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5-0161-01
护理人员的工作性质较为特殊,工作任务量大且较为复杂,存在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如果无法有效地疏导并调节自身的情绪,很容易在平时的工作中出现差错,甚至还有可能会对工作产生抵触、厌烦等心理,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以及身体健康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那么护理人员应如何维持健康的心理呢?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维持护理人员健康心理的方法,希望可以为护理人员提供帮助。
1 保持良好的情绪以及积极乐观的心态
第三届世界范围内的卫生大会指出了心理健康的定义,指出心理健康指的是在身体方面、智能方面以及情感方面和其他人的心理健康不发生矛盾的情况下,把自身的心境发展为最好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确定心理健康的标志主要体现在以下4方面:(1)智力、身体已经情绪非常调和。(2)能够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不同个体间能够相互谦让。(3)存在幸福感。(4)不论是在职业还是在工作中,都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能力,生活效率高。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工作的环境较为特殊,每天面对的不是浑身充满了朝气的孩子,而是那些与疾病进行战斗的患者,长时间处于这样的工作环境下,護理人员的心情难免会受到波及,容易导致护理人员出现高血压等一系列疾病,严重威胁着护理人员的心理与身体健康。实际上,并非每个人都处于愉快的工作环境中,工作环境是必须面对的,一千个读者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面对同一个事物如果看问题的角度变了,那么事情的好坏也会随之改变。只有护理人员养成了良好的性格,心理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能够时刻保持愉悦的心情,尽自己所能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才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体现护理工作的重要价值。
2 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心态稳定
对于心理健康来说,人际关系同样很重要,它是确保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比较复杂,需要处理好护患关系、护护关系以及医护关系等等。在医护关系方面来看,护理工作就像是一个链条,环环相扣,上一步的护理工作会直接影响之后的护理工作。同事之间也避免不了摩擦的情况,只要同事之间不过分计较个人的得失,也可以保证同事之间的关系和谐。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医疗费用也逐渐升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较为严重,这就很容易引起护患关系的紧张,意味着在实际的医疗工作中需要合理收费,护理人员需要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主动与患者交流,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把患者当作是自己的亲人照顾,用宽容的心面对患者,控制好自身的情绪,让患者体会到护理人员的爱心。
3 适应工作环境,保持昂扬的斗志
个体为了生存都需要适应环境,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的需要有时也需要更换科室,科室的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这就意味着护理人员需要勇于挑战,积极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更好地融入新环境。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健康的心理状态首先是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护理学不单单是医学的附属品,同时它还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治疗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要求护理人员使用新的知识理论不断丰富护理学的内容,掌握先进的护理学知识以及技能,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同时也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善于发现并总结问题,大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断推进护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4 善于自我调整,保证心态的健康
确保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还应当保证护理人员的生活方式健康。我们都知道,护理工作十分辛苦,护理人员会经常值夜班,生物钟严重紊乱,不规律的生活很容易对护理人员的休息造成负面的影响,进而导致不良情绪的出现。为了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护理人员需要为自己打造一个光线较暗、安静的睡眠环境,以此来确保睡眠的质量,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在空闲的时间,护理人员可以适度地锻炼,增强自身的体质。在休息时可以外出旅游,放松身心,有利于维持健康的心理。在社会上存在着一种偏见,护理人员未能获得应有的尊重,工资水平也相对不高,会引起护理人员的心理失落。护理人员应清楚地意识到,个体需要具有自我认定以及自我评价,不可以过分注重他人的看法,首先要学会自己接纳自己、爱惜自己、愉悦自己。先学会爱自己再去爱其他人,深入地意识到爱别人不一定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时刻维持健康的心态,通过爱别人来获取快乐,获得幸福。
护理人员的心理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只有保证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情绪以及乐观稳定的心态,才能够确保在实际护理工作中避免失误,提升护理的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可以充分考虑上述维持健康心理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性格,进一步提升心理素质,时刻保持愉悦的心情,处理好护患关系、护护关系以及医护关系,保持稳定的心态,使用新的知识理论不断丰富护理学的内容,同时善于自我调整,维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确保护理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邹香妮,张傲,刘可,关晓芳,王淑荣.某医院肿瘤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的关系[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9, 45(04):293-295+298.
[2]麦金莲,黄淑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与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J].全科护理,2018,16(29):3602-3604.
[3]包英群,郑元连.急诊科护理人员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18, 35(09):35-38+49.
[4]杨芳.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调查与干预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15(32):143.
[5]冯江星,万巧琴,鹿群,李钊杨,邹达.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8,18(04):286-288+293.
