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差错”为资源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gaalove43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本质上与其他课程有较大差异,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以及开放性。学生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出现差错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应辩证看待这样的“差错”,将它们视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通过“试错”“思错”“辨错”等方法来解决这些“差错”,运用这些“差错”更好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差错;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9A-0073-04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差错。长期以来,教师会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科学、正确,是否接近自己期求的正确结果,对于那些即时出现的“差错”往往避之不及,甚至一口否定。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教育哲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差错的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由纯粹的否定开始转向理解、包容,并着力发掘其中的积极成分,使其成为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一种资源,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路[1]。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差错”产生的原因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出现“差错”往往是避之不及的,甚至在数量上远远超越其他课程,笔者从课程特点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阐述: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2],其活动目的在于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技能来解决问题。由其特点可以看出,该课程对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丰厚的知识技能储备,还要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技能对学生展开指导。教师知识面不够,解决问题的角度就会变小,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的能力就会受到局限,知识间的勾连能力也会相对减弱。小学生的认知比较片面,在大容量的实践活动中往往只会关注到事物的表面,思考问题不够全面、深入,经常受到认知和经验的局限,这就造成“差错”的频繁出现。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3],需要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项目,从活动中锻炼技能,拓展知识,从实践探索中感受到提升能力的喜悦。在实践的过程中,很多知识技能都是之前没有接触过的,这就需要教师点对点地进行指导,一些技能的培养还需要反复练习。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监管能力不强,持久性不足,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这些都可能导致“差错”的产生。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動课程还体现出较强的开放性[4],要求整个活动过程具有更高的灵活性,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因此该课程在具体开展时,不管是活动地点,还是活动内容、活动方式都是多种多样。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一个人的作用要辐射到几十个学生,活动过程中的陪伴、监管、指导没有充分的时间保证,容易错过许多生成的契机。而开放的空间、多变的环境更容易让小学生的注意点发生转移,影响他们正确的判断。
  二、“差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宝贵财富
  1.差错的定义
  一般而言,差错分认知过程中的差错和社会行为中的差错。传统的差错观倾向于将差错看作主观故意的行为差错。现代差错观则将认知差错和行为差错区分开来,笔者更倾向于将学生的差错视为一种教育资源,从学生的差错中寻找教育契机。本文研究的差错主要指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不正确的想法、说法、做法等。
  2.“差错”带来学生能力的提升
  叶澜教授曾说:“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5]教师要尝试将课堂上的这些“差错”转化为活动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教学价值。
