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IT人来说,李一男是一个传奇。与这个传奇纠缠在一起的,是华为、港湾网络、百度,这些赫赫有名的企业。
10年前,27岁的李一男已经是华为主管技术开发的副总裁。8年前,他带着价值1000万的设备和部分华为的顶尖研发和销售人员出走自主创业。4年前,港湾网络被华为收购,李一男回归华为。现在,他再次弃华为而投百度,业界一片哗然。
创业、收购、跳槽……十年沉浮,他几乎经历了这个时代IT创业者可能会经历到的一切。当我们把他十年走过的路梳理出来时,看到的是一个技术性精英深深浅浅的脚步,是一个性格决定命运的典型。无论是失败,还是辉煌,但愿都能给那些怀揣创业梦想的IT人一点启示。
李一男简历
出生年份:1970年
籍贯:湖南
毕业院校:华中理工大学
现任职务:百度CTO(首席技术官)
工作经历:1992年 进入华为实习。
1993年6月 毕业后加入华为,半个月后升任主任工程师,半年后升任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两年后被提拔为华为公司总工程师和中央研究部总裁,27岁坐上了华为公司的副总裁宝座。
2000年 离开华为创办港湾网络。
2006年6月 华为收购港湾网络,李一男回到华为,任首席电信科学家、副总裁。
2008年10月 百度任命李一男为百度公司CTO。
少年得志
一个词语来形容十年前的李一男,恐怕绝大部分人都会用到“少年得志”这个成语,毕竟当时身为华为副总裁的他,年仅27岁!
如果从李一男的履历上来看,他的确当得起“少年得志”四个字——
15岁考入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
22岁时,还在读研究生二年级的李一男以实习生身份加入华为;
23岁担任华为历史上最重要的产品“万门交换机”的研发负责人;
27岁成为华为负责产品研发的常务副总裁兼中央研究部总裁。
此后的三年里,华为从一家只有单一产品的电信设备供应商发展成拥有交换机、光传输、移动通信、业务软件等全系列产品的全能技术公司,作为华为技术攻坚团队里的一名“悍将”,李一男更是功不可没。也正是由于对技术的超敏感和驾驭能力,李一男很快成了华为的技术“大脑”,也成为了华为总裁任正非最倚重的智囊,地位仅次于任正非和华为董事长孙亚芳,自然也就成为了传说中的任正非接班人。李一男,这位华为的第三号人物,职业生涯可谓顺风顺水,一路高歌。
然而,在大部分华为人的眼里,十年前的李一男却是一个技术天才和处事弱智的奇怪混合体。从来没有人会质疑他对技术问题近乎天才般的把握。直到现在,IT业界还流传着一段关于李一男技术天分的“八卦”。某次,华为一位工程师要向客户做技术汇报,邀请李一男去参加。工作繁忙的李一男并未看过相关技术资料,完全不了解这项技术的细节。仅仅是从一楼去往二楼会议室路上的几分钟时间里听取了部下的简略汇报。然而,进入会议室后,他竟然非常精确地将这项技术的关键点描述得清清楚楚。
但是,平步青云的得志少年总是容易表现出骄傲和不懂人情世故,再加上李一男与任正非“亦师亦父”的关系,令他的一切都深深地打上了任正非的烙印,包括众所周知的坏脾气。据华为员工回忆,李一男骂人的狠劲儿不在任正非之下,而且他对手下很少有好脸色,就连对其他副总也是态度粗暴。然而,李一男毕竟不是任正非。任正非的坏脾气在外人看来是企业领袖的霸气,李一男的坏脾气却导致了他与诸位高管交恶,在华为的人际关系一塌糊涂。
一位曾在华为人力资源部门担任过领导职务的人这样评价十年前的李一男:“他的确是个技术天才,但在与同事相处的过程中却处处左支右绌。如果是在其他公司,李一男肯定会被排挤出去。”
出走华为的“少帅”
尽管李一男在华为人际关系恶化,但由于任正非的格外赏识,华为提供给李一男的舞台不可谓不大。然而,就在所有人认为这位华为“少帅”前途一片光明之时,2000年,李一男却突然从华为辞职创立了“港湾网络”。
