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图书馆事业行动愿景

来源 :新世纪图书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dnc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8年6月20日,由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主办,中国图书馆学会、江苏省图书馆学会、江苏省高校图书馆情报工作委员会、南京大学图书馆、ProQuest公司协办的“新时代 新发展:服务·效能·法制”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高层论坛在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召开,自全国各类型图书馆和图书馆学教学、研究机构的同仁1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转型期图书馆事业发展、第三代图书馆及其系统、图书馆创新及能力提升、图书馆实践工作这四个主题进行专题发言、自由讨论,勾勒了新时代图书馆发展的新蓝图。
  关键词 图书馆创新  图书馆转型  图书馆事业发展
  分类号 G250.1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9.01.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相应地,转型作为当下图书馆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理应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保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建设实质上进入了一百多年来最好的时期。新时代的图书馆事业要有新的使命、新的目标和新的任务。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生活的美好追求,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信息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文献等信息资源的激增,馆舍等条件的极大改善等诸多变化,既给图书馆带来巨大的变化,也给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为重新认识新时代图书馆事业的战略定位,加快从传统图书馆到新时代图书馆的转型变革,发挥图书馆新时代新作用,来自全国各类型图书馆和图书馆学教学、研究机构的同仁一百六十余人,于2018年6月20日,在南京大学召开了“新时代新发展:服务·效能·法制”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高层论坛[2]。与会专家围绕会议主题,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研究方向,进行专题发言、自由讨论,勾勒了新时代图书馆发展新蓝图。
  1 转型期图书馆事业发展论述
  “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印度图书馆学者阮冈纳赞如是说。面对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图书馆事业经过长期发展又将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把握好新时期图书馆事业的战略定位,会议首先由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焕文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下文简称《公共图书馆法》)解读了“公共图书馆”[3]的概念,他认为,公共图书馆应当有两个属性,即公共性和公益性,公共性和公益性是不能分开的。其中,公共性是政府的责任,没有公共性就没有公益性,所有的民间的、民营的、社会力量办的公益图书馆都不是公共图书馆。我们应根据《公共图书馆法》重新将图书馆定义到“公共性第一位,公益性第二位”的共识上来。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公共图书馆必须由且只能是政府来办,民间力量始终是补充,不能成为主流。“公共图书馆是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和各级图书馆应依法履行职责,推进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而公共图书馆应当按照平等、开放、共享的要求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且免费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3]。
  1.1 图书馆转型期的机遇与挑战
  转型是图书馆发展的趋势,也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图书馆转型并不特指图书馆转变为某种特定的状态,而是图书馆为应对数字环境变化对传统工作状态作出的改革调整,以满足用户信息需求,巩固自身社会地位。可能是某一项具体业务的改进,也可能是组织结构的变化,或者是图书馆宏观发展战略的调整 [4]。武汉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长江学者陈传夫认为,我国图书馆为文化建设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新时代建成全面小康社会需要多方面力量的汇聚与协同,图书馆将在全面小康实践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升社会文明及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图书馆做出贡献;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需要图书馆的参与并做出行业贡献。同时,新的信息环境下,公共文化體系建设对图书馆提出新的要求;图书馆职业面临着时代的新挑战;为图书馆未来发展寻找机会以保证其传统的主流地位,以上变革促使着图书馆进行转型,转型是图书馆发展的大趋势。
