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与“秩序”镜像的话语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bn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秩序与英雄、世界格局的隐喻及思考
  
  电影《英雄》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是导演以一个思想者的身份在思考“英雄”的世界,现实与影像的思索、较量……。片中主角是四个符号化的人物:残剑、飞雪、无名、如月,他们的名字只是个象征符号,秦王本人也没有了名字,片中他不叫赢政。他就叫“秦王”。
  “《英雄》中的‘秦国’完全不是中国的象征,而是天下的全球秩序的表征”。纪录片《缘起》中张艺谋讨论:“中国武功的概念,讨论到一个侠客,他是不是武艺高强就可以……我觉得能传递这样的现实意义,希望观众看完以后,不只是一个很美丽的古装电影打来打去的,他如果想想,好像还有一个另外一个意思,也许跟我们今天的世界有一点点类似”。“《英雄》对新的世界格局进行隐喻式的表现,显示中国超越了自己的现代性的历史,已经开始以强者的意识观察世界”。而张艺谋也变成了人类命运的思考者。世界如何发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秩序?……
  影片《英雄》的成功,使张艺谋在2002年的冬天再度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波及到世界各地。他以全球性战略家的眼光,以《英雄》的形式展现给全世界的观众,洞悉现代社会——在纪录片《缘起》中说:“我认为今天的世界。充满了战争的威胁……这样的一种人和人之间的这种敌意,我要消灭你,你要消灭我,……尤其是现在包括9.11事件以后,……我是一直在想,整个电影也希望它有一些现实意义,尽管我讲述的是一个古代的故事。好像大家看来很美,中国的功夫,很漂亮,但是跟今天没有任何关系,我自己觉得不满足,我自己拍电影都是希望有一定的意义,我们追求一定的意义,所以我想这部电影,可能大家都能接受的意义:就是我们讲的天下。我们讲的和平,是指全球的。”
  而在纪录片《缘起》中,把张艺谋表现出无可质疑的大英雄,一个能力无限的超级英雄。《缘起》开头就表现张艺谋是个有力量的人、能力超强的人……,章子怡说:“只要导演在一起都是好的,没有人会紧张,没有人会恐慌。也没有人会说怎么办?只要导演在任何问题都能解决,……他是一个很有力量的人。”我想这正是充满力量的西北汉子——张艺谋,对事业、人类、社会的热爱与思考。使这部电影处处能够让我们强烈的感受到,这个影像背后导演的那个劲,那个血性的男人、时时刻刻在思索者的男人——张艺谋。不管是大家熟悉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还是今天的《英雄》,都是以一个思考者的眼光在洞悉着中国和世界,通过影像语言传达出他个人对人类的思考。
  
  二、秩序与片中“大风”的隐喻
  
  “风、大风”是片子有形的力量,再加上箭阵,大气得令人窒息,当然它也是“秩序”的一种表达方式,且极具有威慑力与震撼力。从今天世界的隐喻来看。很像现在的军演和政治压力。片中“大风”力量的可怕,不如说成是今天人类军事技术竞争的可怕。
  第一次大风和箭阵出现主要想表现出秦国“秩序”的远征力量。无名讲述自己到赵国去求字。秦国大军的部队之所以百战百胜,除能征善战外。便在于弓强箭快,六国的箭都不及秦国的箭射得远。每到一处必例行放箭,试探敌情,威慑四方。随着将军的一声号响,将士们高举兵器,大声的呼喊“风!……,大风!……”。随后,万箭齐发,无坚不摧,给人很大的震撼力和威慑力。秦国是一个很有“力量”的国家,有“秩序”才能战无不胜。
  第二次大风的出现是展示秦军内部“秩序力量”的齐心协力。秦王猜测无名和飞雪在秦军大营里面必有一战。在无名和飞雪的决战时将士们发出“风……大风!……”的助威声响,展示秦军将士们的团结及齐心协力,内部“秩序的力量”是坚不可摧的。同时也旨在为无名助威呐喊,尽快杀死刺客。取得胜利。加之箭和盾牌有机的敲击声,“秩序的力量”展示的更加强大,威慑力更让人窒息。
  第三次大风的出现是表现秦国“秩序力量”的穿透力量。通过和秦王的对话,无名了解了秦王“天下”的“胸怀”,但是他行刺了秦王,最终无名死于秦国的箭阵之下。秦王给无名举行隆重的葬礼,此时将士们喊起“大风……大风……大风”的号角。一是表现对无名的敬重:二是展示秦国秩序力量相当强大,像“大风”一样,无处不在。且很具有穿透力,特别是叠化到残剑和飞雪死亡的镜头,任何人的力量都显示的那么渺小,那么脆弱、无助,最后都死在了这种“秩序力量”的穿透力之下。
  
