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涡阳县通过推广玉米振兴计划和玉米良种补贴项目,加大玉米种植财政扶持力度,玉米面积逐年扩大,玉米产量稳步提高,平均单产在600kg左右,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单产,增加农民收入,笔者结合生产实践,总结了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一、整地技术
夏玉米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抢摘早播是关键,一般不要求深耕,耕地深度以13~17cm为宜,因为深耕后,土壤沉实时间短,播种出苗期遇雨土壤滞水多,遇连阴雨不能及时沥除,容易发生滞害,发生黄苗、紫苗现象,造成减产。
二、品种选择
高产栽培应尽量选用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高产耐密、紧凑型优质杂交种,如郑单958、浚单18、苏玉20等,试验证明,在同等条件下,与平展叶型玉米品种相比,竖叶型玉米品种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能力强,同化率高,增产潜力比较大,一般比平展叶玉米品种增产25%以上。
三、种子处理
播种前要精选种子,人工除去小粒、瘪粒、霉粒、虫料,种子质量达到国际要求,尤其纯度和发芽率要高,种子质量标准要求种子纯度≥98%,发芽率≥85%,净率≥98%,含水量≤13%,有条件时,播前进行发芽试验,以确保质量。播前应用粉锈宁、辛硫磷等药剂拌种,最好选用包衣种子。
四、播种技术
播种时间应在6月10日以后开始播种,同时结合土壤墒情,抢墒播种,播种深度3~5cm为宜。播种时可适当使用种肥,用多功能旋播施肥一体机一次完成,种肥间隔5~10cm,每亩可施颗粒状复合肥(15-15-15)或复混肥30~35kg,也可施用玉米缓释肥每亩50kg,减少后期玉米人工管理消耗。玉米播种后出苗前每亩用40%阿特拉律+50%乙草胺(75+75mL)兑水50kg进行封闭式喷雾,可在地面形成一层药膜,有效地防止杂草生长,药效在一个月以上。
五、苗期田间管理(间苗与定苗)
根据不同玉米品种的特征特性进行间苗定苗,一般在3叶1心时进行,间苗时留壮苗去除弱苗、杂苗、病苗、虫苗。定苗时间应掌握在5叶1心时进行,并根据不同品种掌握留苗密度,一般留苗5.25~8.25万株/hm2,株距25~35cm。如果发现缺苗现象,应及时带土移栽壮苗,移栽时间应掌握在玉米田定苗前进行,于下午16时以后或阴雨天进行最好。定苗时不要求等株距留苗,个别缺苗的地方可在定苗时就近留双株进行补偿,必须保证留下的植株均匀一致。
六、穗期和花粒期田间管理(追肥)
穗期是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促进中上部叶片增大,茎秆粗壮墩实,主攻目标通过肥水措施达到壮秆促穗,使穗大粒多,在玉米第10片叶展开到大喇叭口期迫施,每亩施25~30kg尿素。玉米抽雄到开花期如遇干旱(田间持水量低于70%),一定要浇水。花粒期营养生长基本结束,进入开花、授粉受精结实的生殖生长阶段,为防止早衰,争取籽粒饱满,提高粒重,必须补充相应肥料(根据实践经验,玉米苗期需肥点全生育期需肥量的2%,穗期占85%,花粒期占13%)。
七、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
防治粗缩病:玉米粗缩病病株严重矮化,仅为健株高的1/2~1/3,叶色深绿,宽短质硬,呈对生状,叶背面侧脉上出现蜡白色突起物,粗糙明显。有时叶鞘、果穗苞叶上具蜡白色条斑。病株分枝多,根系不发达易拔出。轻者虽抽雄,但关外被包在喇叭口里,雄穗败育或发育不良,花丝不发达,结实少,重病株多提早枯死或无收。粗缩病号称“玉米癌症”,只可防不可根治。最重要的就是一是控制播期,使其错过灰飞虱传播适期。二是用化学药物防治灰飞虱,每亩可用25噻嗪酮20g+25%蚍蚜酮10g兑水喷雾。防粗缩病可用0.5%氨基酸寡糖素20韪兑水50kg喷雾。
防治玉米螟:玉米螟以幼虫钻蛀为害,心叶受害后常出现花叶和排孔,蛀食茎杆造成折断,未抽出的雄穗被害,穗轴易折断,花粉发育不良,雌穗被害状为咬断花丝,蛀食穗端和籽粒。可用50%甲胺磷100g,或敵杀死20~40g兑水75~100kg喷心叶,用1.5%的辛硫磷颗粒剂1~1.5kg,或3%的呋喃丹2kg拌细土30~40kg撒喇叭口。