  面对新时代下图书馆发展的新要求,我们须在图书馆事业中主动采纳新的发展理念,进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凝练发展的新模式,形成发展的新常态。为此陈传夫院长提出图书馆应通过发展模式创新,寻找发展动力。其发展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内涵式发展模式:要求为社会治理做出贡献,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用户驱动的服务模式打造的图书馆权威中心品牌。(2)均衡发展模式:注重城乡图书馆均衡发展、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服务协调发展、图书馆特色发展、区域图书馆合作。(3)民生发展模式:图书馆与政府信息服务、民生公共服务、文教文书业务流程协同。(4)法制化发展模式:图书馆设立法制化、图书馆发展规范化、法律保障图书馆发展、法律保障图书馆服务、法律保障图书馆权利。(5)创新型发展模式:制度创新、业态创新、图书馆治理创新。
  1.2 大学图书馆资源建设要求
  当前图书馆资源建设就图书馆外部环境来看,面临着一种纸电融合、读者互动、内容聚合的信息需求发展趋势。图书馆将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智能等新技术的影响下,进入全面数字化转型时期。在这一时期,图书馆的业务方式和服务形式将发生转变。图书馆服务将从过去以满足读者对于文献的需求,到现在满足读者对于内容的需求,到未来满足用户对于特定信息的需求;从过去以印刷品为主要对象,依靠馆员手工操作,到现在兼有印刷品和数字资源,需要利用电脑辅助手工,而未来则是以数据为主要对象,需要智能化的操作[5]。面对当前资源建设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图书馆朱强馆长认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发展应全面支持所在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的需要,提供精准化、特色化、个性化、关联化的数字内容,加强本地原生数字资源的采集、整理、长期保存,实现“资源即服务”,突破前后台界限。为此,朱馆长提出应将高校图书馆所有资源建设都集中到资源建设中,开展“学科化采访”。首先,应根据图书馆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结合学科发展情况,规划学科资源建设方向,制定学科资源建设方案;其次,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全面、及时掌握学科资源需求;再次,实施学科资源采选及进行学科资源评估;最后,建设一支学科资源建设业务支撑团队,构建成全校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1.3 新时代图书馆发展特征及其服务能力
  在新时代下,图书馆如何才能真正而高效的肩负起时代使命,全面把握时代的发展机遇与发展动力而高效运行。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系主任、《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社长初景利首先就新时代图书馆进行了特征分析,他认为需要从形态、资源、服务、馆员、功能五个方面来把握新时代图书馆特征。(1)形态是超越物理图书馆的图书馆,如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智能图书馆、智慧图书馆。(2)资源是基于XML的数字资源组织,如科学数据、关联数据、领域平台、语义知识组织。(3)服务是面向用户需求,融入了馆员知识性劳动的知识服务,为用户提供知识性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4)馆员是专家型馆员,致力于基于研究的服务与基于服务的研究。(5)功能是能力驱动型机构,要发挥智库型和智慧型图书馆的功能驱动型机构。在这一时代特征下,图书馆面临的主要矛盾也正在转化,即图书馆用户的文献需求与图书馆的资源保障不足之间的矛盾正在向用户的新型服務需求与图书馆服务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转化。为解决这一矛盾,他大胆提出“以信息服务能力去支撑新时代图书馆的发展”,认为图书馆需要通过新型服务才能带来能力信任、职业认可和应有的回报;通过新型服务效果证明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价值;通过新型服务实现“投入-产出-作为”的良性循环。图书馆为满足用户深度、高知识含量、高度专业性的用户需求,其新型服务能力应包括嵌入式学科服务、知识咨询、情报分析与研究、数据管理与服务、图书馆出版与服务、智库研究与服务、智能与智慧服务等。
  2 第三代图书馆及其系统构建
  2.1 第三代图书馆特征及其功能
