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解说词对党教片的作用绝不能小视,毕竟不同于其他电视专题片的是,党教片肩负着宣教功能,必须要能对基层党员群众起到澄清思想、引领观念的重大作用,于是在此基础上,能很好履行“引导”职能的解说词就大有用武之地。具体到解说词的撰写,很多元素都能最终影响到它的优劣,而其中有一因素往往易被人忽略,这个因素就是解说词的节奏感——解说词的节奏感可说是整部片子的活力体现。如果一部片子的解说词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就会形成一种张弛有度的“节奏关”,从而带动着整体叙事如行云流水般进行;否则,就会让观众有种“赶不上节拍”的感觉。当然,在具体写作解说词时,要注意驾驭好节奏,绝不能天马行空、信手写来,而是要参照片子的具体状况来合理地设置解说词的节奏。总的来说,有以下因素决定着解说词的节奏设置。
党教片中的解说词,往往是对全片主题的文字形式的高度概括。也由此,解说词必须跟上主题的步伐。跟上步伐也许并不难,但如何跟紧步伐呢,这时候节奏感就起了大用。一部片子的解说词,如果节奏感把握得又准又好,那么就很利于加强党员群众对片子的理解和掌握,自然也就有利于加深对片子所弘扬的主题的认识和思考。在这一点上说,节奏感如同一条高速公路,能帮助观众更有效地直达全片的主题。
党教片《环卫工人的一天》中,环卫工人李大爹从凌晨5点就起床到达工作岗位、清扫大街,从而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此时解说词的结构采取的是“线型叙事”,将主人公的事迹按照时间顺序一一道来;而为了突出主人公奉献的辛劳,“线”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得特别紧凑,给人一种“环环紧逼”的感觉。这么紧张的节奏感,目的是什么?自然是通过紧张的节奏来勾勒出主人公的辛苦,从而彰显出“奉献不辞辛苦”的主题。此时,恰如其分的节奏感,恰如其分地强化了片子的主题。
党教片以画面表现为主,这点是毫无疑问的;而解说词就是大帮手,要对画面进行恰到好处的补充。简言之,解说词是对画面表现内容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必须要“亦步亦趋”。当画面“快”时,所对应的解说词自然要如悬瀑飞溅;当画面“慢”时,所对应的解说词也要如小溪缓流。而这只是最基本的。此外,当画面有高潮、有停顿时,解说词更要针对性地调整好节奏。总之,如果解说词和画面“错频”,就会导致观众有种突兀的感觉,很是别扭。
党教片《创业路上》中,创作者先是对回乡创业农民们的第一次、第二次创业做阐述,目的是为当地党委、政府用资金、项目政策来扶持的第三次创业进行铺垫。由于是铺垫部分,因此画面没必要喋喋不休,只是简略带过,此时解说词也是简洁明了,快节奏地“一带而过”。而当描述第三次创业时,这是全片的主体,画面展示较为丰富,不厌其烦地认真交代,此时解说词也放慢了脚步,缓缓叙来。这就是解说词通过节奏为画面服好务的很好例证。
和解说一样,同期也是党教片声音元素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通常来说,在党教片中,为了富含生活气息,增强现场感与真实性,同期声在艺术手法上的应用往往显得更为直接和突出。由此,解说词的节奏也必须跟得上同期声的节奏。如果同期声的语速较快、内容精练,那么解说词也必然要适当“快”一些;如果同期声的语速较慢、内容全面,解说词就要适当“慢”一些。如果解说词做不到和同期声“同速”,就会在客观上形成一种“割裂”的效果,让观众总有“跳场”的感觉,好像在看两部不一样的片子,自然无法聚精会神地观看,就更别提什么收看效果了。
党教片《三十年风雨路》主要讲述工商联合会充分发挥作用,架起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做好服务工作的故事。全片同期声采访的内容很多,有的同期声语速很快,这时“插入”的解说词,就短小精悍,寥寥几句高度概括就可以了;有的同期声语速很慢,“插入”的解说词就适当地进行补充解读,节奏自然就降下来了。这种运用是合理的。但应记住,一部片子的解说词,节奏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快”与“慢”之间,不可过于悬殊,以免反差过大,让观众觉得不自然。
