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順博物館藏吐魯番出土“律吕書”考釋

来源 :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ry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旅順博物館所藏吐魯番出土文書中,一件編號LM20-1456-23-22的殘片,記載了"應鍾"、地支、"肴(爻)"等詞語,不僅與《易》或占卜類文書有關,更是律吕系統在吐魯番地區的首次出現。然而,由於在傳世典籍中未曾發現相近記載,該文書之性質、名稱至今未能判定。本文參考《吕氏春秋》《淮南子》《五行大義》等典籍,嘗試根據文書中核心詞語建立"肴—地支—律吕"之對應關係,並以此推補文書部分内容,進而認爲該文書的性質,當是對某部數術類典籍的抄寫,擬定名爲"律吕書"。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历史文献,结合历史地理、民族史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分析宋朝与大理、安南交界三角地带“特磨道”的性质、归属、境域、交通、政区沿革、民族构成、部落分布等历史悬疑问
本文重新解读相关文献,指出今广东省阳山县境内的古阳山县始置于孙吴末年,与西汉桂阳郡阳山县无关。西汉桂阳郡阳山县位于今湖南省衡东县洣水南岸,为长沙王子刘宗的封国。汉
净风五子是摩尼教诸神中的五位次级神灵。然而,他们却在摩尼教的基本教义和宇宙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比定了光辉护持者、光荣大王、光明阿达马斯、荣耀之王、支撑者阿特
魏晋南北朝时期,语音是士族身份的重要标志。北朝士大夫出使南朝,往往具有宣示本朝文化正统性的使命,与南方士族交往,亦有寻求文化认同的需求,为此,讲求雅正的语音十分必要。考察史
旅順博物館藏LM20-1451-38-01v(實際正背與博物館正背相反)號文書經過整理小組比定,是唐大足元年(701)西州户籍殘片。據文書樣貌,可知它與現在分藏於俄羅斯、日本的幾組殘片屬於
汉魏时代的五斗米道服饰模仿汉代官服,没有体现出与世俗相区别的特质。五世纪初,在南方地区新兴的古灵宝经中,最先出现了与世俗服饰有别的“法服”理念,并创制出黄色的巾褐式法服
兩漢以後,序數紀日産生並逐漸流行,取代干支紀日。秦和漢初,朔閏安排不盡統一,以從每月朔日起數得的序數紀日,無法保證日期的確定性,尚不可行。漢武帝太初改曆,統一朔閏,客觀
作爲新空間場域中的詩歌實踐,上京紀行詩引發了元人對詩歌風格與理論的廣泛而深入的討論。而前人對元代上京紀行詩"論詩法,則工拙互見"的判斷,遮蔽了上京紀行詩的實際詩學價值
汉晋郡县属吏中有“劝农掾”职,走马楼筒提示三国孙吴基层有“乡劝农掾”。既往研究已指出乡劝农掾为县吏,但对其性质、设置时间、部署方法缺乏明朗的认知。本文对竹筒、木牍中
吕忱《字林》是一部在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字书。从相关文献记载来看,其书当亡佚於宋元之间。但元明时仍有不少着作徵引《字林》,其中有些引文不见於他书,一些学者据此认为《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