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老相片袋,那些老照相馆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f8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鸿文照相馆,皇宫照相馆,良友照相馆,泰云照相馆,正大照相馆,蓬莱照相馆,明湖照相馆……这些相片袋差不多算是在无意中被我吹响了集结号。
  5年前,我买了一台底片扫描仪,用来把家藏的胶片底版数字化。去年回老家时,老爸交给我一摞相片袋,里面是上世纪50~70年代的一些照片底版。那一刻,我突然对不需要扫描的相片袋本身产生了兴趣。于是,我又把先前收集的其他老相片袋统统找出来。现在,它们安静地躺在我书房的收藏夹中,不同名称、不同时期的济南相片袋有四十多种,虽谈不上蔚为大观,但可称之为历史的碎片了。它们的名称、地址、质地乃至印在背面的价格,无不暗示出时光的烙印。
  皇宫和鸿文,不得不说的故事
  一直延续到今天的皇宫照相馆由张鸿文创立,而鸿文照相馆的创立者却不叫鸿文。
  1930年,河北冀县人王鸿逵与青州人王贻文在济南市经二路合开一家照相馆,各取二人名字中一字,命名为鸿文照相馆。这个照相馆开办两年后,一位名叫张鸿文的显贵来到馆里冲洗照片。张鸿文曾是冯玉祥的司机,1930年,韩复榘走马上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张鸿文跟随他来到济南,当上了济南市工务局局长。一天,张鸿文和部下到照相馆照相,看到有家以鸿文命名的照相馆后大为兴奋,遂起开照相馆之念头。于是,在部下迎合下,张鸿文在经三路纬四路以每月33块大洋租下上下两层各三间的门面房,大张旗鼓做起了照相生意,名之曰“皇宫照相馆”。或许是设备真的高档,也或许是出版商曲意逢迎,1934年出版的《济南大观》一书,称皇宫照相馆为“济南摄影的权威者,不但价目极廉,而卡纸、相版俱属摩登,放大、设色更为特长”。
  皇宫照相馆作为济南照相业的龙头老大一直持续数十年。1963年以后,照相业组织5大店友谊协议赛,皇宫和明湖被誉为“特级照相馆”。1965年,撤销历下、市中两个中心店,成立皇宫、明湖、良友3个核算店,下属15家照相馆。“文革”期间,皇宫照相馆的名字因封建色彩浓厚被改名为“红艺照相馆”,别具一格的皇宫门面也被破坏。在笔者收藏的老相袋中,鸿文、皇宫、红艺的名字都能找到。印在袋面的“公私合营”和毛主席语录,则明显地展示出时代印痕。
  子琳照相馆,有个有骨气的老板
  2010年,一组1928航拍照经上海收藏家冯忠宝先生海淘从日本回到中国。画面上有济南西门城楼、西北角城墙被炸的惨状,为“五三惨案”期间,日军在飞机上侦查济南市拍摄的照片。冯先生将它们扫描后发给笔者来解读和报道,这组照片当时引起众多济南市民的关注。
  在报道完这组航拍照不久,笔者从济南市档案馆了解到,该馆所藏的1928年9月26日刊行的《图画时报》中,曾刊发了这组航拍照中的两张,用以声讨日军罪行。署名为“子琳照相”。据文史专家乔润生介绍,子琳照相馆曾是济南城三大照相馆之一。上世纪20年代中期,山东海阳人王子琳“闯关东”归来后来到济南,在县西巷南头路东开设了“子琳照相馆”。1928年5月,日军入侵济南制造了“五三”惨案。日寇进城后,闯入子琳照相馆,威逼王子琳为他们冲洗照片。王子琳在为日军冲洗照片的同时,想办法偷偷留出一些照片。当年9月26日上海《时报》附刊《图画时报》署“子琳照相”刊发出来的济南航拍照片,应该就是王子琳用瞒天过海的方式偷偷寄发出去的。此时济南尚处于日军控制之下,王子琳此举是冒着极大风险的。
