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斌杰:改制和创新是中国新闻出版业改革的中心环节
8月15日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出版业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提出,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新考虑中国新闻出版业的体制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而改制和创新则是中国新闻出版业改革的中心环节。
柳斌杰说,新闻出版行业的改革,首先是对党报党刊、人民出版社、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社、公益性出版社实行“两分离”,把广告、发行、第三产业等分离出去,实行“该管的管住,该放开的放开”。
其次,党报党刊以外的报纸、刊物,目前按照集团化建设转制改制、规范上市。目前先以《北京青年报》、《中国证券报》、天津《今晚报》等报纸为试点,其中《北京青年报》很快就要到香港上市。
第三,出版集团、出版社中除了公益性的出版社都要转制改制。中国出版集团改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华、商务、三联、人民文学等第一流的出版社都要改革。目前出版行业改革的方向已相当明确,试点正在进行。
第四,对于特殊出版单位的改革,如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要按照当地市场化程度,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对于发行行业的体制改革,柳斌杰说,要按照市场化方向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而印刷业对内、对外全部开放,目前该行业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已有3000多家。
柳斌杰说,目前发行业的问题就是要突破地区封锁,改革方向是“扩权放权”,鼓励跨地区经营,将来市场淘汰一批企业、壮大一批企业是必然的。
新闻出版总署酝酿建立图书“收回”制度
新闻出版总署近日在其主办的“中国图书出版网”上公布了《关于征求〈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修订稿)修改意见的通知》,并附有《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修订稿),对1997年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作了不少修改。其中第18条修改为:“经检查为质量不合格的图书,差错率在万分之一以上,万分之五以下,出版单位负责全部收回,采取附加勘误表等技术处理或改正重印,方可重新上市销售;超过万分之五(不包括万分之五)不到万分之十的不合格图书,由出版社负责收回,经过修改重印,并报地方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市发行。超过万分之十以上的不合格图书必须销毁。如发现在通报或处罚决定发布30天后,出版社仍在市场上销售已定为不合格的图书,由国务院和地方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在原有处罚基础上对出版社加重处罚,情节特别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出版社《出版许可证》。”修改后的条款明确要求出版社收回有质量问题的图书。另外,在第六条中,图书编校质量分级标准从原来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修改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种,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即为不合格。
集团化连锁书店将向出版领域扩张
近年图书业实行集团化连锁配送、统一进货后,书店对其上游出版社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书店通过买断包销某些图书品种作为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市场的手段之一,从而在深层次上影响出版。
一方面由于集团化连锁书店在进货和品种上的统一,使得连锁书店占有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市场上的图书品种就越来越单一,读者可供选择的范围就越狭窄。同时,出版社为了使其图书产品顺利上架,在出书范围和内容上也越来越迎合连锁书店的需要,但实际上,连锁书店的需要并不真正代表读者的需要。这样,图书将可能逐渐失去了多样性,日趋单一。
另一方面,集团化连锁书店的快速扩张使许多中小型独立书店难以生存,独立书店的纷纷破产反过来又加深了连锁书店的垄断。同时,由连锁经营引发的“高退货”也将继续成为书业顽症,读者需求的多元化得不到满足,出版产业的整体发展态势也将出现更多的变数。
8月15日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出版业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提出,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新考虑中国新闻出版业的体制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而改制和创新则是中国新闻出版业改革的中心环节。
柳斌杰说,新闻出版行业的改革,首先是对党报党刊、人民出版社、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社、公益性出版社实行“两分离”,把广告、发行、第三产业等分离出去,实行“该管的管住,该放开的放开”。
其次,党报党刊以外的报纸、刊物,目前按照集团化建设转制改制、规范上市。目前先以《北京青年报》、《中国证券报》、天津《今晚报》等报纸为试点,其中《北京青年报》很快就要到香港上市。
第三,出版集团、出版社中除了公益性的出版社都要转制改制。中国出版集团改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华、商务、三联、人民文学等第一流的出版社都要改革。目前出版行业改革的方向已相当明确,试点正在进行。
第四,对于特殊出版单位的改革,如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要按照当地市场化程度,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对于发行行业的体制改革,柳斌杰说,要按照市场化方向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而印刷业对内、对外全部开放,目前该行业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已有3000多家。
柳斌杰说,目前发行业的问题就是要突破地区封锁,改革方向是“扩权放权”,鼓励跨地区经营,将来市场淘汰一批企业、壮大一批企业是必然的。
新闻出版总署酝酿建立图书“收回”制度
新闻出版总署近日在其主办的“中国图书出版网”上公布了《关于征求〈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修订稿)修改意见的通知》,并附有《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修订稿),对1997年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作了不少修改。其中第18条修改为:“经检查为质量不合格的图书,差错率在万分之一以上,万分之五以下,出版单位负责全部收回,采取附加勘误表等技术处理或改正重印,方可重新上市销售;超过万分之五(不包括万分之五)不到万分之十的不合格图书,由出版社负责收回,经过修改重印,并报地方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市发行。超过万分之十以上的不合格图书必须销毁。如发现在通报或处罚决定发布30天后,出版社仍在市场上销售已定为不合格的图书,由国务院和地方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在原有处罚基础上对出版社加重处罚,情节特别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出版社《出版许可证》。”修改后的条款明确要求出版社收回有质量问题的图书。另外,在第六条中,图书编校质量分级标准从原来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修改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种,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即为不合格。
集团化连锁书店将向出版领域扩张
近年图书业实行集团化连锁配送、统一进货后,书店对其上游出版社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书店通过买断包销某些图书品种作为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市场的手段之一,从而在深层次上影响出版。
一方面由于集团化连锁书店在进货和品种上的统一,使得连锁书店占有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市场上的图书品种就越来越单一,读者可供选择的范围就越狭窄。同时,出版社为了使其图书产品顺利上架,在出书范围和内容上也越来越迎合连锁书店的需要,但实际上,连锁书店的需要并不真正代表读者的需要。这样,图书将可能逐渐失去了多样性,日趋单一。
另一方面,集团化连锁书店的快速扩张使许多中小型独立书店难以生存,独立书店的纷纷破产反过来又加深了连锁书店的垄断。同时,由连锁经营引发的“高退货”也将继续成为书业顽症,读者需求的多元化得不到满足,出版产业的整体发展态势也将出现更多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