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最喜爱的美文作家最新作品读赏练之包利民

来源 :阅读与鉴赏(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jiawei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前言
  包利民,黑龙江呼兰人,现居伊春。有时发稿也用黎民、利民、去绝踪等笔名。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文苑》等报刊专栏作家,《读者》、《格言》等杂志或网站的签约作家,教育部“十一五”课题组专家。迄今已在全国及海外各大报刊发表文章数千篇(次),每年有百余篇文章被《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意林》、《视野》、《小小说选刊》、《作家文摘》等上百家文摘类报刊转载,并有数百篇文章入选各种丛书。《最美的声音》等文章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亲近母语》第十册(五年级)。文章《山上山下》获2005~2006年度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文章《后妈的天空》曾在中央电视台10套“子午书简”节目播出。出版有哲理散文集《当空瓶子有了梦想》(石油工业出版社)、少年名人传记《为科学的一生——富兰克林的故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等。
  其文章作品总是充满人性美、很富感染力,总能给人以启迪和智慧,唤起人们的拼搏进取、积极向上……
  
  书中故事·情深意长
  
  一本枯萎的书
  包利民
  
  阳光透过窗子照在那本书上,书在奶奶手中,她看得很专注,脸上有一种极恬静的神情,仿佛时光静止。
  从没见过爷爷长什么样子,记事起,就知道奶奶捧着那本书细细地看。后来年龄渐长,慢慢地知道,奶奶也曾是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她读了几十年的那本书,是《宋词三百首》,竖版线装,通篇繁体字。我常想,当年的奶奶,也该如从宋词中走出的女子,盈盈如出水的莲,婉约中有一抹深情。每次看过,她都把书放进一个小木盒里,动作很慢,就像收拾一种心情,收藏一份记忆。那本书,从不让我们染指。
  奶奶不到三十岁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她带着几个孩子辗转如篷。只是无论乱世兵戈,还是荒年流离,许多东西都已失落,却不曾弃了手中的那本书。真不知在书中,究竟有什么东西让她如此难以割舍离弃。我对宋词产生兴趣,与奶奶有很大的关系。
  听父亲说,那本书就是奶奶的命根子。有一年老宅失火,奶奶不顾安危冲进房中,将书抢出。此后,几乎随身携带,近年来见再无火灾之忧,才将其收入盒中。书已经极古旧,可奶奶依旧用清澈如水的目光,一遍遍濯去上面岁月的尘埃。曾多次动过偷偷翻阅的念头,终是没有,我怕自己猝然的目光,会惊飞栖息于其间的那些往事。
  那时我已经读了许多本宋词,只是不知奶奶的那本中,隐藏着一阙阙怎样的故事。偶尔也会寻愁觅恨填上几首,有时奶奶看见,便会一一标上出律之处。我想,她的词一定填得很好吧,问她,她笑而不语。
  有一次,奶奶生病住院,夜里,我陪在她床前。寂寂长夜,她丝毫没有倦意,在昏黄的灯下翻那本看了几十年的书。每翻一页,都小心翼翼,似乎怕吵醒那些过往,又怕不经意触痛时光的裂痕。不知何时,奶奶睡着了,书放在胸前。我轻轻拿下书,给她盖上被子。夜静而长,(我)终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冲动,悄悄拿起书,很轻很柔,就像捧起奶奶少女时的心事。
  书虽然极旧,却极平整,连一点儿痕都没有。让我惊讶的是,书间的空白处,竟写了许多零散的词句,那是奶奶的笔迹。有的字迹年代久远,有的却新鲜如昨。逐一看去,那些词句虽不完整,却柔肠百结,如水之曲,如竹之幽,像一颗颗闪亮的珠子,穿透茫茫岁月,敲打在我的心湖。如“舟散月明,怕沐杏花风,念念红尘远,无踪”,又如“枕中几许清怨,世间一梦年华”,让人尽随离情别怨而轻喜悄愁。一字字,一句句,绵绵密密,补缀着断裂的华年,将曾经的沧海桑田展现于一片柔情之下。
  只是,那个让奶奶千回百转、几十年来念念情深的人,会是谁?我想,不会是爷爷吧,爷爷是不识字的粗人,一直以为,他们的结合,也许正是奶奶所有忧伤的来源。奶奶不会用如此锦绣的文字来怀念爷爷的一切,我将书轻轻合上,放在她的枕畔,思绪如蝶翻飞,想去追溯奶奶远逝的飘摇岁月。
  奶奶是在一个寂静的凌晨去世的,那时,天上有一钩淡黄的月。透过她安详的容颜,我仿佛看见遥远的当年,看见她的青春红颜,青丝如思念飞扬。经历了那么多的分散流离,无论怎样的际遇,她都不曾让心上生起层层的茧,在她生命最柔软的地方,依然满溢着最初的凄清与深情。
  整理遗物时,我竟在那个装书的盒子里,发现了一本奶奶早年的日记。日记里,所有的心事都压成了岁月的书签,在少女的心中反复出现的那个隐隐约约的身影,越到最后便越清晰。竟真的是爷爷,原来,爷爷在奶奶的生命中竟是如此的完美而真挚;原来,情感的沟通并不一定非要那些纸短情长;原来,那本《宋词三百首》是爷爷送给奶奶唯一的礼物!
  含着笑,带着泪,再次翻起那本书,每一页都如深秋的落叶般枯萎憔悴。可书里,那些奶奶写上去的词句,就如永不凋零的花朵。那些无边清怨,那些思念与眷恋,使得奶奶走过的所有艰难的足迹中,都盈盈盛满了一曲曲直入人心的骊歌!
  一本在流年中枯萎了的书,已尘封了一段往事,而在流年中刻在心中的那份真情,却永远鲜活如初。
  (选自2010年1月16日《光明日报》)
  