  以《奇妙的脉搏》一课为例,在探究脉搏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网上截取的图文资料,首先完成任务1“摸到自己脉搏”。操作下来发现,有的学生根本就摸不到脉搏,有的明明摸到了可一会又感受不到了。在学生诉说各种“差错”后,教师启发学生可以寻求额外的帮助。有的学生要求再看一次图文资料,有的学生尝试用iPad搜索更详尽的操作方法,还有学生鼓起勇气请校医现场指导……这轮任务下来,摸到脉搏的学生数量有了明显提高。接着出示任务2“比一比哪一组摸准脉搏的人数最多”。同组的学生马上围坐在一起互相交流,讲述测量时的注意点,亲身演示搭脉的位置。结果,新的“差错”产生了——明明自己的很好摸,可别的同学的怎么也搭不准;自己在手腕这个位置能测量到脉搏,可别的同学的位置偏上或者偏下……各种“差错”一遍又一遍地冲击着他们的认知。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为了解决“差错”,集中注意力,结合看、听,有重点地抓住关键处,更细微、更有序地观察,得出了“不同对象测量脉搏时的位置、力度都有所不同”的结论。小组间竞争引发团队合作,通过沟通解决组内“差错”,而个体差异导致“差错”产生的一系列质疑,则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寻求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质疑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此外,“差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有较大帮助。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差错”的有效解决及运用
  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差错在活动过程中一旦被有效利用,将成为具有巨大价值的资源。所以,教师应充分运用差错资源,解决差错,展开更丰富、更深入的活动。
  1.“试错”——活动引入处的敲门砖
  学生的差错是他们生活经验的真实反映,在活动导入时,由于认知中一些错误或片面的观点,很容易产生差错。在《指尖上的安全》这个课例中,教师一开始就抛出“指纹锁是否安全”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认为指纹锁非常可靠。接着,教师播放了电影《碟中谍》的精彩场面,指纹锁竟然不费吹灰之力就被打开了,有些动摇了学生们的认知,但是很快又有学生提出,这只是电影里的场景,是一种艺术构想。于是,教师现场进行了实物演示。当看到指纹锁被打开的那一瞬间,学生的认知受到强烈冲击,引发他们对问题的反思:指纹锁的原理是什么,指纹锁是怎么打开的,指纹锁到底安不安全。教师在课前充分了解学情,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故意设置了一个“陷阱”。学生判断上产生的“差错”为接下来的实践活动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他们不断尝试用胶带、橡皮泥,甚至是新型材料来开启指纹锁,验证它的安全性。学生在“差错”的引领下展开自主的实践探索,更可贵的是,他们心里埋下了“不一定”“试一试”“换一种方法”的实践态度。   2.“思錯”——认知疑难处的点金石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的“差错”会集中出现在知识技能的跨界点以及认知薄弱处,若教师能善于利用差错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就能更好地推进活动的开展。例如在一年级开展擦桌子的实践活动时,教师会请学生上台来擦桌子。活动要求依照前面总结出的经验:抹布湿度合适,按一定顺序,用力擦,特别不干净的地方多擦几次。上台演示的学生认认真真,按照总结的经验,花了很长的时间擦拭,结果发现桌面还是“花”的。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错”?教师适时引入了实验法,用直观的红粉笔灰替代灰尘,在桌面抹了薄薄的一层,然后拿起一块干净的湿抹布轻轻一抹,红粉笔灰一下子都粘在抹布上。学生通过思考一下就发现了问题:抹布上沾染的灰尘在反复擦拭时还是有很大一部分留在了桌面上,从而提出新的要诀:擦桌子时抹布要及时翻面。在实际过程比理论更复杂的情况下,将学生的“差错”作为思考的问题,这部分往往就是实践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认知的深入、技能的掌握具有重要的价值。
  3.“辨错”——意见分歧处的指路牌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由于知识结构、生活经验、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分析问题时往往会产生分歧。例如在《时间去哪儿了》的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就调查到的真实现象进行分析,将父母的时间分成三类:生存、服务、自由时间(生存时间是用于维系生命个体生存的时间,服务时间是用于服务他人的时间,自由时间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在讨论到下班路上的时间是属于哪一类时,学生产生了分歧:有的学生认为属于服务时间,因为下班回家马上做饭带孩子;有的认为是自由时间,因为在路上的这段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还有的列出了一种极端情况,就是父亲因为工作两天两夜没合眼了,下班回去好好睡一觉,那这个时间应属于生存时间;也有学生认为三种时间兼而有之……教师随即指导学生抓住“目的”这个关键词,根据自身生活的实际情况,将这个现象做一个定性归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别于学科课程,往往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它依据生活的实际情况变化,同样的现象得到了不同的结果。在分类操作的具体实践中,教师指导学生领悟分类标准,判断类别归属,以“差错”为起点,在前半段思维扩容的基础上,将得到的纷杂信息进行一个接近实质的个人判断,收获的是思辨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差错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差错的价值并不在于差错本身,而在于师生从中获得新的启迪、新的收获。教师应善待差错,树立“惜错”观念;正视差错,克服“怕错”心理;允许差错,转变“避错”行为,使学生能够利用差错资源取得进步,逐步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5]华应龙.课堂因差错而精彩——数学课堂“差错资源化”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 2008(20):4-7.
  [2]赵品爱.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 2012:29.
  [3]冯新瑞,田慧生.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策略[J].教育研究, 2015(11):69-75.
  [4]何伟艳. 云南省楚雄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 2014:30-31.
