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丹,女,1983年3月生,现就读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海关系。中学时发表过数篇文章,获第二届新概念“入围奖”。大学后爱上欣赏周围的流动色彩,暗自喜于饱览风光。曾与同学合作创办院刊《惠霖》,将所觅景色赋于斑斓纸间。现任校刊《沃野》副主编。自觉写作确是辛苦,却不得不写。
今年北京的雨水奇怪地多,时时令我产生南方梅雨的错觉。雨丝细细密密,一开始便像是涂了一世界的灰白,要没完地下去。秋雨又是生凉之物,使得刚入十月的北京就早早有了萧瑟的迹象。
原定这个周末集体出游的,一场细雨便浇透了一切。在宿舍是无论如何等不到天色发亮,便想着去图书馆觅光。九点出门的时候大家都还酣然在梦乡。
对于集体出游,以前有过些排斥,总是怕嘈杂,怕过多的不必要,现在想来,是自己过于严肃了些。原本就只是简单的闲适和愉悦,若要追求效果而作太多苛刻的准备,又何以能够闲适?观景也罢,散逛也罢,有一群简单快乐的朋友一起,未尝不好。若其中插上一两个令人心生厌烦的,也可以在心里将其置于环境一方。反正风景有美有丑,无需关注太多。
但若是自己爱好之事,则非要志同道合且情谊相通的人才能一起做。比如去找一家心仪的书店,和彼此心仪的朋友,挽着胳膊或者牵着手同往。寻觅自有一番情趣,觅得了相互感叹,翻阅时又可以随时彼此独立随时彼此交流。当然,回去时一起掏掏瘪塌的钱包,凑够一顿半顿热热的可暖胃的,然后在温暖中互相嘲笑一番。这样的朋友自然得是和自己融合时恰到好处,分开时也恰到好处。一切皆然。四处皆然。
如若没有这样的朋友或恰好不在身边,就只有自己一个人去做了。一个人挤公车(北京的公车也确是邀不得非惯熟的人一起坐的),一个人寻寻觅觅四处游走,一个人拐进小店填肚子。虽是没有两个人一起时的趣味,倒也没有这样那样的被打搅。其实,这可算作是与自己在一起。自娱自乐亦可。
其实像看电影、泡图书馆这样的事也可以和上述情况归入一类。于我而言,这些都是私人性质比较强的,对能与之分享的他人自然比较挑剔。只好勉强一下,接受一个也许也并不理想的自己。
若是生活中的琐事,比如吃饭,打水,去超市购物等等,则多是无关痛痒,有朋友一起便一起,凑不到一起就一个人。一起有热闹,一个人有效率。若是心情好,便各有其欢愉所在。
我还对坐火车有特别的感觉。在家和学校间穿行,单行要坐14个小时的火车,不长不短。火车里自是全然的陌生,从面孔到桌椅,从时间到空间。每片陌生背后,都有其无法参透也无需参透的丰富所在。我坐硬座,一个人,和周围的许多人。眼望着面前的陌生,离得那么近的一切,却深知其实是完全的遥远。什么也不用想,理所当然的一种置身事外。感觉安全。一群在一起的人,全然不在一起。空间同在,时间自在。
也许以上的一些说得太过个人化了。对于在一起的情侣或准情侣可能不太合适。相互吸引的异性总是希望相对地在一起多一些吧。开始的时候,或许还小心翼翼,找一些比较有趣有味的事情同做,比如外出游玩,看看电影什么的。这样的事起先在彼此个人的所有中属于一定程度的光亮所在,慢慢地,共同的时空越来越多,这光亮自然也就淡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感情的淡去,相反,在量的累积的同时它开始在质上有了飞跃。若是两人融合得自然顺利,再琐的琐事,也有了一起时真实的喜和乐。
……
也许是天气的缘故,图书馆也异常地冷清,倒是任由我悠然地在书架旁踱来踱去,好像这全部的一切都归自己所有。11:30关门铃声响起,把借的书塞进书包,一手拎着,一手撑伞,心满意足地跑去吃饭。
回去上网,打开QQ,看到好朋友的头像亮着,忙不迭地进入聊天模式:
感冒了,晕。刚才想到你。
北京今天超冷,上午图书馆,吃饭完就跑回来,不出了。刚想了一个题目《在一起的欢愉》,能写什么?
写两个人的幸福。
哪两个?
随便哪两个,与性别可以无关,就是幸福。
幸福具体是怎样?
