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乡村音乐有着浓郁的民风、淳朴的曲调和通俗的歌词以及演唱者独特个人风格,其特有的节奏与旋律决定了其超高的辨识度。它所演绎的歌唱主题大多是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家乡的风景、对美好爱情与生活的向往、对生活不公与宗教信仰的至诚宣泄;其创作源泉与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历史背景息息相关。乡村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内容包罗万象,具有着潜在的流行性。乡村音乐既可以引起大众的共鸣,同时也对美国社会产生了非凡影响,在美国历史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不仅是美国人民宝贵的艺术财富,同时也是窥视美国社会历史的一扇窗户、一盏持续发热的明灯。从美国乡村音乐的起源发展概况、发展原由两部分进行研究综述。
[关键词]乡村音乐;黑人音乐;原始民歌风格
一、 乡村音乐起源发展概况
(一)20世纪20年代美国流行乐坛的“爵士年代”①
此时期美国经济与工业发展迅速,导致南方的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弃农耕转为工人,因此农民逐渐富裕起来,在信息阻塞且缺电的南方农耕地区的人们,便迫切需要当时大城市所流行的留声机“手摇式的78转唱机”,来消遣业余生活,以供娱乐,主要播放的仅为流行爵士乐与大城市商业流行歌曲唱片,虽然唱片的成本比较昂贵,但是人们依然会去选择。当时南方的民间音乐虽然也有唱片公司进行录音制作,但因录音技术的局限性,乐队的光环远超越人声演唱,这类音乐一度因为模糊与土气,并没有得到大众一定程度的认可与发展。
(二)“山村音乐”在美国流行音乐市场崭露头角
伴随着AM广播的流行,极大的影响了唱片的销售,唱片公司便开始急迫的寻求出路,出版一些市面上少见且冷门的流行唱片来吸引大众眼球,做最后的挣扎。首当其冲,他们便想到了被遗忘的南方农民的民间音乐,于是会派一些老牌的星探去南方搜集民歌,将复兴唱片产业的任务寄托于此。维克多唱片公司的皮尔则成为了最耀眼的星探,他将这类音乐称之为“山村音乐”。“这类被大众称之为‘山村音乐’的东西大多都来自南方一些活跃在教堂、婚礼和集会上的小型伴舞乐队,他们演唱的多半是起源于欧洲,尤其是爱尔兰、苏格兰、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的民间歌曲。”②皮尔最早发现,这类歌曲因作者早已去世或因失踪,且不知歌曲具体来源,便鼓励当地歌手演唱自己的原创歌曲,因而可以霸占版权。自18世纪初,在美没有系统的版权法问世之前,国内的流行音乐原创作者就有靠贩卖自己的作品为生的例子(斯蒂芬·福斯特,Stephen Foster)。自1909年美国版权法修正完善后,这些给公司及他本人带来了丰厚的财富。唱片公司同样认为这些来自于五湖四海的家乡小调,必定能掀起一番波澜,他们开始在各地刊登广告,在各大城市设立临时录音棚,吸引小镇歌手,当然这一切都伴随Western Electric公司的电麦克风的问世,它的出现提高了录音的质量,“山村音乐”的发展在此埋下伏笔。
(三)诞生在布里斯托的传奇
“山村音乐这一民间音乐形式逐步程式化、商业化,从而脱离了其他乐种而演变成现在的乡村音乐。”在美国田纳西州布里斯托市,维克多讲话机器(Victor Talking Machine)设立的临时录音棚里,乡村音乐在此被发掘、发展并推广,直至它改变了美国流行音乐的进程,打破了上流社会人士对它原有看法。它不再是一种简单、粗俗、低级的民间音乐,虽然不及西方音乐的严谨,但它有着自己独特的演唱方法,所表达的事物与情感是西方古典音乐所难触及的。它虽不是高雅的代名词,但仅是这些简单、粗狂、直接的表达方式,制造出了超越于高雅音乐的意境,使得可以在爵士乐或当时上流社会的流行音乐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民间的艺术自然是描述民间的生活,人间喜怒哀乐的常态,爱情的悲欢离合,友情的燃烧岁月,暴力与血腥的生活,它们都被乡村歌手以最直接、最朴素的歌词所演唱,乐观积极且向上。也许就是这一份“真实”造就了后来的乡村音乐。
