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他任何一门课程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更强调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良好品德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门课程的特点,就使得教学必须面向学生生活、面向社会实践,这样时政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时政教育,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关心生活、关爱社会。
从学生的成长角度看,初中学生自我意识活动空前高涨,时政教育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撞击学生心理上的兴奋点,直观地反映现实生活,避免空洞地说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东西。
从江苏省盐城市(以下称“我市”)近三年中考试题来看,牵涉到时政或以时政为载体的内容,2009年中考试题与时政相关的内容占63.3%,2010年迅速提高到84%,只有选择题1~4题,是单纯从教材的知识点考查学生,从考查的时事材料来看,不回避热点问题,像上海世博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保护等。2011年中考与时政相关的试题分值仍占试题总分的84%,考查了备受人们关注的建党九十周年、食品安全等时政问题,2011年我市中考试题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时政贴近学生生活,如第5题讲的是盐城环卫工人拾金不昧的事,第15题是关注家乡发展。中考的导向作用促使我们一线政治教师必须重视时政教学。
针对时政教育应如何应用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去,我想谈一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注重时效性
教材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阵地,而教材相对于学生来说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即上面的事例,图片往往是“旧闻”,因此,教学既要源于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内容,要随时赋予它新的教学内容。时政材料必须是近期发生的人们普遍关注的国内外热点问题,学生早已听过的陈年往事不可能引起兴趣。在讲九年级第四课“学会与人合作”时,恰好也是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我把从网上看到的图片下载下来,展示给学生。通讯中断,可公共电话亭旁排着长长的队伍,没有人插队;大街上人们站在绿化带的两侧,机动车道上依然畅通无阻;车站内的旅客整齐地站成一排排等候上车……在大灾大难面前,社会秩序井然,这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同学们一致认为,生活中给别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学会与他人合作,是每一个公民必备的素质。学生既了解了时事新闻,又从中受到了教育。
二、调动积极性
从江苏省滨海县临淮初级中学每学年的学生调查表上看,“你对哪一个学科最感兴趣”,填写思想品德的寥寥无几,问题出在哪里?当然不能从学科上找,也不能责怪学生,只能从教师身上找答案。教师应让这门学科富有趣味性,寓教于乐,适时地将社会上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和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引到课堂中来,就会极大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复习八年级教材保护环境这一节时,联系到我们苏北地区从2010年秋季一直到2011年春季,持续干旱,气候异常,灾害性气候频发,极端天气越来越多,让学生思考这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自然想到的是环境被破坏,生态平衡失调带来的,而这又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切身感受到环境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三、富有针对性
时政教育应用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从导入新课开始,良好的开端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是教材重点的引申,难点的突破;或者是学生课外的思考和延伸。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鲜活的时政材料必须“切题”,也就是富有针对性。不能为了讲时政而讲时政,将思想品德课堂变成时政课,本末倒置。选材要有针对性,引导学生思考也要有针对性,否则,学生容易思考到其他方面,导致跑题。例如,农村初中的学生,夏天的夜晚都喜欢到河边捉青蛙,我把这一问题提到课堂上讨论,学生知道青蛙捕捉害虫,是有益的动物,不能捕杀。可有的学生就提出,集市上照样有人卖,明码标价,不也没人管吗?教者就指出,这正说明我国行政、执法部门管理还不到位,法制仍需健全。那么捕杀了青蛙,农田里的害虫失去了天敌,情况会怎么样?这一节课讲的是保护环境,而不是健全法律,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适时地校正学生思维的航向,让针对性的时政材料,富有针对性地服务于思想品德课教学。
时事教育寓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是一项开拓型的工程,没有现存的模式可以套用,时代在发展,材料在变化,需要教育工作者,关心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国内外形势,寻找时政与教材的结合点,深化思想品德课教学,让教材的理论不再枯燥,让德育的课堂不再单调。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临淮初级中学)
从学生的成长角度看,初中学生自我意识活动空前高涨,时政教育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撞击学生心理上的兴奋点,直观地反映现实生活,避免空洞地说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东西。
从江苏省盐城市(以下称“我市”)近三年中考试题来看,牵涉到时政或以时政为载体的内容,2009年中考试题与时政相关的内容占63.3%,2010年迅速提高到84%,只有选择题1~4题,是单纯从教材的知识点考查学生,从考查的时事材料来看,不回避热点问题,像上海世博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保护等。2011年中考与时政相关的试题分值仍占试题总分的84%,考查了备受人们关注的建党九十周年、食品安全等时政问题,2011年我市中考试题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时政贴近学生生活,如第5题讲的是盐城环卫工人拾金不昧的事,第15题是关注家乡发展。中考的导向作用促使我们一线政治教师必须重视时政教学。
针对时政教育应如何应用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去,我想谈一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注重时效性
教材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阵地,而教材相对于学生来说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即上面的事例,图片往往是“旧闻”,因此,教学既要源于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内容,要随时赋予它新的教学内容。时政材料必须是近期发生的人们普遍关注的国内外热点问题,学生早已听过的陈年往事不可能引起兴趣。在讲九年级第四课“学会与人合作”时,恰好也是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我把从网上看到的图片下载下来,展示给学生。通讯中断,可公共电话亭旁排着长长的队伍,没有人插队;大街上人们站在绿化带的两侧,机动车道上依然畅通无阻;车站内的旅客整齐地站成一排排等候上车……在大灾大难面前,社会秩序井然,这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同学们一致认为,生活中给别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学会与他人合作,是每一个公民必备的素质。学生既了解了时事新闻,又从中受到了教育。
二、调动积极性
从江苏省滨海县临淮初级中学每学年的学生调查表上看,“你对哪一个学科最感兴趣”,填写思想品德的寥寥无几,问题出在哪里?当然不能从学科上找,也不能责怪学生,只能从教师身上找答案。教师应让这门学科富有趣味性,寓教于乐,适时地将社会上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和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引到课堂中来,就会极大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复习八年级教材保护环境这一节时,联系到我们苏北地区从2010年秋季一直到2011年春季,持续干旱,气候异常,灾害性气候频发,极端天气越来越多,让学生思考这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自然想到的是环境被破坏,生态平衡失调带来的,而这又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切身感受到环境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三、富有针对性
时政教育应用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从导入新课开始,良好的开端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是教材重点的引申,难点的突破;或者是学生课外的思考和延伸。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鲜活的时政材料必须“切题”,也就是富有针对性。不能为了讲时政而讲时政,将思想品德课堂变成时政课,本末倒置。选材要有针对性,引导学生思考也要有针对性,否则,学生容易思考到其他方面,导致跑题。例如,农村初中的学生,夏天的夜晚都喜欢到河边捉青蛙,我把这一问题提到课堂上讨论,学生知道青蛙捕捉害虫,是有益的动物,不能捕杀。可有的学生就提出,集市上照样有人卖,明码标价,不也没人管吗?教者就指出,这正说明我国行政、执法部门管理还不到位,法制仍需健全。那么捕杀了青蛙,农田里的害虫失去了天敌,情况会怎么样?这一节课讲的是保护环境,而不是健全法律,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适时地校正学生思维的航向,让针对性的时政材料,富有针对性地服务于思想品德课教学。
时事教育寓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是一项开拓型的工程,没有现存的模式可以套用,时代在发展,材料在变化,需要教育工作者,关心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国内外形势,寻找时政与教材的结合点,深化思想品德课教学,让教材的理论不再枯燥,让德育的课堂不再单调。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临淮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