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说小学数学源于生活,并且也是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实中的小学数学教学极少与生活相联系,忽视了其情趣性。这样就使得小学生学习数学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伴随新课改的进程,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用生活的眼光来探索和学习数学,用数学规律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主动的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点,还数学以生活的本质,尤其对小学生而言,从小就培养数学的学以致用的意识和习惯,作用是不可估算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事物的认知充满了好奇心。就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知识,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就要将这门抽象科学与生活相联系来降低学习的难度。力求数学教学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并使两者融为一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不断感受到数学与周围世界的密切联系,明确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进而确定学习目标,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一、走进小学生生活,零距离教学
1、尊重小学生的想法。每个人都渴望被尊重,尤其是正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小学生。1+1=?在不同人的观念中,答案不是唯一的,不同的思考角度直接影响最后的结果,答案可能是2,可能是1,还可能是其他的.但是绝大多数的老师强制性的把答案定为2。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太多的为什么,而传统老师却采取老套方式固定孩子的思维,小学生的想法得不到尊重和认可。结果对数学充满疑惑,甚至讨厌学习数学。只有走进小学生的生活,尊重他们的种种想法,慢慢指导,让小学生欣然接受数学真理。
2、发挥小学生的想象空间。童年里的孩子都充满幻想,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和热爱,这是小孩的本性。我们应充分发挥他们的先天优势,引出简单的数学模型,鼓励他们思考创新,数学是门抽象学科,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大胆创新是必需的。小学生具备这种基本素质。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同时学习数学,会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二、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身边的数学尤为重要。紧扣教材,针对教材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选择加工问题情景,提出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假设和猜想,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对于创设的问题,由于学生想要解决,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对数学的兴趣就应运而生。
例如: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这一内容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凑整、取整"。比如276+98=?既可以276+98=276+100- 2,也可以276+98=274+(2+98),而對276-98=?既可以276- 98=276- 100+2,也可以276- 98=100- 98+176。这些都是与学生生活实际中的经验相联系的。妈妈买饮水机用了276元,买了一件衣服用了98元,问一共用了多少钱?如果衣服用了100元,就用了276+100,可衣服比100元少了2元,所以要276+100- 2;或者妈妈带了276元,买东西用了98元,还剩多少钱?妈妈可能会拿一张百元钞票,而留下176元,付了98元,应找回2元,所以有276- 98=100-98+176=178元。
三、兴趣化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生活化教学的主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部分的学生通过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高,他不仅主动的深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而且同时喜欢探讨相关知识,博览群书,遇到困难表现出顽强不屈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乐趣,让他对这个问题作出更大的努力,形成一个良心的循环之中。
数学课,因其源于生活,所以,减少机械化的程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老师的引导方式、教学方法、授课手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与老师的关系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此外,适当开展知识竞赛,调动学生好胜不服输的心理,教师及时肯定,鼓励,并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的表扬,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这一举措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五、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数学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例如,在讲授“利息”的知识点后,笔者安排了这样的课外作业“自己做一次小小会计员”,让学生去银行了解现在的利率,然后让他们把积攒的零用钱存起来,怎样存最合算?这样的作业学生极有兴趣。在这一系列的调查、分析、计算、反复比较的实践中,学生对利率、利息这一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而且此次活动.还可以是对学生不乱花钱的思想教育,实现教知识和育人的统一。这样联系实际的教学,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
可以说,学生是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只有数学源于生活,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到世事洞明皆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喜爱数学,从思维上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生活中的“数学人”。
参考文献
[1] 顾文会.让小学数学教学根植于学生生活[J].學生之友:小学版(下),2011(08).
[2] 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课程教材研究所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J].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47).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事物的认知充满了好奇心。就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知识,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就要将这门抽象科学与生活相联系来降低学习的难度。力求数学教学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并使两者融为一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不断感受到数学与周围世界的密切联系,明确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进而确定学习目标,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一、走进小学生生活,零距离教学
1、尊重小学生的想法。每个人都渴望被尊重,尤其是正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小学生。1+1=?在不同人的观念中,答案不是唯一的,不同的思考角度直接影响最后的结果,答案可能是2,可能是1,还可能是其他的.但是绝大多数的老师强制性的把答案定为2。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太多的为什么,而传统老师却采取老套方式固定孩子的思维,小学生的想法得不到尊重和认可。结果对数学充满疑惑,甚至讨厌学习数学。只有走进小学生的生活,尊重他们的种种想法,慢慢指导,让小学生欣然接受数学真理。
2、发挥小学生的想象空间。童年里的孩子都充满幻想,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和热爱,这是小孩的本性。我们应充分发挥他们的先天优势,引出简单的数学模型,鼓励他们思考创新,数学是门抽象学科,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大胆创新是必需的。小学生具备这种基本素质。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同时学习数学,会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二、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身边的数学尤为重要。紧扣教材,针对教材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选择加工问题情景,提出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假设和猜想,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对于创设的问题,由于学生想要解决,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对数学的兴趣就应运而生。
例如: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这一内容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凑整、取整"。比如276+98=?既可以276+98=276+100- 2,也可以276+98=274+(2+98),而對276-98=?既可以276- 98=276- 100+2,也可以276- 98=100- 98+176。这些都是与学生生活实际中的经验相联系的。妈妈买饮水机用了276元,买了一件衣服用了98元,问一共用了多少钱?如果衣服用了100元,就用了276+100,可衣服比100元少了2元,所以要276+100- 2;或者妈妈带了276元,买东西用了98元,还剩多少钱?妈妈可能会拿一张百元钞票,而留下176元,付了98元,应找回2元,所以有276- 98=100-98+176=178元。
三、兴趣化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生活化教学的主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部分的学生通过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高,他不仅主动的深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而且同时喜欢探讨相关知识,博览群书,遇到困难表现出顽强不屈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乐趣,让他对这个问题作出更大的努力,形成一个良心的循环之中。
数学课,因其源于生活,所以,减少机械化的程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老师的引导方式、教学方法、授课手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与老师的关系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此外,适当开展知识竞赛,调动学生好胜不服输的心理,教师及时肯定,鼓励,并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的表扬,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这一举措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五、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数学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例如,在讲授“利息”的知识点后,笔者安排了这样的课外作业“自己做一次小小会计员”,让学生去银行了解现在的利率,然后让他们把积攒的零用钱存起来,怎样存最合算?这样的作业学生极有兴趣。在这一系列的调查、分析、计算、反复比较的实践中,学生对利率、利息这一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而且此次活动.还可以是对学生不乱花钱的思想教育,实现教知识和育人的统一。这样联系实际的教学,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
可以说,学生是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只有数学源于生活,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到世事洞明皆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喜爱数学,从思维上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生活中的“数学人”。
参考文献
[1] 顾文会.让小学数学教学根植于学生生活[J].學生之友:小学版(下),2011(08).
[2] 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课程教材研究所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J].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