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老年脑梗塞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后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64例老年脑梗塞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在常规专科护理基础上配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单独采用常规专科护理干预措施),采用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能力(ADL),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以及护理前后ADL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总有效率(81.3%)明显高于对照组(62.6%),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相应护理干预后,ADL评分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患者提高幅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老年脑梗塞患者加强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及早恢复,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脑梗塞;康复护理干预;肢体功能恢复;作用分析
脑梗塞也被称为脑卒中,是老年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使人脑组织出现缺氧、缺血甚至坏死等症状所致[1]。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语言异常、肢体麻木等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等,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机体活动能力[2]。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脑梗塞的发病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措施是患者治愈的关键,但只有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才可以确保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功能尽早恢复。近年来,我院对老年脑梗塞患者治疗中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均取得满意效果,为总结有效的护理体会,本文现将我院收治的64例患者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64例老年脑梗塞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关于脑梗塞的诊断标准,并经MRI确诊。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4例;患者年龄最小60岁,最大80岁,平均(66.4±2.6)岁;合并症:合并风湿病者2例,糖尿病者12例,高血压者13例,其他并发症5 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5例;患者年龄最小61岁,最大81岁,平均(66.8±2.8)岁;合并症:合并风湿病者1例,糖尿病者13例,高血压者15例,其他并发症3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以及合并症等)方面差异对比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实施神经内科传统专科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心理护理。很多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不利于患者康复,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多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患者的心理障碍,及时进行疏导,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向患者详细讲解关于疾病的发病因素、治疗预后及转归、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科学认识,尽可能消除患者的心理疑虑和负担。在日常护理中,多给予患者一些关心和照顾,使患者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心态。
1.2.2应进行被动活动以及按摩。护理人员每天应该协助患者按摩患侧肢体的-3次,可以在患侧肢体均匀涂抹50%红花乙醇,按照从近端到远端关节的方式以手指按摩法进行按摩,每一个关节应按摩10-15次,每次2-3 min,有利于促进患肢淋巴循环以及血液循环。同时应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功能锻炼,正确变换体位,取患者健侧卧位,每隔1-2h协助患者进行一次翻身。将患肢维持在正常的功能位,协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
1.2.3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每天进行抬腿、握拳、双手十指交叉等简单活动,20-30min/次,每天3-5次。同时应鼓励患者自己穿衣、刷牙、吃饭、整理床铺等,有利于锻炼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1.2.4饮食护理。护理期间应指导患者注意合理饮食,尽可能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高能量、高蛋白、低脂、低盐、易消化的清淡流体食物,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尽量少吃多餐,切忌不可暴饮暴食。同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吞咽功能变化情况慢慢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正常饮食。
1.2.5安全指导。在护理期间,应注意加强患者的安全指导工作,避免患者无意中跌倒、坠床,若患者躁动不安,可考虑适当采取一定的制动措施,注意必要的防护。比如可以在床旁假设防护栏,安排专人进行陪护,约束患者的双手,在患者翻身或者下床的时候应及时协助、扶持。应注意不要让患者自行拔管,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肢体活动能力恢复正常,活动自如。进步: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肢体活动能力部分恢复正常,对日常生活有一定影响。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并无明显变化,肢体活动能力并无提高,日常生活受限。恶化: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进一步恶化,病情进一步加重,肢体麻木明显。
应采用Barthel 指数评定两组患者生活能力(ADL),主要包括入厕、大小便控制、洗澡、穿衣、进餐、修饰、上下楼梯、步行活动、床椅间活动等,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ADL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对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总有效率(81.3%)明显高于对照组(62.6%),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例数 治愈 进步 无效 恶化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2 13(40.6) 13(40.6) 5(15.6) 1(3.1) 26(81.3)
对照组 32 10(31.3) 10(31.3) 10(31.3) 2(6.3) 20(62.6)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L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经相应护理干预后,ADL评分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患者提高幅度更为显著(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L情况对比(X±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2 29.89±15.51 74.25±13.81
对照组 32 27.78±14.91 50.34±15.32
3.讨 论
根据康复理论分析,脑梗塞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仍然具有一定的功能或结构重组功能,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只要在适宜的条件下,仍然可以再生部分神经元,因此提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建立神经侧支循环,促进大脑半球的功能重组,最大限度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康复[3]。笔者认为,首先应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尽可能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同时应协助患者按摩,有利于促进患侧肢体血液循环,刺激肌肉功能,避免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其次,应协助患者进行被动功能训练,训练患者的卧位平衡、站立平衡,有利于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自主活动。还应该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提高了18.7%,且ADL能力改善显著(P<0.05),与沈设芬等[4]研究报道相符。因此,老年脑梗塞患者加强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及早恢复,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爱银,李亚林,庞涛,等.SWAN 序列检测点状短T2 信号在老年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1(9):613 - 617.
[2]张冰,等.高龄脑梗塞后遗症及老年痴呆症患者压疮的护理体会[J].河北医学,2012,18(10):1470 - 1472.
