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晚期的科技发展:钢铁工业时代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j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铁是工业的骨骼,具有强度高、韧性好的特性,是不可或缺的战略性基础材料。早期由于产量低,钢铁仅作为结构材料或铁路轨道使用。直到19世纪中后期,欧洲炼钢技术飞速发展,钢产量得以增加。凭借优越的性能和相对低廉的价格,钢铁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钢铁工业也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19世纪中期至今,以生铁为原料在高温下吹炼成钢,一直是钢铁生产的主要方法。在此期间,人类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和加工钢铁材料的经验。1856年,英国冶金学家贝塞麦(1813—1898)发明了转炉炼钢法。不久后,威廉·西门子(1823—1883)革新炼钢工艺,发明了平炉炼钢法,之后又扩大平炉容量,采用电力鼓风,促使钢产量剧增及其应用范围的扩大。1889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大型国际博览会上最引人注目的展品——埃菲尔铁塔,就是采用钢材建成的。
  随着产量和质量的大幅提高,钢铁作为制造业和建筑业等方面的新材料风行全球。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纵横交错的公路铁路、牢不可破的枪炮车船,钢铁工业的发展为国计民生提供了基础。伴随着工业的大发展,19世纪中期以来,现代意义上的公司成为工商业组织的支配形式。安德鲁·卡内基(1835—1919)看到了钢铁的潜力,于1873年创办了一所供、产、销一体化的现代钢铁公司,这种新型生产模式为其日后垄断美国钢铁产业打下了基础。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卡内基钢铁公司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卡内基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钢铁大王”。
  房屋架构、机械制造、铁路运输,钢铁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人类社会逐步迈向钢铁工业时代,埃菲尔铁塔成为钢铁工业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图1:为纪念德国杰出发明家和实业家维尔纳·冯·西门子而发行的邮票。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西门子肖像],由意大利摄影师贾科莫·布罗吉(1822—1881)拍摄;[电力机车],西门子在1879年的柏林贸易展览会上铺设300米长的电路介绍其发明的电力机车;[指针电报机],改进型指针电报机的发明促进西门子—哈尔斯克电报机制造公司于1847年成立,这个公司是后来西门子公司的前身;[电动电车],1881年,西门子发明世界上第一辆有轨电车;[直流发电机],约1890年,西门子率先通过发电机使用电能;[电报发射机],1867年,西门子发明用于发送印欧电报线路消息的发送器;[电动摩托],1882年,西门子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无轨电车在柏林哈林泽大街试行成功;[青铜胸像],德国雕塑家阿道夫·冯·希尔德布兰德(1847—1921)于1898年创作,在柏林的技术博物馆展出。[奥地利,年份不詳]
  图2:为纪念维尔纳·冯·西门子诞辰150周年而发行的邮票。[联邦德国,1966 ]
  图3:美国著名实业家和慈善家安德鲁·卡内基,被誉为“钢铁大王”。[美国,1960]
  图4:为纪念慈善家而发行的邮票。票面上为美国慈善家安德鲁·卡内基,被誉为“美国慈善事业之父”。[密克罗尼西亚,2000]
  图5:法国著名建筑师古斯塔夫·埃菲尔(1832-1923),埃菲尔铁塔的设计者。[刚果,2019]
  图6:为纪念埃菲尔铁塔建成130周年而发行的邮票。票面上为建造中的埃菲尔铁塔和建筑工人。[法国,2019]
  (参考书目:李纯武,严志梁等编著《简明世界通史》,黄牧航供图)
其他文献
在欢度又一个“六一”儿童节之后,有不少家长发现,在孩子们活动的现场,又多了一些“小眼镜”。目前,我国青少年近视率排名世界第一,青少年近视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社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近视是外部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屈光不正  近视以视远不清、视近清为主要特征。发生在儿童青少年中的屈光不正主
有的历史课堂妙趣横生,有的课堂知识清晰,有的课堂生动有序,有的课堂富有思维魅力,历史教学无外乎对过往历史井然有序地叙述,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差异万千。学生在历史课中是学有所获还是困乏无趣与教师是否真正掌握了历史教学的筋骨和肌理有着密切关系。关于“一节好课”的论题常话常新,如何打造理想课堂的追问也常变常新,现下看来,具有逻辑思维且有意有情的四十分钟无疑是受学生欢迎的。有条理、有内涵、有效果的教学追求将课
文物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直觀、真实地反映着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等发展情况,从不同角度对不同时期的人类活动进行着阐释。当前中学历史教科书已经将历史文物作为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但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中学历史课堂中对于文物的运用存在局限性和低效性等缺陷。“何尊”是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如何让学生能够直观的去感受到“何尊”的魅力呢?这就需要我们将现代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对文物的数字
在高三二轮复习中,我们尝试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专题将必修二中“二十世纪20、30年代的苏联(苏俄)经济”、“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二十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等三个部分内容进行整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三者的共同点:以危机为缘由,以重视民生为出发点,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内容,以促进经济全球化作为诉求。试图从三种途径去找寻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以民生状况为线索梳理经济政策,以政策辨析反观
2020年9月2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一则通报,主要内容是,湖北省荆州市巨型关公雕像项目和贵州省独山县水司楼项目需要整改。  整改的理由很充分,为切实加强大型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坚决治理滥建巨型雕像等“文化地标”现象,坚决杜绝滥建“文化地标”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通报称,关公雕像高达57.3米,违反了《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有关规定,破坏了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贵州省独山县在影山镇净心谷
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年第8期上,浙江桐乡郑婷婷老师发表《人物史教学凸现“人”核心地位的教学策略——以《圣雄甘地》一课为例》一文,详细介绍她讲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圣雄甘地》一课的感受和体会。郑老师说:“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编制人物年表、研读史料和品读故事等方法来了解甘地领导‘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理解甘地形成非暴力思想的原因和非暴力运动能够成功的原因;认识甘地在印度民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认为,“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鉴于改革开放作为宏大的历史主题,本文以多样化史料重构课堂,引导学生从民生出发,体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演进逻辑。十年动乱结束后,无论是短暂徘徊,还是思想迸发,围绕着“出路与出发”的思考,社会发展体现了布罗代尔“长时段”理念。因此,课堂教学需要放宽历史视
就像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乡村到底应该是什么样,恐怕也是每个人有各自的标准。  2020年12月初,《民生周刊》记者来到浙江省义乌市城西街道,这里的3座村庄给出了3个答案。尽管作为经济发达地区,这些村庄的发展模式未必适合每一座乡村,但至少在浙江义乌,3座村庄分别抓住了产业兴村、文化兴村、党建为纲这3个重点,走出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这里的党旗格外红  2020年7月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初中历史教材已于2016年开始在全国推广使用。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选用了大量的插图、地图和图表,配以相关史事、材料研读、人物扫描、问题思考、课后活动、知识拓展等辅助栏目,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素材,也为教师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未对这些资源深入研究,甚至将教材搁置一边,去教材外寻找和开发资源。“教材是课程资源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
一袭白衣,笑容爽朗,这是陈学敏给《民生周刊》记者的第一印象。查房時,他脸上挂着亲和的笑容,耐心地回答患者的问题,会顺手帮病人掖一下被角,不忘安慰几句。  陈学敏是常州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他带领的胰腺诊疗组开展的腹腔镜下胰腺中段切除 胰腺空肠吻合术、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单孔腹腔镜下肝脏左外叶切除术等手术,几乎都是常州首例,全省领先。  作为一名医者,回首自己16年从医道路,陈学敏所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