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我是一名仓管员

来源 :销售与市场·成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763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年前的一个仓管员,如今管理着十几个奢侈品牌的运作。一年一个阶梯,一次跳槽一次成长,靠得是什么?
  2002年的时候,我第一次跳槽,跳入了零售业。当时,我没有任何零售经验,就到一家鞋业公司,从物流部仓管助理做起。
  主动请缨整顿部门,得以重用
  我供职的那家鞋业公司规模不大,只有7家连锁店,我的工作是负责配送和输单。当时的配送是一种原始的配送,把每家店铺要补的货整理好,放在一辆简易手拉车上,两个人一组,逐个拉到每家商场,再打电话让店铺派人出来收货。离仓库远一些的店铺,我们会把鞋捆成两扎,一手提一扎,挤公交去送货。
  这样过了一个月,我边做边观察,发现了这个部门的问题所在:6个人的部门,一个主管,5个员工,每天有做不完的琐事,扯不完的皮,还有诉不尽的抱怨。
  琐事多,主要是业务流程问题,比如店铺补货不规范,想什么时候补就什么时候补,有的店铺甚至会在一天内补四五次货,让仓库人员疲于应对。
  扯皮多,在于心态问题,每个人只管自己份内的事情,分工清得过了头,遇到边缘工作(职责上没有明确定义的工作或新生事物),就扯成一片。
  抱怨多,今天你说工资低,明天他说福利少,后天又有人嚷工作太累,抱怨声没完没了。
  对于我们部门的这种现状,我开始静静地思考,并试图改变。我先从业务流程下手,和部门主管沟通后,我推出了新的管理制度,明确要求店铺在每天下班前统一传补货单,最迟不晚于次日上午10点,逾期则视为次日补货。再根据店铺的销售状况及销售趋势,由仓库被动补货变为主动补货,由仓库来主导货品的分配及调配。不到一周的时间,我们部门的形势大为好转,配送工作量明显下降。
  明确了管理制度后,我又对大家的心态问题进行引导。当时在公司所属的工厂有一批靴子库存,很凌乱的积砌成一座小山,一直没人去管。我主动请缨,独身一人下了工厂。我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吃住在工厂,带着3个工厂配给我的临时助手,把一座被很多人称为垃圾的“小山”,一双双拭去粉尘,换好包装,记录明确,最后在货架上整齐摆放出来。据事后统计,我们一共清理出2500双女靴,这批重焕新生的产品很快就变为公司的现金流。当我带着一身疲惫和满腿小红点(工厂粉尘和橡胶气味所致)从工厂回来后,迎接我的是一双双敬佩的目光。从此,身边再无扯皮声。
  事隔不久,我升职为部门主管。
  我上任后,开始着手整顿抱怨多的问题。我直接劝退了一位抱怨最多的员工,然后提升了一位工作尽职尽责、表现优异的同事。通过一走一升事件,让大家感到了压力,也有了动力。
  我调整了工作职责,目的是让每个人都能实现一职多能。比如,在我来之前,仓库的拣货由一位记忆力好的员工负责,时间一长就出现弊端。当这位拣货员休息或需要大量拣货的时候,大家就有些束手无策,既影响了整体工作效率,又无形中让那个拣货员觉得自己很重要,常做一些出格的事。我设计出一个商品定位存储的方法,把商品按照规律存放,再用EXCEL建立仓位指引图,很快就让每个人都变成了熟练的拣货高手,同时也让那个拣货员变得敬业和谦逊起来。之后,我为每个岗位编写了详细的工作流程,做全员培训。一职多能制的推行,让每个人都看到了学习和上升的空间,工作中充满了激情。
  团队整顿好后,我们又完成了系统升级、资产管理等项目。当公司扩张到拥有30多家店铺的时候,我已经筹建和统管着深圳、广州、北京三个配送和仓储部门。此时,我已经是部门副经理了。
  然而,就在这时候,我开始有一种强烈的不安感,我发现了一个让自己很担忧的问题:全国30多家店铺,年销售额只有3000多万,但我所管理的库存却有7万多。这么多的库存,按照现有销售业绩计算,就算连续两年不订货也够卖。
  发现公司存在的问题后,我产生了强烈的挫折感,虽然公司给物流部的职责定位只限定于仓储和配送,虽然我的工作成绩被一致认可。
  跳槽知名企业,从底做起
  2005年,在那种挫折感的不断折磨下,我告别了这份稳定的工作,跳槽到一家国内知名的鞋业公司,从其旗下一个新创建品牌的商品部专员做起。让我甘愿从副经理变成专员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家公司的强项之一就是商品管理。
  这家公司非常重视商品管理工作,甚至由公司总裁牵头制定了商品管理战略,所有品牌的商品负责人都会定期向总裁做战略执行状况汇报,从订货到终端,都有着完善和成熟的管理指标和方法。在这里,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商品管理。
