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在原州区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os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水土流失已成为制约人们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及质量的重要障碍。为改善水土流失问题,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农民改善整体生态环境,使农民从环境质量提升过程当中获益。为将宁夏原州区农村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对水土流失严重的流域进行积极有效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关键词 宁夏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新农村建设;宁夏固原市原州区
  中图分类号:S157.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6.067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曾是水土流失现象最严峻的地区,长期的水土流失使得当地许多村庄难以获得较大发展提升。为改变水土流失的现象,国家对原州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进行综合治理。在长期的实践下,水土保持措施不但达到了预想的环境治理效果,也使得当地经济发展获得了较大的提升。
  1 水土流失现状
  原州区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地处宁夏南部,六盘山东北麓,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II付区[1];由于气候条件恶劣,年平均降水量在300~550 mm,自南向北遞减,而且主要集中在7—9月3个汛期,占全年降水量的80%,降水时短,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年侵蚀模数在5 000~7 000 t/km2。因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当地不但生态环境脆弱[2],经济发展水平也普遍较低,主要表现有2个方面:1)土地利用率不高,可耕地面积小;2)生产水平低,粮食产量不高。为保证生活需要,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现象,使得出现了耕地面积扩大而粮食产量难以增长的现象[3],进而导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受阻。
  2 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为降低水土流失给当地人民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原州区展开了积极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以坝系工程为中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科学扩大耕地面积。以坝系工程为核心开垦土地具有2大优势:1)水肥条件充足;2)集约化耕种。通过利用该优势,许多乡镇不但实现了增加粮食产量的目标,也实现了加强水土保持的目的。经过长时间的正确实践后,许多荒芜土地上重新长出了树林,降低了地区出现自然灾害的概率,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提高。通过分析种种治理成效可以发现,只有地区环境得到了改善,地区经济才能不断稳步提高。
  3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原州区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原州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有4个:1)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2)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3)提高农民群众的收入;4)改善农民生活的质量。随着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不断深入实施,原州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也将逐步变为现实。如果不对水土流失现象采取激励措施进行治理,将会使原州区的整体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导致人口不断迁移,进一步限制农村地区的发展。只有不断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吸引优秀人才参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从而不断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治理效果[4]。
  由于多年的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生活在黄土高原的群众不断从中获益。因此,当前的水土保持工作能够不断进行深入。目前,许多农民已经深刻认识到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工作的积极影响,并在具体措施的实施过程中能够给予充足地支持,使得原州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
  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在原州区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4.1 增加农田数量面积
  在对原州区水土流失区进行治理时,通常会建设淤地坝。该设施能够有效地留存逐年减少的水资源,并截留因水土流失带走的土壤养分。通过积极利用淤地坝,高低不平的地形得到了平整,贫瘠的土地增加了充足的养分。通过分析相关实际案例可以发现,一座淤地坝便可以形成10 hm2左右的优质耕地,一个坝系更是能形成上百公顷的肥沃耕地。同时,由于淤地坝具有平整地形的功能,使得淤地坝的利用也为植树造林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4.2 提高粮食产量
  近年来由于原州区的畜牧业越来越发达,所以表层土壤当中含有大量牲畜粪便等有机物。在过去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时,有机物往往会随着雨水的冲刷而流失。在进行淤地坝建设后,土壤表层的有机物能够被有效拦截并用于农作物耕种。同时,由于淤地坝所形成的耕地比较平坦,使得坝地十分适合机械化耕种。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采取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后形成的耕地往往能够带来较高的粮食产量。
  4.3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淤地坝的建设不但使耕地更为集中,也极大地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因此,人们不再需要在地形较为陡峭、土地面积过小的区域进行粮食作物种植。人们可以在不适宜耕种的区域进行草场或林地的种植,从而使原州区的绿地面积不断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当地整体的环境质量,也使原州区渐渐摆脱了生态环境脆弱的困境,进而为当地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4.4 有效提高农村地区的整体经济水平
  通过设施建设及绿化工程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使原州区水土流失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同时,水土流失现象的减少又使土地的生产力得到了提高。因此,农民的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在农民的正常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将更充分地进入城市学习知识,提高技能,逐渐改变农村传统的封闭形式,并增强农村地区的开放程度,从而使农村传统的社会风气得到较大改善。另外,由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原州区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转型,也使农民的收入来源渠道由过去单一的耕地收入转变为多来源、多类型的收入。
  4.5 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改善水土流失、提高环境承载力。因此,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对原州区整体环境质量的提升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与原州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可以为新农村的建设发展带来5大优势:1)提高植被覆盖率;2)提高地下水水位;3)减少诸如泥石流、滑坡、洪水和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发生后产生的危害;4)科学合理地利用珍贵的水资源;5)增强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力。   4.6 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通常情况下,在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前,相关部门会对农村地区进行详细的系统规划[5]。在规划过程中,相关人员能够充分发现农村地区缺失的基础设施。例如在对农村地区水资源进行规划时,相关人员需要充分考察农村地区的供排水换线是否齐全、污水处理设施是否能够正常运行等。因此,在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时,农村的基础设施也会得到完善。
  4.7 解决农民用水难的问题
  原州区地处内陆地区,降水相对较少。通常情况下,农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往往难以得到充分保障。如果遇到长期干旱少雨的天气,人们往往需要從较远的地区获取水资源。淤地坝的建设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该困境,使人们能够及时获取到较为充足的水资源。在水资源方面,淤地坝的作用主要有2个,具体如下:1)减少水资源流失,提升地下水水位。通过分析相关案例可以发现,淤地坝能够对水资源进行有效拦截,并使水资源逐渐渗透地表,形成可供人们使用的地下水;2)使水资源的分布更合理。由于原州区每年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使得农作物在需要大量水资源的生长发育期内难以获得充足的水资源,因此,降雨时节的分布不均对农作物的产量具有较大的不利影响。通过积极建设淤地坝及水库,人们能够在雨季为第二年农作物的生长留存充足的水资源,从而有效防止农作物因干旱而导致的农作物产量减少的现象。
