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袁宏道尺牍在后世的传播和发展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gfii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明代晚期,公安派只是兴起一时,在它逐渐没落的时候一个新的派别兴起,即竟陵派。竟凌派和公安派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周群在《袁宏道评传》中说过:“由开始的宗中郎之所长,而去其短。推挹承绪而渐变为其后的纠偏后拨,直至最终另标异帜。”由此可见,竟凌派由袁宏道而起,但同时又对之前公安派的弊处进行纠正的新的诗文流派,但是不久之后竟凌派由于诗歌中过分注重“俚率”和“僻涩”,而不被世人认可。这两个文学派别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诗歌的传承和发展中,跟尺牍并没有很多联系。因此本文中,笔者直接将晚明时期忽略,对近代袁宏道尺牍的发展和传播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袁宏道;尺牍文学;文学思想;传播
  1清初尺牍的兴盛与后期的衰退
  晚明时期是尺牍文学发展的兴盛时期,当时的文人都比较偏爱尺牍文体,因此当时也是尺牍文集盛产的一个时期。袁宏道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他的尺牍作品被刊刻成了很多文集。清朝以后,由于统治者政策的转变,文风出现了很大的扭转,尺牍文学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清代的文人更加注重文章的经世致用,公安派文学主张追求文章的学术理论,这完全不符合清代政治的需求。乾隆时期编修《四库全书》的时候,《袁中郎集》是严令禁止的一部作品,因为他的文章中有偏执的语言。因此,袁宏道文学作品在清代不为人知。而且清代文人比较崇尚宗送学宋,主张江西派诗词炼句,这跟袁宏道的“信笔直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早在公安派之前的七子主张“古文辞”文体,公安派则主张“性灵”,并且可以适用于任何文体。清朝初期,尺牍文学兴盛了一段时间,但是由于政治的影响和文学的改革,之后便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在那段短短的时期内,尺牍文学也有比较典型的作品,比如《尺牍初徵》(李渔编)、《尺牍新语二编》(徐士俊、汪淇於)、《尺牍新钞》、《藏弆集》、《結鄰集》(周亮工)等,《尺牍初徵》中李渔这样描述了当时尺牍刊刻的现象:
  “文章自鼎革以来,无论诗赋古文,……唯尺牍绝无新刻。四方流布尽属陈言。诗赋古文,传奇野史,百人之中,作者不过一二,尺牍一事,贵如天子,亦有赐问之书。下及庶人不无相通之札。无人可以不作。是文字中之水火菽粟也,茲独有苦心,輯为是刻。”(《尺牍初徵》李渔)[2]
  常人中可以写诗作词、写话本的人非常少,因为对文学造诣要求比较高,但是尺牍文体比较自由,没有特别规定的要求,因此适合所有人创作,人人都可以书信交流。这就是当时尺牍能够流行一时并被大量刊刻的重要原因。
  清代對于明代尺牍的态度都是不满和消极的,从清代中后期的禁止,直到最后完全消失。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尺牍对于当时的政治教化无益。因此政治家严禁《四库全书》中收录尺牍,上行下效,所以民间也不敢有人刊刻尺牍。第二,清代的文风比较重视经世致用,尤其是康熙年间和之后盛行的“汉学”,更加注重经世致用。第三,明朝时期资本主义崛起,出现了很多民间作坊,他们经常会为了谋取利益,肆意篡改尺牍中的内容,从而出现了一些颠倒是非的现象。这种不严谨的作风遭到了清代文人的鄙视和批判。
  2近代袁宏道尺牍的重拾
  由于种种原因,尺牍在清朝最终消失匿迹,但这种现象随着清朝的灭亡也出现一丝转机。新文学开始出现,近代的很多文人开始重新拾起尺牍。
  袁宏道的“性灵”文学开始被重新重视起来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当时对这种晚明文学比较积极的代表人物包括林语堂、周作人、郁达夫等。他们对尺牍的态度跟清代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欣赏袁宏道的尺牍作品。
