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下面我就如何能构建一节高效的历史课堂简单谈谈我的想法。
1. 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
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如果从教育学的角度,高效课堂必须具备三大特性: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从教育目标上解读,高效课堂是把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加以实化的,即实现从知识到兴趣,再到能力、智慧的飞跃。简单地说,是立足于“学会、会学、乐学、创学”。高效课堂把“自主、合作、探究”当成课改的“六字真言”加以行动阐述,在课堂环节上“落地”为“预习、展示、反馈”,在学习方式上转化为“独学、对学、群学”。高效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围绕这个灵魂重构两个关系,即变传统教学关系中的“唯教”为“唯学”,变传统师生关系中的“唯师”为“唯生”,认为课堂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两唯”的核心是“学和学生”,主张“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2. 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1)了解学情是高效课堂的立足点。
一切教育活动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到学生收益归结。面对我们所传授知识的对象——学生,要求我们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生活经验、兴趣爱好、行为习惯以及家庭和社会背景等综合因素,凡是与学习有关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都属学情之列,充分了解学情是我们因材施教的基础。
(2)教学设计是高效课堂的关键点。
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教学设计是打造高校课堂的关键。完美、科学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情趣,课堂活动紧张有序、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充分学到课内知识,回味无穷。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个性品质。
(3)钻研教材是高效课堂的基本点。
教师在课堂上一方面处理学情,一方面处理教材,这是课堂教学的两翼,削弱任何一方都将失去教学平衡。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样本,教师必须把教材钻研透,根据学生的素质、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变换不同的角度把教材阐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其间涉及到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和学习方法的科学指导。
(4)师生互动是高效课堂的着力点。
师生互动的含义:一是指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二是相应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调动起学生以最佳状态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打破先生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针对不同课节的教材、不同难度、不同班级的学生基础因材施教,防止虚假的互动、“形式”的互动。所谓的“探究”,实质上还是教师“独自”的教学舞台,打击“假课”、“假教”、“假探究”是落实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
(5)师资队伍是高效课堂的支撑点。
钻研教材、教学设计、了解学情……这些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工作,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培养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支撑点。“终身学习是自己的需求,不是社会的需求”学习对教师而言包括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政治学习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完善我们的师德修养;业务学习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丰富课堂教学语言,达到用你丰富的综合知识、高超的讲课技能、完美的讲课艺术征服学生,从而有效地教育学生,高效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6)优差并重是高效课堂的归结点。
以学为主:一是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目标,调整好非智力因素,让学生乐学;二是重视学生自学,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先学后教,让学生会学。“乐学”与“会学”的完美结合,学生的学习就高效。教辅结合:集体辅导、不言自明,应该侧重个别辅导。班级的学生一般是中等居多,教师的教学应该是立足中等、兼顾上下,这不可避免的带来“尖子生”吃不饱、“学困生”消化不良的缺憾,而弥补这种缺憾只能靠辅导,课后辅导跟得上,教辅真正结合起来,才会“尖子更尖、后进赶上”,形成“尖子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好的良好局面,真正达到课堂高效。
(7)教学模式是高效课堂的创新点。
从课堂入手,推广学习各个学校教学模式,总结出适合自己学校学情的教学模式,铸就高效课堂。许多人不屑于提模式,一提模式就认为“统得过死”,“扼杀了师生的创造性”。统是必须的,只有统,才能强有力的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只是统什么、统到什么程度就值得研究,做到“统而不死、活而不乱”。形成以趣导学、以练致用、探究拓展、互帮共赢的教学模式。
(8)信息技术是高效课堂的保障点。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将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不可能为可能,变无声为有声,变难懂为易懂,能使学生融入形象逼真的情境中,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然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并不是只有利没有弊,它必须适合各学科的特点,以两者之间的有机契合点为切入点,适时地穿插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了高效课堂的生成。
(9)主体参与是衡量高效课堂的标志点。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那么,如何评判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是否得到了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得到了充分调动呢?实践中我们发现,可用以下几条标准来衡量:学生能否主动地思考课堂教学中所产生的问题;学生能否在实践探究中解决问题;学生能否在反思质疑中发现新的问题;学生能否在课堂学习中提高相应的能力水平,如果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才真正由传统的“教而获知”转变为了“学而获知”,从而也就实现了高效课堂所追求的目标。
