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旧人放在心里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el1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
  我今年54岁,是高级经济师,我与原来的妻子感情还好,但她于三年前因病去世。后来我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梦漓,她是离异后单身生活了很多年,一年前我们结了婚,感情甚笃。
  我们的新房安在我的房子里,直到婚期临近,故人的遗像依然挂在客厅的墙上。我觉得挺好:梦漓应该明白,一个充满感情地对待逝去妻子的人,对待今日身边的妻子应该不会错。布置新房的时候,我说,我和故去的妻子感情可好了,我想让她一直留在这里,把她的照片永远挂在这儿。梦漓也表示同意。
   结婚的那天很简单,没有什么仪式,夫妻俩到外面吃了一顿饭,轻轻地说话,慢慢地品味,挽着手缓缓地走回家。进了客厅,我挽着梦漓走到故妻的遗像前说:咱们给她鞠个躬吧。梦漓对遗像说:“姐姐,你就放心吧,我会照顾好他的。”
  以后的两个清明节,梦漓都会陪着我去给我的亡妻扫墓,献花、鞠躬。我我妻的照片也一直挂在客厅的墙上。
  有的时候,我们还会说到“百年之后”的事情。我前面的妻子去世之后,我买了一块墓地安葬她,当时的墓碑上还留好了我自己的位置。而梦漓也表示,如果我先走,他会把我和“姐姐”合葬在一起。周围的人对她的这些做法都很赞赏,都夸她贤惠、仁义。但我近来独自时想想这些事情,却又有些犹豫:那梦漓该怎么办呢?
  老何
  
  老何:
  你的故事让我看得挺艰难的,我看出了梦漓在为再婚幸福付出极大的努力,做得十分辛苦。
  按我们传统的思维方式来看,这是一种美德。丈夫即使再婚了也对旧人念念不忘,是珍惜以往的恩爱,是有德性;而后来的妻子就更有德性,不仅尊重丈夫思念故人的情愫,自己也将“前任”放到几近供奉的境地。
  “后人”不吃故人的醋是基本的理性和准则,但又何必做到如此的份儿上?梦漓又喊“姐姐”,将来又要把丈夫和“姐姐”葬在一起,将自己置于何处?怎么弄得和个小妾似的?前面的婚姻和后面的婚姻是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该是这么种联系方式吧?梦漓心里真得心甘情愿如此这般无私吗?怕是更多的希望让你高兴,让你满意吧?!
  一个多年孤独的女性,终于找到自己人生的第二份感情,小心翼翼地捧着它,一切都随着对方的心愿来,生怕他心里不舒服,生怕他疏远了如今新建的感情。努力得如此艰辛,让我看得辛酸。
  我看过一篇文章。讲一位丧偶男性再婚之后,也是一直把亡去的故人照片挂在醒目的卧室墙上,直到已经和另一位投缘的女性再婚,依然如此。每当新夫妻进来同床共枕,亡妻的目光就投向他们,不可能逃脱。在卧室这样属于夫妻最最私人的领地里,总有他人“看”着自己的隐私生活,这让妻子如卧针毡。她原以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丈夫会越来越融入和看重当下的生活,会撤下那张照片。可几个月过去了,这个房子里原来的女主人岿然不动,依然“审视”着她的一言一行。一日,她干脆自己行动起来,把照片转移到丈夫的书房里。等丈夫回来,她说:“以后,如果你想你的亡妻了,就到书房去找她;如果你想我了,就到这里来找我。”
  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没说我想知道的结果。按常理推测,一位女性生活中如果对这种事情如此办理,大约只有一种结果,男人非要把对亡妻的感情摆出来,不让摆或是不让想怎么摆就怎么摆就跟她急。因为如果他若在意如今妻子的感受,他早就会有一个妥善的安排了。所以为此大战一场的可能性极大。
  都是照片的故事,都是丧偶男性再婚了还念旧情。这原本是好事,对于先前的妻子,和他过了许多年,如今没了,他还能一直惦记着,真不枉和他夫妻一场。但对后来的妻子,就有些犯难了,总是跟着他一起“奉若神明”吗?夫妻俩总让她和自己一起“过”吗?好像不大对劲儿;为此说点什么、闹点什么吗?也不对劲儿。肯定是进退两难。
  问题的关键出在挂照片的一方。
  为亡者悲伤是一种自然而难免过程,不应匆匆忙忙地结束它。因为,为失去他人而悲伤的实质是为失去自己曾经的生活而悲伤。但它是应该有一定时限的。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认为,未亡人必须摆脱对故去的配偶的依恋。这并不是要放弃对亡者的缅怀,而是和亡者建立新的关系,和“旧你”决裂。我们还活着,必须恢复自我。
  其实你们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会再婚,重建家庭生活。你更多的可能是通过挂照片告诉周围的人:看,虽然我又再婚了,但我没有忘了死去的她。你怕别人说他有了新人忘故人。
  真糊涂。在你剩下的岁月里,谁最重要?应该是现在的妻子,她在陪伴你走着人生日渐衰老的特别需要扶持的岁月,她也需要你的关爱,需要你对她心理需要的尊重。对故人,你曾经对她很好,这就够了。
  一段生活结束,迫使我们开始新的生活。既然他(她)已经不存在了,你应该尽快地把他(她)的衣服从家里搬出去,他(她)在你心里的位置永远占一块位置,远比你保存一件被虫子咬坏的毛衣、即使再婚了也要坚持挂着他(她)的照片重要得多。至于别人会嚼什么舌头,不必听。你不必总是迎合人家的需要,活着的你过得好是最最重要的事。
  有专家建议,刚结合的再婚夫妻双方,需要以相同的视角来看待对方的前配偶,最好是采取冷漠的态度,太多的敌意或过于友好都无助于把以前的配偶送往历史中去,过去的事属于个人,未来才属于新夫妇双方。
  难怪梦漓的故事让我有难过之感,她太过委曲求全了。这种婚姻关系没让我感动,倒觉得压抑。
  我能告诉你的,只能是这另一种看问题的视角,应该怎么办?坦率地讲,还要看你的智慧和良心。
  红杉
  
