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豆食心虫是大豆生产过程中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形态钻入大豆豆荚之内蛀食嫩豆粒进行为害,极大影响收获后的大豆品质,对其产量和经济效益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多角度介绍了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方法,供大豆生产者参考。
关键词:北方;大豆食心虫;综合防治
1 食心虫危害规律
北方大豆食心虫1年1代,在土壤内以老熟幼虫作茧状态进行越冬,翌年7月中下旬越冬,幼虫化蛹羽化为成虫,迁飞到大豆田中。食心虫一般在3:00 PM后开始活动,天黑之后停息于豆株上。田间成虫较多时,雌雄蛾在日落前会成团状追逐飞行。多数成虫会将卵产于豆荚之上,一豆荚附着一粒虫卵。卵孵出幼虫后,爬行于豆荚上,一般在豆荚侧面合缝处咬穿豆荚皮钻入取食豆粒,此时正是大豆嫩荚期,幼虫开始在荚内蛀食嫩豆,直至大豆成熟,老熟幼虫咬穿豆荚而出,落于地面,钻入土中准备越冬。
2 食心虫适发因素
2.1 大豆品种
食心虫产卵具有明显选择性,喜欢在有毛的豆荚上产卵,在无毛的豆英上产卵概率较少。同时,大豆荚的成熟度也会影响到食心虫成虫产卵多少,黄色的老荚上着卵较少,而幼嫩豆荚上着卵较多,所以大豆品种结荚的早晚,也会影响到虫害的发生程度。此外,品种的抗性及避虫特性对大豆食心虫的发生和为害都有影响。
2.2 温度湿度
在北方的7—8月,空气温度在22~26 ℃、雨后相对湿度90%以上时,最适合成虫产卵。土壤较高的温湿度有利于食心虫化蛹、羽化,10 cm深的土壤温度在20 ℃左右,其含水量达到20%时,最适合食心虫化蛹和羽化出土。7—8月份不定期降雨,放晴后使得土壤湿度适合虫害发生,但是暴雨可使气温降低,影响成虫活动,可以堵死成虫羽化孔,使成虫很难出土,从而降低了成虫数量。
2.3 重茬栽培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对于食心虫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重茬地块有利于上年老熟幼虫羽化成虫后直接对大豆造成危害。一般重茬豆田发生虫害程度要远远重于轮作地块,虫食率高出30%以上。
2.4 天敌数量
赤眼蜂和白僵菌是食心虫的天敌,天敌数量多,食心虫为害就会减轻。赤眼蜂可寄生在食心虫卵上,白僵菌可寄生在食心虫幼虫上。
3 食心虫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措施
3.1.1 选择抗虫品种
尽量选择对食心虫有一定抗性、具有避虫特性,在豆荚生物形态上选择无荚毛、荚毛较少或弯曲的,木质隔离层结构好,害虫蛀入豆荚内死亡率高的大豆品种。
3.1.2 深翻整地灭卵
为了降低越冬幼虫的成活率,在大豆收获后,应及时进行机械秋翻整地,破坏食心虫越冬场所;在生产中增加虫源地块中耕次数,在害虫化蛹和羽化期进行铲耙可减少其羽化量,减轻危害。
3.1.3 远距离轮作
大豆食心虫越冬栖息地是豆茬田,翌年也只选择大豆田进行為害,羽化后的成虫没有远距离迁飞能力。因此,可以采取1 000 m以上的远距离轮作栽培形式,会大大减轻食心虫为害程度,降低虫食率。
3.2 生态防治措施
3.2.1 赤眼蜂灭卵
在生产中释放天敌赤眼蜂灭卵。在成虫卵盛期进行1次放蜂,每667 m2放蜂约3万头。或者在幼虫将要脱荚落地之前,用白僵菌粉22.5 kg/hm2混合细土200 kg/hm2,均匀撒在大豆田垄台上,幼虫接触白僵菌孢子可被寄生死亡[1]。
3.2.2 性诱剂防治
性诱剂防治食心虫是通过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引诱雄蛾至诱捕器,通过物理灭杀的方法杀死雄蛾,从而减少其交配率,达到防虫目的。同时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大豆品质和产量。应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面积连片使用,北方地区一般在7月末至8月初将食心虫性诱剂安装到诱捕器内,悬挂至高于作物表面20 cm处,每667 m2设置诱捕器1套,以外围密、中间稀的原则悬挂。应用性诱剂防治食心虫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环保无公害、防治效果好的优点。
3.3 药剂防治措施
3.3.1 药剂熏蒸防成虫
北方一般在8月初大豆食心虫成虫盛发期进行防治,药剂载体可选用玉米瓤,首先将玉米瓤切成小段儿,长度1 cm即可,再浸入敌敌畏原油中浸泡。田间使用方法是将吸足药液的玉米瓤夹在大豆分枝上,密度是按每隔4条大豆垄,在施药垄上前进5步进行放置。
3.3.2 药剂喷雾防幼虫
用25 g/L溴氰菊酯乳油0.45~0.75 L/hm2或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0.225~0.3 L/hm2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0.3~0.6 L/hm2,兑水喷雾。喷药时药液中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75 mL/hm2,可提高防治效果,节省用药量。
参考文献:
[ 1 ] 李洪波,周彦武.大豆食心虫的发生特点
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07
(05):122-123.
