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

来源 :报刊荟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30173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并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德育教育的基础性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农村学校德育教育重视不够,农村社区对留守儿童关爱只停留在表面等原因,使得农村留守儿童中又出现了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农村留守儿童这一更特殊的群体。要逐步转化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应当通过有效的学校德育教育、家庭德育教育和社区德育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促使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不良行为习惯;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问题的衍生物,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不仅是农民工家庭的责任和农村社区教育的责任,也是农村学校教育的责任。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家庭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其家庭德育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农村学校德育教育重视不够,农村社区对留守儿童关爱只停留在表面等原因,使得农村留守儿童中又出现了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农村留守儿童这一更特殊的群体。当我们从家庭、社区、学校的视角进行分析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时,我们发现家长、社区服务组织、学校及教师均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一、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的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是道德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儿童道德教育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儿童良好的社会情绪和个性行为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对于留守儿童而言,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离开家庭,他们在家庭中难以获得来自父母稳定、有效的道德教育,而受托监护人的道德教育在内容与方法上往往会呈现出随意性、简单性等特点,家庭道德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也就难以发挥,使得当前留守儿童的家庭德育教育缺失。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区德育教育畸形。社区对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流于形式,对留守儿童身心发展有益的活动基本空白,对留守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制度约束引导教育缺失。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知难而缺。对问题留守儿童进一步进行德育教育,在多数学校是基本空缺的。当下学校普遍追求升学率,在中考、高考的压力下,从小学中学,很多学校将德育工作放置一邊,使德育出现了严重的“重智轻德”倾向。
  二、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畸形或缺失的德育教育,使得留守儿童出现了各种习惯、性格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部分留守儿童产生了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成为了家庭、社区及学校德育教育的难题。比如在家顶撞父母,在学校顶撞老师和同学;做事情拖拖拉拉;课堂上捣乱;课后不完成作业;偷窃家里的钱财;在学校向低年级学生讹钱;不讲卫生;满口脏话;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等等。这类学生使得家长头疼,推给老师管,老师不敢管,交给家长处理,有些家长和老师甚至求助于当地社区和派出所,似乎都收效甚微。
  三、良好的德育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
  针对以上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我们采取了学校、家庭、社区加强联系,共同探讨,共同支招来完成对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留守儿童的转化。
  (1)加强联系,共同转化。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最佳整合,就需要学校牵头,将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留守儿童家长及社区专门负责留守儿童问题的负责人召集起来,建立工作平台(微信群或QQ群)。随时由专门负责转化该留守儿童的老师发布学生动态,由老师、家长和社区负责人共同支招,研究出适合转化该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方法,根据转化情况做好转化记录和跟踪教育工作。
  (2)以人为本,潜移默化。我们对留守儿童要关注、关爱,但不能直接给这类学生扣帽子。每个人都有自尊自爱的一面,留守儿童也一样,需要我们在尊重他的前提下去关爱他。面对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留守儿童,这是一个特殊群体中的特殊群体,我们首先要制定出适合转化他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然后在学习和生活中,以转化其不良行为习惯为目标,正确施以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地转化其不良行为习惯。一是家庭德育教育。比如家长要在节假日给他安排适量家务,让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和孩子一起干农活,让孩子学会感恩。二是学校德育教育。教师应当认真上好德育课程,根据所转化的问题留守儿童,备好课,解其惑。学校要以爱的教育、传统教育以及感恩教育为主题的主题德育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三是社区德育教育。社区要将关爱留守儿童、助力农村孩子健康成长的相关活动做扎实,建立起社区内的留守儿童之家,让留守儿童获得父爱、母爱一样的关爱。
  (3)家校共育,德育为先。农村大部分学生的家长都文化层次不高,受过的教育都是传统的棍棒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矛盾是家长薄弱的文化水平和陈旧的教育理念和新时代孩子知识需求和新时代儿童教育理念之间的矛盾。要解决好这一矛盾,学校必须承担起培训家长和学校德育教育的工作。首先,学校要不断完善德育教育制度,并建立德育教育交流平台,专人负责留守儿童德育教育工作。其次,学校要制定家长培训方案,建立家长学习交流平台,让每一个对孩子的教育存在困惑的家长参加培训,使每一个家长能找到适合教育自己孩子的办法。第三,利用传统节日和革命纪念日,举办亲子专题活动。通过活动,拉近存在不良习惯留守儿童和家长的关系,以传递爱心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讲文明、懂礼貌等传统优良品德。第四,开展道德讲堂和法制教育专题活动,邀请问题留守儿童监护人共同参与,将道德与法制知识深入人心。第五,加强留守儿童良好、健全人格的训练。加强认知教育,发展社会交往,进行针对性地帮扶活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学校和社区活动和家庭走访等形式,增强学生社会交往意识,培养主动交往的习惯,锻炼与人交流和交往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形成良好的人格。
