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秩序与英雄、世界格局的隐喻及思考
电影《英雄》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是导演以一个思想者的身份在思考“英雄”的世界,现实与影像的思索、较量……。片中主角是四个符号化的人物:残剑、飞雪、无名、如月,他们的名字只是个象征符号,秦王本人也没有了名字,片中他不叫赢政。他就叫“秦王”。
“《英雄》中的‘秦国’完全不是中国的象征,而是天下的全球秩序的表征”。纪录片《缘起》中张艺谋讨论:“中国武功的概念,讨论到一个侠客,他是不是武艺高强就可以……我觉得能传递这样的现实意义,希望观众看完以后,不只是一个很美丽的古装电影打来打去的,他如果想想,好像还有一个另外一个意思,也许跟我们今天的世界有一点点类似”。“《英雄》对新的世界格局进行隐喻式的表现,显示中国超越了自己的现代性的历史,已经开始以强者的意识观察世界”。而张艺谋也变成了人类命运的思考者。世界如何发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秩序?……
影片《英雄》的成功,使张艺谋在2002年的冬天再度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波及到世界各地。他以全球性战略家的眼光,以《英雄》的形式展现给全世界的观众,洞悉现代社会——在纪录片《缘起》中说:“我认为今天的世界。充满了战争的威胁……这样的一种人和人之间的这种敌意,我要消灭你,你要消灭我,……尤其是现在包括9.11事件以后,……我是一直在想,整个电影也希望它有一些现实意义,尽管我讲述的是一个古代的故事。好像大家看来很美,中国的功夫,很漂亮,但是跟今天没有任何关系,我自己觉得不满足,我自己拍电影都是希望有一定的意义,我们追求一定的意义,所以我想这部电影,可能大家都能接受的意义:就是我们讲的天下。我们讲的和平,是指全球的。”
而在纪录片《缘起》中,把张艺谋表现出无可质疑的大英雄,一个能力无限的超级英雄。《缘起》开头就表现张艺谋是个有力量的人、能力超强的人……,章子怡说:“只要导演在一起都是好的,没有人会紧张,没有人会恐慌。也没有人会说怎么办?只要导演在任何问题都能解决,……他是一个很有力量的人。”我想这正是充满力量的西北汉子——张艺谋,对事业、人类、社会的热爱与思考。使这部电影处处能够让我们强烈的感受到,这个影像背后导演的那个劲,那个血性的男人、时时刻刻在思索者的男人——张艺谋。不管是大家熟悉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还是今天的《英雄》,都是以一个思考者的眼光在洞悉着中国和世界,通过影像语言传达出他个人对人类的思考。
二、秩序与片中“大风”的隐喻
“风、大风”是片子有形的力量,再加上箭阵,大气得令人窒息,当然它也是“秩序”的一种表达方式,且极具有威慑力与震撼力。从今天世界的隐喻来看。很像现在的军演和政治压力。片中“大风”力量的可怕,不如说成是今天人类军事技术竞争的可怕。
第一次大风和箭阵出现主要想表现出秦国“秩序”的远征力量。无名讲述自己到赵国去求字。秦国大军的部队之所以百战百胜,除能征善战外。便在于弓强箭快,六国的箭都不及秦国的箭射得远。每到一处必例行放箭,试探敌情,威慑四方。随着将军的一声号响,将士们高举兵器,大声的呼喊“风!……,大风!……”。随后,万箭齐发,无坚不摧,给人很大的震撼力和威慑力。秦国是一个很有“力量”的国家,有“秩序”才能战无不胜。
第二次大风的出现是展示秦军内部“秩序力量”的齐心协力。秦王猜测无名和飞雪在秦军大营里面必有一战。在无名和飞雪的决战时将士们发出“风……大风!……”的助威声响,展示秦军将士们的团结及齐心协力,内部“秩序的力量”是坚不可摧的。同时也旨在为无名助威呐喊,尽快杀死刺客。取得胜利。加之箭和盾牌有机的敲击声,“秩序的力量”展示的更加强大,威慑力更让人窒息。