护理人员的工作性质较为特殊,工作任务量大且较为复杂,存在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如果无法有效地疏导并调节自身的情绪,很容易在平时的工作中出现差错,甚至还有可能会对工作产生抵触、厌烦等心理,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以及身体健康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那么护理人员应如何维持健康的心理呢?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维持护理人员健康心理的方法,希望可以为护理人员提供帮助。
1 保持良好的情绪以及积极乐观的心态
第三届世界范围内的卫生大会指出了心理健康的定义,指出心理健康指的是在身体方面、智能方面以及情感方面和其他人的心理健康不发生矛盾的情况下,把自身的心境发展为最好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确定心理健康的标志主要体现在以下4方面:(1)智力、身体已经情绪非常调和。(2)能够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不同个体间能够相互谦让。(3)存在幸福感。(4)不论是在职业还是在工作中,都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能力,生活效率高。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工作的环境较为特殊,每天面对的不是浑身充满了朝气的孩子,而是那些与疾病进行战斗的患者,长时间处于这样的工作环境下,護理人员的心情难免会受到波及,容易导致护理人员出现高血压等一系列疾病,严重威胁着护理人员的心理与身体健康。实际上,并非每个人都处于愉快的工作环境中,工作环境是必须面对的,一千个读者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面对同一个事物如果看问题的角度变了,那么事情的好坏也会随之改变。只有护理人员养成了良好的性格,心理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能够时刻保持愉悦的心情,尽自己所能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才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体现护理工作的重要价值。
2 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心态稳定
对于心理健康来说,人际关系同样很重要,它是确保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比较复杂,需要处理好护患关系、护护关系以及医护关系等等。在医护关系方面来看,护理工作就像是一个链条,环环相扣,上一步的护理工作会直接影响之后的护理工作。同事之间也避免不了摩擦的情况,只要同事之间不过分计较个人的得失,也可以保证同事之间的关系和谐。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医疗费用也逐渐升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较为严重,这就很容易引起护患关系的紧张,意味着在实际的医疗工作中需要合理收费,护理人员需要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主动与患者交流,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把患者当作是自己的亲人照顾,用宽容的心面对患者,控制好自身的情绪,让患者体会到护理人员的爱心。
3 适应工作环境,保持昂扬的斗志
个体为了生存都需要适应环境,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的需要有时也需要更换科室,科室的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这就意味着护理人员需要勇于挑战,积极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更好地融入新环境。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健康的心理状态首先是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护理学不单单是医学的附属品,同时它还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治疗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要求护理人员使用新的知识理论不断丰富护理学的内容,掌握先进的护理学知识以及技能,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同时也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善于发现并总结问题,大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断推进护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4 善于自我调整,保证心态的健康
确保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还应当保证护理人员的生活方式健康。我们都知道,护理工作十分辛苦,护理人员会经常值夜班,生物钟严重紊乱,不规律的生活很容易对护理人员的休息造成负面的影响,进而导致不良情绪的出现。为了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护理人员需要为自己打造一个光线较暗、安静的睡眠环境,以此来确保睡眠的质量,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在空闲的时间,护理人员可以适度地锻炼,增强自身的体质。在休息时可以外出旅游,放松身心,有利于维持健康的心理。在社会上存在着一种偏见,护理人员未能获得应有的尊重,工资水平也相对不高,会引起护理人员的心理失落。护理人员应清楚地意识到,个体需要具有自我认定以及自我评价,不可以过分注重他人的看法,首先要学会自己接纳自己、爱惜自己、愉悦自己。先学会爱自己再去爱其他人,深入地意识到爱别人不一定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时刻维持健康的心态,通过爱别人来获取快乐,获得幸福。
护理人员的心理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只有保证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情绪以及乐观稳定的心态,才能够确保在实际护理工作中避免失误,提升护理的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可以充分考虑上述维持健康心理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性格,进一步提升心理素质,时刻保持愉悦的心情,处理好护患关系、护护关系以及医护关系,保持稳定的心态,使用新的知识理论不断丰富护理学的内容,同时善于自我调整,维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确保护理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邹香妮,张傲,刘可,关晓芳,王淑荣.某医院肿瘤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的关系[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9, 45(04):293-295+298.
[2]麦金莲,黄淑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与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J].全科护理,2018,16(29):3602-3604.
[3]包英群,郑元连.急诊科护理人员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18, 35(09):35-38+49.
[4]杨芳.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调查与干预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15(32):143.
[5]冯江星,万巧琴,鹿群,李钊杨,邹达.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8,18(04):286-288+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