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户谷成雄1947年出生于日本长野,大学毕业以后深受桥本平八艺术观点的影响,开始探索远离欧洲雕刻寻找自己创作支点的独立艺术路线。其创作的语境来源于发挥木质本体语言作为表现对象,发挥木雕家驾驭木的技艺,解脱并释放人们对形态的描写,发挥材质的表现可能性,立足现代美术的立场,否定“传统雕塑”形式语言的“老气横秋”。
1960年后半时期到上世纪70年代初,战后日本的美术运动“物派”风靡一时,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这崭新的艺术动向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户谷的雕塑语言,但是户谷的创作并不禁锢于“物派”的“非雕刻形作品”的理念,他在独自寻找一种东洋文化思维,来回避西欧雕刻理念,跨越并摸索一种属于自己的雕刻语言之路,通过其作品《森Wood》1984的发表,追及“木—森—山”的深层剖析,他试图构筑纯粹的日本雕刻为目标,确立了自己的艺坛风格,引领“物派”后的现代雕刻的新“日”程。1988年,户谷成雄代表日本参展威尼斯双年展以来,逐渐成为日本乃至国际艺术界始终在一线活跃的“大腕”雕刻家。他还受邀参加2000年光州双年展,并获亚洲奖、2009年他荣获日本国紫绶褒章。一系列艺术成就奠定了他在日本艺术界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户谷成雄雕塑的不可解性
1999年我在日本箱根雕刻之森美术馆,邂逅了户谷成雄的《森》系列个展,当初的我还受罗丹以来的印象派雕塑家的影响,对于户谷的作品并不理解。感到其作品“形非形、物非物”,一堆木造森林装置。这种不可理解的雕刻语言,始终贯穿于户谷的创作之中。随着我在日本的长年生活,和与作者本人的正面对话,我才逐渐理解了他的创作理念,对日本现代艺术的发展脉络,有了渐进性的理解和体验。日本人崇尚自然,对木有着天性的执著,并将其深入到建筑和生活空间的每一个角落。通过对木素材的理解,去发掘其民族精神与自然宇宙观,在“空间≥雕刻”的领域中“构成”其雕刻艺术系谱。
从吉本隆明的“雕刻之不可理解性”来阐析户谷成雄的雕刻语言。“究竟雕塑是什么?”这个问题既是哲学范畴也是近代雕刻的必然课题,但是这需要在认识到雕刻这个产物的存在才能进一步理解的。这是一个个人认识的过程,也是全人类溯及其历史、审视其存在的历程。“世界原先就已存在,为什么还添上多余的雕刻?”这个朴素的提问,追问了以往雕刻概念的内容,雕刻概念的解体过程,也是概念重组的过程,从而雕刻的实体迷失了空间、流逝于混沌世界中。来自不同角度的视线纵横交错,寻找特定的空间变幻,迫使我们放弃原有的雕刻意识和内容。
户谷以吉本“雕刻之不可理解性”理念为其创作支撑,催生了他的“森林”系列作品,通向“自我雕刻”的路口,确立了他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的相互重叠的创作历程。通过虚构“雕刻”,再次实现了让形象、空间、构造、质量、团块、运动等概念,来体现其独立的不可理喻性的雕塑创作的历史抗争。
二、从“庞贝”到“森林”
对待户谷的《森林》,观者不能仅作为自然风景里的森林来予以认识,而是应该当做他的精神和肉体合一的隐喻来理解。譬如西欧的雕刻是通过人体表现来追求肉体和精神、人和神的合一,他却通过“森林”的作品,表现追求其“自我雕刻”,把握其作品的底蕴——“雕刻就是森林”。
他从罗马古城庞贝那里获得了许多创作灵感,如同考古学发掘一样,最初出现了树木的顶端,再慢慢地向着根部挖下去,一不小心掉进了一个“空洞”,那个“空洞”和他的肉体完全贴合,无法动弹,几近窒息、异常痛苦,意识流蔓延至从头到脚的全身,并突然变异为“森林”的姿态。解读户谷的作品,似乎感触到他自己亦变成了雕刻,而森林不再是神秘的了。
