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辅翻译技术的壮医针灸术语管理研究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h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CAT)采用翻译记忆、术语统一、人机交互等理念,可实现译员准确性和机器高效性有效整合。徐彬[1]、吴赟[2]、陈谊[3]、王华树[4]等从不同方面指出CAT技术在翻译领域,尤其是科技文本翻译领域具有优势,论证CAT技术在提高翻译效率和质量方面作用,为人机交互翻译模式广泛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而在人机交互翻译模式中,术语管理是计算机翻译辅助技术的两大核心之一。本文研究在壮医针灸英译中进行术语管理的依据和可行性,探讨壮医针灸术语管理具体
其他文献
痛风属于中医学“痹病”范畴[1],其发生与感受外邪、饮食习惯、体质因素密切相关,风、寒、湿、痰浊、瘀毒停于体内,流注四肢关节,经脉失养,是其基本病机[2],临床表现为关节及周围组织呈刀割或噬样疼痛,难以忍受,伴随局部红、肿、发热反复发作以及功能受限[3]。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大进展,笔者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该病近况综述如下。
2018年6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坚持“以本为本”,即人才的培养要把本科教育放在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1]。随后教育部发文提出“金课”,文件要求适当地对大学生“增负”,以“两性一度”为标准,把“水课”变成真正的“金课”,彻底淘汰“水课”。所谓的“两性一度”,即让课程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高阶性”是指将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创新性”是指课程内容有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而非传统的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