  在新公司,我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废寝忘食地工作着。三个月后,品牌老总给我转正,把我从商品专员提成了商品主管。一年后,我们部门由商品部改为商品营运部,编制由两人变为7个人,管理范围由商品管理扩充到商品营运综合管理,管辖区域由直营覆盖到加盟商和代理商。
  这时,我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吃力。吃力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自身原因。尽管我很努力,已经能有效地管控商品,但实际上,我的部门已经超过商品管理的范畴,涉及到品牌管理了,而在品牌管理方面,我完全是一个门外汉。其次是公司方面。这个公司精通和专注于男鞋领域,现在新创个女鞋品牌,对新品牌并没有清晰和有效的运作模式。刚开始是模仿跟进某个知名女鞋品牌,一段时间后,又去模仿另一个女鞋品牌的模式运作,结果把自己整成了四不像,一盘货放在卖场,一半是少女装,一半是成熟款,顾客都快被整崩溃了。
  我坚挺了一年后,坚决说服品牌老总高薪挖来一位资深管理人士出任部门总监,在配合商品总监完成权利交接后不久,我谢绝了品牌老总的挽留,悄然身退。
  2007年,我到第三家鞋业公司上班。这次我比较满意,甚至有些心花怒放。因为国内的几个时尚类中高档女鞋大牌,都是这家公司在经营。
  公司的品牌老总是个香港的时尚女强人,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请你们时刻记住,我们不是一家卖鞋的公司,我们是一家卖潮流的公司。这句话,就是公司的品牌运营理念。
  在时尚女强人的领导下,我们辛苦地工作着,飞快地成长着。我开始接触品牌管理的诸多环节:视觉营销、媒介推广、市场分析、终端促销,慢慢理解了商品在这些环节的价值转换方式。
  有时候,可能是上帝故意和我们开玩笑。当我觉得前景一片大好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让我震撼的事情,我们公司被一家零售大鳄收购了。对于收购事件,大家看法不一。有的人很开怀,因为我们的新东家实力更雄厚,有这样的靠山,可让自己的工作更稳定。但我却有相反的想法,我担心稳定会给我更强的惰性,让我失去向上的动力,再说,新公司是以补货制的供应链模式运作,在我们眼里代表着时尚和潮流的产品,在新东家的眼里,却是像牙膏一样的快消品,这样的价值观与我推崇的品牌运作路径不同。在大家诧异的眼光中,我毅然辞职。
  厚积薄发,跳槽奢侈品行业
  辞职后,我寂寞了半年。寂寞半年的原因,是没有寻觅到合适的新平台。期间,也有几家公司邀请,但因为彼此对待产品的理念不同,我都婉拒了。道不同不相为谋,在我的概念里,工作和拍拖是一样的,都不能游戏,若没有感情,就不要投入。
  沉淀的这半年,是我思想沉淀与丰收的半年。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我进修了商品陈列,和一些职场前辈保持接触,不断地学习,不停地思考和总结。
  2009年,我进入了现在供职的公司,这是一家国际奢侈服装品牌的运营公司。能进入这家公司,一半归功于我的运气,一半归功于我半年的学习和总结后的收获,使我从多轮面试中胜出。
  现在,我管理着十几个欧美和日韩品牌的商品运作。因为受商业保护协议的限制,我不能谈公司的运作模式,但我深刻地理解了奢侈品运作的真谛,增值系统是如何让一件衣服以几万乃至几十万的价格进行销售。我隐约感觉到,这种运作模式,以后将是民族品牌的另一条突围之路。
  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国内能出现更多我们自己的奢侈品牌,更希望自己能有参与运作这些品牌的机会。至于这个目标什么时候实现,我不知道,我也不去想,我只会去做。
  2012年,将是我在零售业努力耕耘的第11年。
  (编辑:吴明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节假日给客户群发一条短信的做法已经OUT了,他们根本没感觉。要细心、用心、真心地处理节假日拜访问候,才能实现双赢。  我做销售的这几年,从这个区域调到那个区域,口袋里虽然没有攒下多少银子,但每到节假日,都能够收到许多曾经的经销商朋友的短信或者电话问候。有些经销商朋友甚至都五六年没有见面了,每一次的问候都使人倍感亲切。  谁说商场只有利益?谁说商场没有真情?这个世界,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首先自己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