二、乡村音乐起源发展原由
(一)黑人音乐之影响
黑人布鲁斯音乐以其极具特色的演唱风格,为后来白人创立并发展壮大的乡村音乐提供重要的音乐素材支撑。例如19世纪90年代,小号手威廉C.汉迪(William C.Handy),在美国南方城市发现布鲁斯以口传形式流行在黑人圈子,给予他深刻印象,而后汉迪的乐队也因在孟菲斯首次演奏布鲁斯音乐扬名立万。美国著名音乐学家约瑟夫·马科利斯(JosphMachlis)在《音乐欣赏》中写到:“布鲁斯是一种美国音乐,具有诗韵的结构形式。”①布魯斯是在黑人奴隶音乐文化影响下产生的,一种充满伤感惆怅的音乐。王珉在《美国音乐史》中写道:“歌曲最初是即兴的独唱,没有乐器伴奏,也没有固定的结构形式”②,而后王珉在书中写到:“通俗地讲,在民间黑人歌手演唱的布鲁斯与许多劳动号子很相近,强调说话般的唱歌声调。布鲁斯演唱比较自由,歌手常使用假声、哀伤的哭喊和呻吟的声调、自言自语似的感叹声以及夸张性的上下滑音来装饰旋律。”③通过黑人音乐影响,同时也打破了白人仅使用小提琴伴奏的习惯,逐渐形成民间小提琴、班卓琴和吉他三位一体的基本构架。经过逐步变迁衍生出基本的特性变化音阶、布鲁斯十二小节和弦序列程式,以及呈现出典型的(A-A-B)三句体乐段结构。不难看出,这与后来的乡村音乐的演唱特色、歌词结构、歌词写实及旋律变化大有出处。黑人通过歌唱来表达喜怒哀乐,从被殖民前后,由自由沦为奴隶等角色的转变,面对生活的艰辛和悲惨的现实,同时也包含有对爱情的向往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同时也是生活在南方种植园及大都市中大多数贫苦人民所想表达的,他们都只有通过歌唱和欣赏歌唱才可以发泄内心最真实的情感。
(二)移民运动之影响
14世纪至15世纪,在大背景影响之下,大批欧洲殖民主义者通过对外扩张,占领他国资源,以增强本国经济实力。自15世纪末,大批英国殖民主义者踏入美国新大陆,进行暴力血腥的殖民运动,随后大批英国移民陆续来到美国南方地区进行开垦生活,最早跟随而来的移民包括爱尔兰人、苏格兰人、英格兰人、威尔士人,他们鱼龙混杂的生活在一起。此时的移民文化处于交互时期,没有固定音乐根基,也未有固定音乐模式,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因而也可以理解为乡村音乐是由于移民因素且多种文化共同影响之产物。后经过几番殖民斗争,英国殖民者逐渐在这片土地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至18世纪下半叶英国移民人口已经在全美国占据了统治地位,完全可以左右当时美国的音乐文化发展方向。另外通过建立殖民地与殖民地制度,导致后来的大批外来移民则不得不去适应并学习英殖民者设立的制度与文化风俗。在当时英国后裔所统治区域,其大部分集中于美国南部,其民间音乐的如宗教歌曲、器乐小曲、民间舞曲等,特别是各式的民间歌谣,拥有得天独厚的社会优势,自然得到了良好的普及与发展。例如,起初英国移民者的宗教活动,以学习《圣经》为主,歌唱赞美诗等福音音乐作为唯一的音乐活动,甚至成为在他乡唯一的精神依托,同时使得当地大量的原著民(印第安人)去学习《圣经》,乃至后来大力宣传《圣经》,歌唱白人的福音歌曲,并结合自身特有的文化情感衍生出黑人独具特色的福音音乐,此类的宗教活动对黑人音乐文化影响至今。与此同时,这些都为后来乡村音乐大面积的普及发展做好了铺垫。 (三)歌唱文本与风格之影响
首先,乡村音乐在美国流传范围极广,时间之久。因其博取百家之长,已经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演唱风格与特色,受到大量听者与观众的青睐。乡村音乐是一门特有的演唱艺术,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多民族的特点造就了其歌唱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多元性、多样性。同时它是一种简单、粗俗、低级的民间音乐,是一种来自于民间的呐喊,歌唱民间的酸甜苦辣,描述底层人民生活最真实的写照,如爱情、友情、田间劳作、斗争犯罪等都会成为其创作源泉。因最初移民之新大陆主要为下层阶级,如清教徒、贫苦农民、失业者、手工业者、商人、黑白奴隶,还有那些在自己国家受尽压迫、逃避内战、躲避宗教迫害而来的人们,直至后来,此类人群依旧占到多数,他们渴望听到那些来自于底层人民淳朴歌唱,毕竟与他们的生活与经历息息相关。
