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Be动词的使用和翻译看中英文思维差异

来源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中的联系动词Be动词在英语中表达的多是静态的内容,翻译成中文之后往往会转化为描述动态的实意动词,以适应中文这种相对动态的语言。本文借助be动词这个窗口,通过英汉汉英互译对照的形式,对两种语言的思维差异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对于英汉对比与研究的重视。
  [关键词]Be动词;静态;动态;思维差异
  1.对Be动词的介绍
  英语这门语言的所有动词大体可以分成两类,实意动词和助动词。顾名思义,实意动词指的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动词,比如eat、run、forget等等。而助动词则没有实际意义,它的存在是为了帮助实意动词在句子中实现它的不同功能,比如情态动词、be动词、用于构成完成时态的have/has/had等等。Be动词是助动词当中比较特殊的一种,通过它的原形和变位,它能够在不同的句子中充当不同类型的助动词。Qukk等(1985:173,193)将Be动词分为三大类:具有连系动词功能的主动词;具有助动词功能的进行体助动词和被动语态助动词;具有情态或体的意义、由be引导的(作为半助动词)动词习语。归纳来说,就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熟知的联系动词be、与实意动词一起构成进行时和被动态的助动词be、构成短语(例如be able to)的半助动词be。在后两种类别中,be动词基本上无法单独表达任何意思,所以不在本文讨论之内。在三种类别中的第一类,Quirk等语言学家把作为联系动词使用的be动词称作主动词,意思是相对于后两种来说,联系动词是可以表达独立的意思的。
  作为联系动词的be,在句子中起着连接主语和表语的作用。比如在句子He is a teacher(他是一个老师)当中,be动词的变位is就连接了代词充当的主语和名次充当的表语,表明后者等同于前者,后者是前者的身份。在这句话中,is这个be动词,可以翻译为中文词“是”,这是一种对状态的描述。类似的还有The cat is happy(猫很高兴),中文翻译省略但暗含了“是”这个词。
  但是除了表示“是”这种对状态的描述以外,联系动词be也存在对动作的描述,相当于中文的“成为”或者“变成”的意思。比如在He will be a teacher one day这个句子中,willbe经常翻译为“将成为”。又比如在He has been an enemy to mesincethatday.这个句子中,hasbeen經常翻译为“已经变成,成为”。在汉语思维中,“变成”和“成为”是实实在在的动词,也就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动词。这就是Quirk所说的联系动词be是一种主动词的原因,因为它在充当联系动词的时候,既可以表达“是”这种静态,又可以表达“成为/变成”这种动态。
  英语的句型基本分成三种:主谓宾、主系表、There be。主谓宾通常用于描述动作,而主系表和There be句型通常用于描述状态。可是,英语中非常多的主系表结构的句子,翻译成中文之后,都从描述状态变成了描述动作,尤其是当be动词表达的是“变成,成为”而不是“是”的时候。这时候的be动词除了被翻译成“变成,成为”以外,还被翻译成各种各种的中文实意动词。例如Sorry,I think you may be in my seat(对不起,我觉得你占了,坐了我的位子)。这句话中的be就被翻译成“占/坐”这样的实意动词。如果按照英文的思维来翻译这句话,意思是,对不起,我觉得你可能“是在”我的位子上,就完全不符合中文的思维了。中英文思维中对于静态和动态的描述差异可见一斑。英文倾向于用静态的语言描述动态,而中文倾向于用动态的语言描述静态。
  2.中英文的思维差异
  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最大的差异并不在于词汇和语法,而在于思维上的根本不同。比较而言,英语是一种相对静态的语言,句子中多用主系表结构,多用甚至不加动词单独使用介词,而较少使用实意动词。汉语是一种相对动态的语言,可以说汉语的句子受动词驱动而成,基本上很少有一个完整的句子能够完全不使用实意动词而形成。举两个最简答的例子。英语的I’m here.翻译成中文常常是“我来了”而不是“我在这儿”,这里的“来”就是汉语的实意动词。英语的I’min.翻译成中文常常是“算我一个”而不是“我在里面”,这里的“算”就是汉语的实意动词。
