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连续性传导在房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来源 :临床心电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zz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离体心肌进行的多电极标测、光学标测及正常和异常心肌组织学的分析表明[1],由心脏各向异性所致的心脏传导的不连续性在心律失常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已将目光由基础研究移向临床,寻找快速心律失常时不连续性传导作用的"足迹"(footprint),这种"足迹"包括记录到的碎裂电位,其提示心肌存在不均一的各向异性传导.
其他文献
病例摘要患者男,68岁,因脑梗死、颈椎病住院,未发现明显心血管疾病.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61~148bpm,平均88bpm,有频发室性早搏,偶发房性早搏.
例1,患者,女,52岁.自服草乌浸酒20ml,0.5小时后出现心悸胸闷、全身麻木、视物模糊、恶心呕吐.4小时后送我院求治.
(接上期)(四)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房颤的人群发生率为0.15%~1%,65岁以上者发生率达5.9%,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以心悸不适、心输出量下降、诱发和加重心功能不全及血栓
1969年,美国心脏病学家Rosenbaum总结了一组健康人的室性早搏心电图特点,并分析了这种室性早搏的产生机制,认为这种早搏与器质性心脏病无关,主要见于健康人,起源于右室心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