  第三代图书馆的概念源于“上海图书馆东馆”筹建调研。近年来,全球图书馆界都在探索从以书为主体向以知识为主体的图书馆转型,试图建立超越书、超越传统图书馆的第三代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刘炜认为第一代图书馆以藏书为中心,第二代图书馆突出开放借阅,而第三代图书馆作为一个基于知识、有活动特性的图书馆,则应具备以下几点特征和功能。(1)注重人的需求,从过去为藏书、设备及其相应设施而设计向为人、社区及其交流创新而设计的方向发展,以创造良好的交流环境,使图书馆成为人际交流和知识创造的空间。(2)注重多元素养,图书馆不仅要设立于城市及社区的中心地带,以缩短服务半径,而且注重馆内交流的便利性,以促进多元知识的流通,拉近读者之间的距离,体现社会和文化包容,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3)注重开放性,强调通过空间介质使空间得到延续,以带动服务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变化。(4)注重生态环境,将生态技术有机地融合进各种服务功能之中,为民众公平获取信息、参与发展创造条件。(5)注重激活原来文献资源,并开发新资源,实现各类型资源的有机融合,并能够激发社群活力,使人们感受到区域的历史底蕴、文化特点和社区精神,推进社群知识的分享、社群情感的交流和社群活力的激发。
  2.2 图书馆新一代系统建设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要求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建设[6]。以“AI”为核心来定义智慧图书馆,以达成不同场景的用户核心诉求服务目标,实现知识的体系化、结构化和智能化。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图书馆正在不断扩大硬件规模,更新信息化管理系统,购置电子资源,以扩容升级图书馆服务能力。
  为有效且有序地解决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难题,目前图书馆在统一资源管理、数据协作共享、多种格式元数据编目、资源发现服务、一体化工作流程等方面已采用云架构部署、多租户模式等新技术搭建和实施了诸多平台方案。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邵波认为应着力打造“NLSP”的新一代智慧图书馆服务系统。在智慧图书馆服务建设中,对于资源采购,要能够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平台,在中央知识库数据支撑下,实现多馆纸本资源、电子资源、数字资源的一体化智能采购管理,并形成协作采购,主馆发布采购单,各成员馆直接选购模式。该系统可支持多种采购策略(学科、分类等)和多种筛选条件,及馆员打分、云比对。对于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资源包可激活并自动发布,支持物理资源一次性接收、连续性接收;可自动获取元数据、封面图片、电子全文、目录和摘要。
  2.3 第三代情报系统建设体系
  大数据时代,情报研究工作正在努力向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数据化、平台化、集约化的模式转变,以实现科技情报服务的转型升级。中国科学院科学院情报中心副主任、武汉文献情报中心主任、专业图书馆分会常务理事张智雄就此对第三代情报系统建设提出建议。他认为在新时期的情报工作研究,需要加强三个方面的建设,首先是完善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其次是进行大数据的数据体系建设,第三就是要建设大数据平台工具体系。
  大数据的数据体系建设包括:(1)面向能源、新材料和先进制造、生物安全及长江流域资源环境等,通过对资源的收集、整理、遴选,来整合各个专业领域知识资源中心数据集群,在此基础上开展领域知识资源数据体系建设,建立领域知识资源中心。(2)通过建立长效的科研本底数据的遴选收集、组织加工、保存和利用机制,面向决策需求,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建设科研本底和态势感知数据环境。(3)建设开放式的科技政策资源中心。
  大数据平台工具体系包括:(1)开展领域监测云服务。平台系统可支持用户快速了解领域最新重要科技动态,掌握科技活动动向,发现领域重点及热点主题,把握领域发展趋势,辅助科技决策。(2)在领域知识资源中心大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建设中,要重点整合各个专业领域知识资源中心的数据集群,以构建适用于各领域的多维知识资源组织体系,实现数据“从收集到使用”生命周期的平台化管理。其平台有完善的开放共享机制,支持多样的数据使用途径。(3)建立竞争力评估云服务,以用于管理与分析、科研影响力评估评价,人才遴选与评估等。(4)集智微信管理平台为一体,实现学术期刊刊群和单刊微信资源共享,为优质单刊研究成果提供展示空间。   3 图书馆创新与能力提升
  3.1 图书馆的合作共享
  IFLA“全球愿景”讨论,于2017年4月在雅典正式发起,并于2017年IFLA波兰年会期间正式开放投票系统,共同探讨在日益深化的全球化背景下以联合图书馆界参与创新对话的机会,探索联系日益紧密的图书馆界将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体现了全世界众多图书馆员对图书馆价值、图书馆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判断。日益深化的全球化进程,给图书馆领域所带来的挑战,浙江图书馆馆长褚树青认为所有图书馆应走向合作共享,不仅是图书馆信息孤岛状态的结束、图书馆资源的丰富,更是其服务能力的提升,我们必须将全球行动和地方行动有效地结合起来,承认区域特点和需求,以图书馆界包容性和全球性的响应来迎接和应对。
  褚馆长介绍了以浙江省馆为中心馆的五级图书馆服务体系,其中省级中心馆负责统筹协调管理;市级中心馆负责服务统筹与规划,指导与培训、支持与示范、监督与评估;区县图书馆负责本地区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规划,以及业务分馆建设、管理、指导、评估;街道、乡镇分馆负责开展本地区图书馆服务工作,指导本地区村(社区)图书馆(室)业务工作;亚分馆/流通点开展本地区图书馆服务。最后褚馆长引用了国际图联主席歌莉娅·佩雷兹·萨尔梅隆在2018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开幕式致辞的话:“随着一个强大而成功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希望看到强大而成功的中国图书馆在国际图联中也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表达了希望中国与国际图书馆界建立更加积极的对话关系的期许。