第三次大风的出现是表现秦国“秩序力量”的穿透力量。通过和秦王的对话,无名了解了秦王“天下”的“胸怀”,但是他行刺了秦王,最终无名死于秦国的箭阵之下。秦王给无名举行隆重的葬礼,此时将士们喊起“大风……大风……大风”的号角。一是表现对无名的敬重:二是展示秦国秩序力量相当强大,像“大风”一样,无处不在。且很具有穿透力,特别是叠化到残剑和飞雪死亡的镜头,任何人的力量都显示的那么渺小,那么脆弱、无助,最后都死在了这种“秩序力量”的穿透力之下。
三、秩序与色彩符号语言的借用
色彩本来在本影片中,是用来讲述同一个故事的不同立场,不同表达方式的,但是导演却让它符号化了,做了另一种“秩序”形式的表达。
色彩一向是张艺谋运用极为娴熟的电影语言。《英雄》中画面之美丽、大气;色彩之华丽、耀眼;人物之鲜明、个性……。这次,象征激情的纯红、象征生命的纯绿和象征死亡的纯黑构成了《英雄》的三原色。片中主要角色均着纯色服装,配纯色装饰,极富个性。其中飞雪、残剑着翠绿纱衫,如月着洋红纱衫,无名全身黑色秦佣装,不同符号的颜色似乎也暗示了四位符号化主角的不同命运。
黑色:秩序力量的本色:主要在秦宫和棋馆的场景中运用,在影片中是现实的社会色彩。在影片中,我们看到无名则全身均为黑色:黑冠带、黑发额、黑盔袍、黑剑盾,活脱脱一个秦代兵佣。秦王全身也是黑色,就连他的宫殿也全部修成黑色的。你能深切的感受到黑色的严肃、压抑……
红色:秩序力量的制裁色,也可以说是有“血”色代价的秩序力量。无名讲述秦军攻打赵国。除了主人公的穿着全是红色之外,还有那赵国书法馆的学生们的穿着都是红色,就连秦军的士兵武器上也是红色的缨子……通过红色来展示秦军“秩序力量”的“制裁色”,血的代价换来的色彩。以及秦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能力和力量。
蓝色:秩序力量的智慧色。秦王的猜想:三年前,秦王曾与残剑、飞雪有过难忘的较量。在秦王的印象之中,残剑、飞雪颇有侠者风范,怎么可能如无名描述得那样狭隘,受情欲所困?而最大的可能是:无名也是一名刺客!长空是无名的朋友,甘愿受杀。棋馆一幕,其实是两人商量好的。而残剑与飞雪为保全对方,争先赴死,而终于被飞雪偷袭成功,飞雪偷袭刺伤残剑,孤身赴死,残剑与无名在九寨沟的湖畔还有过一次真正点到即止的君子间的比武。通过这些猜测,表现出一个有智慧“秩序力量”的君王。
白色:秩序力量的本色。无名讲述真实故事:大王把残剑想简单了,残剑在书法中悟出——“秦王不可杀”的道理。在无名奔赴刺秦之路时,残剑拦住了他,在地上写了两个大字——“天下”,这两个字在无名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迹。最终秦王悟到了残剑在三年前从书法中领悟到的境界:“第一重境界,手中有剑,心中亦有剑:第二重境界,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第三重境界,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便是不杀及和平……,最后秦王实践了“天下”的理想。
正如影片中所演绎,消息传来,飞雪愤怒地挥剑与残剑比拼,飞雪出剑。残剑坦然承受,没有鲜血流出,因为一切都是那样洁白。随后,飞雪自杀。“残剑飞雪,人不离人,剑不离剑。”无名死后被秦王厚葬。在秩序力量的本色面前,这些刺客们显得是如此的坦荡和大胸襟,像白色一样无暇,但是他们都没有逃过这“秩序力量”的色彩。
无论色彩如何变化,无论故事如何精彩,无论“大风”是如何肆虐,“英雄”依旧。片中每个符号化了的人物和色彩都是导演精心酝酿和策划的,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与变迁,“秩序”在我们身边,“天下”在我们心中。