  林语堂最欣赏的就是袁宏道的“性灵”说,在他所著的《有不为其丛书序》中编修的大部分都是晚明和清初的作品,还有一些明代的小品等。他认为“只是认为文学佳作,认为有性灵文字,心好而乐之。”这是林语堂的主要观念,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原因,首先,“清初以来,袁中郎倒霉,这派文学沉没下去,大家又去做正宗文章。”林语堂字里行间透露出了对袁宏道的惋惜之情,好似两个人是认识许久的朋友,他对袁宏道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情怀,因此才有了他后来对袁宏道的翻案。其次,周作人用“那样底旧而又是这样底新”来评价袁宏道的文章,这句话给了林语堂很多灵感,因此他才列出了其他四条原因。当时人们比较追求新颖和洋文化,但是对于文人来说追新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古代文化。
  郁达夫给予了袁宏道极高的评价,他说“兄弟三人,独能于万历诗文疲颓之余,自树一帜,洗尽当时王、李的大言壮语,矫揉造作。”郁达夫将袁宏道与唐朝文学大家韩愈相比,是一种欣赏他的表现。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袁宏道文章中的流弊之处还是存在的,因此他在赞扬袁宏道时也是比较保守的。郁达夫在这篇的序言中选取了袁宏道的三篇文章,分别是序言《答李元善》和两片尺牍《冯琢庵师》、《答李元善》,这几篇充分体现了袁宏道诗文“清新轻俊”和“主妙悟”,的特点。[2]
  三十年代的时候,周作人是最早开始推崇“性灵”的一位作家,并且尤其欣赏袁宏道的山水小品。袁宏道一生中有很多关于山水的小品,上文中提到的三个创作分期的过渡期都是他创作小品的关键时期,并且袁宏道还有很多山水尺牍。当时,周作人极力推崇袁宏道和他的小品文,并专心写具有自己风格的文章。其实,他跟袁宏道有很多相似之处,周作人后来隐居苦雨斋,就像当年袁宏道隐居柳浪湖一样。他一直认为晚明时期的公安派承受了不该有的“亡国之音”罪名,他还曾经帮助袁宏道正名,后来他和林语堂、刘大杰等人一起整理袁宏道文集,就是希望袁宏道以及他的作品能够重新被人们认识。
  周作人曾經在《重印袁中郎全集序》中这样描述了袁宏道的尺牍作品:
  “尺牍虽多妙语,但视苏、黄终有间,比孙仲益自然要强。不知怎的尺牍与题跋后来的人总写不过苏、黄,……后人虽有外强中干,却很要不得了。”(《重印袁中郎全集序》)[2]
  如上可见,他对袁宏道尺牍作品的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虽然袁宏道的作品中妙语连珠、短小精湛、风趣,但是跟宋代的苏轼和黄庭坚相比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的。
  刘大杰这样评述袁宏道的诗文:
  “中郎的作品,最充分地表现他这种性灵的特质的,是他的诗、尺牍和游记。”(《袁中郎的诗文观》)[1]
  他认为诗、尺牍和游记是袁宏道最典型的三类作品,而且他在袁宏道的尺牍作品中发现了袁宏道的文学主张。很多学者欣赏袁宏道正是因为他这种直白、真实、不加修饰的性格。刘大杰曾经列举了很多袁宏道的尺牍作品,以此说明他的文学主张,比如刘大杰将这篇《丘长儒》总结为四项观点,分别是性灵、创新、不拘格套和重内容。[3]而且他还重点强调,袁宏道的尺牍中反对复古文学的作品比比皆是。不仅是刘大杰,五四运动之后很多文人都喜欢引用袁宏道的尺牍和这项观点。
  总之,近代的很多文人都对袁宏道以及公安派存在特殊的情感,对于清朝时期政治家对尺牍文学以及袁宏道和公安派的诋毁表示严重不满,他们为了让世人重新认识袁宏道这位晚明文学家,合力编制出版了《袁中郎全集》,同时也希望可以给袁中郎翻案。当时袁宏道以及作品能够重新兴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五四运动兴起之后,很多近代文人都把晚明文学看作是近代的回归,或者是历史重现。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倡导文学革新,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打击、批判理学,跟晚明时期的文学非常相似。他们推崇袁宏道的“性灵”文学,不只是想为袁宏道翻案,更是想借助这一有利武器来批判旧文学。
  第二,从文学的角度看来,倡导新文学的学者们都非常欣赏明代的小品文,并将其称作散文。周作人尤其喜爱袁宏道的山水小品,林语堂甚至认为周作人的散文风格缘源于晚明时期的公安派和竟陵派。林语堂的小品文中常常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大概是受到袁宏道尺牍文学的影响吧!
  参考文献:
  [1]谭邦和. 中国书信体文学史论略[J].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04:47-52.
  [2]金桂台. 明代文学书信研究[D].复旦大学,2008.