  越品越香
  虽是一本枯萎了的书,对奶奶来说却是注满真情、价值连城的宝书。尘封的岁月中,有奶奶美丽的倩影、感人的记忆、苦难的生活。枯萎的书本中有她感情结晶的词句、生活磨难洗礼的符号、生命之树顽强生长的年轮。花朵穿过风雨结出果实,生命历经磨难成为永恒。不难理解:保存和翻阅这本枯萎的书早已成为奶奶感悟人生、调节心绪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奶奶借助这本书回眸着足迹、收藏着记忆、梳理着心绪,轻轻走过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透过蘸满真情的语言文字,昔日场景仿佛一幕幕展现在眼前,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生活的凝重、情感的力量……
  
  且读且思
  1.第二段中说:“那本书,从不让我们染指。”这是为什么呢?
  2.第七段使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是什么?
  3.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4.本文语言很美,可谓字字珠玑,写得情真意切,请举例说明。
  5.阅读这本“枯萎的书”,你有何感受或收获?
  
  成长故事·爱的力量
  
  变矮的围墙增高的爱
  包利民
  
  这是一个很贫困的家庭,低矮的草房,高高的院墙却挡不住一家的愁绪。生活的艰难,他们都能承受,并有希望让一切好起来。可是一场变故,却让这个家庭再度蒙上厚重的阴影。
  这个院子里的男孩,叫吴晓刚,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已经足不出户一年多了。当初的一场车祸,使他失去了左腿,右腿也失去了一部分功能。为了安全和方便,当小学老师的妈妈便让他在家里学习。吴晓刚拄着一根拐杖,拖着另一条不灵便的腿,常常在院子里艰难地走着,看着围墙外面的天空发呆。终于有一天,他对父母说:“我要出去,再也不想闷在家里了!”其实父母不想让他出去,是怕他自己不安全,更怕他会被别人嘲笑,他们不想自己的孩子在身体的痛苦之外,再承受心灵上的负荷。
  思考良久,父亲对吴晓刚说:“你不能出去,在这里你也能学到别人学的知识!”可吴晓刚却固执地要求着,最后,父亲说:“你知道,你的腿不方便,出去后会有很多麻烦的!”吴晓刚说:“我什么麻烦都不怕,我只想到外面去!”父亲看了一眼院墙和儿子坚定的眼神,说:“好,如果你能翻过这个院墙,我就让你出去!”吴晓刚看着那一人多高的围墙,低下头,艰难地走回屋去。
  自那以后,父母发现吴晓刚再也没有提出过要出去,两人便放下心来,知道这个条件已经让儿子知难而退了。直到有一天,父亲在屋后的墙角下发现一些杂乱的痕迹,心便又提了起来。他也开始留心,有一天他从单位提前回来,没进院就听见里面传出一些声响。他悄悄地进门,绕到屋后,见儿子正艰难地向墙上攀爬着,却一次次地摔倒在墙下。看了许久,父亲的眼中慢慢地模糊了。
  吴晓刚就这样偷偷地练习着爬墙,每天家里只剩下他自己的时候,他咬牙忍受着一次次跌倒的痛苦,却从不对父母说起。他就这样努力锻炼了一个多月,却是一点进展都没有,那围墙在他眼中似是高不可攀,艰难地用一条腿跳起来,却是连墙顶都够不到,如一道不可逾越的雄关。可他依然坚持着,渐渐地,他已经能一只手搭上墙头,这一进步让他振奋不已,觉得自己跳得比以前高了,这样练下去,总有一天会翻墙而过,走进自己所向往的世界。随着那道墙在眼中的不断变矮,他的信心与日俱增。
  在一个夜里,吴晓刚从睡梦中醒来,忽然就听见院子里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他下床却发现父母都不在房中,他隔窗向外望去,在明亮的月光下,他看见爸爸和妈妈正骑在墙头上,用铲子正在往下铲围墙顶上的土。那一刻,他忽然明白,这墙是真的变矮了的,而且怕他看出来,父母在夜里把整个围墙都削矮了一圈,这样一来,时间一长,围墙比原来不知已矮了多少,只是他一直没有觉察而已。在窗后的黑暗中,他的眼泪悄悄地淌了一脸。
