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我院2004年6月~2006年10月临床资料较完整的门诊和住院患者28例,年龄18~75岁,其中男16例,女12例,病程2个月~15年。均符合2000年成都会议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①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糜烂或溃疡;③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形黏膜等。钡剂灌肠检查:主要改变为:①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②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③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黏膜病理学检查:有活动期和缓解期的不同表现。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CD、缺血性結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的基础上,可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3项中之任何一项和(或)黏膜活检支持,诊断本病。
方法:奥沙拉嗪胶囊1次0.5g,1天2次,饭后口服。加中药保留灌肠28例。中药灌肠液:大黄10g,白蔹10g,五倍子6g,仙鹤草,马齿苋各30g。每天1剂2煎,得药汁200ml滤过,灌肠前加温至38~39℃,睡前嘱其排空大小便,取头低臀高左侧卧位,直肠病变者深约15cm,灌肠成功后继续保持臀部抬高10分钟左侧卧位30分钟。已状结肠或以上部位深30cm,灌肠成功后改胸膝卧位15分钟,左侧卧位30分钟,右侧卧位30分钟,使药液保持4小时以上。治疗前严格按照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治疗。6周后记录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并复查内镜进行组织学检查。
结果
2000年成都会议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标准:①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发现黏膜大致正常。②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查发现黏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③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均无改善。本组经随访6个月~2年,痊愈10例,显效16例,无效2例。
护理
心理护理:由于溃疡性结肠炎易复发、难愈,患者精神、经济负担较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影响治疗效果,故应主动关心、体贴患者,经常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思想、生活、工作情况,耐心帮助患者提高自控能力,保持愉快心境。要向其介绍治疗过程、方法,药物作用、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介绍本病的主要表现及诱发、加重因素,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消除对本病的疑虑,并取得配合。讲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特点和长处,请成功病例现身说法,消除其不良心理,增强其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灌肠后应尽量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不断与患者交谈以分散其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
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柔软易消化的饮食,保证每日蛋白质、维生素及无机盐的供给。禁冷饮、水果、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及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辣椒及不洁食物,忌浓茶、牛奶,戒烟酒,并限制乳制品的摄入。严重者予以完全肠外营养治疗,减轻炎症反应,控制症状。灌肠护理:为患者提供整洁、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注意病室的温、湿度,灌肠时关好门窗并用屏风遮挡,注意保暖以免患者受凉。灌肠前应嘱患者先行排便,保持肠道清洁。根据病变位置选择合适体位,病变在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者取左侧卧位,病变在横结肠、升结肠者取右侧卧位[2]。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cm,选择质地柔软、无破损较细肛管或导尿管12~14号,用石蜡油润滑肛管前端后,插管动作要轻,插入肛门内20~25cm,灌入量适中,压力要低,灌肠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40~50滴/分钟,25~30分钟滴完。灌肠液温度要适宜,38~39℃为宜,若过高,患者可感觉不适,加重肠黏膜水肿充血,过低则肠蠕动过快造成腹痛,药液不易保留。灌肠时摇匀药物,延长有效存留时间,利于肠黏膜吸收。灌肠后尽量让患者保留2~4小时以不排出完全被吸收为宜。15分钟更换体位1次,让药物与肠壁充分接触以利病变黏膜修复。保持肛门及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减少机械性刺激,必要时肛周涂抗生素软膏以保护皮肤。如患者出现便意,嘱其大口呼气,放松腹肌,降低腹内压,解除肠道痉挛。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腹泻次数、量、性质及伴发症状,对症处理并做好记录,严重腹泻者记录出入量,以作为补液依据,及时补充水、电解质,防止并发症发生。
讨论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学“久痢”、“久泻”、“泄泻”、“腹痛”等范畴。方中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泻热通肠,解毒止血,活血化瘀,清利湿热,此为君药。白蔹苦,辛,微寒,功专清火解毒,消肿疗疮,初起能消,溃后能敛。五倍子敛肺除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两药与大黄共奏荡涤胃肠,推陈致新,安和五脏之功。仙鹤草收敛止血,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荡涤胃肠,推陈致新,安和五脏。中药保留灌肠,药液直达病所,与奥沙拉嗪合用促进结肠溃疡愈合,提高溃疡性结肠的愈合率。
