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的榫卯工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需要有人在古代榫卯工艺的基础上做出更多的传承和创新,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榫卯工艺虽然有很多优点,但现在已经不再是唯一或最佳的结构方式,在现代家具不同定位、不同结构和不同材料的前提下,榫卯结构工艺的发展进入困境也是有其必然性的。
关键词:榫卯工艺;家具设计;新材料
中国古典家具的榫卯设计不同于传统手工艺品,完全是技巧的纯熟,为了装饰而装饰,取悦于人们的视觉快感。榫卯设计必须在满足人们的视觉美感的同时,还要求其具有结合和受力的科学合理性,使其坚固和耐用,这就要求传统家具结构中每个木料的榫头卯眼,必须根据家具的造型组合,考虑力学上每块木料所受到的承受力,在古代木工师傅的长时间的实践和经验累积的背景下,中国传统家具自明末进入技艺之巅峰,此后代代相传,绵延至今,如今中国传统家具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而中国传统家具的灵魂就是榫卯结构,整套家具甚至整幢房子不使用一根铁钉,却能使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在人类轻工制造史上堪称奇迹,同时对北欧早期的现代家具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如此神奇的传统技艺,进入近代以后,它为什么没有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有再进一步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经过分析,我们可以找出以下几个原因。
一、工艺复杂
通过分解传统家具的榫卯结构可以看出,其实有大部分的榫卯是很难在机械上通过制作简单模具而成型的,例如粽角榫:粽角榫常用于框形的连接,从外看,三个面都是45度的斜线,非常漂亮,三角齐尖,但是内部结构复杂。此类榫卯几乎无法通过现代机械一两次出型,需要经验丰富的木工花费一定时间才能做好,结构合理而美观的粽角榫的时间成本与人工成本是目前大部分工厂不愿去承担的。因此,一般只有昂贵的红木家具或其它高档硬木家具方能保留下这些传统技艺。
二、人工制作成本高
不得不承认现在只有极少数的木工还有这些榫卯的制作技艺了,在制作仿传统明式家具的工厂里,一个十级木工目前的工资在每月1.2万2万元不等,而即使是十级木工,他做一组粽角榫的时间也需要大概半天甚至更长,虽然榫卯也有部分以机械辅助,半手工的形式,但是全手工的技术和工具还是要精确掌握,人工制作成本仍然不低,同时现在学徒比较少,青黄不接,不管是家具工还是雕刻工,工厂里尽是年纪大的先生在操持着,出品速度肯定快不起来,导致传统工艺榫卯结构家具人工制作成本高昂。
三、机械化难度大
虽然现代机械加工的精度和加工能力比以前要进步很多,但是复杂的榫卯构件机械化难度仍然很大,一般的单轴加工机床要加工复杂的榫卯构件需要很多工序,还要牵涉很多人为的控制环节,除非是CNC数控加工机床,但CNC数控加工机床动辄几十上百万一台,成本太高,所以对于国内大多数的家具厂家来说,想要机械化加工榫卯结构家具难度太大。
四、拆装不便,运输成本高
现在的榫卯结构家具一般意味着家具不可拆卸,不能使用平板包装,必须整个家具打箱运输、上楼。
按道理来说,合理的榫卯都应该是可逆向的,因为木材本身的材质特性都必须考虑到维修或更换部件,合理的榫卯都应该是可以拆卸的!事实也是如此,但问题在于不是普通用户能够短时间进行拆卸和安装,因为普通用户不懂榫卯的连接顺序,另外要借助加工工具。以前的榫卯也要用到胶水,不过以动物胶为主,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鱼鳔胶,就是鱼的气泡熬出来的,也有猪皮胶。传统的榫卯结构,通常是用热水泡,然后才能打开。以前的家具部件坏了可以单独重新做一个装上,所以以前有把家具送到木匠家里修的。另外,用木楔卡位的,如果是通孔,用工具顶出来就可以拆了。如果不是通孔,用车转在木楔的位置,直接破坏掉木楔。但因为装配复杂,精度高、需要一定技术台阶,所以一般不能实现平板包装,上门安装,这就提升了榫卯结构家具的运输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榫卯结构家具的市场竞争力。
五、新连接材料及新工艺的出现
在家具设计的历史中,除榫卯结构以外,还有其它组合方式,最早就是铜钉或者铜皮包裹,但是古时候铜是贵金属,一般百姓用不起,而且如果是大部件的连接耗材量也就会非常大。后来又有了铁,但是铁是很容易生锈的,中国很早就出现了铁钉,和现在不一样的是,那时候的铁钉都是靠铁匠一颗颗锤打出来的,因此大多数的铁钉柱体都是方的。主要是还是做榫卯连接之后的固定作用,之前一直木楔或者竹楔,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木楔和木材的材料特性一样可以和家具的热胀冷缩一起变化。但这个历史阶段辅助材料依旧非常有限,依然是榫卯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材料的加工能力的持续进步,而对于家具来说,更多混合金属以及其他材料的出现,对材料的加工能力的持续进步,使得能替代榫卯结构的新材料和新结构形式层出不穷。比如以前容易生锈的铁质连接件,逐渐被合金如镀铜、镀铬,锌铁合金等钢性更强而且不生锈的金属替代,机床加工更加能够保证连接件的精度的要求,甚至精确到微米的误差,同时构件本身也可以做的更加精巧而不失其坚固稳定的特性。