  总之,只有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做好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工作,才能为他们培养和塑造健全的人格,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作者简介:张晓梅(1981—),女,甘肃武威人,本科,二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近代史学研究的转型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史学观念及方法的传入是史学科学化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社会史的关注则是马克思主义史学有别于传统历史研究的一大特点。社会是的研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科学性,并且有效促进了唯物史观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近代的史学工作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史学;社会史;科学;唯物史观  中国的传统史学“均以一定的观念预设为旨归,或贯通上下古
期刊
摘 要:高校统战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三者有机结合,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三大重要任务和使命,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要方式。本文以当今高校统战工作的现状为切入点,以高校辅导员实际统战工作为立足点,在肯定现有工作成绩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统战工作提供新方法、新思路和新路径。  关键词:新形势;少数民族;大学生;统战工作  高校少数民族大学
期刊
摘 要:由于乡村地区的师资力量有限,建设一支高素养的本土化的乡村教师队伍便显得十分重要,而建设的关键在于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与补充。一是要做好乡村教师后备队伍的定向招生培养工作;二是要改善乡村教师的生存和工作环境,保障乡村教师的生活权益;三是要给予乡村教师学习大力的政策倾斜支持,保证乡村地区本土化的职前培养与乡村教师在职培训并驾齐驱。  关键词: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策略  一、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的
期刊
摘 要:在高职院校开展党建导师制是提升学生党建工作实效的一种有益尝试,本文阐述了实施党建党员导师制的现实意义,探讨了党建导师制的具体实施内容和取得的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党建导师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导师制”(tutorial system)是由14世纪创办牛津大学新学院的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所首创[1]。党建导师制是通过教师党员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更好
期刊
摘 要:高校基层党支部在高校的党务工作和学校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和整体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方式方法也应当随之改变,必须不断适应新时期党的建设和高校事业对基层党支部的要求,要不断创新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机制和教育方法,因此,增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创新活力的研究是新时期党的重大研究课题。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支部;创新活力  一、增强高校
期刊
摘 要: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爆炸式的增长模式中,高校内部在大数据技术的影响下实现了对党建工作变化和创新,不仅需要保证党政建设的高效性,还需要在党政建设的指引下,不断的深入“老百姓”的内心。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的“中国梦”构建,完成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道路。并基于大数据的优势下,利用相关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务实队伍建设,丰富党建主要的内容,创新党建的主要方式,提升以高效为基础的
期刊
摘 要: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传统农村经济转型,造就一大批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对他们的教育出现断档,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思想行为、学业成绩、人身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通力合作,保障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监护;家庭教育;解决措施  经济体制改革大潮下,农村悄然变化,曾几何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地道农民,成为城市建设的另一主力军,他们像候鸟一样成年累月地往返于农村城市之间,而他们
期刊
摘 要:针对艺术专业在读的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有其专属方法和路径,笔者认为以此为契机深入浅出地探讨艺术专业类高校如何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和学生管理机制,创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具有必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族学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生  一、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办好艺术类专业高等教育,必须把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要位置。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期刊
摘 要: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逐步加强的大环境下,高校社会体育资源更加趋向社会性和公益性,由高校独有慢慢延伸到社会共享,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增加高校体育资源建设的更多可能性。社会体育资源在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中,占有重要地位。与高校本身的发展同步,高校的体育资源也在不断发展积累,因此,在运动方面足够令大部分社会工作者满意。因此,让高校的体育资源同社会共享,可以提升高校体育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价值
期刊
摘 要: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时期的学生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在这一时期世界观以及其他观念的形成,另一方面,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我国的各所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为我国的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时期在一个人的人生中是一段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该时期大学生的世界观和文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