党教片必须要学会“以情动人”。只有做到情感真实丰富、自然流淌,才能感染观众,产生恒久的艺术生命力和深远的教育意义。客观来说,每部片子所表现的情感,都是有一个主调的,或激昂,或悲壮,或沉重,或风趣,总要有一副“面孔”的。而解说词的节奏就要和这副“面孔”协调好。比如说,悲壮厚重的情感主调下,解说词就要缓而重之;幽默欢快的情感主调下,解说词就要轻而快之等等。
党教片《大山深处不老松》是讲述一个在麻风病地区任劳任怨工作的医护工作者的典型事迹。全片的情感主调,就是一种感慨一种赞叹,像一曲英雄的悲歌,沉重而激励世人。此时,解说词的节奏自然也是如冬日长河,表面是冰,内里却是湍急的奔流,缓缓地讲述着主人公的故事,每一个字都铿锵作响。这样的节奏,真实地将那种大情大爱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自然让观众为之动情。
党教片的配乐也不容忽视。那种适时出现的音乐可以有效地感染观众,从而让观众被片子所感动,去思考、领悟所要传导给他们的真正有价值的内核。可以说,党教片的配乐更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通常情况下,解说词要给音乐“让路”;不仅是“让路”,更要做好“前导”和“总结”。通常来说,当主题音乐即将响起之前,解说词的节奏往往要慢,给观众一个“音乐即将出场”的暗示;而主题音乐响过之后,解说词的节奏往往要快,来个“乘胜追击”,对音乐的内涵来个概括总结。当然这只是“通常”,实际运用起来往往更为复杂,还是要见机行事。
党教片《冰雹无情人有情》讲述的是抗雹救灾的事迹片。当解说词讲述冰雹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伤害时,语调逐渐放缓,表现出一种痛心之感,此时具有冲击力的低沉音乐响起,让观众感觉到“沉痛”,这就是“前导”。在后来的片中,响起了一段催人奋进的音乐,音乐过后,解说词讲述起了救灾党员的英勇拼搏为人民群众挽回了巨大损失,语调快而激昂,这就是“总结”。可见,解说词如果能配合好音乐出场的时机来调整节奏,真的是事半功倍。
(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市纪委)
主题的要求
党教片中的解说词,往往是对全片主题的文字形式的高度概括。也由此,解说词必须跟上主题的步伐。跟上步伐也许并不难,但如何跟紧步伐呢,这时候节奏感就起了大用。一部片子的解说词,如果节奏感把握得又准又好,那么就很利于加强党员群众对片子的理解和掌握,自然也就有利于加深对片子所弘扬的主题的认识和思考。在这一点上说,节奏感如同一条高速公路,能帮助观众更有效地直达全片的主题。
党教片《环卫工人的一天》中,环卫工人李大爹从凌晨5点就起床到达工作岗位、清扫大街,从而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此时解说词的结构采取的是“线型叙事”,将主人公的事迹按照时间顺序一一道来;而为了突出主人公奉献的辛劳,“线”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得特别紧凑,给人一种“环环紧逼”的感觉。这么紧张的节奏感,目的是什么?自然是通过紧张的节奏来勾勒出主人公的辛苦,从而彰显出“奉献不辞辛苦”的主题。此时,恰如其分的节奏感,恰如其分地强化了片子的主题。
画面的需要
党教片以画面表现为主,这点是毫无疑问的;而解说词就是大帮手,要对画面进行恰到好处的补充。简言之,解说词是对画面表现内容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必须要“亦步亦趋”。当画面“快”时,所对应的解说词自然要如悬瀑飞溅;当画面“慢”时,所对应的解说词也要如小溪缓流。而这只是最基本的。此外,当画面有高潮、有停顿时,解说词更要针对性地调整好节奏。总之,如果解说词和画面“错频”,就会导致观众有种突兀的感觉,很是别扭。