[3]刘桂花.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3,4(3):95 - 96.
[4]沈设芬.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认知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4):98 - 99.
关键词:老年;脑梗塞;康复护理干预;肢体功能恢复;作用分析
脑梗塞也被称为脑卒中,是老年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使人脑组织出现缺氧、缺血甚至坏死等症状所致[1]。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语言异常、肢体麻木等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等,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机体活动能力[2]。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脑梗塞的发病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措施是患者治愈的关键,但只有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才可以确保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功能尽早恢复。近年来,我院对老年脑梗塞患者治疗中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均取得满意效果,为总结有效的护理体会,本文现将我院收治的64例患者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64例老年脑梗塞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关于脑梗塞的诊断标准,并经MRI确诊。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4例;患者年龄最小60岁,最大80岁,平均(66.4±2.6)岁;合并症:合并风湿病者2例,糖尿病者12例,高血压者13例,其他并发症5 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5例;患者年龄最小61岁,最大81岁,平均(66.8±2.8)岁;合并症:合并风湿病者1例,糖尿病者13例,高血压者15例,其他并发症3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以及合并症等)方面差异对比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实施神经内科传统专科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心理护理。很多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不利于患者康复,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多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患者的心理障碍,及时进行疏导,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向患者详细讲解关于疾病的发病因素、治疗预后及转归、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科学认识,尽可能消除患者的心理疑虑和负担。在日常护理中,多给予患者一些关心和照顾,使患者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心态。
1.2.2应进行被动活动以及按摩。护理人员每天应该协助患者按摩患侧肢体的-3次,可以在患侧肢体均匀涂抹50%红花乙醇,按照从近端到远端关节的方式以手指按摩法进行按摩,每一个关节应按摩10-15次,每次2-3 min,有利于促进患肢淋巴循环以及血液循环。同时应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功能锻炼,正确变换体位,取患者健侧卧位,每隔1-2h协助患者进行一次翻身。将患肢维持在正常的功能位,协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
1.2.3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每天进行抬腿、握拳、双手十指交叉等简单活动,20-30min/次,每天3-5次。同时应鼓励患者自己穿衣、刷牙、吃饭、整理床铺等,有利于锻炼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1.2.4饮食护理。护理期间应指导患者注意合理饮食,尽可能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高能量、高蛋白、低脂、低盐、易消化的清淡流体食物,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尽量少吃多餐,切忌不可暴饮暴食。同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吞咽功能变化情况慢慢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正常饮食。
1.2.5安全指导。在护理期间,应注意加强患者的安全指导工作,避免患者无意中跌倒、坠床,若患者躁动不安,可考虑适当采取一定的制动措施,注意必要的防护。比如可以在床旁假设防护栏,安排专人进行陪护,约束患者的双手,在患者翻身或者下床的时候应及时协助、扶持。应注意不要让患者自行拔管,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肢体活动能力恢复正常,活动自如。进步: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肢体活动能力部分恢复正常,对日常生活有一定影响。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并无明显变化,肢体活动能力并无提高,日常生活受限。恶化: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进一步恶化,病情进一步加重,肢体麻木明显。
应采用Barthel 指数评定两组患者生活能力(ADL),主要包括入厕、大小便控制、洗澡、穿衣、进餐、修饰、上下楼梯、步行活动、床椅间活动等,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ADL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对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总有效率(81.3%)明显高于对照组(62.6%),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例数 治愈 进步 无效 恶化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2 13(40.6) 13(40.6) 5(15.6) 1(3.1) 26(81.3)
对照组 32 10(31.3) 10(31.3) 10(31.3) 2(6.3) 20(62.6)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L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经相应护理干预后,ADL评分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患者提高幅度更为显著(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L情况对比(X±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2 29.89±15.51 74.25±13.81
对照组 32 27.78±14.91 50.34±15.32
3.讨 论
根据康复理论分析,脑梗塞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仍然具有一定的功能或结构重组功能,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只要在适宜的条件下,仍然可以再生部分神经元,因此提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建立神经侧支循环,促进大脑半球的功能重组,最大限度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康复[3]。笔者认为,首先应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尽可能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同时应协助患者按摩,有利于促进患侧肢体血液循环,刺激肌肉功能,避免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其次,应协助患者进行被动功能训练,训练患者的卧位平衡、站立平衡,有利于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自主活动。还应该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提高了18.7%,且ADL能力改善显著(P<0.05),与沈设芬等[4]研究报道相符。因此,老年脑梗塞患者加强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及早恢复,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爱银,李亚林,庞涛,等.SWAN 序列检测点状短T2 信号在老年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1(9):613 - 617.
[2]张冰,等.高龄脑梗塞后遗症及老年痴呆症患者压疮的护理体会[J].河北医学,2012,18(10):1470 - 1472.
[3]刘桂花.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3,4(3):95 - 96.
[4]沈设芬.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认知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4):98 -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