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提升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芬芳少年,就必须保证在各学科教学中育人方面有良好的效果,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同样必须要认识到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的信息技术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育人策略,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芬芳少年。本文就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育人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育人;策略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已从各种知识点以及标准技术的教学回归到了人才培养方面,强调了在小学教学中学生个人品格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核心目标发生了改变之后,在开展信息教育时候策略也就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目前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采用趣味引导和设置相应任务(任务驱动)等等的方式进行教学。
1 通过信息技术课堂教育达到育人目标
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教育的时候,要能以课堂教育为基础,结合多种教育方案,促进学生培养当中人本教育理念的落实。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基础水平得到提升,在学习以及生活中可以自信地面对遇到的困难。
1.1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于现代社会而言,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现代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各种电子终端以及网络体系也会成为人们终生使用的辅助工具,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信息技术学科不仅起到传授相应知识的效果,同时在起到了启蒙教育的效果。因此在实际开展学生教育的时候,要能从实际教育工作出发,结合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做好课堂教学工作,让小学生在学习到大量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还能具有良好的上网习惯。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能在人格培养和知识学习两方面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使用广东教育出版社发行的小学信息教育教材的时候,教师应在掌握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制定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案,同时也要能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小学生能有健康的上网习惯。比如在资料收集课程当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积极向上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搜索,而在这个阶段还可以引入竞争的模式,也就是让学生之间进行竞速。这样就能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强化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效果。另外,在教师布置学生搜索内容的时候也应以积极向上的内容为主,从而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1.2 以严谨的教学品质影响学生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如果直接进行概念性知识的教育无疑会影响到学生的培养效果,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身教”的效果要优于“言传”。在实际的学生教育当中,教师要能认识到榜样力量对学生的影响,要在教学阶段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比如在使用广东教育出版社发行的小学信息教育教材的时候,首先教师自己要能保证自身操作的规范性,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其次,还要能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工作,在让学生自行操作的时候,教师要能在一旁进行指点,对学生的一些不恰当、不规范操作进行指正,从而从根本上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操作规范性,这种教学方式同样也能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性格。
1.3 注重信息技术与人文的统一
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藏着的大量人文精神,始终渗透使用计算机的规范要求和有关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还要有意识设计一些主题,引导我们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运用的同时,将知识和技能灵活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感受体验人文情怀,逐步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责任感,全面实现信息素养的知识与技能,过重怀方法,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比如:通过 “帮垃圾分类回箱”动画制作任务,让学生掌握“多图层动画”制作技术,潜移默化渗透环保、爱护环境的思想;“红绿灯前”动画制作任务,让学生掌握“制作逐帧动画”的技术,并渗透遵守交通规则、爱护生命的思想;“奔月的故事”、“嫦娥一号”在学生掌握搜索技术的同时,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秋游去”、“蝴蝶飞舞”、“热闹的生物园”、“学校开放日”等在学生学会动画技术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学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2 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促进信息技术学科育人目标的实现
在促进信息学科育人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课堂教育难以完成全部的目标,因此也就需要能将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相结合,深化信息技术学科的影响。
2.1 举办多种形式的信息技术竞赛
在对小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各种形式的课外竞赛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通过课外竞赛的开展,能让学生在兴趣的牵引下,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当中,同时由于各种活动往往仅仅有一个命题,更多的内容需要学生自行发挥,因此在小学生参与到各种信息竞赛当中的时候,学生就能将自身的各种知识汇聚在一起,在灵活的运用之下完成任务。其次,这种信息技术竞赛的展开也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都能得到均衡的发展。