对于李一男这次“叛变”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1998年任正非将李一男从中央研究部调到市场部下的产品部,希望他走向市场经受磨练以便往后负起更重要的担子,李一男却认为任正非不重用自己而生离去之心;也有人说这是华为当年鼓励内部创业而产生的一个极端化例子;还有人觉得这不过是李一男的技术开发思路与任正非产生分歧,从而分道扬镳自己创业;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任、李二人唱的一出“双簧”,目的只是利用“港湾网络”替华为扫清障碍。
但无论如何,华为“少帅”李一男在2000年底改旗易帜、另立门户了。同时,他带走了在华为的股权结算——价值1000多万元的设备,还带走了一批顶尖的研发人员,以及完全克隆自华为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模式。2000年12月27日,在任正非为李一男举办的欢送会上,李一男不仅宣读了自己的创业声明,还承诺为华为产品做代理而不与华为进行“同业竞争”,并信誓旦旦要帮华为开拓数据市场。
然而,野心勃勃的李一男并没有信守承诺。不到半年,“港湾网络”就推出了自己的路由器和交换机,接下来,李一男又将DSLAM(数字用户线路接入复用器)作为“杀手锏”推向市场,而此时华为还没有相应的产品。一时间,“港湾网络”的产品红遍大江南北。随后,通过自主研发和收购,“港湾网络”很快就拥有了从电信到企业级全系列的产品线,彻底从华为的代理商变身为竞争对手。
接着,李一男学着华为“挖人”的手法,利用高薪和期权从华为挖来大批研发精英;他从风险投资商那里得到将近1亿美元的资金;他还踌躇满志地杀入高端路由器、光网络等新领域。通信业界自然也是一片赞叹:在数据通信领域,“港湾网络”要领先华为至少半年。那段时期,可谓“港湾网络”的黄金时期,李一男也走向了他创业的顶峰。
但是任正非绝不可能坐看李一男在通信市场呼风唤雨,他开始对这位昔日的爱将痛下杀手。为了对付“港湾网络”,华为专门成立了“打港办”,在每个地区、每个客户、每个订单上与“港湾网络”展开了你死我活的争夺。只要“港湾网络”参加运营商的设备招标,华为马上降价,宁可赔钱也绝不能让“港湾网络”中标。
与此同时,李一男技术天才与处事弱智的矛盾再次暴露出来:长期以来的独断专行使得他与投资人的关系日趋紧张;他对于下属之间的关系无法掌握好平衡,各部门各行其是、内斗不断;他对华为出身员工的盲目重用使得非华为出身员工的积极性很受打击;他对公司内部管理的疏忽使得公司产生了几千万元说不清道不明的坏账……
最后,在投标失利、现金流枯竭、上市无望,与西门子通信的收购意向又被华为硬生生拆散之后,已经撑不下去的投资人毅然“废黜”了李一男,将“港湾网络”的大部分资产出售给了华为。2006年6月6日,“港湾网络”与华为联合宣布,就“港湾网络”转让部分资产、业务及部分人员给华为达成意向协议书并签署谅解备忘录。
随后,李一男在给全体员工的内部邮件中写道:“公司在发 展中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由于管理层,尤其是我本人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欠缺,导致在公司战略的制定和内部的管理上都存在很多不足,对此我感到深深的自责。”无疑,这是向来倔强高傲的李一男在以少见的谦虚与内疚,宣告自己创业失败。
回归华为
2006年9月,李一男随着曾带给自己无限荣耀最终又一败涂地的“港湾网络”回到了华为。因为华为收购“港湾网络”的先决条件就是李一男必须回到华为,并专门为其设置“首席科学家”一职,工号:59056。
但是,一个以狼为图腾的企业是不会轻易原谅一名叛将的。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华为一定要让李一男回归也并不是为了重用他,而是将他作为典型的反面教材震慑那些蠢蠢欲动企图自己创业的员工。于是,李一男重新回到华为上班的第一天,他的办公室外就聚集了一拨又一拨来参观的华为员工。最后他不胜其扰,将办公室的玻璃换成了不透明的毛玻璃。
