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实验研究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ykok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人脐血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HSC/HPC)在适合临床移植条件下体外扩增以获得理想的造血干/祖细胞数量的最佳细胞因子组合及扩增时间,为脐血经体外扩增后成为高体重受者克服脐血移植细胞数量不足及缩短植入时间提供客观指标.方法:采集脐血4份,分离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MNC),免疫磁珠分选(MiniMACS)CD;细胞,分别在细胞因子组合为A:SCF+FL+TPO、B:SCF+FL+TPO+IL-3及C:SCF+FL+TPO+G-CSF支持的无血清、无基质的液体培养基中扩增培养14 d,收集扩增前、扩增后7 d及14d的细胞进行细胞表型分析、半固体集落培养及端粒酶活性分析.结果:在含细胞因子IL-3组扩增培养7 d及14d,均获得了总有核细胞数(total nucleated cells,TNC)及集落形成细胞(colony-forming cell,CFC)最大的扩增倍数.扩增7 d,IL·3组的CD+34细胞扩增倍数为(10.11±7.21)倍,较其他两组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三组CD+33细胞、CD+41细胞、CD+71细胞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扩增,IL-3组高于其他两组;3组扩增后的细胞端粒酶活性均上调,7 d时A值达最高,IL-3组低于G-CSF组(P=0.008).随着扩增时间的延长,扩增后的细胞端粒酶活性下降;CD+34细胞占TNC的比例也明显下降,部分定向祖细胞的比例也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现象.结论:在SCF、FL、TPO及IL-3存在下,单份脐血的部分体外扩增7 d,可获得较大量的TNC及不同阶段的HPC,可配合支持长期植入的非扩增的脐血细胞加速移植早期的植入,又不影响长期植入而满足成人移植的需要.扩增时间以7 d为宜.在SCF、FL、TPO存在下,IL-3的协同扩增和促分化能力大于G-CSF.
其他文献
介绍WHO关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与临床分期标准,并对多发性骨髓瘤与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的鉴别进行讨论。 Introduction to the WHO diagnosis and clinical staging criteria
1病例介绍4例患者男女各2例,年龄在21 岁~40 岁。出现骨髓坏死时例1为确诊CML 3 a,经马利兰治疗缓解后第1次复发;例2为AL初发,未经化疗,阅外院首次骨髓涂片为M1;例3、4为骨髓
火红的团旗猎猎飘扬,铿锵的锣鼓震天价响,太阳底下,偌大的露天演练场上,还有齐刷刷的官兵队列,整装待发的消防车组,图文并茂的消防宣传板,腾挪跳跃的舞狮…… Flaming regal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骨髓内除了造血干细胞之外的另一重要成分,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体外培养时MSC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具有长期造血支持功能,造血系统肿瘤基质的组成与功能异常可能与MSC相关.MSC除了可在组织工程中作为重要的替代细胞外,在造血重建、移植免疫和基因治疗等方面也展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bcr/abl基因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为人们所熟知,但是传统的检查方法只能给以定性结果,近年来各种定量技术得以长足进步,可以监测患者对各种治疗的反应,预测复发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该文就几种定量方法加以综述。
Rituximab是一种抗CD20嵌合型单克隆抗体,通过与B细胞及B淋巴瘤细胞上表达的CD20抗原结合,经ADCC、CDC等途径发挥其抗肿瘤作用.在临床上,已被批准用于治疗某些复发、难治、CD
瘤可宁作为传统的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一线药物,虽然口服方便,但完全缓解率低;嘌呤类似物通过抑制DNA合成诱导细胞凋亡,因能够比瘤可宁产生更高的完全缓解率,逐渐成为目前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一线药物,与环磷酰胺、单克隆抗体联合应用能够使反应率得到进一步提高;而时于年轻的复发或难治病例也可考虑行干细胞移植。
我们最近的经验表明,甲基丙烯酸树脂或石蜡包埋的组织块,放置或保存几年之后会变干、变脆,所切组织切片在切片时较易碎裂;把组织块放在湿盒里湿润过夜或几天后再切,可避免或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3岁,因发现皮下结节1月余,于2003年5月8日入我院。患者于2003年3月底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体温达39 ℃,4月中旬发现右肩外上部皮肤有一1.5 cm×1.5 cm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