  3.2 公共阅读空间的发展
  公共阅读空间是指由政府或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在社区创办的,主要通过文献资源为公众提供知识服务的公益性开放场所。广义上它包含图书馆、文化馆、书店、报亭等能够提供阅读的公共场所,狭义上它仅指近五年建在街道、社区的,可供人们免费借阅书刊、自由出入的新式公共场所[7]。从目前运行的公共阅读空间来看,其具有知识传播、终身教育、休闲娱乐、社群交往、社会包容的效能。因此,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子舟认为公共阅读空间作为一个独立的组织机构,其具有以下基本性质:(1)公共性,表明“公共”蕴意与领域属性,要求免费服务,回答“为什么做”的问题。(2)知识性,表明“阅读”蕴意与专业属性,回答“做什么”的问题。(3)开放性,表明“空间”的蕴意与场所属性,解答“怎样做”的问题。
  公共阅读空间是文化传播的平台,在全民阅读推广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公共阅读空间的模式层出不穷,有着可持续发展的前景。王子舟认为从创办主体看,创办者从书店、图书馆扩展到社会组织、企业、个人,创办者将呈现多元化趋势;从发展布局看,兴起于城市,逐步蔓延到农村;从社会效益看,巨大的外部效应会逐步显现出来。同时,针对公共阅读空间存在的布局定位不清、管理规范欠缺、政府投入不及时等问题,他提出公共阅读空间应该坚持理性发展方向,继续走差异化发展道理,创办一个植根于社区、适合当地需要的公共阅读空间,起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小动脉”的作用。王教授认为要将公共阅读空间办好,还需坚持公益性为主、经营性为辅的方针,将面向大众的普及阅读服务与面向大众的专题服务、定向服务相结合,将借阅服务、休闲空间等“阵地服务”与读书会、讲座、培训、智力游戲等“活动服务”相结合,让公众参与发展、分享收获。
  3.3 图书馆创新能力提升
  当前大学图书馆对于“图书馆为什么创新”和“图书馆服务如何创新”等问题虽然在实践中有所摸索,但缺乏深入思考[8],其服务创新在资源(文献、空间、技术、设备等)和人才方面基础都较为薄弱,在管理问题上也存在不作为和胡作为现象。武汉大学图书馆馆长、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新才认为,未来图书馆将朝着资源数字化、特色化,空间需求化,服务泛在化,职业创意化,管理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在其过程中,图书馆必须把握时代特征,努力融合,不断创新,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开展切实的学科服务和文化服务。围绕其资源、人才和设备来做事,坚持需求驱动,实现为人找书、为书找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读者提供集学习、创造、教育、展示、共享、交流等活动的多种创客空间。
  4 图书馆工作实践与思考
  4.1 图书馆工作的新思考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领导保证和政策环境。而从当前图书馆发展形势来看,图书馆对转型期的各种问题及相关对策依然关注不足,存在观念转变滞后,软硬件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条件准备不充分等问题。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章灿认为转型期图书馆工作存在着三个并重,其一传统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建设并重;其二珍贵文献资源“藏”与“用”并重;其三“技术先行”与“服务营销”并重。在三个并重中,要强调资源建设优先,夯实图书馆服务基础;要强调资源的收藏、展示与研究相结合,扩大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效能;要强调与时俱进,通过利用先进技术来进一步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图书馆还应不断加强馆员的职业素养教育,使馆员在工作中能够树立专业意识,强化学习意识,培养创新意识,致力于终身持续不断地学习,以学术创新带动服务创新。
  4.2 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
  依据《公共图书馆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加强馆内古籍的保护,根据自身条件采用数字化、影印或者缩微技术等推进古籍的整理、出版和研究利用,并通过巡回展览、公益性讲座、善本再造、创意产品开发等方式,加强古籍宣传,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由此可见,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在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性。国家和政府目前特别重视古籍保护工作,近年来不断实施古籍保护计划。