(四)歌唱学校之影响
18世纪中叶,南方开始建立歌唱学校,“第一英格兰乐派”在新英格兰地区普及“图形音符记谱法”。王珉在《美国音乐史》中写道:“图形音符记谱法主要是用来教不识谱的教民在教堂学唱歌曲,比如带有合唱特点的福音音乐、赞美诗、颂歌等。”①至1850年前后,歌唱学校已经发展成为大众学习歌唱的一项运动,为拥有着类似文化背景的广大移民所接受,对乡村音乐演唱风格中的和声与音效产生了重大且非凡的历史意义。
(五)音乐无种族之影响
音乐无国界、无种族之分。20世纪初期的美国,种族歧视已是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种族矛盾激化,愈演愈烈,衣食住行无一不浸透着歧视的眼光,对黑人自由生活限制的种族歧视无处不见。但白人民间艺术家们似乎忽视此类种族歧视,并没有因此停止去借鉴和采纳黑人所创造的音乐财富,依然扎根于黑人音乐艺术的土壤之中,从布鲁斯、灵歌、爵士乐中汲取营养,融入乡村音乐的创作之中。乡村音乐在这样既残忍又祥和的土地上滋养生息,音乐使得黑白人种无差别,使得音乐艺术无差别,黑人音乐成为了乡村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六)地理位置之影响
乡村音乐在美国南方的乡村地区开始流行,当时由英国人后裔统治着该区域,其民间音乐发展便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大批移民及其后裔都为穷苦的白人阶层,恰好南部山区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为种植农作物提供了优越的自给自足天然保障,重叠的山峦形成了天然屏障,造成了南方地区与世隔绝的相对封闭的状态,为移民的人们提供了生活与安全的保障。在这相对闭塞的发展框架之下,方便了移民人口发展经济、繁衍生息。同时古老的传统音乐通过口传的方式比较完整的保留下来,他们弹唱民歌小调,举办户外歌舞,在吸收美国民歌的同时,依旧保留了自身的歌唱传统。
(七)大众流行音乐潮流之影响
为了进一步丰富乡村音乐的声部及音色构成,适应大众音乐的流行方向,进一步发展壮大乡村音乐;为了由南方乡村城镇向城市乃至更广大的区域延伸,与当时流行的爵士乐与上流流行音乐相抗衡,这便要求乡村艺术家们进一步挖掘与丰富乡村音乐潜在的流行性。经过不断丰富与改进,在原有的由民间小提琴、班卓琴和吉他三位一体的基本构架之上,逐渐加入尤克里里、曼陀林琴、钢琴等弹拨乐器,吹奏乐器、打击乐器及电子合成乐器,进一步丰富了乡村音乐带来的视觉与听觉的感受,成为民族性、流行性、多样性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八)广播电台及唱片工业之影响
乡村音乐欲想在大都市崭露头角,对于当时相对闭塞的南方农业区,广播电台是当时唯一且有效的途径,其作为传播媒介对乡村音乐走向大众视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对乡村音乐的传播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广播电台的便利性增强了城市与乡村间音乐的交流,增强了彼此间的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南方乡村歌手通过电台不断学习采纳外界音乐的优点与技巧,用来完善演唱技术,丰富演唱风格。商业广播电台相比于购买留声机唱片从而降低了大众欣赏音乐的成本,进而也增加了乡村音乐在美国南方传播的覆盖面积。商业电台发现其中商机,便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滚动播放,设立专档节目,在20世纪20年代广播电台为乡村音乐走向全国市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唱片工业同时也加速了乡村音乐由乡村走向城市的速度。唱片公司受到广播电台的影响,同时看到南方乡村音乐的潜在商机,在城市他们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不在少数的南方城市及其他大城市的人群对传统的乡村音乐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为打破大众欣赏疲劳,去发掘新的音乐。唱片公司开始进军美国南部山村,对这种新颖的音乐进行发掘,录制唱片。为提升录音质量,一度促进了录音技术的发展。
