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前后脑电活动的变化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c542023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前后脑电活动的变化。

方法

对2009年3月至2016年3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4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共计46次的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术的过程进行脑功能监测,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胆红素脑病组和非胆红素脑病组,其中胆红素脑病组19例,男11例,女8例;非胆红素脑病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分析并比较振幅整合脑电图的改变,包括背景活动、睡眠–觉醒周期(SWC)及痫性放电的变化。

结果

4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共46次换血,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换血前为(524.90±110.96)μmol/L,换血后下降至(245.62±78.97)μmol/L,总胆红素的换出率为53.2%;非结合胆红素水平在换血前为(486.16±90.39)μmol/L,换血后为(222.19±79.49)μmol/L,非结合胆红素的换出率为54.3%。换血前后脑电背景活动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P>0.05),且换血前后SWC及痫性放电变化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71,P>0.05;χ2=0.30,P>0.05);胆红素脑病组背景活动在换血后抑制与非胆红素脑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P=0.042),而2组SWC、痫性放电改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P>0.05; χ2=2.07,P>0.05)。

结论

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安全有效,且对脑电活动无显著影响,但胆红素脑病患儿在换血过程中的脑电背景活动抑制较非胆红素脑病显著。

其他文献
国际抗癫痫联盟将难治性癫痫定义为经2种耐受性好的抗癫痫药物单药或联合使用后,患者没有达到无发作。难治性癫痫往往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甚至寻求其他的治疗方案(生酮饮食、外科治疗等)。因此,掌握难治性癫痫的概念,同时熟悉各种治疗的优缺点,对于减少患儿的发作、改善认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对其他抗癫痫药物(AEDs)治疗失败伴癫痫性痉挛的癫痫性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8例具备痉挛发作表现并经视频脑电图或动态脑电图证实为癫痫性痉挛发作的患儿,经2种及2种以上AEDs治疗无效或失败后,先予大剂量维生素B6排除维生素B6依赖症,再予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5 d并口服泼尼松维持治疗8~12周,在应用甲泼尼龙基础上对其原有AEDs进行调整,在甲泼尼龙冲击后1周、1个月、3个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高位肛门闭锁肛门成形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儿科研究所2008年12月至2015年10月由同一医师主刀完成的60例腹腔镜辅助下高位肛门闭锁肛门成形术的相关临床资料。按手术实施的顺序(即时间顺序),将所收集到的符合标准的病例分为4组,每组15例。对比各组之间的临床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中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患儿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A组手术平均时间
癫痫是儿科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之一,随着学科的发展与协作,癫痫的诊断、分类与处理日臻完善,并逐步与国际接轨,但对于癫痫患儿共患精神行为障碍的临床意义认识还很不充分,诊断和干预经常不够及时和完善,影响患儿的远期预后。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儿和家庭的生活质量,及时诊断和规范化治疗对于改善患儿的远期预后非常重要。现就癫痫共患ADHD的可能机制、疾病特点、规范化的诊断和处理
本指南由美国超声医学协会发表,旨在指导超声医师对前囟未闭的新生儿及婴儿进行颅脑超声检查。临床医师应把握检查指征,获取必要的颅脑信息,按指南要求的检查内容将最大限度地提高超声对新生儿和婴儿颅脑异常的检出率。
目的探讨近5年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常见病原菌,并通过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头颅MRI评估其急性期脑功能。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科收治的60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病原学培养结果分为无乳链球菌组(14例)、大肠埃希菌组(10例)、其他阳性菌组(11例)及培养阴性组(25例),通过aEEG、BAEP及头颅MRI检查
目的探讨患大田原综合征(OS)和不典型儿童良性部分性癫痫(ABPE)2种不同癫痫性脑病的同胞兄弟的遗传学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同胞兄弟的临床资料,采用Sanger测序法分别检测突触融合蛋白1基因(STXBP1)及N–甲基D–天冬氨酸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基因(GRIN2A),对哥哥进一步采用靶向捕获二代测序技术检测癫痫相关基因。结果弟弟出生1个月起病,发作类型为局限
目的观察婴儿痉挛症(IS)患儿不同方案治疗无临床发作后痉挛发作复发的情况,分析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9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且痉挛发作获得缓解28 d以上的69例IS患儿为研究对象,随访患儿至痉挛发作复发,未复发者至少随访1年。通过文献复习选定可能影响IS复发的8个可能的影响因素:性别、起病年龄、病程、病因、脑电图高度失律类型、发育商、起效时间、治疗方案
目的探讨细菌溶解产物(OM-85BV)、1,25-二羟维生素D3 [1,25-(OH)2-VitD3]2种免疫调节剂对支气管哮喘(哮喘)小鼠呼吸道炎症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方法清洁级4~6周龄BALB/c小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8只。A组:对照组;B组:哮喘模型组;C组:1,25-(OH)2-VitD3干预组;D组:OM-85BV干预组;E组联合干预组。在实验第0–14天分别给予C、D
肠道微生物可通过免疫、内分泌、迷走神经和代谢产物等途径进行"微生物–肠–脑轴"中肠道微生物、肠道和大脑功能间的交流。肠道微生物的定植受围生因素、饮食营养、疾病、抗生素使用等多方面影响。婴幼儿期等肠道微生态构建关键时期的紊乱可影响大脑发育和功能,可能影响如孤独症谱系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调节肠道微生物正常生态平衡对大脑发育和行为、认知等大脑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仍需进一步临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