电影《英雄》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是导演以一个思想者的身份在思考“英雄”的世界,现实与影像的思索、较量……。片中主角是四个符号化的人物:残剑、飞雪、无名、如月,他们的名字只是个象征符号,秦王本人也没有了名字,片中他不叫赢政。他就叫“秦王”。
“《英雄》中的‘秦国’完全不是中国的象征,而是天下的全球秩序的表征”。纪录片《缘起》中张艺谋讨论:“中国武功的概念,讨论到一个侠客,他是不是武艺高强就可以……我觉得能传递这样的现实意义,希望观众看完以后,不只是一个很美丽的古装电影打来打去的,他如果想想,好像还有一个另外一个意思,也许跟我们今天的世界有一点点类似”。“《英雄》对新的世界格局进行隐喻式的表现,显示中国超越了自己的现代性的历史,已经开始以强者的意识观察世界”。而张艺谋也变成了人类命运的思考者。世界如何发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秩序?……
影片《英雄》的成功,使张艺谋在2002年的冬天再度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波及到世界各地。他以全球性战略家的眼光,以《英雄》的形式展现给全世界的观众,洞悉现代社会——在纪录片《缘起》中说:“我认为今天的世界。充满了战争的威胁……这样的一种人和人之间的这种敌意,我要消灭你,你要消灭我,……尤其是现在包括9.11事件以后,……我是一直在想,整个电影也希望它有一些现实意义,尽管我讲述的是一个古代的故事。好像大家看来很美,中国的功夫,很漂亮,但是跟今天没有任何关系,我自己觉得不满足,我自己拍电影都是希望有一定的意义,我们追求一定的意义,所以我想这部电影,可能大家都能接受的意义:就是我们讲的天下。我们讲的和平,是指全球的。”
而在纪录片《缘起》中,把张艺谋表现出无可质疑的大英雄,一个能力无限的超级英雄。《缘起》开头就表现张艺谋是个有力量的人、能力超强的人……,章子怡说:“只要导演在一起都是好的,没有人会紧张,没有人会恐慌。也没有人会说怎么办?只要导演在任何问题都能解决,……他是一个很有力量的人。”我想这正是充满力量的西北汉子——张艺谋,对事业、人类、社会的热爱与思考。使这部电影处处能够让我们强烈的感受到,这个影像背后导演的那个劲,那个血性的男人、时时刻刻在思索者的男人——张艺谋。不管是大家熟悉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还是今天的《英雄》,都是以一个思考者的眼光在洞悉着中国和世界,通过影像语言传达出他个人对人类的思考。
二、秩序与片中“大风”的隐喻
“风、大风”是片子有形的力量,再加上箭阵,大气得令人窒息,当然它也是“秩序”的一种表达方式,且极具有威慑力与震撼力。从今天世界的隐喻来看。很像现在的军演和政治压力。片中“大风”力量的可怕,不如说成是今天人类军事技术竞争的可怕。
第一次大风和箭阵出现主要想表现出秦国“秩序”的远征力量。无名讲述自己到赵国去求字。秦国大军的部队之所以百战百胜,除能征善战外。便在于弓强箭快,六国的箭都不及秦国的箭射得远。每到一处必例行放箭,试探敌情,威慑四方。随着将军的一声号响,将士们高举兵器,大声的呼喊“风!……,大风!……”。随后,万箭齐发,无坚不摧,给人很大的震撼力和威慑力。秦国是一个很有“力量”的国家,有“秩序”才能战无不胜。
第二次大风的出现是展示秦军内部“秩序力量”的齐心协力。秦王猜测无名和飞雪在秦军大营里面必有一战。在无名和飞雪的决战时将士们发出“风……大风!……”的助威声响,展示秦军将士们的团结及齐心协力,内部“秩序的力量”是坚不可摧的。同时也旨在为无名助威呐喊,尽快杀死刺客。取得胜利。加之箭和盾牌有机的敲击声,“秩序的力量”展示的更加强大,威慑力更让人窒息。
