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探究的开端,有了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意识。一句精彩的提问,可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从而迅速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高度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对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优化在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中有着非凡的意义。笔者结合科学学科的特点及自己教学实践就优化科学课堂提问作了一些尝试。
一、课前精心地进行提问设计
首先对课堂提问的重要性要有充分认识。不要认为课堂提问是一种人人都会,随心所欲的教学形式,没有事先设计好的课堂提问不仅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有时还会毁了一堂原本很好的教学课。尤其是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基本技能掌握阶段,闭合型的提问还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只不过在提问时要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及年龄特征,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教学活动的不同及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灵活选用不同类型的问题。例如《昆虫》一课的教学尾声,在学生已能辨认昆虫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昆虫,并提出新问题:哪些昆虫是益虫?哪些昆虫是害虫?再次激起学生需要了解更多的关于昆虫知识的欲望。
二、开门见山的提问,语言简洁明了
直截了当的提问,其目的在于直接寻求答案,这就需要教师周全的思考,草率的发问只能得到草率的回答,或者根本得不到任何答案。教师在提问时必须明确地向学生传递确有效的信息。比如:小学科学五年级上《空气的热胀冷缩》一课,上课开始,教师以旧知引入新知,设计提问: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空气有这样的性质吗?说说你的理由好吗?这样的提问过渡自然,简洁明了,既复习了旧知,又导入了新学的内容,学生的回答具有猜测性的成分,或是有,或是没有,但不是随口的作答,而是经过大脑的深入的思维活动后的结果,后面的理由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助推剂,把学生的思维推向深入,而不是停留在表面。
三、问题解决后,给予学生恰当、科学的评价
教师发问后,往往要请几个同学来帮助解决问题,学生的作答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1.可能学生的回答都没有回答到点子上,这时就需要教师补充完善。2.可能学生的回答相当出色,我们教师应该及时地加以肯定,不适时机地加以表扬,学生的回答热情就会持续稳定地增长。3.学生的回答可能是错误的,甚至是答非所问,作为教师,这时我们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答案。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的活动,师生应该平等相处,对学生回答的给予科学评价,是对学生的尊重,我们要坚决避免只追求正确答案,而忽视错误答案的做法,这是对学生思维活动的严重扼杀。尊重全体学生,而不偏爱正确作答学生,是建立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的有效措施。当教师甩开“师道尊严”的观念,提问时,以平等的身份走近学生,学生会感到教师的亲近之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鼓舞,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
四、提问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提问的等待时间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在提问后等待学生回答的这段时间,另一种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作出反应前这段时间。不管是哪一段时间,增加等待时间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若把等待时间增加三倍(3至5秒钟),学生回答内容会增加4至8倍,作出正确回答的学生人数也大为增加,同时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会更积极,课堂纪律也改善了。尤其是能吸引更多的成绩较差的学生参加,这样举手之劳的努力却能收到如此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同时教师也要更耐心地听取学生的回答,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组织、调整自己的想法。教育心理学表明,学生在回答问题这段时间往往是他们心理活动最活跃的时间,也是锻炼他们思维能力的大好时机,而我们如果不愿意等上几秒钟就不耐烦地打断他们的思路而急于转向另一个学生,这实在很可惜,更不用说对这些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的损伤。从建构主义理论来看,教师不是判定学生“对”与“错”的法官,而是应该更像一个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用各种方法耐心细致地去启发他们的积极思维活动。
五、提问要面向全体
教师上课提问不管是闭合型的还是开放型的,目的不仅是寻求学生的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要唤起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参与与思考。所以即使一个同学答对了,并不等于全班同学都明白了。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科学教育课堂上,教师叫成绩好的同学回答问题次数比较多,而且即使叫成绩比较差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往往缺乏耐心,常常会流露出不耐烦、不介意的表情。一旦回答有错,就马上打断他们的回答。相反,对那些成绩好的同学即使他们回答问题时遇到困难,教师也往往会“热情”地去引导和启发。另外,学生被叫起来回答的频率还取决于学生所坐的位置和教师所站的方位,这常常与教师本身的习惯有关。虽说这些是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的,但这更要求我们引起注意,并认真克服自己一些不好的习惯。因为我们要时刻记住: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根本目标不是仅培养一小批尖子学生,而应该立足于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只有不断实践,努力摸索,一定能发现更多、更好的优化课堂提问的技巧,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从而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益。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苇荡小学)