在这样一种近乎耻辱的公开示众之下,一贯骄傲的李一男却不能选择离开。因为,据说华为收购港湾的时候,为了保证港湾员工的利益,李一男被迫签下了“卖身契”,必须为华为效力若干年。
回归华为两年来,李一男头顶着“首席科学家”的虚职,华为的员工却很少能在总部的办公室里看到他的身影,更没听说他参与过某些重大项目的决策。其间,关于他将再度离开华为创业的流言传了一遍又一遍,但他更多的时间却是在面壁思过,独自待在那个被遗忘的角落。一个年富力强的技术精英,身处瞬息万变的IT业,却如此硬生生地被“雪藏”两年,而且还将继续“雪藏”下去。叛变的“少帅”一旦回归,软禁似乎是惟一的结局。
众里寻他签“百度”
2008年10月6日,百度官方宣布,董事会正式任命李一男为百度CTO,直接向李彦宏汇报,百度首席科学家张威廉、产品副总裁俞军、高级技术总监郭眈、高级技术总监崔珊珊,向李一男汇报。
消息一出,淡出了两年之久的李一男再度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然而,让人们惊诧的是,这次他既没有选择自主创业,也没有选择通信行业,而是选择不曾涉足过的互联网。质疑之声自然不绝于耳。
百度首席科学家张威廉替李一男辩解道,从技术角度考虑,基于PC的互联网和基于手机的互联网从道理上来讲是一样的,百度虽然在互联网领域拥有大量人才,但同时更需要李一男这样的电信领域内的技术天才,才能把百度的互联网技术完整平移到电信网络当中。
也有熟悉李一男的人士分析,李一男之前的定位,正是互联网基础技术设备的提供商,这种独特的视角让李一男对全球互联网的走向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甚至前瞻性思索,而百度正好提供了这种实践机会。
另外,我们也看到,随着百度的竞争对手Google正式发布Android操作系统,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突破口进入手机行业。那么,目前还不具备相应技术的百度迫切需要通信行业出身的李一男将公司带到新的高度。同时,李一男也能从中谋划到人生的另一次飞跃。
性格决定命运
从意气风华的华为“少帅”到踌躇满志的创业者;从无奈回归华为到改换门庭、从头再来。李一男总是以“骄傲的理想主义者”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不过,很多人认为,李一男创业的失败,并非是理想在现实面前的挫败,而是他性格的缺陷决定了他无法成为创业领袖。
没有人能否认李一男是个技术天才,但是,他也有着几乎所有技术精英都有的性格缺陷:我行我素,狂傲偏执,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又不愿与人交往。
十年前的李一男就已经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和粗暴待人的态度,是因为任正非对他格外赏识和特殊宠爱,他的“怪脾气”才没有成为他职业路上的绊脚石,从而在华为平步青云。一旦离开了华为,李一男低下的人际交往能力就成了他创业的死穴,比如在与华为“斗法”时明显处于劣势,他却不懂得张口向故人做任何讨价还价;比如在与投资人打交道时,他既不与他们沟通又一意孤行。这样性格的李一男,注定了只能做一名技术攻坚的骨干,而无法成为任正非那样统帅千军万马的领袖。
其实,不仅是李一男,在他身后,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典型性中国式工科教育培养出来的技术天才,他们都拥有李一男式的技术眼光,也拥有李一男式的性格缺陷。这些人若要成为成功的创业者,最需要补习的,不是技术,而是技术以外的管理手段,以及纵横捭阖、长袖善舞的手腕。