  一年后日军撤出济南,王子琳又将留下的记录日寇罪行的照片翻拍放大,在照相馆的橱窗里进行公展。此举使子琳照相馆在济南广受称道。或许正是始于在《图画时报》刊发照片,王子琳在此后几年间爱上了新闻摄影,他使用小型便携快镜到处拍摄地方新闻照片,他所拍摄的“韩复榘游千佛山”、“孙中山灵车过济南”等照片先后在上海《图画时报》和北京《北京画报》刊出。
  子琳照相馆后来迁院东大街路南。1950年,子琳合记又在府西大街开办。1956年照相业实行全行业公营,子琳照相馆才并入济南照相业总店。
  济南照相业的那些前辈
  2001年,位于泉城路一侧的芙蓉巷拆迁改造中。济南民间摄影家申胜利举起相机,拍下了兰亭照相馆旧址。几天后,这栋历史建筑被拆成一堆瓦砾。很多人都淡忘了它的历史,其实这里是一处清末就有的照相馆,当时它叫小彭照相馆。1997年出版的《济南市志》记载,清末“济南开辟商埠后……山东人谢小鹏在芙蓉街开办小鹏照相馆……1915年以后,小鹏照相馆改为兰亭照相馆”。参照1914年《济南指南》,“小鹏”应作“小彭”,“芙蓉街”应作“芙蓉巷”。而1927年的《济南指南》中列举了16家照相馆,小彭和兰亭并存,不过,小彭照相馆位置换到了南门外,兰亭位置标为芙蓉巷。据此,笔者推断,兰亭或为小彭开的分号。
  和小彭照相馆同时期的照相馆还有五六家,至于谁是最早的,各种文献记载不一。吴群著《中国摄影发展历程》记载,清光绪年间,在济南开辟商埠之前,城里芙蓉巷就出现了全市最早的两家照相馆,一名“容芳”,一名“耀华”,均系广东人开办。1914年《济南指南》记载了温太芳、振华公司、耀华、容芳、景福、曾鸿太、小彭、利真、容华等9家照相馆,容芳和耀华的位置确实在芙蓉巷。而1919年《济南指南》修订版中,记载的9家照相馆则比1914版多出一个“宝华”,漏下一个“小彭”。
  1927年,《济南快览》在概述济南照相业发展史时提出,“即以济南而论,营此业之较久者,首推曾鸿太及宝华”。该书列举的济南16家照相馆中,尚有容芳和耀华的名字,据此,有研究者认为,曾鸿太、宝华的创立时间,或早于容芳和耀华。
  不过,1997年出版的《济南市志》与吴群著《中国摄影发展历程》的观点一致,认为容芳和耀华最早,济南开埠后,广东人曾泽廷才开办曾鸿太照相馆,宝华则是1914年新开业的,由历城人王廷玉在经三路纬五路开办。
  龙头老大,各领风骚十数年
  照相馆是靠技术立足的行当。从诞生之日起,济南照相业便不断变换“大王旗”。20世纪初期,名气最大的应该是曾鸿太和小彭,因为1914年《济南指南》和1919年《济南指南》修订版中,在名产篇里只列举了这两家照相馆。   20世纪20年代,一家独大的是佐藤,这是一家由日本人佐滕太八郎在经二路纬四路开办的照相馆(据说创办于民国初年,不知何故,《济南指南》并未记载)。1927年《济南快览》中,曾拿曾鸿太与佐藤对比,认为前者“然无新式之出品及特别之机械,故不能与日本之佐藤竞争。佐藤不仅能日夜兼摄,且多晒照各色及磁片上照相之新出品,及备有摄取多数人之摇头机”。
  20世纪30年代,财大气粗的皇宫照相馆创立后一跃成为济南照相业老大。前文已有交代,不再赘述。此时,济南市区开设的照相馆已经有数十家之多。1997年《济南市志》上记载:“1937年济南沦陷后,市区有23家照相馆……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济南有照相馆29家。”这一记述应该有误,因为在沦陷期间的1940年,济南日本商工会议所出过一本《济南华人商工名录》,该书所列举的济南市区照相馆多达60家(不包括日本人开设的)。
  我收藏的那些老相片袋