三、结语
“在长达75年的商业主义中,见证了乡村音乐的延续与变化:有时看似新的创新往往是对几乎被遗忘的传统的一种复兴或是借鉴其他音乐的类型。”①总而言之,美国乡村音乐发展至今,既是众多乡音艺术家努力之结果,也是与之相伴随的唱片工业与录音技术之产物。在美国错综复杂的多民族关系网络之中,乡村音乐作为少数真正土生土长的美国音乐风格之一,它融合百家之长,依旧保持着它明显的民族特征。它是美的,简单的旋律與文本记录了最平凡的爱情、友情、亲情;它是黑暗的,它歌唱了贫困受难人们的心声,记录了最残酷最原始的暴力生活。它是一种来自民间的叛逆,来自于民间的呐喊。美国乡村音乐形成了巨大的产业链,国外相关论著数不胜数,但笔者在国内相关平台上能得到的具有价值的资料少之又少。据笔者了解,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乡村音乐逐渐在国内崭露头角,逐渐进入人们视野之中,对其概念、风格特征及其种类的研究是比较模糊与浅薄的,所发表文章与出版专著的质量更是参差不齐,专题研究并不丰富,研究成果比较贫乏。笔者在相关学术平台可检索到有关资料,大多数是非专业性且表层的介绍性分析,如:无有价值文献支撑、通篇浅层介绍。仅有小部分文章对音乐本体及歌词文本进行分析,但依旧存在对乡村音乐大篇幅简单表层介绍,对本体分析研究依旧欠缺。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对于美国乡村音乐研究及其成果虽有不少,但并不理想,可供国内学者进一步了解的有关资料相对而言依旧匮乏。如此结果,或因一手材料不足、音乐风格受众面积、传播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如语言障碍等因素影响。笔者借此文章对国内研究“美国乡村音乐”的专家学者发声,首先希望自己能为相关研究做出微薄贡献,而后欲想呼吁学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发挥专长,为美国“乡村音乐”研究做出更为有价值且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填补这来自于民间的空缺。
[关键词]乡村音乐;黑人音乐;原始民歌风格
一、 乡村音乐起源发展概况
(一)20世纪20年代美国流行乐坛的“爵士年代”①
此时期美国经济与工业发展迅速,导致南方的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弃农耕转为工人,因此农民逐渐富裕起来,在信息阻塞且缺电的南方农耕地区的人们,便迫切需要当时大城市所流行的留声机“手摇式的78转唱机”,来消遣业余生活,以供娱乐,主要播放的仅为流行爵士乐与大城市商业流行歌曲唱片,虽然唱片的成本比较昂贵,但是人们依然会去选择。当时南方的民间音乐虽然也有唱片公司进行录音制作,但因录音技术的局限性,乐队的光环远超越人声演唱,这类音乐一度因为模糊与土气,并没有得到大众一定程度的认可与发展。
(二)“山村音乐”在美国流行音乐市场崭露头角
伴随着AM广播的流行,极大的影响了唱片的销售,唱片公司便开始急迫的寻求出路,出版一些市面上少见且冷门的流行唱片来吸引大众眼球,做最后的挣扎。首当其冲,他们便想到了被遗忘的南方农民的民间音乐,于是会派一些老牌的星探去南方搜集民歌,将复兴唱片产业的任务寄托于此。维克多唱片公司的皮尔则成为了最耀眼的星探,他将这类音乐称之为“山村音乐”。“这类被大众称之为‘山村音乐’的东西大多都来自南方一些活跃在教堂、婚礼和集会上的小型伴舞乐队,他们演唱的多半是起源于欧洲,尤其是爱尔兰、苏格兰、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的民间歌曲。”②皮尔最早发现,这类歌曲因作者早已去世或因失踪,且不知歌曲具体来源,便鼓励当地歌手演唱自己的原创歌曲,因而可以霸占版权。自18世纪初,在美没有系统的版权法问世之前,国内的流行音乐原创作者就有靠贩卖自己的作品为生的例子(斯蒂芬·福斯特,Stephen Foster)。自1909年美国版权法修正完善后,这些给公司及他本人带来了丰厚的财富。唱片公司同样认为这些来自于五湖四海的家乡小调,必定能掀起一番波澜,他们开始在各地刊登广告,在各大城市设立临时录音棚,吸引小镇歌手,当然这一切都伴随Western Electric公司的电麦克风的问世,它的出现提高了录音的质量,“山村音乐”的发展在此埋下伏笔。