  责任编辑:李韦
   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 curriculum is essentially different from other curricula with attributes of comprehensiveness, practice and openness. In carrying out activities, it is inevitable for students to make some errors.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dialectically treat these errors and view them as the resources of teaching. Teachers may adopt ways of “trial and error”, “thinking about errors” and “differentiating errors” to solve them so that they can use these errors to conduct th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 curriculum; error; resource
其他文献
摘要:《百分数的意义》同课异构活动,很好地阐释了更高观点下“教什么”的教材研读方法,以及源于学生学情、教学内容本质、基于创生等多视角下“学什么”的教学演进,为师生多开了一扇窗,有效促进了数学理性思维的生长。  关键词:百分数;教学视角;教材研读;理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6B-0063-05  2016年的11月,在常州市潘小福
摘要:高校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高校的基本组织之一,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发挥着课堂教学之外的无法替代的育人作用。2018年起,根据共青团江苏省委的统一要求,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开始探索以“信仰公开课”为载体发挥新时代高校共青团育人功能的途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为这项工作带来了三点启示:加强組织领导,提高课程质量;立足服务学生,发挥青年主观能动性;注重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校
南京市江宁区淳化中学从2010年开始进行“班·家”互动教育模式的探索。在家校合作基础上,把学校最基本的单位——班级,和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紧密结合起来,凸显班级与家庭的紧密合作。作为“班·家”互动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家访”对推动班级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孩子的多向互动与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新家访”的缘起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摘要:建设基于企业应用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有利于产教融合的深化提质,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以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华鹏”班“变压器结构工艺”课程为例,依托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对该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意义、流程、内容、特色进行了研究,以期将建设成果提供给学生和企业员工使用,提高变压器产业技术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企业;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7
摘要:从校本出发,以现代农艺专业为基础,提炼技能大赛对专业发展、基地建设、队伍建设、课程改革、学风建设、学生就业竞争力等领域的引领促进作用,提出大赛可持续发展,期待制度化完善,超越功利主义大赛价值观, 充分挖掘技能大赛的教学价值与文化价值。  关键词:技能竞赛;引领;专业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1C-0038-04  2010年
摘要:“童趣化国学微课程”是从儿童本位出发,契合各学段儿童发展的要求和特点,建设、开发系列国学微课程,并予以实践应用,使得儿童真正品味国学,体悟国学文化独有的志趣、情趣、意趣。通过回望国学,勾画丰富可爱的课程样貌;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简单美好的生长节律;重塑教师,让教师成为童趣课程群的建构者等方式,建构与实施童趣化国学微课程,让学生真正领悟国学之美,沉淀中国文化的底色。  关键词:童趣化;国学;微课
摘要:语言、思维的发展相辅相成。学习任务的设计必须源于文本和儿童的生活积累,教师要与学生同频,创设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情境,最终落实到始于设计和生成的评价。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一年级的学生发展语言能力,实现思维的发展,为文化的理解、审美的培养打下基础。  关键词:学习任务;思维发展;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7B-
孩子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作文教学也应该是生动有趣、快乐活泼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教学的建议是:“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如何引导孩子轻松快乐地踏上写作之路,在这条路上自由奔跑,留下一串串美丽的脚印呢?实践中,我将绘本与写话有机结合,让学生以更宽广的视野,更自然的态度接近写话。  一、读“绘”出趣  绘本作文的教学是
摘要:概念的建立,不是概念术语的机械识记过程,也不是单纯的直观形象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基于概念本质内涵的意义建构过程。以小学数学中“面积”概念教学为例,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需求、举一反三,从面有多大,到面积是多少,让学生经历从模糊到逐渐明晰的过程,内化面积概念本质。  关键词:概念教学;面积;本质内涵;数学思考;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
教学内容:  1.在前面第1、2两课时的基础上,朗读课文,精读重点段落,感受莫高窟艺术之美(精美、珍贵),重点欣赏、揣摩文章“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与效果。  2.回顾、复习前两篇课文的重点段落及描写方法。  3.背诵课文第2、3、4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运用提纲,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莫高窟》,谁来根据之前同学们所编写的段落提纲,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