  思维模式是一个民族的成员在进行思考和推理时所形成并遵循的一种集体范式,是主体在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荣开明等1989:30)思维模式又与语言密切相关,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模式得以形成和发展。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模式的构成要素。(杨元刚2005)东方民族尤其是中国和受中国文化影响较深的一些东亚国家,崇尚的是天人合一的道家文化,亦即世界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世界的,我与世界融为一体,所以思维方式相对更加主观。还有禅宗的“不是风动,不是帆动,是你的心在动。”都逐渐造就了中国人主观能动性强于客观可能性的思维方式。所以在语言的使用上,中国人惯于使用动词,惯于使用人做主语而不常用被动语态,而西方民族一直遵循天人二元论,理性客观地看待自然界和时间万物,认为一切都是客体,甚至把人本身也看成客观世界的一部分。所以在语言的使用上,西方人惯于使用静态的语言和被动语态等等,常常用非人的理念动作等等做主语。只有理解了东西方的思维差异,才能真正理解英语和汉语在语言习惯上的差异。在be动词的使用和翻译上,这种差异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不加注意的话,有时会导致翻译错误出现语言上的笑话。
  3.联系动词be的中英文互译案例分析
  在英译汉的过程中,遇上be动词做联系动词的例子,很多英语学习者会把be动词按照英文的思维翻译成静态化的中文,造成英式中文。而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很多学习者又会把动态化的中文翻译成动态化的英文,造成中式英文。这样的翻译就没有考虑到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翻译出来的无论是英文还是中文都不地道。以下举的几个例子先给出英语原句,再给出英式中文的错误版本,再给出正确的中文,再给出根据正确的中文翻译的中式英文。希望通过集中的方式展示出英汉两种语言的根本差异。   原句:Here you are.
  英式中文:这里是你。
  地道中文:给你。
  中式英文:Give you.
  原句:You are a good dancer.
  英式中文:你是一個很好的跳舞者。
  地道中文:你舞跳得真好。
  中式英文:You dance well.
  原句:It’s a long story.
  英式中文: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
  地道中文:说来话长。
  中式英文:I will talk very long.
  原句:There might be flood damage.
  英式中文:可能有洪水损坏。
  地道中文:可能是被洪水冲过了。
  中式英文:Flood must have damaged it.
  原句:so do you have any idea why you are here?
  英式中文:所以你知道你为什么在这里了吧?
  地道中文:所以你知道我为什么把你叫到这儿来了吧?
  中式英文:So do you know why I ask you to come here?
  原句:What is he doing?He is being brave.
  英式中文:他在干什么?他现在很勇敢。
  地道中文:他在干什么?他在装英雄。
  中式英文:What is he doing?He is pretending to be brave.
  原句:Be my guest today.
  英式中文:今天你是我的客人。
  地道中文:今天我要好好招待你。
  中式英文:Today I’ll treat you well.
  原句:Be a man!
  英式中文:是一个男人!
  地道中文:勇敢起来!/坚强起来!,负起责任来!
  中式英文:Become braver/stronger!/Take your responsibility!
  原句:Let it be.
  英式中文:让它是这样吧.
  地道中文:随它去吧.
  中式英文:Follow its way.