  那一天,当他爬上墙头,坐在上面大喊父母时,看着父母一脸的惊喜,他激动地说:“我知道我根本不能爬上来,是你们……”父亲说:“孩子,关键还是靠你自己,这么高的墙你都能爬上去,以后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我和你妈也就放心了!”这一刻,小院里,充盈着无尽的温暖与感动。
  (选自《辽宁青年》2009年12月B)
  
  真情流露
  本文讲述了一位叫吴晓刚的残疾少年,为了能走出家门,暗地里苦练爬墙,渐渐取得自信、乐观成长的故事。不是自己攀爬高了,是墙变矮了;不是父母不让自己出门,是他们担心自己再次受到伤害。是爱,使父亲不得不告诉孩子,面对生活中的磨难关键靠自己;是爱,让吴晓刚自立自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爱是生命最好的养料,拥有之,就能战胜磨难、奏响生命的乐曲。
  
  且读且思
  1.当吴晓刚对父母说:“我要出去,再也不想闷在家里了!”其父母为什么不想让他出去?
  2.文章第六段中的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3.如何理解文末画线句的意思?
  4.你认为本文的题目拟得好不好?请说说理由。
  
  爱的教育·追逐梦想
  
  故纸堆中寻梦
  包利民
  
  在读大学时,图书馆里的书几乎看遍,可是仍觉得欠缺了什么。细想起来,原来是自己并没有真正拥有一些书。我多想能有自己的书啊,在床头枕边狼藉堆放,什么时候想看便信手翻起,倦了便抛书而眠,多好。可是囊中羞涩,面对那些精美的书籍,只能轻轻叹息。
  我常常回想起少年时隔壁那个黑暗的小屋,那里住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爷,屋子里堆满了收来的废纸和废铜烂铁。在他那儿,我可以在废纸堆里找出一些小人书来,然后蹲在垃圾中间津津有味地看。有一次老大爷送给我一本厚厚的“大书”——他把许多册《儿童文学》装订在一起,还小心地用胶布把封面粘贴得完好如初。在那厚厚一摞《儿童文学》中,我找到了生命中最吸引人的东西。后来,那位老大爷去世了,他留给我一大箱子收来的旧书,这是我生命中拥有的第一批书,由此我对旧书便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
  有一次我在旧书摊上遇到一本《爱的教育》,很古老的一种版本,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甚至没有翻开看一看。回去后躺在床上仔细阅读时竟发现了一个让我惊喜的故事:书中的空白处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或随感或评论,更多的是对一个人殷殷的希望与教导。原来,这本书曾是一个女孩的宝贝,她在书中写满了对弟弟的期望。而事情的奇妙之处还不在此。我记得曾在一本《读者》或《青年文摘》上读过关于这本书的故事,于是四处翻找,终于找到了那篇题为《一本书的遭遇》的文章,文中的那本《爱的教育》真的就是我手上的这本!文末作者感叹不知哪个弟弟如何把这样一本载满姐姐希冀的书丢弃了。而时光流转,此书竟宿命般到了我的手中,我亦感叹那个作者怎么就把它也弃置了!后来我把此书连同那篇《一本书的遭遇》的文章一同送给了我读中学的弟弟,我在书的扉页上加了一句话:“那个姐姐的每句话都是我想对你说的,好好珍惜此书,和你心中的梦想!”
  现在我仍然时常去旧书市上逛,因为那里总会给我不期然的感动。我喜欢淘书,喜欢在故纸堆中找寻自己的梦。在旧书中,我可以和许多美丽的感动不期而遇,让我的生命充满了希望和美好。
  (选自2009年11月10日《徐州日报》)
  