(收稿日期:2018-07-17)
关键词:北方;大豆食心虫;综合防治
1 食心虫危害规律
北方大豆食心虫1年1代,在土壤内以老熟幼虫作茧状态进行越冬,翌年7月中下旬越冬,幼虫化蛹羽化为成虫,迁飞到大豆田中。食心虫一般在3:00 PM后开始活动,天黑之后停息于豆株上。田间成虫较多时,雌雄蛾在日落前会成团状追逐飞行。多数成虫会将卵产于豆荚之上,一豆荚附着一粒虫卵。卵孵出幼虫后,爬行于豆荚上,一般在豆荚侧面合缝处咬穿豆荚皮钻入取食豆粒,此时正是大豆嫩荚期,幼虫开始在荚内蛀食嫩豆,直至大豆成熟,老熟幼虫咬穿豆荚而出,落于地面,钻入土中准备越冬。
2 食心虫适发因素
2.1 大豆品种
食心虫产卵具有明显选择性,喜欢在有毛的豆荚上产卵,在无毛的豆英上产卵概率较少。同时,大豆荚的成熟度也会影响到食心虫成虫产卵多少,黄色的老荚上着卵较少,而幼嫩豆荚上着卵较多,所以大豆品种结荚的早晚,也会影响到虫害的发生程度。此外,品种的抗性及避虫特性对大豆食心虫的发生和为害都有影响。
2.2 温度湿度
在北方的7—8月,空气温度在22~26 ℃、雨后相对湿度90%以上时,最适合成虫产卵。土壤较高的温湿度有利于食心虫化蛹、羽化,10 cm深的土壤温度在20 ℃左右,其含水量达到20%时,最适合食心虫化蛹和羽化出土。7—8月份不定期降雨,放晴后使得土壤湿度适合虫害发生,但是暴雨可使气温降低,影响成虫活动,可以堵死成虫羽化孔,使成虫很难出土,从而降低了成虫数量。
2.3 重茬栽培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对于食心虫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重茬地块有利于上年老熟幼虫羽化成虫后直接对大豆造成危害。一般重茬豆田发生虫害程度要远远重于轮作地块,虫食率高出30%以上。
2.4 天敌数量
赤眼蜂和白僵菌是食心虫的天敌,天敌数量多,食心虫为害就会减轻。赤眼蜂可寄生在食心虫卵上,白僵菌可寄生在食心虫幼虫上。
3 食心虫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措施
3.1.1 选择抗虫品种
尽量选择对食心虫有一定抗性、具有避虫特性,在豆荚生物形态上选择无荚毛、荚毛较少或弯曲的,木质隔离层结构好,害虫蛀入豆荚内死亡率高的大豆品种。
3.1.2 深翻整地灭卵
为了降低越冬幼虫的成活率,在大豆收获后,应及时进行机械秋翻整地,破坏食心虫越冬场所;在生产中增加虫源地块中耕次数,在害虫化蛹和羽化期进行铲耙可减少其羽化量,减轻危害。
3.1.3 远距离轮作
大豆食心虫越冬栖息地是豆茬田,翌年也只选择大豆田进行為害,羽化后的成虫没有远距离迁飞能力。因此,可以采取1 000 m以上的远距离轮作栽培形式,会大大减轻食心虫为害程度,降低虫食率。
3.2 生态防治措施
3.2.1 赤眼蜂灭卵
在生产中释放天敌赤眼蜂灭卵。在成虫卵盛期进行1次放蜂,每667 m2放蜂约3万头。或者在幼虫将要脱荚落地之前,用白僵菌粉22.5 kg/hm2混合细土200 kg/hm2,均匀撒在大豆田垄台上,幼虫接触白僵菌孢子可被寄生死亡[1]。
3.2.2 性诱剂防治
性诱剂防治食心虫是通过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引诱雄蛾至诱捕器,通过物理灭杀的方法杀死雄蛾,从而减少其交配率,达到防虫目的。同时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大豆品质和产量。应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面积连片使用,北方地区一般在7月末至8月初将食心虫性诱剂安装到诱捕器内,悬挂至高于作物表面20 cm处,每667 m2设置诱捕器1套,以外围密、中间稀的原则悬挂。应用性诱剂防治食心虫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环保无公害、防治效果好的优点。
3.3 药剂防治措施
3.3.1 药剂熏蒸防成虫
北方一般在8月初大豆食心虫成虫盛发期进行防治,药剂载体可选用玉米瓤,首先将玉米瓤切成小段儿,长度1 cm即可,再浸入敌敌畏原油中浸泡。田间使用方法是将吸足药液的玉米瓤夹在大豆分枝上,密度是按每隔4条大豆垄,在施药垄上前进5步进行放置。
3.3.2 药剂喷雾防幼虫
用25 g/L溴氰菊酯乳油0.45~0.75 L/hm2或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0.225~0.3 L/hm2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0.3~0.6 L/hm2,兑水喷雾。喷药时药液中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75 mL/hm2,可提高防治效果,节省用药量。
参考文献:
[ 1 ] 李洪波,周彦武.大豆食心虫的发生特点
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07
(05):122-123.
(收稿日期:2018-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