2.2 依托课外实践任务
信息技术课外作业多为实践性任务,其意义在于可以检查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技能的运用。如布置发送电子贺卡、搜集与管理学习资料等活动,让学生应用网络开展学习,进一步加深对网络应用的体验。有教育意义的课外作业能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快乐学习,在学习与生活的应用中认识信息技术的影响和作用,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应用技术的意识。如结合母亲节开展的“电子贺卡送母亲”活动,学生的作业尽管各式各样,但每张贺卡都体现了同学发自内心对妈妈浓浓的爱和感激。这份作业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word的知识与技能,也让家长增进了与孩子、与老师的三边关系,提升了学科的育人价值。
3 营造和谐关系,实现立德树人
相对于其他学科,信息技术的课堂习惯比其他学科更难规范。俗话说“3岁定80”。一个好习惯可以让孩子终身受益,从小教导孩子什么是正确的信息技术学习规范有助于培养孩子健康负责的良好习惯。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行为规范与操作流程,让孩子知道计算机的使用要求,遵守使用守则,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无规矩不成方圆,参照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根据校情制订管理规章,在每学期初第一节课宣讲规章内容及其对孩子的好处。家校协同教育更能防微杜渐,如日常在家、在校都要求孩子把垃圾放到电脑桌的周边空隙、不用显示器挡住偷做其它事情、关机不直接按电源等。虽是“微”事,却能培养学生讲卫生、懂礼貌、敢作敢当的勇气。
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课堂需要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首先,教师要能自树课堂或端庄大方,或平易近人的良好形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学生都要真诚关心、热爱,让教师的“传道授业”通过孩子感情的“催化”轉化为孩子的需求和行动。对学困与问题学生多一分关怀,对犯错学生晓理、动情、导行,以正确、正面的评价让学生对老师心存好感,逐步达到师生和谐、教学相长的境界。教师要培养团结友爱的学生关系。学生是教学环境的主人,信息技术等专科课堂亟需良好的教学环境。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提倡以实践探究任务为主线,运用协作学习等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这利于提倡同学之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逐步形成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集体氛围。当师生、生生在产生感情共鸣形成互尊互爱的氛围时,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能真正建立起来。
综上所述,在这个科学技术猛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所担负的教育责任更加艰巨。信息技术课不应只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课堂,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园地。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
参考文献
[1]何俊.生成性资源在小学信息技术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4).
[2]李金发.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渗透[J].才智,2016(10).
[3]张林.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刍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01).
[4]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用书A版.广东教育出版社,2017.
关键词:信息技术;育人;策略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已从各种知识点以及标准技术的教学回归到了人才培养方面,强调了在小学教学中学生个人品格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核心目标发生了改变之后,在开展信息教育时候策略也就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目前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采用趣味引导和设置相应任务(任务驱动)等等的方式进行教学。
1 通过信息技术课堂教育达到育人目标
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教育的时候,要能以课堂教育为基础,结合多种教育方案,促进学生培养当中人本教育理念的落实。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基础水平得到提升,在学习以及生活中可以自信地面对遇到的困难。
1.1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于现代社会而言,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现代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各种电子终端以及网络体系也会成为人们终生使用的辅助工具,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信息技术学科不仅起到传授相应知识的效果,同时在起到了启蒙教育的效果。因此在实际开展学生教育的时候,要能从实际教育工作出发,结合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做好课堂教学工作,让小学生在学习到大量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还能具有良好的上网习惯。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能在人格培养和知识学习两方面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使用广东教育出版社发行的小学信息教育教材的时候,教师应在掌握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制定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案,同时也要能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小学生能有健康的上网习惯。比如在资料收集课程当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积极向上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搜索,而在这个阶段还可以引入竞争的模式,也就是让学生之间进行竞速。这样就能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强化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效果。另外,在教师布置学生搜索内容的时候也应以积极向上的内容为主,从而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1.2 以严谨的教学品质影响学生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如果直接进行概念性知识的教育无疑会影响到学生的培养效果,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身教”的效果要优于“言传”。在实际的学生教育当中,教师要能认识到榜样力量对学生的影响,要在教学阶段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比如在使用广东教育出版社发行的小学信息教育教材的时候,首先教师自己要能保证自身操作的规范性,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其次,还要能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工作,在让学生自行操作的时候,教师要能在一旁进行指点,对学生的一些不恰当、不规范操作进行指正,从而从根本上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操作规范性,这种教学方式同样也能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性格。