收稿日期:2013-03-11
1. 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
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如果从教育学的角度,高效课堂必须具备三大特性: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从教育目标上解读,高效课堂是把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加以实化的,即实现从知识到兴趣,再到能力、智慧的飞跃。简单地说,是立足于“学会、会学、乐学、创学”。高效课堂把“自主、合作、探究”当成课改的“六字真言”加以行动阐述,在课堂环节上“落地”为“预习、展示、反馈”,在学习方式上转化为“独学、对学、群学”。高效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围绕这个灵魂重构两个关系,即变传统教学关系中的“唯教”为“唯学”,变传统师生关系中的“唯师”为“唯生”,认为课堂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两唯”的核心是“学和学生”,主张“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2. 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1)了解学情是高效课堂的立足点。
一切教育活动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到学生收益归结。面对我们所传授知识的对象——学生,要求我们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生活经验、兴趣爱好、行为习惯以及家庭和社会背景等综合因素,凡是与学习有关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都属学情之列,充分了解学情是我们因材施教的基础。
(2)教学设计是高效课堂的关键点。
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教学设计是打造高校课堂的关键。完美、科学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情趣,课堂活动紧张有序、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充分学到课内知识,回味无穷。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个性品质。
(3)钻研教材是高效课堂的基本点。
教师在课堂上一方面处理学情,一方面处理教材,这是课堂教学的两翼,削弱任何一方都将失去教学平衡。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样本,教师必须把教材钻研透,根据学生的素质、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变换不同的角度把教材阐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其间涉及到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和学习方法的科学指导。
(4)师生互动是高效课堂的着力点。
师生互动的含义:一是指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二是相应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调动起学生以最佳状态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打破先生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针对不同课节的教材、不同难度、不同班级的学生基础因材施教,防止虚假的互动、“形式”的互动。所谓的“探究”,实质上还是教师“独自”的教学舞台,打击“假课”、“假教”、“假探究”是落实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
(5)师资队伍是高效课堂的支撑点。
钻研教材、教学设计、了解学情……这些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工作,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培养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支撑点。“终身学习是自己的需求,不是社会的需求”学习对教师而言包括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政治学习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完善我们的师德修养;业务学习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丰富课堂教学语言,达到用你丰富的综合知识、高超的讲课技能、完美的讲课艺术征服学生,从而有效地教育学生,高效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6)优差并重是高效课堂的归结点。
以学为主:一是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目标,调整好非智力因素,让学生乐学;二是重视学生自学,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先学后教,让学生会学。“乐学”与“会学”的完美结合,学生的学习就高效。教辅结合:集体辅导、不言自明,应该侧重个别辅导。班级的学生一般是中等居多,教师的教学应该是立足中等、兼顾上下,这不可避免的带来“尖子生”吃不饱、“学困生”消化不良的缺憾,而弥补这种缺憾只能靠辅导,课后辅导跟得上,教辅真正结合起来,才会“尖子更尖、后进赶上”,形成“尖子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好的良好局面,真正达到课堂高效。
(7)教学模式是高效课堂的创新点。
从课堂入手,推广学习各个学校教学模式,总结出适合自己学校学情的教学模式,铸就高效课堂。许多人不屑于提模式,一提模式就认为“统得过死”,“扼杀了师生的创造性”。统是必须的,只有统,才能强有力的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只是统什么、统到什么程度就值得研究,做到“统而不死、活而不乱”。形成以趣导学、以练致用、探究拓展、互帮共赢的教学模式。
(8)信息技术是高效课堂的保障点。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将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不可能为可能,变无声为有声,变难懂为易懂,能使学生融入形象逼真的情境中,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然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并不是只有利没有弊,它必须适合各学科的特点,以两者之间的有机契合点为切入点,适时地穿插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了高效课堂的生成。
(9)主体参与是衡量高效课堂的标志点。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那么,如何评判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是否得到了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得到了充分调动呢?实践中我们发现,可用以下几条标准来衡量:学生能否主动地思考课堂教学中所产生的问题;学生能否在实践探究中解决问题;学生能否在反思质疑中发现新的问题;学生能否在课堂学习中提高相应的能力水平,如果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才真正由传统的“教而获知”转变为了“学而获知”,从而也就实现了高效课堂所追求的目标。
收稿日期:2013-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