防治玉米蚜虫:玉米心叶期蚜蛛率达50%时喷洒10蚍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每亩75kg喷雾,也可将颗粒剂撒于心叶内,兼治玉米螟和蚜虫。
防治玉米褐斑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尤以第6~9片叶为多)、叶脉和叶鞘,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叶片初生褪绿的小浅黄色斑点,渐变成圆形、三椭圆形褐色斑或深褐色斑,一般分为局部褐斑病和整株黄点型,局部褐斑病主发生在叶鞘、叶主脉上病斑呈现黑褐色,大小如黄豆粒,有时联成大斑块。整株黄点型一般是整株叶片发病,叶片上出现密集及大小分布较均匀的小黄点,使叶片和植标呈现失绿发黄,严重影响产量。防治可用12.5%的烯唑醇1500倍液或50%福美双600倍液,或甲霜灵500倍液均匀喷雾,喷杀菌药剂应2~3次,间隔7d,喷后6h内如下雨应雨后补喷。
八、延期收获
玉米推迟收获增产技术是一项不需要增加任何物质、劳力投入的增产增效技术,根据玉米籽粒灌浆成熟规律,我省玉米生产上过早收获的问题非常突出,早收玉米籽粒不饱满,含水量较高,容重低,商品品质差。实践证明,玉米晚收10d,可促使玉米秸秆中的养分向籽粒中运转,籽粒灌浆饱满,最大限度的实现籽粒库容潜力,有利于增加玉米千粒重,平均每亩可增产10%左右。
参考文献
[1]孟工作,杜明华.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农家之友,2010(18):13-16
[2]黄璐,赵丽妍.黄淮海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36-37
[3]魏平民,孙继芳.皖北地区夏玉米病虫草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种子与种苗,2009(6):53-54
[4]孟宪政,陈敏菊,张福娟.夏播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44
[5]吴浩,范飞.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4):65-68
一、整地技术
夏玉米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抢摘早播是关键,一般不要求深耕,耕地深度以13~17cm为宜,因为深耕后,土壤沉实时间短,播种出苗期遇雨土壤滞水多,遇连阴雨不能及时沥除,容易发生滞害,发生黄苗、紫苗现象,造成减产。
二、品种选择
高产栽培应尽量选用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高产耐密、紧凑型优质杂交种,如郑单958、浚单18、苏玉20等,试验证明,在同等条件下,与平展叶型玉米品种相比,竖叶型玉米品种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能力强,同化率高,增产潜力比较大,一般比平展叶玉米品种增产25%以上。
三、种子处理
播种前要精选种子,人工除去小粒、瘪粒、霉粒、虫料,种子质量达到国际要求,尤其纯度和发芽率要高,种子质量标准要求种子纯度≥98%,发芽率≥85%,净率≥98%,含水量≤13%,有条件时,播前进行发芽试验,以确保质量。播前应用粉锈宁、辛硫磷等药剂拌种,最好选用包衣种子。
四、播种技术
播种时间应在6月10日以后开始播种,同时结合土壤墒情,抢墒播种,播种深度3~5cm为宜。播种时可适当使用种肥,用多功能旋播施肥一体机一次完成,种肥间隔5~10cm,每亩可施颗粒状复合肥(15-15-15)或复混肥30~35kg,也可施用玉米缓释肥每亩50kg,减少后期玉米人工管理消耗。玉米播种后出苗前每亩用40%阿特拉律+50%乙草胺(75+75mL)兑水50kg进行封闭式喷雾,可在地面形成一层药膜,有效地防止杂草生长,药效在一个月以上。
五、苗期田间管理(间苗与定苗)
根据不同玉米品种的特征特性进行间苗定苗,一般在3叶1心时进行,间苗时留壮苗去除弱苗、杂苗、病苗、虫苗。定苗时间应掌握在5叶1心时进行,并根据不同品种掌握留苗密度,一般留苗5.25~8.25万株/hm2,株距25~35cm。如果发现缺苗现象,应及时带土移栽壮苗,移栽时间应掌握在玉米田定苗前进行,于下午16时以后或阴雨天进行最好。定苗时不要求等株距留苗,个别缺苗的地方可在定苗时就近留双株进行补偿,必须保证留下的植株均匀一致。