  作者简介:刘磊(1981—),女,汉族,湖北公安人,长江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文化史
其他文献
【摘要】:电影《活着》是张艺谋导演于1994年根据余华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由巩俐、葛优主演,也是张艺谋导演的代表作。《活着》也是一部现实主义影片代表作,描述了主人公“福贵”的四十年,从少爷到平民的过程,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也体现了中国社会在那40年间的动荡变化。本文从电影中运用象征性手法表现的部分镜头切入,探讨象征性手法的应用,以及象征性背后所隐藏的时代背景。  【关键词】:《活着》;象征性;时
期刊
【摘要】:现在,艺术与新媒体的结合逐渐成为新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并快速发展。随着传播学内容的完善,对新媒体艺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设计人员及时更新自己的设计观念,丰富设计内容的内涵,加强与观赏者的互动,培养复合型的设计人才,让传播学与新媒体紧密结合。  【关键词】:传播学;新媒体;艺术设计;发展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各种新媒体也应运而生,而在新媒体设计中加
期刊
【摘要】: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的电影事业和西方的电影事业都开始进入全球的激烈竞争当中。目前在新时代的环境背景下。很多非传统观念的电影正在不断地兴起。越来越多的引起了大众们的关注和受到大众们的吸引。很多创作这些电影的导演都是在这样的思想和文化下成长起来的,这就是所谓的一些新锐导演。在所有的电影当中。声音是一个发展的潜在的过程。很多的电影的声音所体现的各种特性都非常的具有特殊性。本文希望能够通过对中西
期刊
【摘要】:本文是通过叙事平衡的相关理论对电影《师父》的叙事方面进行解读。从社会规则入手,探讨武行规矩的打破与维护、武行与军阀关系平衡与失衡的转化,对电影中的叙事线索进行点线式解读与分析,展现一个真正的武行。  【关键词】:师父;叙事平衡;规则  前言  社会规则是人们在这个社会生存必须遵从的习惯、方法和大多数人认同的规矩。时代不同,社会规则就不同,利用叙事平衡理论分析电影《师父》中的社会规则更具有
期刊
【摘要】:阳光审判机制的建立,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一下制度机制。建立庭审公开机制、完善案件流程管理制度、健全执行公开机制、健全听证公开机制、加强人民陪审工作,推进审判公开机制、建立用权监督长效机制等。  【关键词】:阳光审判;机制;制度  坚持阳光审判,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推进司法公开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部署,各级人民法院积极开展“阳光审判、阳光执行、
期刊
【摘要】:恐怖势力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大量恐怖犯罪活动,恐怖主义犯罪泛滥成灾,恐怖主义犯罪的发展趋势同政治、经济、人口以及地理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对于解决恐怖犯罪的根源性问题提供了积极的帮助。  【关键词】:恐怖主义犯罪;影响因素;泛滥  Abstract: Terrorism on a global scal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rrorist cr
期刊
【摘要】:歌剧《艺术家的生涯》是由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四幕歌剧,并于1896年于意大利首演,虽然在当时并未成功但在两个月后在巴勒莫再度演出时,却获得狂热的欢迎,确立了普契尼的世界性地位。整部歌剧着眼点不在于描绘巴黎落魄的艺术家们放荡不羁的生活而在于描写绣花女咪咪与诗人鲁道夫的纯真爱情悲剧。其中著名歌剧选段《冰凉的小手》取之于其中的第一幕,本文通过对作者的写作手法、以及歌唱家的演绎来诠释
期刊
【摘要】:“人權,是现代法最基本的价值之一。尊重和保障人权既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也是一切进步的法的基本特征。”对死刑的限制实施是尊重生命、保障人权的表现。本文在梳理我国死刑现状的基础上,以人权保障为视角,试就死刑适用控制提出建议,以期对我国死刑制度改革有所裨益。  一、死刑概述  死刑源于原始社会的血亲复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经济、国家,死刑就被国家刑罚权取而代之。为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
期刊
【摘要】:我国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矿业也有较好的发展,矿业的发展与进步不仅关系到我国总体的发展与进步,更加对我国的经济水平提高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想要使我国的矿业在下阶段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我国地质勘查方法与找矿技术进行研究。本文主要探讨地质勘查与找矿技术。  【关键词】:地质勘查;找矿技术;矿产需求  我国是一个物质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国家,矿产资源在我国也是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的利用需要首先进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太阳能热利用的研究进展,重点讲述了平板型集热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及应用,得出了平板集热器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关键词】: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发展现状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实践的基础,随着人类的发展,能源的消耗越来越成为世界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为缓解能源危机的问题,世界各个国家都在开发新能源,在各种新能源的种类中,太阳能以巨大、清洁及可再生等优点成为人们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