(三)诞生在布里斯托的传奇
“山村音乐这一民间音乐形式逐步程式化、商业化,从而脱离了其他乐种而演变成现在的乡村音乐。”在美国田纳西州布里斯托市,维克多讲话机器(Victor Talking Machine)设立的临时录音棚里,乡村音乐在此被发掘、发展并推广,直至它改变了美国流行音乐的进程,打破了上流社会人士对它原有看法。它不再是一种简单、粗俗、低级的民间音乐,虽然不及西方音乐的严谨,但它有着自己独特的演唱方法,所表达的事物与情感是西方古典音乐所难触及的。它虽不是高雅的代名词,但仅是这些简单、粗狂、直接的表达方式,制造出了超越于高雅音乐的意境,使得可以在爵士乐或当时上流社会的流行音乐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民间的艺术自然是描述民间的生活,人间喜怒哀乐的常态,爱情的悲欢离合,友情的燃烧岁月,暴力与血腥的生活,它们都被乡村歌手以最直接、最朴素的歌词所演唱,乐观积极且向上。也许就是这一份“真实”造就了后来的乡村音乐。
二、乡村音乐起源发展原由
(一)黑人音乐之影响
黑人布鲁斯音乐以其极具特色的演唱风格,为后来白人创立并发展壮大的乡村音乐提供重要的音乐素材支撑。例如19世纪90年代,小号手威廉C.汉迪(William C.Handy),在美国南方城市发现布鲁斯以口传形式流行在黑人圈子,给予他深刻印象,而后汉迪的乐队也因在孟菲斯首次演奏布鲁斯音乐扬名立万。美国著名音乐学家约瑟夫·马科利斯(JosphMachlis)在《音乐欣赏》中写到:“布鲁斯是一种美国音乐,具有诗韵的结构形式。”①布魯斯是在黑人奴隶音乐文化影响下产生的,一种充满伤感惆怅的音乐。王珉在《美国音乐史》中写道:“歌曲最初是即兴的独唱,没有乐器伴奏,也没有固定的结构形式”②,而后王珉在书中写到:“通俗地讲,在民间黑人歌手演唱的布鲁斯与许多劳动号子很相近,强调说话般的唱歌声调。布鲁斯演唱比较自由,歌手常使用假声、哀伤的哭喊和呻吟的声调、自言自语似的感叹声以及夸张性的上下滑音来装饰旋律。”③通过黑人音乐影响,同时也打破了白人仅使用小提琴伴奏的习惯,逐渐形成民间小提琴、班卓琴和吉他三位一体的基本构架。经过逐步变迁衍生出基本的特性变化音阶、布鲁斯十二小节和弦序列程式,以及呈现出典型的(A-A-B)三句体乐段结构。不难看出,这与后来的乡村音乐的演唱特色、歌词结构、歌词写实及旋律变化大有出处。黑人通过歌唱来表达喜怒哀乐,从被殖民前后,由自由沦为奴隶等角色的转变,面对生活的艰辛和悲惨的现实,同时也包含有对爱情的向往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同时也是生活在南方种植园及大都市中大多数贫苦人民所想表达的,他们都只有通过歌唱和欣赏歌唱才可以发泄内心最真实的情感。
(二)移民运动之影响
14世纪至15世纪,在大背景影响之下,大批欧洲殖民主义者通过对外扩张,占领他国资源,以增强本国经济实力。自15世纪末,大批英国殖民主义者踏入美国新大陆,进行暴力血腥的殖民运动,随后大批英国移民陆续来到美国南方地区进行开垦生活,最早跟随而来的移民包括爱尔兰人、苏格兰人、英格兰人、威尔士人,他们鱼龙混杂的生活在一起。此时的移民文化处于交互时期,没有固定音乐根基,也未有固定音乐模式,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因而也可以理解为乡村音乐是由于移民因素且多种文化共同影响之产物。后经过几番殖民斗争,英国殖民者逐渐在这片土地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至18世纪下半叶英国移民人口已经在全美国占据了统治地位,完全可以左右当时美国的音乐文化发展方向。另外通过建立殖民地与殖民地制度,导致后来的大批外来移民则不得不去适应并学习英殖民者设立的制度与文化风俗。