在治疗中,掌握良好的灌肠技巧可充分取得患者配合,增加药物接触溃疡的面积和吸收量,缓解肠蠕动,增加药物保留时间,充分发挥药效,促进溃疡愈合。保证药物有效作用时间,取得良好疗效。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培养患者的健康意识、健康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患者主动的参与治疗、积极的配合治疗,从而使患者早日的获得身心康复。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我院2004年6月~2006年10月临床资料较完整的门诊和住院患者28例,年龄18~75岁,其中男16例,女12例,病程2个月~15年。均符合2000年成都会议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①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糜烂或溃疡;③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形黏膜等。钡剂灌肠检查:主要改变为:①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②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③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黏膜病理学检查:有活动期和缓解期的不同表现。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CD、缺血性結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的基础上,可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3项中之任何一项和(或)黏膜活检支持,诊断本病。
方法:奥沙拉嗪胶囊1次0.5g,1天2次,饭后口服。加中药保留灌肠28例。中药灌肠液:大黄10g,白蔹10g,五倍子6g,仙鹤草,马齿苋各30g。每天1剂2煎,得药汁200ml滤过,灌肠前加温至38~39℃,睡前嘱其排空大小便,取头低臀高左侧卧位,直肠病变者深约15cm,灌肠成功后继续保持臀部抬高10分钟左侧卧位30分钟。已状结肠或以上部位深30cm,灌肠成功后改胸膝卧位15分钟,左侧卧位30分钟,右侧卧位30分钟,使药液保持4小时以上。治疗前严格按照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治疗。6周后记录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并复查内镜进行组织学检查。
结果
2000年成都会议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标准:①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发现黏膜大致正常。②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查发现黏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③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均无改善。本组经随访6个月~2年,痊愈10例,显效16例,无效2例。
护理
心理护理:由于溃疡性结肠炎易复发、难愈,患者精神、经济负担较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影响治疗效果,故应主动关心、体贴患者,经常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思想、生活、工作情况,耐心帮助患者提高自控能力,保持愉快心境。要向其介绍治疗过程、方法,药物作用、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介绍本病的主要表现及诱发、加重因素,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消除对本病的疑虑,并取得配合。讲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特点和长处,请成功病例现身说法,消除其不良心理,增强其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灌肠后应尽量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不断与患者交谈以分散其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
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柔软易消化的饮食,保证每日蛋白质、维生素及无机盐的供给。禁冷饮、水果、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及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辣椒及不洁食物,忌浓茶、牛奶,戒烟酒,并限制乳制品的摄入。严重者予以完全肠外营养治疗,减轻炎症反应,控制症状。灌肠护理:为患者提供整洁、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注意病室的温、湿度,灌肠时关好门窗并用屏风遮挡,注意保暖以免患者受凉。灌肠前应嘱患者先行排便,保持肠道清洁。根据病变位置选择合适体位,病变在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者取左侧卧位,病变在横结肠、升结肠者取右侧卧位[2]。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cm,选择质地柔软、无破损较细肛管或导尿管12~14号,用石蜡油润滑肛管前端后,插管动作要轻,插入肛门内20~25cm,灌入量适中,压力要低,灌肠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40~50滴/分钟,25~30分钟滴完。灌肠液温度要适宜,38~39℃为宜,若过高,患者可感觉不适,加重肠黏膜水肿充血,过低则肠蠕动过快造成腹痛,药液不易保留。灌肠时摇匀药物,延长有效存留时间,利于肠黏膜吸收。灌肠后尽量让患者保留2~4小时以不排出完全被吸收为宜。15分钟更换体位1次,让药物与肠壁充分接触以利病变黏膜修复。保持肛门及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减少机械性刺激,必要时肛周涂抗生素软膏以保护皮肤。如患者出现便意,嘱其大口呼气,放松腹肌,降低腹内压,解除肠道痉挛。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腹泻次数、量、性质及伴发症状,对症处理并做好记录,严重腹泻者记录出入量,以作为补液依据,及时补充水、电解质,防止并发症发生。
讨论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学“久痢”、“久泻”、“泄泻”、“腹痛”等范畴。方中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泻热通肠,解毒止血,活血化瘀,清利湿热,此为君药。白蔹苦,辛,微寒,功专清火解毒,消肿疗疮,初起能消,溃后能敛。五倍子敛肺除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两药与大黄共奏荡涤胃肠,推陈致新,安和五脏之功。仙鹤草收敛止血,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荡涤胃肠,推陈致新,安和五脏。中药保留灌肠,药液直达病所,与奥沙拉嗪合用促进结肠溃疡愈合,提高溃疡性结肠的愈合率。
在治疗中,掌握良好的灌肠技巧可充分取得患者配合,增加药物接触溃疡的面积和吸收量,缓解肠蠕动,增加药物保留时间,充分发挥药效,促进溃疡愈合。保证药物有效作用时间,取得良好疗效。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培养患者的健康意识、健康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患者主动的参与治疗、积极的配合治疗,从而使患者早日的获得身心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