党教片《创业路上》中,创作者先是对回乡创业农民们的第一次、第二次创业做阐述,目的是为当地党委、政府用资金、项目政策来扶持的第三次创业进行铺垫。由于是铺垫部分,因此画面没必要喋喋不休,只是简略带过,此时解说词也是简洁明了,快节奏地“一带而过”。而当描述第三次创业时,这是全片的主体,画面展示较为丰富,不厌其烦地认真交代,此时解说词也放慢了脚步,缓缓叙来。这就是解说词通过节奏为画面服好务的很好例证。
同期的运用
和解说一样,同期也是党教片声音元素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通常来说,在党教片中,为了富含生活气息,增强现场感与真实性,同期声在艺术手法上的应用往往显得更为直接和突出。由此,解说词的节奏也必须跟得上同期声的节奏。如果同期声的语速较快、内容精练,那么解说词也必然要适当“快”一些;如果同期声的语速较慢、内容全面,解说词就要适当“慢”一些。如果解说词做不到和同期声“同速”,就会在客观上形成一种“割裂”的效果,让观众总有“跳场”的感觉,好像在看两部不一样的片子,自然无法聚精会神地观看,就更别提什么收看效果了。
党教片《三十年风雨路》主要讲述工商联合会充分发挥作用,架起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做好服务工作的故事。全片同期声采访的内容很多,有的同期声语速很快,这时“插入”的解说词,就短小精悍,寥寥几句高度概括就可以了;有的同期声语速很慢,“插入”的解说词就适当地进行补充解读,节奏自然就降下来了。这种运用是合理的。但应记住,一部片子的解说词,节奏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快”与“慢”之间,不可过于悬殊,以免反差过大,让观众觉得不自然。
情感的主调
党教片必须要学会“以情动人”。只有做到情感真实丰富、自然流淌,才能感染观众,产生恒久的艺术生命力和深远的教育意义。客观来说,每部片子所表现的情感,都是有一个主调的,或激昂,或悲壮,或沉重,或风趣,总要有一副“面孔”的。而解说词的节奏就要和这副“面孔”协调好。比如说,悲壮厚重的情感主调下,解说词就要缓而重之;幽默欢快的情感主调下,解说词就要轻而快之等等。
党教片《大山深处不老松》是讲述一个在麻风病地区任劳任怨工作的医护工作者的典型事迹。全片的情感主调,就是一种感慨一种赞叹,像一曲英雄的悲歌,沉重而激励世人。此时,解说词的节奏自然也是如冬日长河,表面是冰,内里却是湍急的奔流,缓缓地讲述着主人公的故事,每一个字都铿锵作响。这样的节奏,真实地将那种大情大爱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自然让观众为之动情。
音乐的时机
党教片的配乐也不容忽视。那种适时出现的音乐可以有效地感染观众,从而让观众被片子所感动,去思考、领悟所要传导给他们的真正有价值的内核。可以说,党教片的配乐更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通常情况下,解说词要给音乐“让路”;不仅是“让路”,更要做好“前导”和“总结”。通常来说,当主题音乐即将响起之前,解说词的节奏往往要慢,给观众一个“音乐即将出场”的暗示;而主题音乐响过之后,解说词的节奏往往要快,来个“乘胜追击”,对音乐的内涵来个概括总结。当然这只是“通常”,实际运用起来往往更为复杂,还是要见机行事。
党教片《冰雹无情人有情》讲述的是抗雹救灾的事迹片。当解说词讲述冰雹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伤害时,语调逐渐放缓,表现出一种痛心之感,此时具有冲击力的低沉音乐响起,让观众感觉到“沉痛”,这就是“前导”。在后来的片中,响起了一段催人奋进的音乐,音乐过后,解说词讲述起了救灾党员的英勇拼搏为人民群众挽回了巨大损失,语调快而激昂,这就是“总结”。可见,解说词如果能配合好音乐出场的时机来调整节奏,真的是事半功倍。
(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