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化教育元素初探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8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命化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的选文注重生命化元素的内容。这些元素是循序渐进、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生命元素,让学生学会欣赏生命、理解生命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样,才能为学生的生命发展奠基。
  [关键词]生命化教育;北师大版;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4-0027-02
  叶澜教授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这告诉我们,教育的目标是为了提高生命的质量。而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却偏离了这一教育的根本目标。因此,我们倡导生命化教育。生命化教育主张把学生当作灵性的生命体,凸显出生命的灵动;强调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教育真正为学生服务;注重把学生内在的自我意识唤醒,让其真正成为自主、自信的有灵魂的个体。生命化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语文是一门具有较强人文性、综合性、工具性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化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自觉践行生命化教育理念,将生命化教育渗透在教育教学中,使学生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接受生命教育,以提升学生的品格、增强其心理素质、强化其生命意识等。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在完成基本的认、读、写的同时加强选文与学生经验、理想世界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我学习能力;紧随时代发展的需要,尤其体现了对自然世界和社会环境的理解、尊重,以培养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和担当;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注重学生文化修养的积累。总之,教材中的生命化元素是循序渐进、相辅相成的。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探析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中的生命化元素。
  一、感受生命存在,学会尊重欣赏生命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因生命而发生。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关于爱护大自然、保护花草树木的内容。这就为学生认知自然界的生命提供了平臺。在教学中,学生懂得了生命的神秘和伟大,知道要尊重、欣赏、敬畏生命。
  如,《老树的故事》一文,以儿童的口吻一层层地追问,先问老树的年龄,再问居住在老树上的小鸟,又问小鸟的歌唱,最后问老树知道的童话和故事。整首诗展示了人与树、人与鸟儿、老树与小鸟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和睦相处、自然相融的景象,让学生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一粒种子》一文描绘了春天种子发芽,迫不及待地要冲出黑暗去追求光明和美好世界的情景。在它破土而出的过程中,作者四次写到它“挺一挺”。这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生命的伟大力量。《大熊猫》《翠鸟》《小虾》《松鼠》等课文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进食过程及其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探索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动物生命的珍贵和可爱,从而明白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继而树立保护动物、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识。如果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对身边的动植物给予尊重、欣赏,那么他们的生命意识必定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
  二、开启生命智慧,凸显生命情感价值
  真正的教育,“就爱智慧和寻求精神之本而言,所有的学习和知识对他来说却是次要的”。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人是理性的动物。生命是需要智慧的,因为智慧是生命的核心。智慧不仅仅是理性,还包含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不乏开启学生生命智慧的文章。从低年段到高年段均有不同层次的文章启迪学生的生命智慧,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二年级下册的“好习惯”主题单元中的《不懂就问》一文,给学生诠释了什么是乐于思考、敢于提问、勇于追求真理的主动精神。“信用”主题单元中《我必须去》一课,强调了人与人之间信用高于一切,虽然守信有时需要牺牲个人一些利益,但是遵守诺言的美德却是无价的道理。“立志”主题单元中《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女娲补天》教育学生从小要立志,并懂得要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努力奋斗。四年级上册的“收获”这一单元中,许地山先生的《落花生》一文,用自然亲切、朴实无华的语言娓娓道来,借物喻人,使学生明白做人要做有用之人,不要做外表体面之人的道理。《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则用抒情的笔调,讲述了一个钓到鱼而放鱼的故事,用烘托的手法刻画了一个自觉遵守规则的好爸爸形象。文章的目的是使学生懂得,自觉遵守规则、诚实守信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修养。“大”与“小”的关系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着自然辩证法的智慧。《“扫一室”与“扫天下”》一文阐释了人既要顶天立地,又要脚踏实地的道理。实现远大志向,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幸福在哪里》讲了三个牧童寻找幸福的故事。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三个牧童经过自身的劳动实践,找到了幸福,领悟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探寻生命智慧的角度来研究文本、关注课堂、重视学生主体,让每一次的课堂经历都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
  三、体悟生命哲理,树立正确人生观
  “人不是纯粹的动物,而是意义的动物,人生必须追问意义,活在意义之中。”人不能只追求活着,还必须追求意义,因为人的生活必须要有意义来装扮,来提升生命的价值。虽然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我们要追求生命无限的宽度和高度。正所谓“决定你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是要做一个最好的你!”
