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了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双向交流的方法:在课堂导入、拼读单词、分析难句、学习语法、背诵课文诸方面组织学生积极参与。
关键词:双向交流 学生参与 教学过程
在整个教学中,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害羞的心理,要求学生在发言或答问时声音要大,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又能锻炼全班同学的听力和分析能力。一个人在发言时,全班动耳、动脑、动口,要求全班同学用“Yes”或“No”给予发言的同学以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进行师生双向交流的:
一、课堂双向交流活动要从头抓起
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以“用英语唠家常”的方式来引出每堂课的新知识点。并通過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理解语言,掌握语言和运用语言。例如有一次我在复习教材Junior one of China 中的Could you do me a favor, please?时,我抱了个看似十分沉重的大纸板箱对学生说:“The box is heavy. Who can help me?”许多学生都举手要来帮我拿,于是我转对一个同学问他:“Could you do me a favor?”他接过箱子便说:“Certainly.”(这些正是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我又借机问学生:“What is in the box, do you know?”学生便好奇地猜起了箱子里面是什么。我如同变魔术般从这个大箱子里拿出了足球、小盒子、茶杯、娃娃、彩蛋、水果等东西,每个学生分别描述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凡是猜中箱子中物品的学生都得到了相应的东西作奖品。这样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用英语提供帮助和如何描述事物,学生们也在教师创设的自由宽松的气氛中学习运用语言的无穷乐趣,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也在这些“似教非教”过程中体现了出来。
二、在拼读新单词时,首先要求学生试拼读,然后再跟老师拼读。这样学生一下就可以找出自己拼读方面的失
误。经过比较之后自己纠正过来,往往印象深刻。
三、在分析难句时,不要教师一味地讲解,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下面例句,许多学生一开始总感到茫然。
The increased resistance to colds comes from better skin circulation.
这时,教师可不断地提出问题,大家一起来分析:首先找主语。学生自然会去找名词,有的学生认为是“colds”,这就需要接着问“to”在这里是什么词性,“come”加“s”说明什么。这时学生会清楚“to colds”是介词短语,不能作主语,它和“increased”一样,在句中作“resistance”的定语,主语当然就是“resistance”。接着请学生译成汉语:对感冒的增强了的抵抗力来自于良好的皮下循环。教师将它汉化成:对感冒抗力的增强来自于良好的皮肤循环。并指出英文句子的主语是“抵抗力”。
又如:People who are used to taking drugs or mdeicine when they are ill find the idea of accupuncture strange.
对这句话,大多数学生往往搞不清“when...”这个从句是修饰哪个词,所以怎么也译不通。这时教师应先讲be used to的用法以及与used to的区别,然后提问:1、请找主语——people;2、who引起的定语从句应划至何处?这是大多数学生容易糊涂的地方,他们往往不把when引起的从句包含进去。这时教师不急于解释,可继续往后;3、找谓语——find;4、找宾语——theindea(of acupuncture);5、strange这个词起什么作用?部分学生不很清楚。这就需要提醒;如果去掉strange,原话会是什么意思?“习惯于吃药的人们发现了针刺疗法这个主意”,这是不合原意的。因此,学生明白了,strange应当是宾补。最后反过来问;6、when引起的从句修饰哪个动词?许多学生答:“find”。那么可以反问:人们生病的时候觉得它不可思议,难道不生病时就可以理解了吗?学生会自己更正,应当是修饰are used to的,然后请一位学生完整地把这句话译出来:“生病的时候习惯于吃药的人们觉得针刺疗法很奇怪。”这样一步一步提问,使学生对原句的理解逐步深入,他们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经过对问题的分析,就会觉得原来很复杂的东西已变得简单明了。把这句话汉化成:“生病时惯于吃药的人们觉得针刺疗法不可思议。”这就通顺,合于汉语习惯了,也就译得准确了。选词意“很奇怪”是不当的。
四、在学习新的语法知识方面也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而且要尽量使语法这个比较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味性。
如在讲过去分词与现在分词的区别时,先请学生记住从两个方面来区别:从语态上看,现在分词具有主动意义,过去分词具有被动意义;从时间上看,现在分词具有正在进行的意义,过去分词具有已经完成的意义,然后举例说明,接着马上问:“Is my explananation confusing?”如回答:“No”,再问:“Are you confused?”如回答:“No”,说明学生搞懂了。如果相反,则立即以这两个问题为例,再讲解。然后请学生填词:“English is very(interest). I am——(interest)in English。”答对后,请译:the boiling water(沸腾的水)。问:“Can you put your hand in?”(不能,正开着呢!)。the boiled water(开了的水),问:“Can you put your hand in now?”有人答:“Yes”,也有人答:“No”。这时教师告诉他们答案都正确,但是要小心:这水开过了,也许还烫着呢,也许早凉了。如果再问:“Are you still confused?”得到的回答一般都会是“No”。
五、在背诵课文方面则教师要在学生参与下,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熟悉课文。1.就课文提问。可由教师问学生,也可分小组互相提问,尤其是由学生向教师提问,这样学生必须自己熟悉课文,还要掌握用英语提问的能力;2.教师说前半句,学生接着说后半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句型,记忆情节;3.让学生听。要求学生看书,教师正确地背诵一遍,第二遍则在一些学生容易错漏的地方,有意出错,请全班找错。这既能锻炼学生的听力,又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然后教师再示范背诵一遍,最后请学生自己背就不很困难了。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围绕课堂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着重策划这堂课应该进行一些什么样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以达到双向交流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达标率。