其他文献
世界上的事情真是难说的很。我演了几十年的话剧和电影、电视,从来也没有想到我会参加京剧演出,可这样的事情居然就发生了。  2004年2月,我利用在昆明拍戏的空隙,平生第一次自费到久已向往的丽江、泸沽湖旅游。23日从泸沽湖回到丽江的晚上,接到导演陈薪伊的电话,说为了纪念伟大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诞辰110周年,北京京剧院决定从全国请导演、演员等有关创作人员排演京剧《梅兰芳》,其中的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一
期刊
仁者爱山  走近山中,山光凝碧,势欲通天。岩石的苍茫雄浑令我仿佛感受到眼前是无数有生命力的男人脊梁在群雄列阵。春风送暖,阳光洒满了已经复苏的山野,它沉醉了山林、山路、山庄、山客……这正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的季节。  每当我拾阶而上,陷入这种氛围中就难以自拔,便索性沉醉到底,全身心地体味着山中的一切。“百年随时过,万事转头空”,时光的流逝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种无奈和凄苦,在人生之路上怎样面对现实,我的
期刊
我开了一家古代艺术品商店。这是我们这里唯一的一家。就是在这个店里,我与沈芳不期而遇。就像店里的古代艺术品,好像穿过了一段历史的时空,聚缘在此,铭心在此,记忆在此。  这是开业后的第四天,我坐在店里的沙发上,浏览着一本收藏杂志。这时,一个漂亮的身影出现在店里。我眼前一亮,一个文静的女孩子,我想,她也喜欢这些古老的历史?  她在博古架前静静地观看,没有一丝的言语,没有多余的眼神,似乎完全沉浸在这历史的
期刊
  
期刊
七月流火,八月流金。在滚滚热浪的裹袭中,如果让你看上一场以经典民歌为特色的音乐会,听一位身着洁白衣裙、美丽轻盈的像百灵鸟一样的姑娘为你送来动人的歌声时,你恐怕早已忘记了炎热和烦躁,因为随着歌声,你仿佛能看到江南的青山绿水,不尽的滚滚长江,以及沿江顺流而下的轻舟野渡,龙船芦花,斑鸠紫竹,还有那大河涨水浪打沙洲的激越奔放,采茶姑娘的清新活泼,欢快舒畅,真是“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
期刊
如果说一个世纪前的天鹅湖畔可谓“水净鹅美”,那时的“鹅”或多或少是有些富态的。她们羽翼丰盈,扬首饮酣之际可爱的双颚若隐若现;她们静时丰腴、动则优雅、立则娇俏、转则轻灵,那“一颦一笑”曾倾倒了无数慕名而至的“游客”,而随着“天鹅的故事”传遍世界的,则是如梦如幻的芭蕾神话。  一百多年过去了,天鹅湖畔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天鹅湖畔的“故事”仍然长演不衰。与从前不同的是,来往的人们对“故事”早已耳熟能
期刊
不久前,美国芭蕾舞剧院在纽约市中心演出的舞蹈季里,人们陶醉地欣赏了漂亮的女主演朱丽叶·肯特的曼妙舞姿。细心的观众还注意到她那微微隆起的腹部!啊,她怀孕了!!而且正在与腹中的宝宝共舞!!!  实际上,在今天的美国芭蕾舞界,怀了身孕和做了妈妈,并继续登台跳舞的明星可不止她一个,美国《舞蹈杂志》甚至用了《婴儿爆炸》这样一个抢眼的标题,来形容这股芭蕾女明星怀孕生子的风潮。  这股风潮所表现的人生观,同19
期刊
好久不曾被什么感动了。  没有感动的日子如同黑白底片,没有感动的人生如同行尸走肉。  几年前的生活中出现了黑暗。便发誓说,生活越是向我呈现黑暗,我越是要用巨大的光明去消灭它,哪怕生活是一堆垃圾,我也要在这龌龊之中努力向上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于是有了《金蝴蝶结》的诞生。熟悉我朋友都知道,这故事的原形基本上是我女儿童年的经历。我一直为成人在自己的领域奋斗时忽略了对孩子的关注而痛心,并在日记的扉页上写
期刊
那天夜里,她的胃痛得很厉害。忍无可忍之下,她捂着胃,冲进附近一家医院急诊室。诊室的门打开,她差点一头栽在地上,一双强而有力的男人的手扶住了她。她抬起头,眼前竟是那张曾经无比熟悉、无比亲切的脸,“怎么是你?”她的大脑天旋地转,道。“你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关切道。他是她的初恋。五年前,她还在上海念大学,经常熬夜写作,犯下了胃痛的毛病。也是一个夜里,她被同学们送到医院急诊室,接诊大夫正是刚从医学院毕业的
期刊
张新龙1953年生,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大学本科学历,获学士学位。2004年就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现任重庆文理学院陈子庄美术学院副教授。有论文和作品先后载于《中国美术教育》、《中国书画报》、《装饰》、《热土》等国家级报刊、杂志。    他的绘画,  充满着激情、  以近乎于表现主义手法创作  在他的作品面前,  可以感受到  艺术家得意忘象的精神境界。    中国的画家们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