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民族梦

来源 :走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_men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生存发展的实践中,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实现伟大梦想,就必须有一个具有自身特色、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的共同精神家园。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我们不断开辟新征程、开创新未来的精神支撑。二者相辅相成、相融相生,统一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之中。
  《易经·乾·象》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用自然界的规律比照人世间,用自然运行的特点指导人们的实践与行动。意谓自然界四时交替,昼夜更迭,岁岁年年,无止无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住。人应效法大自然而不断进取,自立自强,永不懈怠。
  中国文化的原始精神就是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强不息精神,贯穿中华民族孕育形成、发展壮大的全过程。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曾说:“原始人群在这样的采集和狩猎生活中不知经历了若干万年。在这悠久的时期中,他们不知经历了若干我们今日所想不到的艰苦与危难,也不知用了若干我们今日所想不到的英雄和坚决的大无畏精神,去和大自然的压迫斗争,以争取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远古时期的许多引人遐思的美妙的神话传说就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们在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过程中自强而英勇无畏的形象写照:夸夫追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要想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延续存活,没有救世主,只能依靠自己的双手去开天辟地,开拓未来,实现梦想。
  世世代代的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与力量,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独立自主,顽强奋斗,自强不息精神是贯穿始终的内在动力。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其他的文明如非洲的古埃及文明、美洲的玛雅文明、亚洲的巴比伦文明,或由于外来势力的侵略,或由于内部争斗的消耗,或者融入其他文明,消失在茫茫的历史途程中。惟有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一以贯之,且生机盎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是中国文化有一个强大的“文化基因”,这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这种拚命硬干、不屈不挠的韧性精神,使得中国人获得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从而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生生不息地传承、发展下来。它已成为中华民族求生存、求发展的经验与智慧的高度概括。
  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的今天,我们迎来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为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
  为了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有自立精神。对个人来讲,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挥洒汗水,付出努力,获得所需,实现幸福,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对国家而言,就是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需要自信精神。一位哲学家说过:“自信也是一种力量。”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也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短处、缺点,只要有了自信心,就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与毅力,就能勇敢地面对现实,积极地生活、学习和从事各项活动。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讲,自信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当前就是要有高度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这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坚强保证。在今天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的支撑,实现中国梦的民族自信心是鼓舞中国人民走民族自强道路、重铸中华民族的鼎盛和辉煌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梦需要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坚韧精神。立志养气不是一时一事,而是贵在“不息”地坚守,永远坚强,永远不屈,永远自立,坚持到底,持之终身。朱熹曾说:“闻道有蚤莫,行道有难易,然能自强不息,则其至一也。”只有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才能取得最终胜利。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里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需要有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欣赏到奇伟瑰丽的风光,使梦想成真。