10年前,27岁的李一男已经是华为主管技术开发的副总裁。8年前,他带着价值1000万的设备和部分华为的顶尖研发和销售人员出走自主创业。4年前,港湾网络被华为收购,李一男回归华为。现在,他再次弃华为而投百度,业界一片哗然。
创业、收购、跳槽……十年沉浮,他几乎经历了这个时代IT创业者可能会经历到的一切。当我们把他十年走过的路梳理出来时,看到的是一个技术性精英深深浅浅的脚步,是一个性格决定命运的典型。无论是失败,还是辉煌,但愿都能给那些怀揣创业梦想的IT人一点启示。
李一男简历
出生年份:1970年
籍贯:湖南
毕业院校:华中理工大学
现任职务:百度CTO(首席技术官)
工作经历:1992年 进入华为实习。
1993年6月 毕业后加入华为,半个月后升任主任工程师,半年后升任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两年后被提拔为华为公司总工程师和中央研究部总裁,27岁坐上了华为公司的副总裁宝座。
2000年 离开华为创办港湾网络。
2006年6月 华为收购港湾网络,李一男回到华为,任首席电信科学家、副总裁。
2008年10月 百度任命李一男为百度公司CTO。
少年得志
一个词语来形容十年前的李一男,恐怕绝大部分人都会用到“少年得志”这个成语,毕竟当时身为华为副总裁的他,年仅27岁!
如果从李一男的履历上来看,他的确当得起“少年得志”四个字——
15岁考入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
22岁时,还在读研究生二年级的李一男以实习生身份加入华为;
23岁担任华为历史上最重要的产品“万门交换机”的研发负责人;
27岁成为华为负责产品研发的常务副总裁兼中央研究部总裁。
此后的三年里,华为从一家只有单一产品的电信设备供应商发展成拥有交换机、光传输、移动通信、业务软件等全系列产品的全能技术公司,作为华为技术攻坚团队里的一名“悍将”,李一男更是功不可没。也正是由于对技术的超敏感和驾驭能力,李一男很快成了华为的技术“大脑”,也成为了华为总裁任正非最倚重的智囊,地位仅次于任正非和华为董事长孙亚芳,自然也就成为了传说中的任正非接班人。李一男,这位华为的第三号人物,职业生涯可谓顺风顺水,一路高歌。
然而,在大部分华为人的眼里,十年前的李一男却是一个技术天才和处事弱智的奇怪混合体。从来没有人会质疑他对技术问题近乎天才般的把握。直到现在,IT业界还流传着一段关于李一男技术天分的“八卦”。某次,华为一位工程师要向客户做技术汇报,邀请李一男去参加。工作繁忙的李一男并未看过相关技术资料,完全不了解这项技术的细节。仅仅是从一楼去往二楼会议室路上的几分钟时间里听取了部下的简略汇报。然而,进入会议室后,他竟然非常精确地将这项技术的关键点描述得清清楚楚。
但是,平步青云的得志少年总是容易表现出骄傲和不懂人情世故,再加上李一男与任正非“亦师亦父”的关系,令他的一切都深深地打上了任正非的烙印,包括众所周知的坏脾气。据华为员工回忆,李一男骂人的狠劲儿不在任正非之下,而且他对手下很少有好脸色,就连对其他副总也是态度粗暴。然而,李一男毕竟不是任正非。任正非的坏脾气在外人看来是企业领袖的霸气,李一男的坏脾气却导致了他与诸位高管交恶,在华为的人际关系一塌糊涂。
一位曾在华为人力资源部门担任过领导职务的人这样评价十年前的李一男:“他的确是个技术天才,但在与同事相处的过程中却处处左支右绌。如果是在其他公司,李一男肯定会被排挤出去。”
出走华为的“少帅”
尽管李一男在华为人际关系恶化,但由于任正非的格外赏识,华为提供给李一男的舞台不可谓不大。然而,就在所有人认为这位华为“少帅”前途一片光明之时,2000年,李一男却突然从华为辞职创立了“港湾网络”。
