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座古城,两个将领,一场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率部发动兵变,西安事变爆发。此次事变促使蒋介石抗日,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成为扭转中国危局的关键。
在李立编著的《亲历西安事变》中,张学良的警卫营长孙铭九回忆起西安事变爆发前夜的场景。
1936年12月11日夜10时左右,张学良的警卫营长孙铭九奉命来到金家巷张公馆。
进门后,张学良对他说:“现在要你去请蒋委员长进城,绝对不能把他打死!”
孙铭九很是惊异。
“明天这个时候,说不定我和你不能再见面了。你死,我死,说不定了。”张学良对他说。
此刻,孙铭九意识到此行也许有去无回了。
显然,那时的张学良已意识到“兵谏”之举倘若失败,后果将会如何。
孙铭九带领东北军士兵来到华清池,门卫拦车、开枪了,双方激烈枪战。混战中孙铭九率部冲过大门。当他们闯入蒋介石的卧室时,吃了一惊:人去房空!环顾四周,桌子上放着蒋介石的军帽、皮包以及假牙,衣架上挂着大衣。孙铭九用手一摸被窝,还是温暖的,这表明蒋介石刚刚出走。床旁的一扇窗开着,说明蒋介石可能由此越窗而逃。
“搜山!”
谁活捉蒋介石,赏钱一万元。
在半山腰,逮住了蒋介石的贴身侍卫、他的侄儿蒋孝镇。孙铭九用手枪对着蒋孝镇的脑袋,逼问蒋委员长在哪里。
蒋孝镇虽仍不肯讲,但无意中朝山上乜斜了一眼。孙铭九就指挥士兵朝他眼睛瞟的方向追索。
没多久,孙铭九见到蒋介石从一山洞里出来,正扶着洞口的岩石站着。此时,天色微明。蒋介石光着脚,光着头,颤巍巍立在朔风之中。
孙铭九说道:“是张副司令命令我们来保护委员长的,请委员长进城,领导我们抗日,打回东北去!”
孙铭九把蒋送上一辆敞篷轿车,在许多辆载着东北军士兵的大卡车的护送下,车队驶入西安城,直奔绥靖公署新城大楼,蒋介石便被扣押在大楼内东厢房。
“‘西安事变’的发生,不仅震动了南京政府,也使全国民众目瞪口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由于过度的精神紧张,大爷几乎是撑不住了,精神已接近崩溃的边缘,并且担心家人的安全。”
张作霖之孙、张学良之侄张闾实在《漫漫归乡路》中说。文中提到的“大爷”就是张学良。
事变发生后,1936年12月25日下午,张学良找到杨虎城,对他说打算送蒋回京。杨虎城力劝张学良不要亲自送蒋,但张学良表示决心已定。为表明心迹,他把一份事先拟好的手令交给了杨虎城,大意是他本人不在西安期间,东北军听命于杨虎城指挥,然后就匆忙地随同蒋介石飞走了,送行的只有杨虎城将军。
在史学名家唐德《张学良口述历史》中,张学良亲口追溯发动西安事变的心境和缘由,解开了影响中国和世界的大谜题,也澄清了历来史家的种种推敲和臆测。张学良说,“西安事变是逼出来的。”蒋介石当年骂他对一二·九学生游行没有用机枪镇压,是两面人,他对蒋介石机关枪不打日本侵略者而打学生的讲话气得满脸通红。“西安事变”后,蒋被逼答应要与共产党合作抗日,这让张学良倍感欣慰。
张学良的肩上压着戎马战事和国恨家仇,更遇上“九·一八”事变,不抵抗的罪名令他几成民族公敌;西安事变促成了抗日统一战线,他成为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之一,赢得世人的敬重。
然而,张学良的命运也由此发生了巨变:从此被幽禁半个世纪。
“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张学良曾无限感慨地说。■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率部发动兵变,西安事变爆发。此次事变促使蒋介石抗日,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成为扭转中国危局的关键。
在李立编著的《亲历西安事变》中,张学良的警卫营长孙铭九回忆起西安事变爆发前夜的场景。
1936年12月11日夜10时左右,张学良的警卫营长孙铭九奉命来到金家巷张公馆。
进门后,张学良对他说:“现在要你去请蒋委员长进城,绝对不能把他打死!”
孙铭九很是惊异。
“明天这个时候,说不定我和你不能再见面了。你死,我死,说不定了。”张学良对他说。
此刻,孙铭九意识到此行也许有去无回了。
显然,那时的张学良已意识到“兵谏”之举倘若失败,后果将会如何。
孙铭九带领东北军士兵来到华清池,门卫拦车、开枪了,双方激烈枪战。混战中孙铭九率部冲过大门。当他们闯入蒋介石的卧室时,吃了一惊:人去房空!环顾四周,桌子上放着蒋介石的军帽、皮包以及假牙,衣架上挂着大衣。孙铭九用手一摸被窝,还是温暖的,这表明蒋介石刚刚出走。床旁的一扇窗开着,说明蒋介石可能由此越窗而逃。
“搜山!”
谁活捉蒋介石,赏钱一万元。
在半山腰,逮住了蒋介石的贴身侍卫、他的侄儿蒋孝镇。孙铭九用手枪对着蒋孝镇的脑袋,逼问蒋委员长在哪里。
蒋孝镇虽仍不肯讲,但无意中朝山上乜斜了一眼。孙铭九就指挥士兵朝他眼睛瞟的方向追索。
没多久,孙铭九见到蒋介石从一山洞里出来,正扶着洞口的岩石站着。此时,天色微明。蒋介石光着脚,光着头,颤巍巍立在朔风之中。
孙铭九说道:“是张副司令命令我们来保护委员长的,请委员长进城,领导我们抗日,打回东北去!”
孙铭九把蒋送上一辆敞篷轿车,在许多辆载着东北军士兵的大卡车的护送下,车队驶入西安城,直奔绥靖公署新城大楼,蒋介石便被扣押在大楼内东厢房。
“‘西安事变’的发生,不仅震动了南京政府,也使全国民众目瞪口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由于过度的精神紧张,大爷几乎是撑不住了,精神已接近崩溃的边缘,并且担心家人的安全。”
张作霖之孙、张学良之侄张闾实在《漫漫归乡路》中说。文中提到的“大爷”就是张学良。
事变发生后,1936年12月25日下午,张学良找到杨虎城,对他说打算送蒋回京。杨虎城力劝张学良不要亲自送蒋,但张学良表示决心已定。为表明心迹,他把一份事先拟好的手令交给了杨虎城,大意是他本人不在西安期间,东北军听命于杨虎城指挥,然后就匆忙地随同蒋介石飞走了,送行的只有杨虎城将军。
在史学名家唐德《张学良口述历史》中,张学良亲口追溯发动西安事变的心境和缘由,解开了影响中国和世界的大谜题,也澄清了历来史家的种种推敲和臆测。张学良说,“西安事变是逼出来的。”蒋介石当年骂他对一二·九学生游行没有用机枪镇压,是两面人,他对蒋介石机关枪不打日本侵略者而打学生的讲话气得满脸通红。“西安事变”后,蒋被逼答应要与共产党合作抗日,这让张学良倍感欣慰。
张学良的肩上压着戎马战事和国恨家仇,更遇上“九·一八”事变,不抵抗的罪名令他几成民族公敌;西安事变促成了抗日统一战线,他成为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之一,赢得世人的敬重。
然而,张学良的命运也由此发生了巨变:从此被幽禁半个世纪。
“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张学良曾无限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