就是你在受难,对方也觉得苦。
所以我觉得冷死了,你感冒了。
对的。
……
这样的朋友,就好像是随时随地都在一起,随时随地都能有在一起的欢愉。
今年北京的雨水奇怪地多,时时令我产生南方梅雨的错觉。雨丝细细密密,一开始便像是涂了一世界的灰白,要没完地下去。秋雨又是生凉之物,使得刚入十月的北京就早早有了萧瑟的迹象。
原定这个周末集体出游的,一场细雨便浇透了一切。在宿舍是无论如何等不到天色发亮,便想着去图书馆觅光。九点出门的时候大家都还酣然在梦乡。
对于集体出游,以前有过些排斥,总是怕嘈杂,怕过多的不必要,现在想来,是自己过于严肃了些。原本就只是简单的闲适和愉悦,若要追求效果而作太多苛刻的准备,又何以能够闲适?观景也罢,散逛也罢,有一群简单快乐的朋友一起,未尝不好。若其中插上一两个令人心生厌烦的,也可以在心里将其置于环境一方。反正风景有美有丑,无需关注太多。
但若是自己爱好之事,则非要志同道合且情谊相通的人才能一起做。比如去找一家心仪的书店,和彼此心仪的朋友,挽着胳膊或者牵着手同往。寻觅自有一番情趣,觅得了相互感叹,翻阅时又可以随时彼此独立随时彼此交流。当然,回去时一起掏掏瘪塌的钱包,凑够一顿半顿热热的可暖胃的,然后在温暖中互相嘲笑一番。这样的朋友自然得是和自己融合时恰到好处,分开时也恰到好处。一切皆然。四处皆然。
如若没有这样的朋友或恰好不在身边,就只有自己一个人去做了。一个人挤公车(北京的公车也确是邀不得非惯熟的人一起坐的),一个人寻寻觅觅四处游走,一个人拐进小店填肚子。虽是没有两个人一起时的趣味,倒也没有这样那样的被打搅。其实,这可算作是与自己在一起。自娱自乐亦可。
其实像看电影、泡图书馆这样的事也可以和上述情况归入一类。于我而言,这些都是私人性质比较强的,对能与之分享的他人自然比较挑剔。只好勉强一下,接受一个也许也并不理想的自己。
若是生活中的琐事,比如吃饭,打水,去超市购物等等,则多是无关痛痒,有朋友一起便一起,凑不到一起就一个人。一起有热闹,一个人有效率。若是心情好,便各有其欢愉所在。
我还对坐火车有特别的感觉。在家和学校间穿行,单行要坐14个小时的火车,不长不短。火车里自是全然的陌生,从面孔到桌椅,从时间到空间。每片陌生背后,都有其无法参透也无需参透的丰富所在。我坐硬座,一个人,和周围的许多人。眼望着面前的陌生,离得那么近的一切,却深知其实是完全的遥远。什么也不用想,理所当然的一种置身事外。感觉安全。一群在一起的人,全然不在一起。空间同在,时间自在。
也许以上的一些说得太过个人化了。对于在一起的情侣或准情侣可能不太合适。相互吸引的异性总是希望相对地在一起多一些吧。开始的时候,或许还小心翼翼,找一些比较有趣有味的事情同做,比如外出游玩,看看电影什么的。这样的事起先在彼此个人的所有中属于一定程度的光亮所在,慢慢地,共同的时空越来越多,这光亮自然也就淡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感情的淡去,相反,在量的累积的同时它开始在质上有了飞跃。若是两人融合得自然顺利,再琐的琐事,也有了一起时真实的喜和乐。
……
也许是天气的缘故,图书馆也异常地冷清,倒是任由我悠然地在书架旁踱来踱去,好像这全部的一切都归自己所有。11:30关门铃声响起,把借的书塞进书包,一手拎着,一手撑伞,心满意足地跑去吃饭。
回去上网,打开QQ,看到好朋友的头像亮着,忙不迭地进入聊天模式:
感冒了,晕。刚才想到你。
北京今天超冷,上午图书馆,吃饭完就跑回来,不出了。刚想了一个题目《在一起的欢愉》,能写什么?
写两个人的幸福。
哪两个?
随便哪两个,与性别可以无关,就是幸福。
幸福具体是怎样?
就是你在受难,对方也觉得苦。
所以我觉得冷死了,你感冒了。
对的。
……
这样的朋友,就好像是随时随地都在一起,随时随地都能有在一起的欢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