  心香一瓣
  本文既是人物寻梦逐梦的过程,又是一堂堂生动的“爱的教育”课。文中的“我”把淘书求知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在逐梦中乐此不疲。带有批注的《爱的教育》为我们上演了爱的接力:在书中,姐姐写满了对弟弟的殷切希望与真诚教导。但不幸的是弟弟可能不小心弄丢了这本载满姐姐希冀的书。庆幸的是这本书并未丧失意义,被“我”买到精心处理后送给了“我”读中学的弟弟,继续演绎“爱的教育”。阅读,能收获感动、丰富情感、汲取营养,相信本文对你会有所裨益。
  
  且读且思
  1.文中所提及的《爱的教育》是本名著,你知道该书的作者和写作体式吗?
  2.文章第二段中说:“在那厚厚一摞《儿童文学》中,我找到了生命中最吸引人的东西。”“生命中最吸引人的东西”指什么?
  3.如何理解文末画线句的意思?
  4.从文章不难看出,“我”已把淘书求知(收藏旧书)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你有购书读书(或阅读)的爱好吗?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谈谈。
其他文献
2010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我校李宁院士、李洪文教授等荣获多个奖项,至此,我校2006—2009年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21项,
发展幼儿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具体任务是培养幼儿正确发音。语言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这一功能,在通常情况下是借助于它的语音体现出来的。当孩子说“老师早”时,首先是lǎo shī
简要介绍在电脑探伤仪上使用的三种绘制DAC曲线方法:直接连线法、最小二乘法及拉格朗日(Lagrange)插值法,比较了使用这三种方法绘制DAC曲线的结果,指出了拉格朗日插值法是比较理想
春笋是一年里最鲜美的笋,立春一过,脆而甜的春笋破土而出。四季更替、适时而食,是人与大自然相处的生活美学。竹笋鸭煲是浙江杭州地区汉族传统名菜之一,汤醇味浓,油而不腻,酥
阅读前言  她的创作源于自己对生活真切地体验,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无一不牵动着她敏感的神经。她的文字绚丽多彩,犹如节日的礼花绽放出的光彩那样惹眼。她的作品字里行间流动着生命的点滴感悟,迸射出智慧的小小火花。读她的散文,你可以感觉到有一柄心灵之剑,剑锋轻灵而犀利,直指内心;亦是一杯寒日里的热茶,饮之悄然感动,心生暖意,感慨作者赋予文字以灵性,赋予人生以智慧。  她就是叶倾城。叶倾城写散文,也写
当前国际经济发展格局复杂多变,中央企业能否紧抓机遇、危中求机,企业战略能否跟上经济节奏,以超前思维应对万变的经济形势,是企业领导人综合能力的体现。笔者认为,企业领导
经济法到底有没有自己的特征?是法学界的一个大问题。现实的情况是企业常有经济纠纷,说明经济法制确实很重要。既然如此,经济法学就必须从理论说清楚,说出它必须存在的特征。我国
特邀嘉宾——    王铟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副教授任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系副教授   梁原草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德育副校长赵晶浙江金华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任    2010年1月22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通知》(以下简称“1·22通知”),这一文件将中小学的网络道德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期我们特邀几位青少年心理学、网络德育方面的专家共同探讨如
一、企业经营战略构筑与实践的新思维和实践当今企业全球化已成趋势,现代企业要努力提高竞争力,因而在经营战略上要有非常规的新思维和实践。传统方式的企业竞争将不复存在,
姜堰市里华中心小学,位于泰州北郊且与江都毗邻的华港镇,学校占地15000多平方米,拥有2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00多名,教职员工89名。该投有一个年轻而坚强的领导集体。全国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