1960年后半时期到上世纪70年代初,战后日本的美术运动“物派”风靡一时,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这崭新的艺术动向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户谷的雕塑语言,但是户谷的创作并不禁锢于“物派”的“非雕刻形作品”的理念,他在独自寻找一种东洋文化思维,来回避西欧雕刻理念,跨越并摸索一种属于自己的雕刻语言之路,通过其作品《森Wood》1984的发表,追及“木—森—山”的深层剖析,他试图构筑纯粹的日本雕刻为目标,确立了自己的艺坛风格,引领“物派”后的现代雕刻的新“日”程。1988年,户谷成雄代表日本参展威尼斯双年展以来,逐渐成为日本乃至国际艺术界始终在一线活跃的“大腕”雕刻家。他还受邀参加2000年光州双年展,并获亚洲奖、2009年他荣获日本国紫绶褒章。一系列艺术成就奠定了他在日本艺术界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户谷成雄雕塑的不可解性
1999年我在日本箱根雕刻之森美术馆,邂逅了户谷成雄的《森》系列个展,当初的我还受罗丹以来的印象派雕塑家的影响,对于户谷的作品并不理解。感到其作品“形非形、物非物”,一堆木造森林装置。这种不可理解的雕刻语言,始终贯穿于户谷的创作之中。随着我在日本的长年生活,和与作者本人的正面对话,我才逐渐理解了他的创作理念,对日本现代艺术的发展脉络,有了渐进性的理解和体验。日本人崇尚自然,对木有着天性的执著,并将其深入到建筑和生活空间的每一个角落。通过对木素材的理解,去发掘其民族精神与自然宇宙观,在“空间≥雕刻”的领域中“构成”其雕刻艺术系谱。
从吉本隆明的“雕刻之不可理解性”来阐析户谷成雄的雕刻语言。“究竟雕塑是什么?”这个问题既是哲学范畴也是近代雕刻的必然课题,但是这需要在认识到雕刻这个产物的存在才能进一步理解的。这是一个个人认识的过程,也是全人类溯及其历史、审视其存在的历程。“世界原先就已存在,为什么还添上多余的雕刻?”这个朴素的提问,追问了以往雕刻概念的内容,雕刻概念的解体过程,也是概念重组的过程,从而雕刻的实体迷失了空间、流逝于混沌世界中。来自不同角度的视线纵横交错,寻找特定的空间变幻,迫使我们放弃原有的雕刻意识和内容。
户谷以吉本“雕刻之不可理解性”理念为其创作支撑,催生了他的“森林”系列作品,通向“自我雕刻”的路口,确立了他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的相互重叠的创作历程。通过虚构“雕刻”,再次实现了让形象、空间、构造、质量、团块、运动等概念,来体现其独立的不可理喻性的雕塑创作的历史抗争。
二、从“庞贝”到“森林”
对待户谷的《森林》,观者不能仅作为自然风景里的森林来予以认识,而是应该当做他的精神和肉体合一的隐喻来理解。譬如西欧的雕刻是通过人体表现来追求肉体和精神、人和神的合一,他却通过“森林”的作品,表现追求其“自我雕刻”,把握其作品的底蕴——“雕刻就是森林”。
他从罗马古城庞贝那里获得了许多创作灵感,如同考古学发掘一样,最初出现了树木的顶端,再慢慢地向着根部挖下去,一不小心掉进了一个“空洞”,那个“空洞”和他的肉体完全贴合,无法动弹,几近窒息、异常痛苦,意识流蔓延至从头到脚的全身,并突然变异为“森林”的姿态。解读户谷的作品,似乎感触到他自己亦变成了雕刻,而森林不再是神秘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