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中西方交往越来越频繁,来华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也逐年递增,他们希望学好汉语,和中国人交朋友,但是西方的送礼文化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文章就具体的分析了一下中西方送礼文化的不同之处,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以及外国学生的对策。
【关键词】礼品;送礼文化;差异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同西方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与此同时,中西方的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进行着跨文化交际。在国与国交往中,少不了礼品的赠送与往来。由于文化文化的差异比较大,中西方在赠送接受礼品时的差异也比较大,西方的习俗礼仪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反之,中国的收受礼物的习俗也不适合西方。如果不能很好的了解中西方的送礼文化,必将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产生障碍,甚至是文化冲突。
中西方的送礼文化有着天壤之别,在华留学生要了解中国的送礼文化,才能更好的融入中国。西方人送礼物讲究纪念价值,它并不在乎礼品价值的贵重。如去西方朋友家做客,可以送一朵花,一盒巧克力,或者你也可以动手做一些小手工艺品,或者自己写的一本书,自己录得一盘磁带等等。在节日亲朋好友赠送礼物也是如此,一张张贺卡和明信片就能代表送礼者的一片心意,“礼轻情意重”正是西方国家赠送礼物的真实写照。而收到礼物时,人们为了表达谢意,一般都会当着客人面把礼物打开,称赞一番。西方人送礼的数字除了13之外,忌讳比较少。
但是中国的送礼文化讲究的比较多,与西方国家大相径庭。中国自古以来就被誉为“礼仪之邦”,《礼记》中说道“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中国人非常讲究面子,认为对方的地位越高,礼品就要越贵重,不然就拿不出手。虽然自己花了很多钱买回来的礼物,然而在赠送礼物时却极力贬低自己的东西,说“一点小意思,不值一提”或者“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西方人往往对于这种自我否定的言辞是无法理解的。而收礼人在接收礼物时也往往再三推辞,并且收礼人一般不会当着客人的面把礼物打开,他们认为这是对客人的极大不尊重,而且还把礼物放在不起眼的地方,做出一种对礼物漠不关心的样子,避免客人误以为自己是冲着礼品来的。此外,中国人普遍认为认为好事成双,所以大贺大喜之时为了图个吉利,一般都要送双数的礼品。还有中国人数字忌讳4,4谐音“死”,8却恰恰相反,8谐音“发”,有“发财”之意,是中国人比较喜闻乐见的。这些都是在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需要特别注意的。
在华留学生要真正融入到中国人的圈子里,就必须要了解中国人礼物收授时的虚假的拒绝语。中国人顾面子,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中,直接接受别人的东西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即使很想要,也得推让一番,如果留学生不明白这些,会认为中国朋友非常不喜欢他们的礼物,心里非常不高兴,或者直接将礼物带走,造成尴尬的局面。中西方的交流会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交际双方或其中一方不能正确的理解交际的语言环境,就会产生矛盾冲突。
中西方送礼文化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别,究其原因,还是与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息息相关。
第一,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都是靠“三纲”“五常”来维持的,“礼”“义”“仁”“智”“信”的观念早已经蒂固人心。而“礼”作为“五常”之首,不仅仅是一种社会道德标准,还是封建统治者统治社会的工具。所以在人际交往中,“谦虚”是一种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在交际时,我们往往为了尊重别人而贬低自己。这点从古汉语中就可以看出来,如在介绍自己的房子用“寒舍”,介绍自己的儿子用“犬子”,介绍自己的妻子用“贱内”,然而对别人就要用尊称,别人的房子称“贵府”,别人的儿子称“令郎”,别人的妻子称“尊夫人。“卑己尊人”是在中国特定环境下“礼”在交际过程中的具体体现,随意在赠送别人礼物时,中国人会经常贬低自己的礼品。
西方国家封建王朝的时间比较短,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和最充分的地方。西方国家的民主气息比较浓厚,西方人不同于东方人的含蓄委婉,赠送礼物的方式和礼节也和中国的大不一样。例如,美国是一个只有二百多年历史的一个移民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迁移到美洲的大陆上,他们远离了固有模式的礼仪规范,在一块新的土地上生活起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独立、务实、高效的生活态度。所以在赠送礼品方面,美国人会比较随意和自由,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束缚。
第二,价值观念的不同。中国的核心主义价值观是“集体主义”,中国传统哲学观是“天人合一”,中国人觉得世界是和谐的、完整的,他们喜欢从大局、宏观着眼,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一切,是一种整体性的思维方式。他们崇尚“和谐”,主张以和为贵,重视集体合作;他们不喜锋芒毕露,秉承中庸之道。所以中国人在收到礼品时经常会说“让您破费了”之类的客气话,中国人接待朋友时也经常出重礼,讲排场。
西方的核心主义价值观是“个人主义”,西方国家崇尚开拓冒险精神,重视个人的自立、自强。他们认为世界是破碎的,喜欢从微观处着眼,属于分散性思维;他们认为“人人生而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追求“平等”“竞争”。所以西方人没有所谓的“哥们义气”,他们不喜欢承担过多义务跟责任,他们赠送礼品时一般不会送太贵重的礼物,只要能够代表心意就好。
由此可见,西方的送礼文化与中国的送礼文化如此反差巨大,西方赠送礼物以及收礼的礼节并不适用于我国,留学生一定要注意这些文化的差异,否则就会在交际过程产生矛盾或者是冲突。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 潘宏.漫谈中西方送礼文化的差异[J].经济研究导刊, 2012(28).