  4.8 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序进行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对提高农村地区整体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如果生态环境不能得到改善,农民增收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都将受到极大影响。为将原州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深度融合,相关部门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时应当做好以下3点。1)重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在对技术人员、资金、设备等各项资源进行分配时,要首先保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的需求。如果能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有效开展,将会直接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推动作用;2)统一规划,科学布局。相关部门在对农村地区进行系统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各村及各区域的实际情况,既要使规划工作能够充分满足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的需要,也要充分保障农民的利益;3)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科技占比。在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时,相关部门应当充分重视科技的重要性,积极利用最新的科研成果,最大限度地提升耕地增产增收的
  能力。
  5 结语
  恶劣的自然环境是限制原州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阻力,也是原州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障碍。因此,原州区只有充分重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有效发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的积极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凌雪.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滑坡地质灾害成因、特征及防治策略[J].中国金属通报,2020(21):195-196.
  [2] 王娜娜.朝阳地区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21):52-53.
  [3] 金成.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拉萨:西藏大学,2018.
  [4] 杨彦龙.提高治理水土流失效果的几点建议[J].乡村科技,2016(24):64-65.
  [5] 赵金东.水土保持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影响[J].财讯,2020(11):14.
  (责任编辑:刘宁宁)
其他文献
摘 要 乡村振兴是我国大力推进的战略举措,开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有效路径。乡村旅游作为旅游服务业与传统农业融合发展的产物,对乡村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发展推动了乡村经济、乡村社会等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乡村的全面振兴。因此,重点分析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 乡村旅游;路径;乡村振兴战略  中图分类号:F323.4;F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的大部分乡村,开始在美丽乡村的背景下对城乡建设进行规划,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促进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村落生态景观环境修复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部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村落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耕地被侵占、水土资源被破坏、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日益严重。这使村落生态景观环境修复和保护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因此,对村落生态景观环境的现状和修复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
期刊
摘 要 土地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在当前各行各业发展增速与人口持续增长的趋势中,促进国土资源管理质量的提升成为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此,在深入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实际状况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促进土地资源管理质量提升的策略,同时阐述提高土地利用综合规划质量的对策,以便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国民经济发展;综合规划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健康中国与数字中国紧密融合,为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建设提供了战略规划。但在移动互联背景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建设存在一定滞后性。没有农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健康。克服城乡卫生资源差距,将移动互联技术应用于农村,是农村健康事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基于此,着重思考移动互联背景下的农村卫生服务现状,就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提出优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建议:加大宣传,促进“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
期刊
摘 要 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实践在基层已呈现初步局面,但仍存在较多短板,必须要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环境建设等方面探索乡村振兴的基层实践路径,基于此,分析基层乡村振兴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思考新时期基层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6.065 
期刊
患者男,35岁.因双下肢疼痛1个月,在本院准备作下肢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时突发晕厥1次持续约5 min.醒后感极度胸闷、胸痛、气促伴大汗淋漓,无咳嗽、咯血等症状.体检:体温36.7℃,呼吸23次/min,脉搏80次/min,血压72/43 mm Hg(1 mm Hg=0.133 kPa)。
期刊
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办,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日本镰仓综合病院、香港心脏病学会以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协办,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承办的2003年国际介入心脏病学研讨会(China Interventional Therapeutics, CIT)暨全国介入心脏病学年会,于2003年10月25~28日在北京召开.有来自十余个国家的百余名国外知名介入心脏病学专家和包括香港、台湾在内的全国20多个省、市、
期刊
摘 要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点,只有实现了乡村振兴,促进了农村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简单阐述了乡村振兴与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人才培养、区域研究、产业构建、基础建设等4个角度入手,提出乡村振兴与农村发展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村发展;可行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
期刊
本研究旨在观察心脏X综合征患者静息状况下和运动负荷时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含量及其平衡关系变化与心肌血流灌注异常之间的相互关系。
期刊
目的 旨在评价冠状动脉支架内的再狭窄(ISR)介入治疗术后即刻的结果以及有或无联合冠状动脉内放射治疗是否影响其长期的结果.方法研究来源于3个γ射线治疗试验(WRIST试验、Gamma-1试验和ARTISTIC试验).180例ISR患者均有系列(介入治疗术后即刻和随访)的血管内超声(IVUS)资料,分为192Ir放疗组(106例)和安慰剂组(74例).定量分析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临床专家委员会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