  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英勇无畏、开拓进取、不断创造辉煌的强大精神力量。正是依靠这一精神,在以往的历史中,中华民族战天斗地,顽强拼搏,抵御外侮,自力更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当此中国崛起、中华民族正在走向复兴之际,我们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临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面临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需要我们继承发扬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用全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
  编辑 杜启洪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山东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与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相继闭幕,历时6天的2019年山东省“两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来自全省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肩负全省人民重托,汇聚一堂,积极履职、奋力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2018年,注定以非凡的意义载入山东史册。这一年,山东省形成了以“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为目标,以新旧动能转换等八大战略布
期刊
在北疆布尔津县阿尔泰山的原始森林中,有一个美如诗画的风景区隐匿其中,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喀纳斯湖。秋天,她是一个色彩斑斓的神奇世界。  9月中旬,我们一行5人从阿尔泰机场乘车前往这一被称为“美丽而神秘”的旅游胜地游览。  汽车在阿尔泰山脉崎岖蜿蜒的公路上行驶,窗外阳光明媚,秋高气爽。公路两旁的崇山峻岭中,峰峦耸峙,薄雾轻摇,林海无垠,牧场如茵。空中散发着湿润迷人的芳香。这片风光迤逦的地带,被誉为“东方
期刊
住在东方,奢享琉璃梦  山东东方大厦是济南的老牌酒店,也是精品四星级酒店,建于1992年,时为济南第一高楼。时至今日,大厦25层主体大楼仍巍峨耸立,那灵动的圆柱型主体造象,豪华典雅的现代装修,配备齐全的住宿及会议接待设施,还有那可俯瞰全城风貌的旋转餐厅,不仅让人流连忘返,更开酒店行业之先河。  如今,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酒店不仅仅是疲倦之后的休憩场所,更是感受文化和享受旅途生活的所在。为此,山东东方
期刊
衣食住行历来是民生之大事,住房更是近年来老百姓最热议的话题之一,眼看着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我这个“60后”感觉像梦幻一般,有关住房的印记像一幅幅活生生的画面浮现在眼前。  小时候住的是低矮的土坯草房,和未成家的哥哥弟弟们挤在一个土炕上,睡觉时通腿,炕的两头都睡人。  80年代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住的是8个人一间、上下床的学生宿舍。毕业分配工作后,住在单位办公楼三楼职工宿舍。  90年代初结婚
期刊
站在新一年的开端,我们习惯回头看看过往。回望2018年,在这个重要的年份,我们看到了济南奔跑的身影。  奔跑的济南,轻装上阵。她抖抖身子,甩掉“钝感”的土帽子,丢掉“霾城”“堵城”的包袱,用蓝天白云的身姿、风清气扬的气质,跑进了“全球二线城市”,也跑进了地铁时代。  地铁时代又一次拉近了空间、时间的距离。随着地铁网络的伸展,美丽的南山和广袤的黄河北岸将近在咫尺,“黄河时代”的愿景渐行渐近。济莱高铁
期刊
小麦即将开镰的季节,我与老同事李家政重返济南章丘区曹范南部山区的没口村和聘贤村,一路似在时光隧道行走。  30年前的正月十五,时任济南市委政研室主任的我,跟随时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山东省委常委兼济南市委书记贺国强,在时任章丘县委书记刘云武陪同下,乘老式北京吉普,从明水镇出发,到这两个村调研扶贫问题,走访贫困户。从市委研究室经济调研科调到市委办公室先后担任市委常委会秘书、贺国强同志秘书的李家政,也一
期刊
当“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已揽入怀中,济南人自豪,却不固步自封。2018年,济南市人们共同努力,力争把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愈发明亮。  “迅速掀起实施城市提升工程的热潮,巩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丰硕成果,让城市管理更精细、让城市环境更优美、让群众生活更幸福”——2018年5月,济南市发出了城市提升的动员令。  让泉城更美好,济南部署了城市提升工程“十大行动”——狠抓城市生态绿化提升行动,让泉城处处绿起来;狠
期刊
当下中国,中国梦成为社会最强音,焕发出鼓舞人心的力量,激荡起亿万人的共鸣。中国梦不仅仅是国家富强梦、民族振兴梦,还是人民幸福梦,是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基于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价值追求、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00多年来,在民族存亡、民不聊生的危难关头,一批又一批忧国忧民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爱国志士们,为了
期刊
6月4日下午,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山东会堂隆重开幕,会议听取审议了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选举办法(草案),经过表决,通过了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选举办法。  在当天上午举行的预备会议中,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在讲话中指出,中央提名郭树清同志为山东省省长候选人,是从大局出发、通盘考虑、慎重研究决定的,符合山东领导班子建设实际,充分考虑了工作需要。这次会议补选省长,是山
期刊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中国,“小康”一词就热了起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创造性地用“小康”这个词来表述“中国式的现代化”,提出了连普通百姓也能听得懂的奋斗目标。  追溯历史,中国人民从贫困跨越温饱,基本实现了总体小康的梦想;放眼未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小康梦”近在咫尺。从奔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社会亘古未有的历史巨变,更是人民生活天翻地覆的巨变。  今天的中国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