盖中东局势、中阿关系、能源合作、清真产业、文化交流等双边热点问题,并细化分工,责任到人。
小分队阿文记者凭借对相关背景知识的熟悉,还专为中文记者“普及”了一些涉及阿拉伯国家的常识性知识,避免记者在稿件撰写过程中出现把“阿拉伯国家”等同于“伊斯兰国家”,把伊朗、以色列、土耳其当成阿拉伯国家等常见错误。
二、充分发挥阿语优势
2011年论坛共吸引了76个国家、地区和国际机构的1200多位国外嘉宾参展参会,其中22个阿拉伯国家均派出了高规格的代表团参加本届中阿经贸论坛。由于阿文翻译资源有限,外国嘉宾英文表达水平参差不齐,论坛期间,小分队成员直接用阿文进行采访,大大提高采访效率,同时确保采访的信息更加真实、准确,把论坛上的“声音”如实地记录下来。
针对当前的中东动荡局势,记者采访了大量中阿专家学者以及与会客商,大家均表示对于未来中阿合作发展充满信心与期待,一旦局势趋于稳定,各国政府将更加重视社会经济发展,积极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这必将为中阿合作带来更多新的机遇。
同时,记者发挥语言优势,用阿拉伯语对阿盟驻华办事处主任穆罕默德·哈桑和突尼斯贸易和旅游部长马赫迪·胡瓦斯进行了专访。访谈中,他们从中东局势、中阿关系、双边合作以及中阿经贸论坛等方面阐述了个人观点看法。根据采访内容,记者播发了中、阿双语文字稿,同时翻译制作成专题电视节目,在新华社CNC电视台中文频道播出。
三、前后方鼎力配合
论坛期间,新华社阿文专线前后方共自采和编译阿文稿件40多条,其中近半数被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埃及中东通讯社、沙特通讯社、卡塔尔通讯社、阿联酋《联合报》、《宣言报》、科威特《火炬报》等阿拉伯国家知名媒体全文转载。
良好的落地和采用效果与阿文专线前后方记者、编辑的鼎力配合是分不开的。总社后方编辑在第一时间把前方记者传回的中文稿件编译成阿文,并对稿件进行润色、添加背景,提升了稿件的质量。
经贸论坛开幕当天,总社签发人优先播发开幕式和高峰论坛的中、英、阿文稿件以及领导人会见等重点稿件,大大提高了稿件时效性。
高峰论坛上,阿联酋外贸部次长阿卜杜拉·艾哈迈德·阿勒萨利赫和巴林经济发展局首席执行官穆罕默德·本·艾萨·哈利法用阿拉伯语发表了主旨讲话。在拿到讲话稿后,记者在遵循原文表达的基础上,稍做修改后播发了阿文稿件《阿联酋外贸部次长:希望能够丰富中阿合作领域》、《肩并肩推动双边经贸发展与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时效性,同时编译了中文稿件《阿联酋外贸部次长:希望能与中国在非石油领域加强合作》、《巴林经济发展局:中阿经贸关系将向投资型转变》。
论坛期间,在宁夏采访的阿拉伯国家媒体,把阿文专线稿件作为他们报道此次论坛的重要来源,相当数量稿件被全文转发。
本届中阿经贸论坛的成功报道,展现了2011年以来新华社阿文专线的改革成果,为今后专线策划、组织、参与重大战役性报道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专线改革扩展了新思路。
(作者均系新华社对外部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