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将建构主义与批判性思维融合,提出“4S”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施路径。结合实例,具体示范“4S”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最后根据课后评价反馈进行总结。
关键词:建构主义;实施路径;实例示范;评价反馈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要充分解释学习是什么,则必须首先解释个体学习者是怎样进行建构和创造的,而不仅仅是怎样重复和复制的。建构意味着创造,创造必须要批判。
观摩过各种级别的物理赛课或公开课活动,我们总是容易被授课者创新的教学设计、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所打动,而当回归自己的课堂,却发现很难模仿或者借鉴同样的课堂教学模式,那么有没有较为接近常规课堂教学的设计呢?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在不同教学内容上具有较高的普适性呢?
常规的物理教学设计往往有“知识讲解——例题应用——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几个环节,在常规物理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本文将建构主义与批判性思维融合,提出“4S”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4S”模式实施路径(图1)
路径1:Structure(建构体系)。根据物理学科固有的特征,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初步构建基本的知识体系,清楚本节课学习目标、重难点。呈现的方式可以多样,例如表格、坐标轴、思维导图等。新授课在本环节一般是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或生活体验与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链接”,形成“物理观念”。高三复习课在本环节一般是复习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可以通过设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知识,引导学生建构物理模型,并总结具体的应用方法和技巧。该环节一般不超过10分钟。
路径2:Surmount(超越突破)。该环节要求教师精心选取典型材料或典型例题,提升学生对重点问题的理解与认识。
材料或例题不宜过多,一般控制在3个左右,每讲解完一个典型例题后,要有相应的变式题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例题和变式题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比如力学中的“滑块-斜面”问题,可以先设计一道滑块在光滑固定斜面上运动的例题,变式题则可以设计为滑块在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上运动的问题。
例题与例题之间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层层递进。还是以上述“滑块-斜面”问题为例,在原有例题的基础上,再设计一道滑块上面叠放另一物体和滑块一起运动的例题,最后设计一道滑块在“可移动”斜面上运动的例题。该环节既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上实现建构,又通过具体例题的应用形成批判性思维,从而实现对原有体系的超越突破。该环节一般控制在25分钟左右。
路径3:Summarize(总结概述)。该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升华并建构新的认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根据教师上课的板书、路径2中典型例题的讲解与变式题拓展练习后,自主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建构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形成新的知识建构和体系。
该环节在实施时教师应根据授课班级学生的能力层次合理进行设计,基础和学习习惯较好的班级,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总结概述,基础一般的班级,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好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概括。该过程一般在5分钟左右。
路径4:Survey(评价反馈)。评价反馈可以贯穿在前面三个环节,一边分析一边评价反馈,也可以根据内容的多少、教师的风格等将评价反馈放在最后进行,形成一定的激励机制,从而为下一次的建構提供依据。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物理学科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即“自学和交流合作能力、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五项基本能力要求,因此在该环节设计问题和评价标准时,应基于这五项基本能力,通过小组互评、教师提问学生、学生向教师提问题或根据所学内容设计问题,形成多维立体的评价反馈体系。评价反馈环节还可以延伸到课后,在上完课后,由学生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课例:《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本文选取的是高三一轮复习课,对人教版物理选修3-1第三章第6节《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的内容进行重新建构,教学工具引入了几何画板,将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情况直观地描述出来,借助计算机软件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带电粒子运动轨迹、半径、角度之间的几何关系(如图2)。
(一)学科素养和课程目标
1.物理观念:知道带电粒子沿着垂直磁场方向射入匀强磁场会做匀速圆周运动,轨迹半径与磁感应强度、入射速度之间的关系。
2.科学思维:理论分析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模型,推导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公式和周期公式。
3.科学探究:通过对比不同临界情况,小组探究寻找物理和数学规律。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模型,在找圆心、定半径、画轨迹、求时间等问题中形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责任感。
(二)教学流程
(三)实施路径
【路径4设计意图】评价反馈中的问题主要基于新课标对物理学科五项能力的要求以及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设计,其中第1、2、3点属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的自评,第5点和第6点在路径2和路径3两个环节中可以穿插进行,第5点属于小组组员对小组的自评,第6点为小组间互评,第4点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应用,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形成多维立体的评价反馈体系。本环节将根据学生的评价反馈情况,选出得分最高的小组,在下节课课前进行表扬和奖励。
三、小结
本课例从教学目标、课堂模式、教学工具、评价反馈等进行重新建构,实施路径2的三种情境分小组同时进行,打破了传统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整节课通过小组合作竞争,学生参与度高,从课后评价反馈看,学生对这种模式的课堂较为认可,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也较常规课堂好,课堂效率得到较好的提升。
“4S”物理课堂教学实施路径的提出相对于常规课堂并没有颠覆性的改变,无论是教学模式趋于定型的“老教师”,还是处于快速成长的中青年教师来说“上手”都不难,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同时,“4S”物理课堂教学实施路径是基于“学习者”提出,能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和接受。
关键词:建构主义;实施路径;实例示范;评价反馈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要充分解释学习是什么,则必须首先解释个体学习者是怎样进行建构和创造的,而不仅仅是怎样重复和复制的。建构意味着创造,创造必须要批判。
观摩过各种级别的物理赛课或公开课活动,我们总是容易被授课者创新的教学设计、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所打动,而当回归自己的课堂,却发现很难模仿或者借鉴同样的课堂教学模式,那么有没有较为接近常规课堂教学的设计呢?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在不同教学内容上具有较高的普适性呢?