对于李一男这次“叛变”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1998年任正非将李一男从中央研究部调到市场部下的产品部,希望他走向市场经受磨练以便往后负起更重要的担子,李一男却认为任正非不重用自己而生离去之心;也有人说这是华为当年鼓励内部创业而产生的一个极端化例子;还有人觉得这不过是李一男的技术开发思路与任正非产生分歧,从而分道扬镳自己创业;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任、李二人唱的一出“双簧”,目的只是利用“港湾网络”替华为扫清障碍。
但无论如何,华为“少帅”李一男在2000年底改旗易帜、另立门户了。同时,他带走了在华为的股权结算——价值1000多万元的设备,还带走了一批顶尖的研发人员,以及完全克隆自华为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模式。2000年12月27日,在任正非为李一男举办的欢送会上,李一男不仅宣读了自己的创业声明,还承诺为华为产品做代理而不与华为进行“同业竞争”,并信誓旦旦要帮华为开拓数据市场。
然而,野心勃勃的李一男并没有信守承诺。不到半年,“港湾网络”就推出了自己的路由器和交换机,接下来,李一男又将DSLAM(数字用户线路接入复用器)作为“杀手锏”推向市场,而此时华为还没有相应的产品。一时间,“港湾网络”的产品红遍大江南北。随后,通过自主研发和收购,“港湾网络”很快就拥有了从电信到企业级全系列的产品线,彻底从华为的代理商变身为竞争对手。
接着,李一男学着华为“挖人”的手法,利用高薪和期权从华为挖来大批研发精英;他从风险投资商那里得到将近1亿美元的资金;他还踌躇满志地杀入高端路由器、光网络等新领域。通信业界自然也是一片赞叹:在数据通信领域,“港湾网络”要领先华为至少半年。那段时期,可谓“港湾网络”的黄金时期,李一男也走向了他创业的顶峰。
但是任正非绝不可能坐看李一男在通信市场呼风唤雨,他开始对这位昔日的爱将痛下杀手。为了对付“港湾网络”,华为专门成立了“打港办”,在每个地区、每个客户、每个订单上与“港湾网络”展开了你死我活的争夺。只要“港湾网络”参加运营商的设备招标,华为马上降价,宁可赔钱也绝不能让“港湾网络”中标。
与此同时,李一男技术天才与处事弱智的矛盾再次暴露出来:长期以来的独断专行使得他与投资人的关系日趋紧张;他对于下属之间的关系无法掌握好平衡,各部门各行其是、内斗不断;他对华为出身员工的盲目重用使得非华为出身员工的积极性很受打击;他对公司内部管理的疏忽使得公司产生了几千万元说不清道不明的坏账……
最后,在投标失利、现金流枯竭、上市无望,与西门子通信的收购意向又被华为硬生生拆散之后,已经撑不下去的投资人毅然“废黜”了李一男,将“港湾网络”的大部分资产出售给了华为。2006年6月6日,“港湾网络”与华为联合宣布,就“港湾网络”转让部分资产、业务及部分人员给华为达成意向协议书并签署谅解备忘录。
随后,李一男在给全体员工的内部邮件中写道:“公司在发 展中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由于管理层,尤其是我本人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欠缺,导致在公司战略的制定和内部的管理上都存在很多不足,对此我感到深深的自责。”无疑,这是向来倔强高傲的李一男在以少见的谦虚与内疚,宣告自己创业失败。
回归华为
2006年9月,李一男随着曾带给自己无限荣耀最终又一败涂地的“港湾网络”回到了华为。因为华为收购“港湾网络”的先决条件就是李一男必须回到华为,并专门为其设置“首席科学家”一职,工号:59056。
但是,一个以狼为图腾的企业是不会轻易原谅一名叛将的。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华为一定要让李一男回归也并不是为了重用他,而是将他作为典型的反面教材震慑那些蠢蠢欲动企图自己创业的员工。于是,李一男重新回到华为上班的第一天,他的办公室外就聚集了一拨又一拨来参观的华为员工。最后他不胜其扰,将办公室的玻璃换成了不透明的毛玻璃。