  生命的渺小与伟大在于其存在的过程及其意义中。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的《野草》一文托物言志,歌颂了广大的抗日群众身上具有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使一代又一代的人认识到了生命的意义。生离死别是个伤感的话题。“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毛泽东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词中告诉学生,在追求真理道路上革命烈士的牺牲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是值得骄傲的、纪念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叶挺在《囚歌》中诠释了什么是“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精神。我们要自由,要有尊严的自由。何谓美?何以追求美?真、善、美是人类普遍追求的精神理想。真善美必须以“真”为前提,不“真”的美是假象,不“真”的善是伪善。《丑石》一文教导学生理解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应透过现象看到事物本质;同时,更让学生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要学习丑石不因误解、寂寞而放弃自己的精神追求。《东施效颦》启示学生应该怎样追求美: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地效仿别人反而会弄巧成拙,结局必然愚蠢可笑。可见,追求美要追求真。
  总之,北师大版语文教材能够契合时代的发展,注重选文的结构性和逻辑性,不断渗透生命化元素,在教育中强调学生生命在场、启迪学生的生命智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命化元素,并加以优化整合,并通过有目的性、有针对性、有特色的生命化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生命主体的活力,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到幸福和自由,获得对生命本质的深刻认识。
  [ 参 考 文 献 ]
  [1] 冯建军,石中英,王卫东.生命化教育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 高玮.例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化教育 [J].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12(5).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我最崇敬的老师陈元晖先生不幸逝世已五周年了。然而他的音容笑貌仍时时浮现在眼前,他的谆谆教诲仍牢记心间,他的遗愿仍鞭策着我,激励着我。  陈老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奉献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他有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先后在陕北延安抗日民主根据地和东北解放区从事教育工作,担任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兼附中校长长达七年之久。他长期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工作。他曾深情地回顾到:“我在1930年秋季进师范学校开始学教
有“东方魔块”之称的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能够有效传递情感和哲思。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既能够正确书写汉字,又能理解表意文字的内涵,达到理解和书写并用的目的呢?这一直是我在教学中思考的问题。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从情境创设开始,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识字,达到识用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识用结合,在比对情境中识字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随着识字量的增多,儿童的阅读范围逐渐扩大,从
隐性课程资源,是以教育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等方式存在而未明确陈述的课程,虽然它不能构成课堂教学的直接内容,但却持久地、潜移默化地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它不仅使显性课程资源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科学人文知识,而且对学生的个性、情趣等人格方面有着重要的塑造作用。因此,在我们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也应该用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及时发现身边的课程资源,合理开发并综合利用好这些隐性资源,才能让学生获得潜在的文化功底,
编者按  教师关键能力建设既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職业需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教师也应该具备相应关键能力。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可以说,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对于教师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以及如何建构这些关键能力,是需要结合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实际进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近几年各地中考语文命题,凸现了试题与生活联系的走向。试题与生活的联系,其实就是通过考试体系来具体实施教材的生活化、教育的生活化。这两者的联系是当前语文大教育环境对命题内容的主客观影响,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导向性和命题的指导作用,体现了我国教育改革提出的教育观和教育目标,更体现了当下命题本真的回归。  近几年,关于试题与生活联系的命题,呈现出以下特点:  1.时代性。这
[摘要]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中之重,统编教材二年级语文重视生字新词学习,更注重语言表达。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的语言训练点,在阅读教学中提炼文本中的语言练习支架,让学生仿写、补白或续写,可以内化、积累和运用语言,为表达打下扎实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言支架;阅读写话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 10-0083-
[摘 要]语文教学要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教师应将目标聚焦在语言文字中,以历练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为己任,引领学生真正走向学语文的正轨。具体教学时,教师要引领学生明晰结构,历练依托关键词的概括能力;感悟人物,揣摩感知教学时的言语智慧;紧扣形式,积累对话提示语的运用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用教材教;明晰结构;感悟人物;紧扣形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摘 要]宋人杨万里所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被苏教版教材编选入五年级下册,以形象而简洁的文字展现杭州西湖别致的夏日之景。整篇诗歌,诗人景物选择精当、结构设置精妙,语言斟酌更是别具匠心。教学这首诗,教师应该紧扣诗句语言,引领学生体悟蕴藏在诗歌中的独特之美。提出要辨析想象,感知红绿相间的景色之美;整合对比,感知不同寻常的别样之美;拓展资料,感知情景交融的祝福之美;另辟蹊径,感受挽留友人的含蓄之美,从
基本案情  2015年,渭河小學因重新修建,经与山丹学区协商后,将渭河小学的学生移至车家岸小学,两所学校的学生合并在一起上课,学生由两所学校的老师共同管理。  2015年9月2日15时许,正是下课休息的时间,小龙(化名,渭河小学一年级学生)在一年级教室门前的操场边上与其他同学玩耍,小周(化名,渭河小学五年级学生)拿着树枝在操场上和其他同学追赶着玩,就在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小周在玩耍中不
有这样一句话:我们能拥有孩子多少年?  幼儿园之前,孩子黏着妈妈,父母盼着他去了幼儿园自己好轻松一些,然后入园3年后,我们又迫不及待地把孩子送入小学,基本从6岁开始,我们的孩子和父母就渐行渐远:他们开始读书,开始自己交朋友,开始和同学煲电话粥,开始和朋友一起外出度假。  所以,珍惜孩子还腻在我们身边的日子吧,那些日子真的数得过来,而且稍纵即逝。每天和孩子在一起,多些亲密的肢体语言,温暖孩子,也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