  目前,我收集到的相片袋,以上世纪50~80年代为主。从“公司合营”到“国营”,再到袋面上的“语录”及同一照相馆名称的改变,反映出时代及社会大背景的变迁。
  如上世纪60年代初,位于西门大街101号的蓬莱照相馆的照相袋上,电话号码只有四位数——“1154”。而1974年的相片袋上,这家照相馆的名称变成了“济南工农兵照相馆”,地址也变成了“泉城路西首路北”,电话号码增加一位,成为“21154”。
  趵突泉南侧原来有个著名的国货商场,上世纪50年代末,里面有家公私合营文英照相馆,而十年后,该照相馆先后改称前进摄影部、前进照相馆。公私合营时代,诸如“容彰”“瑞昌”“良友”“泰云”之类的照相馆,从名字上就带有民国范儿。而“文革”后,照相袋上出现的“东方红”“红艺”“红光”“群艺”等名称,体现出的是革命情怀。改革开放后,“美丽”“新时代”“新艺”等名称,则向新潮时尚靠拢。
  到网上逛逛,我注意到,零零散散的老相片袋已成为待售的收藏品。在997788中国收藏热线网上,一宗民国时期济南容彰照相馆的相片袋和照片,标价二百元。而带有毛主席语录的文革时期济南某照相馆的相片袋,在孔夫子旧书网上也标价5~15元不等。看来,有相片袋收藏情节的人并不只有我一人。从懵懂到自觉,我的照相袋收藏才刚刚起步。周末闲暇,到中山公园旧书市场淘书时,我越来越多地喜欢去扒翻那些旧相册、老影集。
  谁也挡不住时光的流动和社会的变迁,一如谁也挡不住我对那些老照相馆往事的怀想和搜罗。(本专题图片由雍坚提供)
其他文献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魏桥镇马庄村的马登军曾是一名侦察兵,1990年退伍后在当地公安部门工作。谁也没有想到,1994年,一次意外让他的颈椎严重骨折,导致身体高位截瘫,在其后的20年中,他只能以轮椅为伴。  在经过伤痛和痛苦后,他先后经营过手机电子产品,开过网吧,做过物流,事业逐渐有了起色。在一系列的尝试与转型之后,他看到随着农村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越来越多,群众公共体育设施需求越来越大,便萌生了创办群众体
期刊
“从‘地狱’到‘天堂’!”只有从死亡边缘走过的人才有资格发出如此感慨。而当93岁的吴德绍与我们谈到他心中的春节记忆,我们听到了这样的感叹。  1944年的那个春节来临时,吴德绍刚刚被组织调回他的老家蓬莱市村里集镇炉上张家村,带领周围村庄的民兵与鬼子据点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地雷战。春节临近,因为担心日军的骚扰,村里人早早就已经盘算,躲到偏僻的山沟里过这个中国最隆重的节日。然而,让乡亲们意想不到的是,在吴
期刊
这是一段关于成长的春节记忆,对刘迎自己,对她带过的学子,对她深爱的儿子无不如此。  2014年的春节,刘迎接待了一个特殊的“客人”——32岁的张鹏,她的学生。  26年前,18岁的刘迎从师范学校毕业,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也是在26年前,刚刚开启自己学习生涯的张鹏进入了刘迎的班级。26年之后,张鹏已经从一年级的小男孩步入而立之年,成为美国匹兹堡大学药学博士。而刘迎依然固守着方寸讲台,在光阴的变迁中
期刊
性格开朗的路遥有时会想过一个“放纵”的春节:出去走走,去世界上最纯净的地方——新西兰,看看彼得·杰克逊镜头下霍比特人的家,然后走访一下顾城曾生活过的地方。享受一下南半球春节的惬意。不过现在,这个想法的实现首先要征求他的新婚妻子——刘喜捷的意见。而在他们新婚的第一个春节,在完成那些传统“新年程式”的同时,他们首先要让深爱自己的双方父母感受下全新的年的温暖。由于两边父母都在济南生活,所以,两人也就省去
