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改革前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相同的封建国家性质、相似的民族危机;都有一个封建君主支持,以西方为榜样,自上而下的改革形式;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挽救民族危亡等。可偏偏中国失败了,而日本却成为了亚洲强国,其原因是什么呢?
先让我们从阶级力量对比做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时,以幕府为中心的守旧势力已经十分脆弱,幕府统治摇摇欲坠。而维新势力以下级武士为核心,抬出天皇为旗帜,与反幕的强藩相结合,既有基地又有军队,而且得到包括商人、手工工场主、农村富农在内的町人阶层财力物力上的大力支持,广大农民、市民也积极参加或支持反幕武装,因此组成了强大的维新阵营,一举推翻了幕府旧政权。
然而,在中国戊戌变法时,守旧势力要远远大于维新势力。守旧势力以掌握最高权力的慈禧太后为首,包括控制中央和地方军政的大贵族、大官僚,以及因改革措施触及其切身利益而反对维新的大小衙门官吏、绿营军官、旗人、八股士人等等,守旧阵营庞大。他们手握政权、兵权、财权,富有政治经验,擅长阴谋诡计,全力以赴扼杀维新。而中国的维新势力仅以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为核心,依靠没有实权的傀儡皇帝光绪,联合少数帝党官吏、御史翰林及地方官员。中国维新派没有同任何一个地方实力派建立起如日本维新派同强藩主之间那样密切的一体关系。他们既没有基地,也无兵权、财权,脱离中国社会,连资产阶级、商人也很少关心支持他们。
再从二者对政权的态度不同来思考: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都以西方为榜样,以改革为手段,企图在保留封建地主阶级特权的前提下,全面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国维新派面对的政局和历史遗产与日本截然不同,自秦朝以来,中国基本上是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皇帝独揽朝纲,到明清时君主专制制度尤为完善,雍正以后更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中国维新派没有日本那样的强藩作后盾,更无可能拥有自己的据点独立地创建、训练军队。晚清时期虽出现过地方实力派,但关键时刻都无一例外地效忠慈禧。慈禧与光绪虽有矛盾,却始终未达到公开决裂的程度,清廷实权一直牢牢掌握在慈禧手中。中国维新派尽管曾得到几个军机章京的头衔,但从未真正夺到过政权。而日本维新派则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这就是二者结局不同的决定因素。
接着,我们从人民支持的力量与领导者个人的水平来挖掘:其一,日本明治维新依靠了除幕府统治以外的中下级武士、工人商人、富人工厂主等广大人民群众,而戊戌变法却完全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软弱性与妥协性暴露无疑;其二,维新派领导人的能力、气质和采取的方法、策略,与维新成败也有很大关系。日本维新派骨干是中下级武士,大多参加过地方上的藩政改革,久经风浪锻炼,具有斗争经验和政治才干。如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伊藤博文等人,都是一批富有谋略、精明强干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中国维新派的骨干却基本上是一批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的书生,大多饱读诗书,有才学、热情,却缺少运筹帷幄的雄才大略;其三,明治天皇与光绪皇帝个人条件也不同。明治维新后,随着天皇制确立,明治天皇成了全国最大的财阀和地主,是日本名副其实的最高统治者。光绪虽有抱负,但他长居深宫,终其一生都跳不出那拉氏的魔掌。幕府的统治经验与专制程度和清朝相比大为逊色,幕府将军的统治才能与慈禧相比,也只能甘拜下风。
最后,与两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也有很大的关系。中国有2000多年的封建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先天不足,由于西方列强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最后没能产生出强大的资产阶级来;而日本则不同,当时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得极为迅速,工厂企业也初具规模,拥有强大的资产阶级阵容。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隆木中学)
先让我们从阶级力量对比做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时,以幕府为中心的守旧势力已经十分脆弱,幕府统治摇摇欲坠。而维新势力以下级武士为核心,抬出天皇为旗帜,与反幕的强藩相结合,既有基地又有军队,而且得到包括商人、手工工场主、农村富农在内的町人阶层财力物力上的大力支持,广大农民、市民也积极参加或支持反幕武装,因此组成了强大的维新阵营,一举推翻了幕府旧政权。
然而,在中国戊戌变法时,守旧势力要远远大于维新势力。守旧势力以掌握最高权力的慈禧太后为首,包括控制中央和地方军政的大贵族、大官僚,以及因改革措施触及其切身利益而反对维新的大小衙门官吏、绿营军官、旗人、八股士人等等,守旧阵营庞大。他们手握政权、兵权、财权,富有政治经验,擅长阴谋诡计,全力以赴扼杀维新。而中国的维新势力仅以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为核心,依靠没有实权的傀儡皇帝光绪,联合少数帝党官吏、御史翰林及地方官员。中国维新派没有同任何一个地方实力派建立起如日本维新派同强藩主之间那样密切的一体关系。他们既没有基地,也无兵权、财权,脱离中国社会,连资产阶级、商人也很少关心支持他们。
再从二者对政权的态度不同来思考: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都以西方为榜样,以改革为手段,企图在保留封建地主阶级特权的前提下,全面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国维新派面对的政局和历史遗产与日本截然不同,自秦朝以来,中国基本上是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皇帝独揽朝纲,到明清时君主专制制度尤为完善,雍正以后更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中国维新派没有日本那样的强藩作后盾,更无可能拥有自己的据点独立地创建、训练军队。晚清时期虽出现过地方实力派,但关键时刻都无一例外地效忠慈禧。慈禧与光绪虽有矛盾,却始终未达到公开决裂的程度,清廷实权一直牢牢掌握在慈禧手中。中国维新派尽管曾得到几个军机章京的头衔,但从未真正夺到过政权。而日本维新派则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这就是二者结局不同的决定因素。
接着,我们从人民支持的力量与领导者个人的水平来挖掘:其一,日本明治维新依靠了除幕府统治以外的中下级武士、工人商人、富人工厂主等广大人民群众,而戊戌变法却完全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软弱性与妥协性暴露无疑;其二,维新派领导人的能力、气质和采取的方法、策略,与维新成败也有很大关系。日本维新派骨干是中下级武士,大多参加过地方上的藩政改革,久经风浪锻炼,具有斗争经验和政治才干。如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伊藤博文等人,都是一批富有谋略、精明强干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中国维新派的骨干却基本上是一批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的书生,大多饱读诗书,有才学、热情,却缺少运筹帷幄的雄才大略;其三,明治天皇与光绪皇帝个人条件也不同。明治维新后,随着天皇制确立,明治天皇成了全国最大的财阀和地主,是日本名副其实的最高统治者。光绪虽有抱负,但他长居深宫,终其一生都跳不出那拉氏的魔掌。幕府的统治经验与专制程度和清朝相比大为逊色,幕府将军的统治才能与慈禧相比,也只能甘拜下风。
最后,与两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也有很大的关系。中国有2000多年的封建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先天不足,由于西方列强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最后没能产生出强大的资产阶级来;而日本则不同,当时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得极为迅速,工厂企业也初具规模,拥有强大的资产阶级阵容。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隆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