在当时英国后裔所统治区域,其大部分集中于美国南部,其民间音乐的如宗教歌曲、器乐小曲、民间舞曲等,特别是各式的民间歌谣,拥有得天独厚的社会优势,自然得到了良好的普及与发展。例如,起初英国移民者的宗教活动,以学习《圣经》为主,歌唱赞美诗等福音音乐作为唯一的音乐活动,甚至成为在他乡唯一的精神依托,同时使得当地大量的原著民(印第安人)去学习《圣经》,乃至后来大力宣传《圣经》,歌唱白人的福音歌曲,并结合自身特有的文化情感衍生出黑人独具特色的福音音乐,此类的宗教活动对黑人音乐文化影响至今。与此同时,这些都为后来乡村音乐大面积的普及发展做好了铺垫。 (三)歌唱文本与风格之影响
首先,乡村音乐在美国流传范围极广,时间之久。因其博取百家之长,已经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演唱风格与特色,受到大量听者与观众的青睐。乡村音乐是一门特有的演唱艺术,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多民族的特点造就了其歌唱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多元性、多样性。同时它是一种简单、粗俗、低级的民间音乐,是一种来自于民间的呐喊,歌唱民间的酸甜苦辣,描述底层人民生活最真实的写照,如爱情、友情、田间劳作、斗争犯罪等都会成为其创作源泉。因最初移民之新大陆主要为下层阶级,如清教徒、贫苦农民、失业者、手工业者、商人、黑白奴隶,还有那些在自己国家受尽压迫、逃避内战、躲避宗教迫害而来的人们,直至后来,此类人群依旧占到多数,他们渴望听到那些来自于底层人民淳朴歌唱,毕竟与他们的生活与经历息息相关。
(四)歌唱学校之影响
18世纪中叶,南方开始建立歌唱学校,“第一英格兰乐派”在新英格兰地区普及“图形音符记谱法”。王珉在《美国音乐史》中写道:“图形音符记谱法主要是用来教不识谱的教民在教堂学唱歌曲,比如带有合唱特点的福音音乐、赞美诗、颂歌等。”①至1850年前后,歌唱学校已经发展成为大众学习歌唱的一项运动,为拥有着类似文化背景的广大移民所接受,对乡村音乐演唱风格中的和声与音效产生了重大且非凡的历史意义。
(五)音乐无种族之影响
音乐无国界、无种族之分。20世纪初期的美国,种族歧视已是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种族矛盾激化,愈演愈烈,衣食住行无一不浸透着歧视的眼光,对黑人自由生活限制的种族歧视无处不见。但白人民间艺术家们似乎忽视此类种族歧视,并没有因此停止去借鉴和采纳黑人所创造的音乐财富,依然扎根于黑人音乐艺术的土壤之中,从布鲁斯、灵歌、爵士乐中汲取营养,融入乡村音乐的创作之中。乡村音乐在这样既残忍又祥和的土地上滋养生息,音乐使得黑白人种无差别,使得音乐艺术无差别,黑人音乐成为了乡村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六)地理位置之影响
乡村音乐在美国南方的乡村地区开始流行,当时由英国人后裔统治着该区域,其民间音乐发展便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大批移民及其后裔都为穷苦的白人阶层,恰好南部山区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为种植农作物提供了优越的自给自足天然保障,重叠的山峦形成了天然屏障,造成了南方地区与世隔绝的相对封闭的状态,为移民的人们提供了生活与安全的保障。在这相对闭塞的发展框架之下,方便了移民人口发展经济、繁衍生息。同时古老的传统音乐通过口传的方式比较完整的保留下来,他们弹唱民歌小调,举办户外歌舞,在吸收美国民歌的同时,依旧保留了自身的歌唱传统。
(七)大众流行音乐潮流之影响
为了进一步丰富乡村音乐的声部及音色构成,适应大众音乐的流行方向,进一步发展壮大乡村音乐;为了由南方乡村城镇向城市乃至更广大的区域延伸,与当时流行的爵士乐与上流流行音乐相抗衡,这便要求乡村艺术家们进一步挖掘与丰富乡村音乐潜在的流行性。经过不断丰富与改进,在原有的由民间小提琴、班卓琴和吉他三位一体的基本构架之上,逐渐加入尤克里里、曼陀林琴、钢琴等弹拨乐器,吹奏乐器、打击乐器及电子合成乐器,进一步丰富了乡村音乐带来的视觉与听觉的感受,成为民族性、流行性、多样性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八)广播电台及唱片工业之影响