期刊
他们成长在同一个年代,所以他们会有关于春节的共同的回忆,比如,小时候的鞭炮是不会一串噼里啪啦放完的,他们会耐心地一个个拆开,在断断续续的啪啪声中,一串一百响的鞭炮带来的可能是持续几天的快乐。而在他们的春节记忆中,我们读到的更多的是一种传承的力量。  儿时,宋欣宇的父亲在几百公里外的城市工作,而春节,是他与父亲能够在一起待的时间最长的时刻。白酒,在中国的节日文化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每逢年节,到商店给
期刊
羊年新春伊始,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胜利镇沙沃村82岁高龄的张朝烈精气神儿一年比一年好,面对三个刻苦学习传统木板年画的徒弟,这位“年画老翁”的脸上绽放出喜悦而满意的笑容——“俺再也不用担心老祖宗留下的手艺在我们这辈失传喽……”  郯城县沙沃村传统木版年画制作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5岁随父学习木版年画的张朝烈练就了一手娴熟的印制技艺,成为村里年画制作的行家里手。据老人介绍,沙沃木版年画一直沿用传统的制
期刊
对亓庆国来说,记忆中的春节是眷恋、是怀念;现实中,则是停不下脚步,不够用的时间。  2009年,在美国波士顿,亓庆国度过了一个记忆深刻的春节。波士顿有较多的华人居住,而亓庆国的身边也有许多来自国内的朋友和同事,所以,这个春节,虽然在异国他乡,但也不至于孤独。“也许是远离亲人和家乡的原因,那时候对中国传统节日,尤其是春节的期盼和感受更加深刻。”亓庆国记得,因为存在12个小时的时差,国内的除夕之夜,在
期刊
年味越来越淡,新年越来越无趣,怎样才能让“年”过得如儿时那般有趣?这是年轻人喜欢思考的问题。而作为从事创意行业的这帮年轻人来说,这似乎不仅仅是有趣的问题,更可能是未来的行业机遇。  网络电商推出的创意春联卖断了货,让他们想着是不是把苗族的长桌宴从大西南搬到自己家。春节,这个最传统的节日的味道似乎还要到传统中去寻找灵感。而来自不同地区的他们,每个人的春节记忆都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春节带来的乐趣似乎
期刊
银滩位于山东威海下属的乳山市,海岸线东西长21.3公里,  气候适宜,沙滩细软,是中国AAAA级旅游度假区。  环境如此优越的银滩,现在更像是一座巨大的住宅博物馆,  只见房子,难见人烟。  银滩位于山东威海下属的乳山市,海岸线东西长21.3公里,气候适宜,沙滩细软,是中国AAAA级旅游度假区。环境如此优越的银滩,现在更像是一座巨大的住宅博物馆,只见房子,难见人烟。对于银滩的住宅入住率,官方并没有
期刊
80后独立设计师姜叶,她拥有着所有设计师共同的梦想,创立属于自己的品牌。不同的是她还有一个双胞胎妹妹姜硕,从小到大姐妹俩都同样钟爱服装设计,她们小时候一起给洋娃娃做衣服,长大一起考服装设计专业,两个人分别在上海和青岛工作了三年之后,又一起回到济南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品牌——莫莫私人定制,一个自己设计,自己制作的服装私人定制网店。  “印象最深的一次春节,就是考大学艺考那年。那年艺考的时间是大年初三,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