六、穗期和花粒期田间管理(追肥)
穗期是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促进中上部叶片增大,茎秆粗壮墩实,主攻目标通过肥水措施达到壮秆促穗,使穗大粒多,在玉米第10片叶展开到大喇叭口期迫施,每亩施25~30kg尿素。玉米抽雄到开花期如遇干旱(田间持水量低于70%),一定要浇水。花粒期营养生长基本结束,进入开花、授粉受精结实的生殖生长阶段,为防止早衰,争取籽粒饱满,提高粒重,必须补充相应肥料(根据实践经验,玉米苗期需肥点全生育期需肥量的2%,穗期占85%,花粒期占13%)。
七、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
防治粗缩病:玉米粗缩病病株严重矮化,仅为健株高的1/2~1/3,叶色深绿,宽短质硬,呈对生状,叶背面侧脉上出现蜡白色突起物,粗糙明显。有时叶鞘、果穗苞叶上具蜡白色条斑。病株分枝多,根系不发达易拔出。轻者虽抽雄,但关外被包在喇叭口里,雄穗败育或发育不良,花丝不发达,结实少,重病株多提早枯死或无收。粗缩病号称“玉米癌症”,只可防不可根治。最重要的就是一是控制播期,使其错过灰飞虱传播适期。二是用化学药物防治灰飞虱,每亩可用25噻嗪酮20g+25%蚍蚜酮10g兑水喷雾。防粗缩病可用0.5%氨基酸寡糖素20韪兑水50kg喷雾。
防治玉米螟:玉米螟以幼虫钻蛀为害,心叶受害后常出现花叶和排孔,蛀食茎杆造成折断,未抽出的雄穗被害,穗轴易折断,花粉发育不良,雌穗被害状为咬断花丝,蛀食穗端和籽粒。可用50%甲胺磷100g,或敵杀死20~40g兑水75~100kg喷心叶,用1.5%的辛硫磷颗粒剂1~1.5kg,或3%的呋喃丹2kg拌细土30~40kg撒喇叭口。
防治玉米蚜虫:玉米心叶期蚜蛛率达50%时喷洒10蚍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每亩75kg喷雾,也可将颗粒剂撒于心叶内,兼治玉米螟和蚜虫。
防治玉米褐斑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尤以第6~9片叶为多)、叶脉和叶鞘,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叶片初生褪绿的小浅黄色斑点,渐变成圆形、三椭圆形褐色斑或深褐色斑,一般分为局部褐斑病和整株黄点型,局部褐斑病主发生在叶鞘、叶主脉上病斑呈现黑褐色,大小如黄豆粒,有时联成大斑块。整株黄点型一般是整株叶片发病,叶片上出现密集及大小分布较均匀的小黄点,使叶片和植标呈现失绿发黄,严重影响产量。防治可用12.5%的烯唑醇1500倍液或50%福美双600倍液,或甲霜灵500倍液均匀喷雾,喷杀菌药剂应2~3次,间隔7d,喷后6h内如下雨应雨后补喷。
八、延期收获
玉米推迟收获增产技术是一项不需要增加任何物质、劳力投入的增产增效技术,根据玉米籽粒灌浆成熟规律,我省玉米生产上过早收获的问题非常突出,早收玉米籽粒不饱满,含水量较高,容重低,商品品质差。实践证明,玉米晚收10d,可促使玉米秸秆中的养分向籽粒中运转,籽粒灌浆饱满,最大限度的实现籽粒库容潜力,有利于增加玉米千粒重,平均每亩可增产10%左右。
参考文献
[1]孟工作,杜明华.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农家之友,2010(18):13-16
[2]黄璐,赵丽妍.黄淮海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36-37
[3]魏平民,孙继芳.皖北地区夏玉米病虫草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种子与种苗,2009(6):53-54
[4]孟宪政,陈敏菊,张福娟.夏播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44
[5]吴浩,范飞.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4):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