第三次大风的出现是表现秦国“秩序力量”的穿透力量。通过和秦王的对话,无名了解了秦王“天下”的“胸怀”,但是他行刺了秦王,最终无名死于秦国的箭阵之下。秦王给无名举行隆重的葬礼,此时将士们喊起“大风……大风……大风”的号角。一是表现对无名的敬重:二是展示秦国秩序力量相当强大,像“大风”一样,无处不在。且很具有穿透力,特别是叠化到残剑和飞雪死亡的镜头,任何人的力量都显示的那么渺小,那么脆弱、无助,最后都死在了这种“秩序力量”的穿透力之下。
三、秩序与色彩符号语言的借用
色彩本来在本影片中,是用来讲述同一个故事的不同立场,不同表达方式的,但是导演却让它符号化了,做了另一种“秩序”形式的表达。
色彩一向是张艺谋运用极为娴熟的电影语言。《英雄》中画面之美丽、大气;色彩之华丽、耀眼;人物之鲜明、个性……。这次,象征激情的纯红、象征生命的纯绿和象征死亡的纯黑构成了《英雄》的三原色。片中主要角色均着纯色服装,配纯色装饰,极富个性。其中飞雪、残剑着翠绿纱衫,如月着洋红纱衫,无名全身黑色秦佣装,不同符号的颜色似乎也暗示了四位符号化主角的不同命运。
黑色:秩序力量的本色:主要在秦宫和棋馆的场景中运用,在影片中是现实的社会色彩。在影片中,我们看到无名则全身均为黑色:黑冠带、黑发额、黑盔袍、黑剑盾,活脱脱一个秦代兵佣。秦王全身也是黑色,就连他的宫殿也全部修成黑色的。你能深切的感受到黑色的严肃、压抑……
红色:秩序力量的制裁色,也可以说是有“血”色代价的秩序力量。无名讲述秦军攻打赵国。除了主人公的穿着全是红色之外,还有那赵国书法馆的学生们的穿着都是红色,就连秦军的士兵武器上也是红色的缨子……通过红色来展示秦军“秩序力量”的“制裁色”,血的代价换来的色彩。以及秦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能力和力量。
蓝色:秩序力量的智慧色。秦王的猜想:三年前,秦王曾与残剑、飞雪有过难忘的较量。在秦王的印象之中,残剑、飞雪颇有侠者风范,怎么可能如无名描述得那样狭隘,受情欲所困?而最大的可能是:无名也是一名刺客!长空是无名的朋友,甘愿受杀。棋馆一幕,其实是两人商量好的。而残剑与飞雪为保全对方,争先赴死,而终于被飞雪偷袭成功,飞雪偷袭刺伤残剑,孤身赴死,残剑与无名在九寨沟的湖畔还有过一次真正点到即止的君子间的比武。通过这些猜测,表现出一个有智慧“秩序力量”的君王。
白色:秩序力量的本色。无名讲述真实故事:大王把残剑想简单了,残剑在书法中悟出——“秦王不可杀”的道理。在无名奔赴刺秦之路时,残剑拦住了他,在地上写了两个大字——“天下”,这两个字在无名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迹。最终秦王悟到了残剑在三年前从书法中领悟到的境界:“第一重境界,手中有剑,心中亦有剑:第二重境界,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第三重境界,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便是不杀及和平……,最后秦王实践了“天下”的理想。
正如影片中所演绎,消息传来,飞雪愤怒地挥剑与残剑比拼,飞雪出剑。残剑坦然承受,没有鲜血流出,因为一切都是那样洁白。随后,飞雪自杀。“残剑飞雪,人不离人,剑不离剑。”无名死后被秦王厚葬。在秩序力量的本色面前,这些刺客们显得是如此的坦荡和大胸襟,像白色一样无暇,但是他们都没有逃过这“秩序力量”的色彩。
无论色彩如何变化,无论故事如何精彩,无论“大风”是如何肆虐,“英雄”依旧。片中每个符号化了的人物和色彩都是导演精心酝酿和策划的,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与变迁,“秩序”在我们身边,“天下”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