1.3 注重信息技术与人文的统一
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藏着的大量人文精神,始终渗透使用计算机的规范要求和有关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还要有意识设计一些主题,引导我们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运用的同时,将知识和技能灵活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感受体验人文情怀,逐步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责任感,全面实现信息素养的知识与技能,过重怀方法,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比如:通过 “帮垃圾分类回箱”动画制作任务,让学生掌握“多图层动画”制作技术,潜移默化渗透环保、爱护环境的思想;“红绿灯前”动画制作任务,让学生掌握“制作逐帧动画”的技术,并渗透遵守交通规则、爱护生命的思想;“奔月的故事”、“嫦娥一号”在学生掌握搜索技术的同时,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秋游去”、“蝴蝶飞舞”、“热闹的生物园”、“学校开放日”等在学生学会动画技术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学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2 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促进信息技术学科育人目标的实现
在促进信息学科育人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课堂教育难以完成全部的目标,因此也就需要能将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相结合,深化信息技术学科的影响。
2.1 举办多种形式的信息技术竞赛
在对小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各种形式的课外竞赛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通过课外竞赛的开展,能让学生在兴趣的牵引下,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当中,同时由于各种活动往往仅仅有一个命题,更多的内容需要学生自行发挥,因此在小学生参与到各种信息竞赛当中的时候,学生就能将自身的各种知识汇聚在一起,在灵活的运用之下完成任务。其次,这种信息技术竞赛的展开也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都能得到均衡的发展。
2.2 依托课外实践任务
信息技术课外作业多为实践性任务,其意义在于可以检查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技能的运用。如布置发送电子贺卡、搜集与管理学习资料等活动,让学生应用网络开展学习,进一步加深对网络应用的体验。有教育意义的课外作业能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快乐学习,在学习与生活的应用中认识信息技术的影响和作用,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应用技术的意识。如结合母亲节开展的“电子贺卡送母亲”活动,学生的作业尽管各式各样,但每张贺卡都体现了同学发自内心对妈妈浓浓的爱和感激。这份作业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word的知识与技能,也让家长增进了与孩子、与老师的三边关系,提升了学科的育人价值。
3 营造和谐关系,实现立德树人
相对于其他学科,信息技术的课堂习惯比其他学科更难规范。俗话说“3岁定80”。一个好习惯可以让孩子终身受益,从小教导孩子什么是正确的信息技术学习规范有助于培养孩子健康负责的良好习惯。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行为规范与操作流程,让孩子知道计算机的使用要求,遵守使用守则,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无规矩不成方圆,参照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根据校情制订管理规章,在每学期初第一节课宣讲规章内容及其对孩子的好处。家校协同教育更能防微杜渐,如日常在家、在校都要求孩子把垃圾放到电脑桌的周边空隙、不用显示器挡住偷做其它事情、关机不直接按电源等。虽是“微”事,却能培养学生讲卫生、懂礼貌、敢作敢当的勇气。
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课堂需要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首先,教师要能自树课堂或端庄大方,或平易近人的良好形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学生都要真诚关心、热爱,让教师的“传道授业”通过孩子感情的“催化”轉化为孩子的需求和行动。对学困与问题学生多一分关怀,对犯错学生晓理、动情、导行,以正确、正面的评价让学生对老师心存好感,逐步达到师生和谐、教学相长的境界。教师要培养团结友爱的学生关系。学生是教学环境的主人,信息技术等专科课堂亟需良好的教学环境。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提倡以实践探究任务为主线,运用协作学习等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这利于提倡同学之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逐步形成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集体氛围。当师生、生生在产生感情共鸣形成互尊互爱的氛围时,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能真正建立起来。
综上所述,在这个科学技术猛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所担负的教育责任更加艰巨。信息技术课不应只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课堂,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园地。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
参考文献
[1]何俊.生成性资源在小学信息技术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4).
[2]李金发.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渗透[J].才智,2016(10).
[3]张林.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刍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01).
[4]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用书A版.广东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