关键词:双向交流 学生参与 教学过程
在整个教学中,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害羞的心理,要求学生在发言或答问时声音要大,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又能锻炼全班同学的听力和分析能力。一个人在发言时,全班动耳、动脑、动口,要求全班同学用“Yes”或“No”给予发言的同学以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进行师生双向交流的:
一、课堂双向交流活动要从头抓起
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以“用英语唠家常”的方式来引出每堂课的新知识点。并通過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理解语言,掌握语言和运用语言。例如有一次我在复习教材Junior one of China 中的Could you do me a favor, please?时,我抱了个看似十分沉重的大纸板箱对学生说:“The box is heavy. Who can help me?”许多学生都举手要来帮我拿,于是我转对一个同学问他:“Could you do me a favor?”他接过箱子便说:“Certainly.”(这些正是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我又借机问学生:“What is in the box, do you know?”学生便好奇地猜起了箱子里面是什么。我如同变魔术般从这个大箱子里拿出了足球、小盒子、茶杯、娃娃、彩蛋、水果等东西,每个学生分别描述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凡是猜中箱子中物品的学生都得到了相应的东西作奖品。这样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用英语提供帮助和如何描述事物,学生们也在教师创设的自由宽松的气氛中学习运用语言的无穷乐趣,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也在这些“似教非教”过程中体现了出来。
二、在拼读新单词时,首先要求学生试拼读,然后再跟老师拼读。这样学生一下就可以找出自己拼读方面的失
误。经过比较之后自己纠正过来,往往印象深刻。
三、在分析难句时,不要教师一味地讲解,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下面例句,许多学生一开始总感到茫然。
The increased resistance to colds comes from better skin circulation.
这时,教师可不断地提出问题,大家一起来分析:首先找主语。学生自然会去找名词,有的学生认为是“colds”,这就需要接着问“to”在这里是什么词性,“come”加“s”说明什么。这时学生会清楚“to colds”是介词短语,不能作主语,它和“increased”一样,在句中作“resistance”的定语,主语当然就是“resistance”。接着请学生译成汉语:对感冒的增强了的抵抗力来自于良好的皮下循环。教师将它汉化成:对感冒抗力的增强来自于良好的皮肤循环。并指出英文句子的主语是“抵抗力”。
又如:People who are used to taking drugs or mdeicine when they are ill find the idea of accupuncture strange.
对这句话,大多数学生往往搞不清“when...”这个从句是修饰哪个词,所以怎么也译不通。这时教师应先讲be used to的用法以及与used to的区别,然后提问:1、请找主语——people;2、who引起的定语从句应划至何处?这是大多数学生容易糊涂的地方,他们往往不把when引起的从句包含进去。这时教师不急于解释,可继续往后;3、找谓语——find;4、找宾语——theindea(of acupuncture);5、strange这个词起什么作用?部分学生不很清楚。这就需要提醒;如果去掉strange,原话会是什么意思?“习惯于吃药的人们发现了针刺疗法这个主意”,这是不合原意的。因此,学生明白了,strange应当是宾补。最后反过来问;6、when引起的从句修饰哪个动词?许多学生答:“find”。那么可以反问:人们生病的时候觉得它不可思议,难道不生病时就可以理解了吗?学生会自己更正,应当是修饰are used to的,然后请一位学生完整地把这句话译出来:“生病的时候习惯于吃药的人们觉得针刺疗法很奇怪。”这样一步一步提问,使学生对原句的理解逐步深入,他们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经过对问题的分析,就会觉得原来很复杂的东西已变得简单明了。把这句话汉化成:“生病时惯于吃药的人们觉得针刺疗法不可思议。”这就通顺,合于汉语习惯了,也就译得准确了。选词意“很奇怪”是不当的。
四、在学习新的语法知识方面也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而且要尽量使语法这个比较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味性。
如在讲过去分词与现在分词的区别时,先请学生记住从两个方面来区别:从语态上看,现在分词具有主动意义,过去分词具有被动意义;从时间上看,现在分词具有正在进行的意义,过去分词具有已经完成的意义,然后举例说明,接着马上问:“Is my explananation confusing?”如回答:“No”,再问:“Are you confused?”如回答:“No”,说明学生搞懂了。如果相反,则立即以这两个问题为例,再讲解。然后请学生填词:“English is very(interest). I am——(interest)in English。”答对后,请译:the boiling water(沸腾的水)。问:“Can you put your hand in?”(不能,正开着呢!)。the boiled water(开了的水),问:“Can you put your hand in now?”有人答:“Yes”,也有人答:“No”。这时教师告诉他们答案都正确,但是要小心:这水开过了,也许还烫着呢,也许早凉了。如果再问:“Are you still confused?”得到的回答一般都会是“No”。
五、在背诵课文方面则教师要在学生参与下,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熟悉课文。1.就课文提问。可由教师问学生,也可分小组互相提问,尤其是由学生向教师提问,这样学生必须自己熟悉课文,还要掌握用英语提问的能力;2.教师说前半句,学生接着说后半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句型,记忆情节;3.让学生听。要求学生看书,教师正确地背诵一遍,第二遍则在一些学生容易错漏的地方,有意出错,请全班找错。这既能锻炼学生的听力,又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然后教师再示范背诵一遍,最后请学生自己背就不很困难了。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围绕课堂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着重策划这堂课应该进行一些什么样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以达到双向交流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达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