  通过中间两句中文的比较,能看出在意思没有太大出入的情况下,靠动词驱动的中文句子显然更容易读懂,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和语言习惯。通过首尾两句英文的比较,能看出以be动词为纽带的英文句子更简洁更静态也更客观,这也符合英文的思维和表达习惯。
  4.小结
  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差异不仅仅体现在一个小小的be动词上,还有无数的词汇以及句型都能反映出这一点。而两种语言的思维差异也不仅仅是动态和静态、主观和客观、天人合一和天人二元的差异。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传统,在互相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也应该努力保持自己的特色。在语言的学习和交流中,中国人不但受中文的影响常常说出写出不地道的英文句子,更受英文的影响也说出写出了很多不地道的中文句子,结果是无论英文还是中文都丢失了本来的面目和优点。朱德熙(1999)在《语法答问》的日译本序中就曾提到过:“尽管他们做了不少有价值的工作,仍然难以消除长期以来印欧语语法观念给汉语研究带来的消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用印欧语的眼光来看待汉语,把印欧语所有而为汉语所无的东西强加给汉语。”所以英语的学习者和翻译人员应当多注意两种语言的对比与研究,除了词汇和语法以外,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思维差异和文化差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好两种语言。
  5.解决思路
  从英语学习的角度来说,大学英语专业的英语课程设置可以有所调整,增加英汉对比研究类课程的比重。英语专业的学生一直偏向于重视英语学习多于重视汉语的学习,这样的结果常常是,英语没有学好,母语也处于濒临放弃的状态。其实语言是相通的,学习一种语言的思维和方法完全可以借用到另一门语言的学习中去。同时,两种语言之间异同点的收集和分析,也有助于深入了解一门外语的传统和特点。建议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增加英汉对比研究类的课程,甚至可以尝试增加汉语类课程,使学生慢慢培养起对两种语言的同等重视,逐渐学会靠两条腿走路。而英汉对比与研究类的课程,除了从理论上对两种语言进行系统性分析以外,也应该结合口译和笔译的实践类课程,增加对词汇、句型、语法、文化、以及思维方式的实践训练,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把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凌叔华的小说对各类女性形象都有所描写,如小姐闺秀、旧式太太、新时代女性、劳动女性等。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描写,凌叔华在批判旧女性旧思想与新女性局限性的同时也揭示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凌叔华;女性形象;女性文学  作为中国女性文学的初生代女作家,凌叔华的创作有着自身特性,她既不像冰心一样通过家庭冲突去关注社会问题,也不像冯沅君大胆冲破封建束缚,更不像庐隐表现内心苦闷,而是将目光
期刊
[摘要]“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民”思想,是严复提出解决中国问题的政治理论。严复通过对中西方的比较研究发现国民素质决定国家的富强贫弱,所以中国想要进步,必须通过改造国民性才能够实现。本文是以严复的“三民”思想为研究对象,试图探究其在近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严复;国民性改造;现实意义  严复作为近代中国西学第一人,提出对国民进行改造的“三民”思想,希望能够挽救中国落后贫弱的境况,对
期刊
[摘要]中国与西方文化体系不同导致哲学思想具有明显差异。差异最大之处是终极追求不同,中国哲学致力于探讨人性,目的是建立人的价值规范。西方哲学则多以“至善”即智慧为最高最求。本位试图从目的论角度出发比较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异同。  [关键词]人学;无为;求知;爱智  我们如果考察中国哲学史,那么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这就是“人学”。应该注意的是,这里说的“人学”有其特定含义。就是说,中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有着鲜明的时代价值。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理论的创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理论成果:是指导和推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水平的迫切需要:也是立足中国国情与放眼全球眼光的国际视野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时代价值;理政思想;中国共产党  治国理政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实践、是现代化特别是信息化大潮迅猛发展和当代中国社会发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飞速进步,数字化诸多产品所具有的高效、便捷、交互性等优势逐步应用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国内高校也在积极的把校园环境、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整合去实现数字化。数字校园正是在信息时代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并且迅速在国内高校建立和完善,它不仅为高校提供了资源管理、规划环境等技术保障,还便于师生间的教学互动,同时起到了展示和宣传的作用,可以全面、真实地了解整个学校情况,实现数字、信息
期刊
【摘要】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同时这也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必须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之一。“两课”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本文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两课”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指出高职院校“两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教学模式与方法单一、“两课”教师素质亟待提高、忽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及其教育特点等,导致高职院校“两课”教育效果不尽人意。在高职
期刊
【摘要】挫折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形式之一,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大学生所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在学习和生活中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加强高校挫折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大学生挫折教育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探索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挫折教育;误区;对策  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变革时期,他们承受着更大的社会心理压力,无论在平时学习,还是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
期刊
【摘要】课程是高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最有效途径,也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浙江省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其典型工作岗位、工作任务以及职业能力要求,按照“电子商务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需具备的职业能力—设计课程”逻辑顺序来构建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划分出三大课程群,以课程群为单位进行建设,保障核心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要以学术英语为导向,还要注重其与通用英语的衔接,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由于国际交往日趋频繁,现代医学专业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以便更好地从事医学事业。因此,本文通过介绍学术英语与通用英语的区别,提出学术英语与通用英语衔接的必要性,最后以医学院校为例,着重研究学术英语和通用英语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情景模拟教学在提高护生人际沟通能力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9月入学的护理专业学生共计90人,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人,观察组的学生实施临床情景模拟教学方案;对照组的学生实施常规模式的教学方案。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学生其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