【关键词】礼品;送礼文化;差异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同西方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与此同时,中西方的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进行着跨文化交际。在国与国交往中,少不了礼品的赠送与往来。由于文化文化的差异比较大,中西方在赠送接受礼品时的差异也比较大,西方的习俗礼仪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反之,中国的收受礼物的习俗也不适合西方。如果不能很好的了解中西方的送礼文化,必将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产生障碍,甚至是文化冲突。
中西方的送礼文化有着天壤之别,在华留学生要了解中国的送礼文化,才能更好的融入中国。西方人送礼物讲究纪念价值,它并不在乎礼品价值的贵重。如去西方朋友家做客,可以送一朵花,一盒巧克力,或者你也可以动手做一些小手工艺品,或者自己写的一本书,自己录得一盘磁带等等。在节日亲朋好友赠送礼物也是如此,一张张贺卡和明信片就能代表送礼者的一片心意,“礼轻情意重”正是西方国家赠送礼物的真实写照。而收到礼物时,人们为了表达谢意,一般都会当着客人面把礼物打开,称赞一番。西方人送礼的数字除了13之外,忌讳比较少。
但是中国的送礼文化讲究的比较多,与西方国家大相径庭。中国自古以来就被誉为“礼仪之邦”,《礼记》中说道“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中国人非常讲究面子,认为对方的地位越高,礼品就要越贵重,不然就拿不出手。虽然自己花了很多钱买回来的礼物,然而在赠送礼物时却极力贬低自己的东西,说“一点小意思,不值一提”或者“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西方人往往对于这种自我否定的言辞是无法理解的。而收礼人在接收礼物时也往往再三推辞,并且收礼人一般不会当着客人的面把礼物打开,他们认为这是对客人的极大不尊重,而且还把礼物放在不起眼的地方,做出一种对礼物漠不关心的样子,避免客人误以为自己是冲着礼品来的。此外,中国人普遍认为认为好事成双,所以大贺大喜之时为了图个吉利,一般都要送双数的礼品。还有中国人数字忌讳4,4谐音“死”,8却恰恰相反,8谐音“发”,有“发财”之意,是中国人比较喜闻乐见的。这些都是在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需要特别注意的。
在华留学生要真正融入到中国人的圈子里,就必须要了解中国人礼物收授时的虚假的拒绝语。中国人顾面子,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中,直接接受别人的东西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即使很想要,也得推让一番,如果留学生不明白这些,会认为中国朋友非常不喜欢他们的礼物,心里非常不高兴,或者直接将礼物带走,造成尴尬的局面。中西方的交流会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交际双方或其中一方不能正确的理解交际的语言环境,就会产生矛盾冲突。
中西方送礼文化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别,究其原因,还是与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息息相关。
第一,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都是靠“三纲”“五常”来维持的,“礼”“义”“仁”“智”“信”的观念早已经蒂固人心。而“礼”作为“五常”之首,不仅仅是一种社会道德标准,还是封建统治者统治社会的工具。所以在人际交往中,“谦虚”是一种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在交际时,我们往往为了尊重别人而贬低自己。这点从古汉语中就可以看出来,如在介绍自己的房子用“寒舍”,介绍自己的儿子用“犬子”,介绍自己的妻子用“贱内”,然而对别人就要用尊称,别人的房子称“贵府”,别人的儿子称“令郎”,别人的妻子称“尊夫人。“卑己尊人”是在中国特定环境下“礼”在交际过程中的具体体现,随意在赠送别人礼物时,中国人会经常贬低自己的礼品。
西方国家封建王朝的时间比较短,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和最充分的地方。西方国家的民主气息比较浓厚,西方人不同于东方人的含蓄委婉,赠送礼物的方式和礼节也和中国的大不一样。例如,美国是一个只有二百多年历史的一个移民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迁移到美洲的大陆上,他们远离了固有模式的礼仪规范,在一块新的土地上生活起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独立、务实、高效的生活态度。所以在赠送礼品方面,美国人会比较随意和自由,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束缚。
第二,价值观念的不同。中国的核心主义价值观是“集体主义”,中国传统哲学观是“天人合一”,中国人觉得世界是和谐的、完整的,他们喜欢从大局、宏观着眼,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一切,是一种整体性的思维方式。他们崇尚“和谐”,主张以和为贵,重视集体合作;他们不喜锋芒毕露,秉承中庸之道。所以中国人在收到礼品时经常会说“让您破费了”之类的客气话,中国人接待朋友时也经常出重礼,讲排场。
西方的核心主义价值观是“个人主义”,西方国家崇尚开拓冒险精神,重视个人的自立、自强。他们认为世界是破碎的,喜欢从微观处着眼,属于分散性思维;他们认为“人人生而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追求“平等”“竞争”。所以西方人没有所谓的“哥们义气”,他们不喜欢承担过多义务跟责任,他们赠送礼品时一般不会送太贵重的礼物,只要能够代表心意就好。
由此可见,西方的送礼文化与中国的送礼文化如此反差巨大,西方赠送礼物以及收礼的礼节并不适用于我国,留学生一定要注意这些文化的差异,否则就会在交际过程产生矛盾或者是冲突。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 潘宏.漫谈中西方送礼文化的差异[J].经济研究导刊, 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