南京图书馆副馆长全勤介绍说,目前古籍保护正在形成由点及面的覆盖,首次在国际社会上开展了全国性古籍保护工作——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华古籍普查工作;首次建立国家古籍分级保护制度;首次建立了由高校院校、在职培训、传习所、志愿者培养的“四位一体”的古籍保护人才培养体系;首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上建立“全国古籍普查等级基本数据库”和“中华古籍资源库”。可以说古籍整理与保护事业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面临最好的机遇期。   对于图书馆在新时期如何提升古籍保护工作,全勤副馆长认为新时期图书馆应该重新认识与思考古籍整理与保护。她指出在对古籍保护工程实施的过程中,要聚焦古籍资源的开放利用和成果共享;聚焦全国图书馆与档案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古籍保护的理论和技术研究;聚焦古籍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和社会教育作用;聚焦古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4.3 创新24小时“城市书房”建设模式
  为打通公共阅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构建15分钟阅读圈,让阅读空间嵌入城市的各个角落,扬州市图书馆坚持在最繁华、最漂亮、离市民最近的地方建设“城市书房”。扬州“城市书房”平台整合了图书馆一卡通、总馆、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将图书借还系统、查询系统、门禁系统等与图书馆总馆业务管理系统有效集成,实现了自助借还图书和资源共建共享。随着2015年9月在广陵新城红帆驿站开放的首家“城市书房”,目前扬州市区已建成开放22家“城市书房”,截至2017年底,“城市书房”项目实施以来,共接待读者180万人次,图书流通150万册次,新增读者证近6万张。
  扬州市图书馆馆长朱军反映,“城市书房”为市民提供24小时“不打烊”、无人值守自助式、“一站式”阅读体验、“一卡通”通借通还、现代数字智能化、温馨舒适个性化等六大服务,相当于把图书馆搬到市民家门口,开辟了公共阅读的新空间。如今“城市书房”已成为扬州最有魅力、最受市民喜爱的公共文化场所。市民在阅读当中无形增加了这座城市的厚度、深度和温度,体现了扬州这座城市的文化自觉。朱馆长认为扬州“城市书房”将在不断发展中继续坚持“把门打开”模式,积极与社区、企业等单位合作共建,由合作机构提供场地和基础的硬件设施,多源头吸纳社会力量参与。
  5 会议共识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叶继元在会议结束时作了总结,并宣读会议宣言。与会专家和代表达成如下共识:(1)面对现实积极奋起,机遇应大于挑战;(2)图书馆法规是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并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继续推动良好的图书馆法律环境建设;(3)新技术有助于图书馆核心价值和功能的加快实现;(4)为人和社会提供优质的文献等信息资源服务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和根本任务;(5) 以人才为纲是新时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6) 各系统各类型图书馆的共建共享应有实质性新进展;(7) 社会力量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8)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图书馆学教育和研究。
  参考文献:
  李树林.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N].内蒙古日报(汉),2017-11-20(009).
  “新时代,新发展:服务、效能、法制”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高层论坛隆重召开并发布《图书馆事业发展南京宣言》[EB/OL].[2018-07-02].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Mzc2ODUzOQ%3D%3D&idx=1&mid=2247484003&sn=f1fa988242ed03a351d63b29e75d557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EB/OL].[2018-07-02].http://zwgk.mcprc.gov.cn/auto255/201711/t20171106_693582.html.
  陳传夫,陈一.图书馆转型及其风险前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43(4):32-50.
  朱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转型:以北大图书馆为例[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7,27(3):5-12.
  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EB/OL].[2018-07-02].http://finance.china.com.cn/special/lianghui2018/20180306/4560009.shtml.
  王子舟.我国公共阅读空间的兴起与发展[J].图书情报知识,2017(2):4-12.
  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障碍与对策[EB/OL].[2018-07-02].http://www.chinaxwcb.com/2017-09/28/content_361908.htm.