此外,高强度的木质胶水的出现也替代了很多榫卯结构的功能,比如拼板,以前板材拼接是用木楔或开槽互相咬合,用动物胶连接闭合缝隙,现在的高强度胶水直接拼接的强度甚至能超过木质材料本身的强度。
六、制作家具材料的改变
现在有更多的材料被应用到家具制作中,改变了一直以来以木为主的家具制作格局,塑料、玻璃纤维、软体材料等等,这些材料的出现,甚至能让家具一次成型,根本不需要榫卯连接,在这些材料中榫卯结构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对于另外一些家具材料来说,从材质上本身就不适合于榫卯,比如密度板材,抗扭力非常弱,所以都用金属连接件来替代。
七、结语
中国的榫卯工艺精致且多样,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需要有人在古代榫卯工艺的基础上做出更多的传承和革新,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榫卯虽然有很多优点,但现在已经不再是唯一或最佳的结构方式,在不同定位不同结构的前提下,要向制作成本、制作时间、易用性等方面改进,所以榫卯结构工艺的停滞也是有其必然性的。同时,榫卯结构方式也并不是中国特有的,木材作为最原始的建筑和家具材料是全球性的,所以榫卯是在全球性的发生,而不只是中国所独有,不过中国发展的更加丰富和完善而已,现在研究榫卯工艺在当代家具设计中式微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理解现代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时代变了,审美变了,材料变了,诸多的变化要求现代的设计师必须立足当下,更好的研究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特征,从而做出更适合现代人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家具,只有如此,中国的家具设计才能超越传统家具,提升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胡景初,李敏秀.家具设计辞典[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2]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M].香港:南天书局,1989
[3]许栢鸣.家具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高建峰(1978—),男,河南郑州人,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关键词:榫卯工艺;家具设计;新材料
中国古典家具的榫卯设计不同于传统手工艺品,完全是技巧的纯熟,为了装饰而装饰,取悦于人们的视觉快感。榫卯设计必须在满足人们的视觉美感的同时,还要求其具有结合和受力的科学合理性,使其坚固和耐用,这就要求传统家具结构中每个木料的榫头卯眼,必须根据家具的造型组合,考虑力学上每块木料所受到的承受力,在古代木工师傅的长时间的实践和经验累积的背景下,中国传统家具自明末进入技艺之巅峰,此后代代相传,绵延至今,如今中国传统家具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而中国传统家具的灵魂就是榫卯结构,整套家具甚至整幢房子不使用一根铁钉,却能使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在人类轻工制造史上堪称奇迹,同时对北欧早期的现代家具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如此神奇的传统技艺,进入近代以后,它为什么没有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有再进一步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经过分析,我们可以找出以下几个原因。
一、工艺复杂
通过分解传统家具的榫卯结构可以看出,其实有大部分的榫卯是很难在机械上通过制作简单模具而成型的,例如粽角榫:粽角榫常用于框形的连接,从外看,三个面都是45度的斜线,非常漂亮,三角齐尖,但是内部结构复杂。此类榫卯几乎无法通过现代机械一两次出型,需要经验丰富的木工花费一定时间才能做好,结构合理而美观的粽角榫的时间成本与人工成本是目前大部分工厂不愿去承担的。因此,一般只有昂贵的红木家具或其它高档硬木家具方能保留下这些传统技艺。
二、人工制作成本高
不得不承认现在只有极少数的木工还有这些榫卯的制作技艺了,在制作仿传统明式家具的工厂里,一个十级木工目前的工资在每月1.2万2万元不等,而即使是十级木工,他做一组粽角榫的时间也需要大概半天甚至更长,虽然榫卯也有部分以机械辅助,半手工的形式,但是全手工的技术和工具还是要精确掌握,人工制作成本仍然不低,同时现在学徒比较少,青黄不接,不管是家具工还是雕刻工,工厂里尽是年纪大的先生在操持着,出品速度肯定快不起来,导致传统工艺榫卯结构家具人工制作成本高昂。
三、机械化难度大