在这样一种近乎耻辱的公开示众之下,一贯骄傲的李一男却不能选择离开。因为,据说华为收购港湾的时候,为了保证港湾员工的利益,李一男被迫签下了“卖身契”,必须为华为效力若干年。
回归华为两年来,李一男头顶着“首席科学家”的虚职,华为的员工却很少能在总部的办公室里看到他的身影,更没听说他参与过某些重大项目的决策。其间,关于他将再度离开华为创业的流言传了一遍又一遍,但他更多的时间却是在面壁思过,独自待在那个被遗忘的角落。一个年富力强的技术精英,身处瞬息万变的IT业,却如此硬生生地被“雪藏”两年,而且还将继续“雪藏”下去。叛变的“少帅”一旦回归,软禁似乎是惟一的结局。
众里寻他签“百度”
2008年10月6日,百度官方宣布,董事会正式任命李一男为百度CTO,直接向李彦宏汇报,百度首席科学家张威廉、产品副总裁俞军、高级技术总监郭眈、高级技术总监崔珊珊,向李一男汇报。
消息一出,淡出了两年之久的李一男再度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然而,让人们惊诧的是,这次他既没有选择自主创业,也没有选择通信行业,而是选择不曾涉足过的互联网。质疑之声自然不绝于耳。
百度首席科学家张威廉替李一男辩解道,从技术角度考虑,基于PC的互联网和基于手机的互联网从道理上来讲是一样的,百度虽然在互联网领域拥有大量人才,但同时更需要李一男这样的电信领域内的技术天才,才能把百度的互联网技术完整平移到电信网络当中。
也有熟悉李一男的人士分析,李一男之前的定位,正是互联网基础技术设备的提供商,这种独特的视角让李一男对全球互联网的走向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甚至前瞻性思索,而百度正好提供了这种实践机会。
另外,我们也看到,随着百度的竞争对手Google正式发布Android操作系统,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突破口进入手机行业。那么,目前还不具备相应技术的百度迫切需要通信行业出身的李一男将公司带到新的高度。同时,李一男也能从中谋划到人生的另一次飞跃。
性格决定命运
从意气风华的华为“少帅”到踌躇满志的创业者;从无奈回归华为到改换门庭、从头再来。李一男总是以“骄傲的理想主义者”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不过,很多人认为,李一男创业的失败,并非是理想在现实面前的挫败,而是他性格的缺陷决定了他无法成为创业领袖。
没有人能否认李一男是个技术天才,但是,他也有着几乎所有技术精英都有的性格缺陷:我行我素,狂傲偏执,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又不愿与人交往。
十年前的李一男就已经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和粗暴待人的态度,是因为任正非对他格外赏识和特殊宠爱,他的“怪脾气”才没有成为他职业路上的绊脚石,从而在华为平步青云。一旦离开了华为,李一男低下的人际交往能力就成了他创业的死穴,比如在与华为“斗法”时明显处于劣势,他却不懂得张口向故人做任何讨价还价;比如在与投资人打交道时,他既不与他们沟通又一意孤行。这样性格的李一男,注定了只能做一名技术攻坚的骨干,而无法成为任正非那样统帅千军万马的领袖。
其实,不仅是李一男,在他身后,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典型性中国式工科教育培养出来的技术天才,他们都拥有李一男式的技术眼光,也拥有李一男式的性格缺陷。这些人若要成为成功的创业者,最需要补习的,不是技术,而是技术以外的管理手段,以及纵横捭阖、长袖善舞的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