乡村音乐欲想在大都市崭露头角,对于当时相对闭塞的南方农业区,广播电台是当时唯一且有效的途径,其作为传播媒介对乡村音乐走向大众视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对乡村音乐的传播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广播电台的便利性增强了城市与乡村间音乐的交流,增强了彼此间的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南方乡村歌手通过电台不断学习采纳外界音乐的优点与技巧,用来完善演唱技术,丰富演唱风格。商业广播电台相比于购买留声机唱片从而降低了大众欣赏音乐的成本,进而也增加了乡村音乐在美国南方传播的覆盖面积。商业电台发现其中商机,便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滚动播放,设立专档节目,在20世纪20年代广播电台为乡村音乐走向全国市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唱片工业同时也加速了乡村音乐由乡村走向城市的速度。唱片公司受到广播电台的影响,同时看到南方乡村音乐的潜在商机,在城市他们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不在少数的南方城市及其他大城市的人群对传统的乡村音乐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为打破大众欣赏疲劳,去发掘新的音乐。唱片公司开始进军美国南部山村,对这种新颖的音乐进行发掘,录制唱片。为提升录音质量,一度促进了录音技术的发展。
三、结语
“在长达75年的商业主义中,见证了乡村音乐的延续与变化:有时看似新的创新往往是对几乎被遗忘的传统的一种复兴或是借鉴其他音乐的类型。”①总而言之,美国乡村音乐发展至今,既是众多乡音艺术家努力之结果,也是与之相伴随的唱片工业与录音技术之产物。在美国错综复杂的多民族关系网络之中,乡村音乐作为少数真正土生土长的美国音乐风格之一,它融合百家之长,依旧保持着它明显的民族特征。它是美的,简单的旋律與文本记录了最平凡的爱情、友情、亲情;它是黑暗的,它歌唱了贫困受难人们的心声,记录了最残酷最原始的暴力生活。它是一种来自民间的叛逆,来自于民间的呐喊。美国乡村音乐形成了巨大的产业链,国外相关论著数不胜数,但笔者在国内相关平台上能得到的具有价值的资料少之又少。据笔者了解,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乡村音乐逐渐在国内崭露头角,逐渐进入人们视野之中,对其概念、风格特征及其种类的研究是比较模糊与浅薄的,所发表文章与出版专著的质量更是参差不齐,专题研究并不丰富,研究成果比较贫乏。笔者在相关学术平台可检索到有关资料,大多数是非专业性且表层的介绍性分析,如:无有价值文献支撑、通篇浅层介绍。仅有小部分文章对音乐本体及歌词文本进行分析,但依旧存在对乡村音乐大篇幅简单表层介绍,对本体分析研究依旧欠缺。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对于美国乡村音乐研究及其成果虽有不少,但并不理想,可供国内学者进一步了解的有关资料相对而言依旧匮乏。如此结果,或因一手材料不足、音乐风格受众面积、传播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如语言障碍等因素影响。笔者借此文章对国内研究“美国乡村音乐”的专家学者发声,首先希望自己能为相关研究做出微薄贡献,而后欲想呼吁学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发挥专长,为美国“乡村音乐”研究做出更为有价值且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填补这来自于民间的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