一、课前精心地进行提问设计
首先对课堂提问的重要性要有充分认识。不要认为课堂提问是一种人人都会,随心所欲的教学形式,没有事先设计好的课堂提问不仅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有时还会毁了一堂原本很好的教学课。尤其是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基本技能掌握阶段,闭合型的提问还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只不过在提问时要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及年龄特征,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教学活动的不同及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灵活选用不同类型的问题。例如《昆虫》一课的教学尾声,在学生已能辨认昆虫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昆虫,并提出新问题:哪些昆虫是益虫?哪些昆虫是害虫?再次激起学生需要了解更多的关于昆虫知识的欲望。
二、开门见山的提问,语言简洁明了
直截了当的提问,其目的在于直接寻求答案,这就需要教师周全的思考,草率的发问只能得到草率的回答,或者根本得不到任何答案。教师在提问时必须明确地向学生传递确有效的信息。比如:小学科学五年级上《空气的热胀冷缩》一课,上课开始,教师以旧知引入新知,设计提问: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空气有这样的性质吗?说说你的理由好吗?这样的提问过渡自然,简洁明了,既复习了旧知,又导入了新学的内容,学生的回答具有猜测性的成分,或是有,或是没有,但不是随口的作答,而是经过大脑的深入的思维活动后的结果,后面的理由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助推剂,把学生的思维推向深入,而不是停留在表面。
三、问题解决后,给予学生恰当、科学的评价
教师发问后,往往要请几个同学来帮助解决问题,学生的作答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1.可能学生的回答都没有回答到点子上,这时就需要教师补充完善。2.可能学生的回答相当出色,我们教师应该及时地加以肯定,不适时机地加以表扬,学生的回答热情就会持续稳定地增长。3.学生的回答可能是错误的,甚至是答非所问,作为教师,这时我们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答案。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的活动,师生应该平等相处,对学生回答的给予科学评价,是对学生的尊重,我们要坚决避免只追求正确答案,而忽视错误答案的做法,这是对学生思维活动的严重扼杀。尊重全体学生,而不偏爱正确作答学生,是建立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的有效措施。当教师甩开“师道尊严”的观念,提问时,以平等的身份走近学生,学生会感到教师的亲近之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鼓舞,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
四、提问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提问的等待时间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在提问后等待学生回答的这段时间,另一种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作出反应前这段时间。不管是哪一段时间,增加等待时间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若把等待时间增加三倍(3至5秒钟),学生回答内容会增加4至8倍,作出正确回答的学生人数也大为增加,同时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会更积极,课堂纪律也改善了。尤其是能吸引更多的成绩较差的学生参加,这样举手之劳的努力却能收到如此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同时教师也要更耐心地听取学生的回答,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组织、调整自己的想法。教育心理学表明,学生在回答问题这段时间往往是他们心理活动最活跃的时间,也是锻炼他们思维能力的大好时机,而我们如果不愿意等上几秒钟就不耐烦地打断他们的思路而急于转向另一个学生,这实在很可惜,更不用说对这些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的损伤。从建构主义理论来看,教师不是判定学生“对”与“错”的法官,而是应该更像一个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用各种方法耐心细致地去启发他们的积极思维活动。
五、提问要面向全体
教师上课提问不管是闭合型的还是开放型的,目的不仅是寻求学生的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要唤起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参与与思考。所以即使一个同学答对了,并不等于全班同学都明白了。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科学教育课堂上,教师叫成绩好的同学回答问题次数比较多,而且即使叫成绩比较差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往往缺乏耐心,常常会流露出不耐烦、不介意的表情。一旦回答有错,就马上打断他们的回答。相反,对那些成绩好的同学即使他们回答问题时遇到困难,教师也往往会“热情”地去引导和启发。另外,学生被叫起来回答的频率还取决于学生所坐的位置和教师所站的方位,这常常与教师本身的习惯有关。虽说这些是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的,但这更要求我们引起注意,并认真克服自己一些不好的习惯。因为我们要时刻记住: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根本目标不是仅培养一小批尖子学生,而应该立足于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只有不断实践,努力摸索,一定能发现更多、更好的优化课堂提问的技巧,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从而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益。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苇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