  陈 雅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苏南京,210046。
  何盼盼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 江苏南京,210046。
  (收稿日期:2018-10-10 编校:刘忠斌,曹晓文)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章以构建“生物医学工程知识库联盟”为例,通过数据解析、整体构架、服务功能的设想与思考,探讨专业学科领域知识库联盟的构建模式,并提出构建知识库联盟的建议,目的在于推动国内专业学科知识库联盟的建设与发展,以期促进各相关行业服务功能智能化、便利化的发展。  关键词 大数据 专业学科 知识库 生物医学 联盟  分类号 G251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
期刊
摘 要 妮娜·西蒙(Nina Simon)著作《参与式博物馆》一书,从两个层面讨论了“参与式博物馆”的构建与实践,一个是理论层面,另一个是实践层面。全书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参与”模式,描述了一条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线路,为不同区域,不同的公共服务机构提供了一整套方案,包括图书馆机构,十分值得思考与学习。  关键词 博物馆 图书馆 参与式 文化机构  分类号 K250  DOI 10.16810/j.c
期刊
摘 要 国际图联发布的《国际图联趋势报告2018新进展》延续了《国际图联趋势报告2017年新进展》的论题模式,采集和整合了4位专家对于图书馆情景规划、图书馆所受攻击及其反击、图书馆重要性、社区网络与图书馆双赢合作等方面的思考。本文立足于报告内容,通过皮尤研究中心报告的数据分析了美国公众对于图书馆在这些方面重要性的认识,最后提出我国图书馆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不断加强公众对图书馆重要性的宣传工作,积极开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高校图书馆馆配电子书市场的最大“痛点”—电子书匮乏的原因入手,分析了目前馆配电子书市场中出版社、馆配商和图书馆的市场关系,提出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馆配电子书出版交易平台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进一步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馆配电子书出版交易平台建设的基本构想,期望以全新的区块链技术视野开拓高校数字图书馆电子书文献建设发展的新维度和新空间。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区块链技术 馆配市场 电子书
期刊
摘 要 2019年5月15日,江苏省图书馆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宜兴市图书馆胜利召开。会议听取了《江苏省图书馆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并根据学会章程和选举办法选举产生了第八届理事会,在此基础上通过了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及12个专业委员会机构设置和主任、副主任名单。会议期间还宣读了对先进学会及优秀个人的表彰、对2017年学会立项课题和2018年书偶创意设计的评审结果。  关键词 江苏省图书馆学会
期刊
摘 要 《iSchools运动与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变革》不仅系统概述了iSchools运动各方面情势,并且从多重视角探讨了iSchools对我国图书情报学变革的影响。论文试图从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等几个方面对此书进行简要述评,以期对此书有更清晰认识。  关键词 iSchools 图书情报学 图书情报学教育 书评  分类号 G250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
期刊
摘 要 作为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典型代表,Alma目前在全球范圍内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许多高校和科研单位逐渐向下一代图书馆系统平台过渡。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作为国内首批引进并上线Alma的大学图书馆,现已完成了对电子资源数据的导入和揭示。论文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了Alma环境下电子资源元数据的管理模式,以及在用户端对读者使用的影响。希望对于即将部署下一代图书馆系统,并实施电子资源管理
期刊
摘 要 本文选取世界大学排名前50的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为样本,分析资源建设相关的使命、愿景、未来几年主要的战略目标及其实现路径,发现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战略重点在于重视科研数据的采集、保存、传播,强调特色馆藏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充实馆藏、推动资源长期保存和数字化,多举措并行增强资源的可存取性,进一步扩大与深化合作交流,制定或调整相关政策以适应环境变化等方面。  关键词 大学图书馆 资源建设
期刊
摘 要 论文以CNKI中2001—2017年的情报学硕博学位论文作为研究数据,绘制了情报学2001—2007年、2008—2011年、2012—2017年三个子时期的主题演化脉络,并从主题演化强度、主题演化关系以及主题演化内容三个方面展示主题演化状况。研究认为:我国情报学硕博学位论文研究目前正处于有序、快速成长的发展状态;研究主题内容不断拓展,呈现由集中到分化的发展脉络;未来研究会围绕在数字图书馆
期刊
摘 要 微信已广泛应用到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中,文章介绍了微信阅读推广现状,包括微信推广模式、商业运营阅读推广微信和图书馆运营阅读推广微信公众号的特点。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为案例,论文介绍了利用微信进行阅读推广的经验,最后给出了图书馆运营微信阅读推广的建议。  关键词 微信 阅读推广 图书馆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分类号 G252.17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