虽然现代机械加工的精度和加工能力比以前要进步很多,但是复杂的榫卯构件机械化难度仍然很大,一般的单轴加工机床要加工复杂的榫卯构件需要很多工序,还要牵涉很多人为的控制环节,除非是CNC数控加工机床,但CNC数控加工机床动辄几十上百万一台,成本太高,所以对于国内大多数的家具厂家来说,想要机械化加工榫卯结构家具难度太大。
四、拆装不便,运输成本高
现在的榫卯结构家具一般意味着家具不可拆卸,不能使用平板包装,必须整个家具打箱运输、上楼。
按道理来说,合理的榫卯都应该是可逆向的,因为木材本身的材质特性都必须考虑到维修或更换部件,合理的榫卯都应该是可以拆卸的!事实也是如此,但问题在于不是普通用户能够短时间进行拆卸和安装,因为普通用户不懂榫卯的连接顺序,另外要借助加工工具。以前的榫卯也要用到胶水,不过以动物胶为主,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鱼鳔胶,就是鱼的气泡熬出来的,也有猪皮胶。传统的榫卯结构,通常是用热水泡,然后才能打开。以前的家具部件坏了可以单独重新做一个装上,所以以前有把家具送到木匠家里修的。另外,用木楔卡位的,如果是通孔,用工具顶出来就可以拆了。如果不是通孔,用车转在木楔的位置,直接破坏掉木楔。但因为装配复杂,精度高、需要一定技术台阶,所以一般不能实现平板包装,上门安装,这就提升了榫卯结构家具的运输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榫卯结构家具的市场竞争力。
五、新连接材料及新工艺的出现
在家具设计的历史中,除榫卯结构以外,还有其它组合方式,最早就是铜钉或者铜皮包裹,但是古时候铜是贵金属,一般百姓用不起,而且如果是大部件的连接耗材量也就会非常大。后来又有了铁,但是铁是很容易生锈的,中国很早就出现了铁钉,和现在不一样的是,那时候的铁钉都是靠铁匠一颗颗锤打出来的,因此大多数的铁钉柱体都是方的。主要是还是做榫卯连接之后的固定作用,之前一直木楔或者竹楔,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木楔和木材的材料特性一样可以和家具的热胀冷缩一起变化。但这个历史阶段辅助材料依旧非常有限,依然是榫卯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材料的加工能力的持续进步,而对于家具来说,更多混合金属以及其他材料的出现,对材料的加工能力的持续进步,使得能替代榫卯结构的新材料和新结构形式层出不穷。比如以前容易生锈的铁质连接件,逐渐被合金如镀铜、镀铬,锌铁合金等钢性更强而且不生锈的金属替代,机床加工更加能够保证连接件的精度的要求,甚至精确到微米的误差,同时构件本身也可以做的更加精巧而不失其坚固稳定的特性。
此外,高强度的木质胶水的出现也替代了很多榫卯结构的功能,比如拼板,以前板材拼接是用木楔或开槽互相咬合,用动物胶连接闭合缝隙,现在的高强度胶水直接拼接的强度甚至能超过木质材料本身的强度。
六、制作家具材料的改变
现在有更多的材料被应用到家具制作中,改变了一直以来以木为主的家具制作格局,塑料、玻璃纤维、软体材料等等,这些材料的出现,甚至能让家具一次成型,根本不需要榫卯连接,在这些材料中榫卯结构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对于另外一些家具材料来说,从材质上本身就不适合于榫卯,比如密度板材,抗扭力非常弱,所以都用金属连接件来替代。
七、结语
中国的榫卯工艺精致且多样,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需要有人在古代榫卯工艺的基础上做出更多的传承和革新,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榫卯虽然有很多优点,但现在已经不再是唯一或最佳的结构方式,在不同定位不同结构的前提下,要向制作成本、制作时间、易用性等方面改进,所以榫卯结构工艺的停滞也是有其必然性的。同时,榫卯结构方式也并不是中国特有的,木材作为最原始的建筑和家具材料是全球性的,所以榫卯是在全球性的发生,而不只是中国所独有,不过中国发展的更加丰富和完善而已,现在研究榫卯工艺在当代家具设计中式微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理解现代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时代变了,审美变了,材料变了,诸多的变化要求现代的设计师必须立足当下,更好的研究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特征,从而做出更适合现代人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家具,只有如此,中国的家具设计才能超越传统家具,提升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胡景初,李敏秀.家具设计辞典[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2]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M].香港:南天书局,1989
[3]许栢鸣.家具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高建峰(1978—),男,河南郑州人,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