常规的物理教学设计往往有“知识讲解——例题应用——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几个环节,在常规物理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本文将建构主义与批判性思维融合,提出“4S”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4S”模式实施路径(图1)
路径1:Structure(建构体系)。根据物理学科固有的特征,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初步构建基本的知识体系,清楚本节课学习目标、重难点。呈现的方式可以多样,例如表格、坐标轴、思维导图等。新授课在本环节一般是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或生活体验与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链接”,形成“物理观念”。高三复习课在本环节一般是复习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可以通过设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知识,引导学生建构物理模型,并总结具体的应用方法和技巧。该环节一般不超过10分钟。
路径2:Surmount(超越突破)。该环节要求教师精心选取典型材料或典型例题,提升学生对重点问题的理解与认识。
材料或例题不宜过多,一般控制在3个左右,每讲解完一个典型例题后,要有相应的变式题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例题和变式题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比如力学中的“滑块-斜面”问题,可以先设计一道滑块在光滑固定斜面上运动的例题,变式题则可以设计为滑块在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上运动的问题。
例题与例题之间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层层递进。还是以上述“滑块-斜面”问题为例,在原有例题的基础上,再设计一道滑块上面叠放另一物体和滑块一起运动的例题,最后设计一道滑块在“可移动”斜面上运动的例题。该环节既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上实现建构,又通过具体例题的应用形成批判性思维,从而实现对原有体系的超越突破。该环节一般控制在25分钟左右。
路径3:Summarize(总结概述)。该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升华并建构新的认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根据教师上课的板书、路径2中典型例题的讲解与变式题拓展练习后,自主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建构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形成新的知识建构和体系。
该环节在实施时教师应根据授课班级学生的能力层次合理进行设计,基础和学习习惯较好的班级,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总结概述,基础一般的班级,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好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概括。该过程一般在5分钟左右。
路径4:Survey(评价反馈)。评价反馈可以贯穿在前面三个环节,一边分析一边评价反馈,也可以根据内容的多少、教师的风格等将评价反馈放在最后进行,形成一定的激励机制,从而为下一次的建構提供依据。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物理学科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即“自学和交流合作能力、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五项基本能力要求,因此在该环节设计问题和评价标准时,应基于这五项基本能力,通过小组互评、教师提问学生、学生向教师提问题或根据所学内容设计问题,形成多维立体的评价反馈体系。评价反馈环节还可以延伸到课后,在上完课后,由学生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课例:《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本文选取的是高三一轮复习课,对人教版物理选修3-1第三章第6节《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的内容进行重新建构,教学工具引入了几何画板,将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情况直观地描述出来,借助计算机软件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带电粒子运动轨迹、半径、角度之间的几何关系(如图2)。
(一)学科素养和课程目标
1.物理观念:知道带电粒子沿着垂直磁场方向射入匀强磁场会做匀速圆周运动,轨迹半径与磁感应强度、入射速度之间的关系。
2.科学思维:理论分析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模型,推导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公式和周期公式。
3.科学探究:通过对比不同临界情况,小组探究寻找物理和数学规律。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模型,在找圆心、定半径、画轨迹、求时间等问题中形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责任感。
(二)教学流程
(三)实施路径
【路径4设计意图】评价反馈中的问题主要基于新课标对物理学科五项能力的要求以及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设计,其中第1、2、3点属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的自评,第5点和第6点在路径2和路径3两个环节中可以穿插进行,第5点属于小组组员对小组的自评,第6点为小组间互评,第4点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应用,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形成多维立体的评价反馈体系。本环节将根据学生的评价反馈情况,选出得分最高的小组,在下节课课前进行表扬和奖励。
三、小结
本课例从教学目标、课堂模式、教学工具、评价反馈等进行重新建构,实施路径2的三种情境分小组同时进行,打破了传统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整节课通过小组合作竞争,学生参与度高,从课后评价反馈看,学生对这种模式的课堂较为认可,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也较常规课堂好,课堂效率得到较好的提升。
“4S”物理课堂教学实施路径的提出相对于常规课堂并没有颠覆性的改变,无论是教学模式趋于定型的“老教师”,还是处于快速成长的中青年教师来说“上手”都不难,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同时,“4S”物理课堂教学实施路径是基于“学习者”提出,能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