  三、秩序与色彩符号语言的借用
  
  色彩本来在本影片中,是用来讲述同一个故事的不同立场,不同表达方式的,但是导演却让它符号化了,做了另一种“秩序”形式的表达。
  色彩一向是张艺谋运用极为娴熟的电影语言。《英雄》中画面之美丽、大气;色彩之华丽、耀眼;人物之鲜明、个性……。这次,象征激情的纯红、象征生命的纯绿和象征死亡的纯黑构成了《英雄》的三原色。片中主要角色均着纯色服装,配纯色装饰,极富个性。其中飞雪、残剑着翠绿纱衫,如月着洋红纱衫,无名全身黑色秦佣装,不同符号的颜色似乎也暗示了四位符号化主角的不同命运。
  黑色:秩序力量的本色:主要在秦宫和棋馆的场景中运用,在影片中是现实的社会色彩。在影片中,我们看到无名则全身均为黑色:黑冠带、黑发额、黑盔袍、黑剑盾,活脱脱一个秦代兵佣。秦王全身也是黑色,就连他的宫殿也全部修成黑色的。你能深切的感受到黑色的严肃、压抑……
  红色:秩序力量的制裁色,也可以说是有“血”色代价的秩序力量。无名讲述秦军攻打赵国。除了主人公的穿着全是红色之外,还有那赵国书法馆的学生们的穿着都是红色,就连秦军的士兵武器上也是红色的缨子……通过红色来展示秦军“秩序力量”的“制裁色”,血的代价换来的色彩。以及秦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能力和力量。
  蓝色:秩序力量的智慧色。秦王的猜想:三年前,秦王曾与残剑、飞雪有过难忘的较量。在秦王的印象之中,残剑、飞雪颇有侠者风范,怎么可能如无名描述得那样狭隘,受情欲所困?而最大的可能是:无名也是一名刺客!长空是无名的朋友,甘愿受杀。棋馆一幕,其实是两人商量好的。而残剑与飞雪为保全对方,争先赴死,而终于被飞雪偷袭成功,飞雪偷袭刺伤残剑,孤身赴死,残剑与无名在九寨沟的湖畔还有过一次真正点到即止的君子间的比武。通过这些猜测,表现出一个有智慧“秩序力量”的君王。
  白色:秩序力量的本色。无名讲述真实故事:大王把残剑想简单了,残剑在书法中悟出——“秦王不可杀”的道理。在无名奔赴刺秦之路时,残剑拦住了他,在地上写了两个大字——“天下”,这两个字在无名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迹。最终秦王悟到了残剑在三年前从书法中领悟到的境界:“第一重境界,手中有剑,心中亦有剑:第二重境界,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第三重境界,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便是不杀及和平……,最后秦王实践了“天下”的理想。
  正如影片中所演绎,消息传来,飞雪愤怒地挥剑与残剑比拼,飞雪出剑。残剑坦然承受,没有鲜血流出,因为一切都是那样洁白。随后,飞雪自杀。“残剑飞雪,人不离人,剑不离剑。”无名死后被秦王厚葬。在秩序力量的本色面前,这些刺客们显得是如此的坦荡和大胸襟,像白色一样无暇,但是他们都没有逃过这“秩序力量”的色彩。
  无论色彩如何变化,无论故事如何精彩,无论“大风”是如何肆虐,“英雄”依旧。片中每个符号化了的人物和色彩都是导演精心酝酿和策划的,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与变迁,“秩序”在我们身边,“天下”在我们心中。
其他文献
【摘要】纵观人类的音乐史册,在音高一和声技法上的“革命”,可谓音乐史上最为激烈、最为漫长的“革命”之一了。通过线性逻辑和组合逻辑这两种多声思维和技术手段,无疑使贝多芬即使在调性功能和声体系盛行的时期,仍然能凸显出自己音乐中的独特个性和鲜明风格,这不仅表现在其和声思维中,也表现在他具体的写作技术上,这两种逻辑显然是贝多芬在音高一和声领域创新、探索的两个重要途径和标志。  【关键词】古典主义 和声创新
[摘要]张艺谋对欲望的表达和他电影中所呈现的视觉奇观,让我们思考其电影的价值。张艺谋电影的欣赏和研究伴随的是心情的极端复杂。  [关键词]张艺谋电影 “欲望” 内心表达    “欲望”指示一种“缺乏”,古希腊神话中的爱神“Eros”就是指“缺乏”,表现一种情感渴求,是人对自身内在缺乏在外在中寻求满足的表现。柏拉图认为,欲望是一种主体的缺乏,需要获得客体的充填:黑格尔认为“欲望即欠缺,它只能被他人的
[摘要]通过电影《盲山》引发对性别平等的思考,就目前我国性别平等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性别平等的对策。  [关键词]《盲山》 性别平等 对策    《盲山》这部电影所刻画出来的是和现代文明截然相反的人类本性,尽管反映的是村民对现代法律的无知,致使对买女人做老婆这种行为并没当作是违法的;但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性别平等的思考。    一、由电影《盲山》引发的对性别平等的思考    虽然“男女平等”被写入我
摘要 肩负着踏勘矿藏,为世代居住在马嘶岭这个偏僻、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重任,以祝队长为首的六名踏勘队员走上了神秘的马嘶岭。但他们却被雇佣的挑夫九财叔和“我”全部砍杀。这悲惨的结局,令人震颤。殷殷鲜血浸透的马嘶岭对人们灵魂的声声追问,在辽阔的天空回荡,谁来给它一个准确的答案?  关键词 血案 九财叔 生命追问    九财叔是陈应松中篇小说《马嘶岭血案》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故事的发生、发展极其悲惨的结
魅族 15上搭载的双摄像头,让这款手机能进行最多3倍的无损变焦,并且没有让手机重量和厚度增加。  无论是手机还是相机,数码变焦就是数码变焦,和后期剪裁一样,只不过是强行放大画面的局部而已,会导致细节模糊,能不用就不用。  隨着技术进步,如今手机上的数码变焦已经不仅仅是放大画面了。多摄像头的协同与多帧合成技术的发展让其实用性大大提升。变焦与轻薄的矛盾  曾几何时,只有光学变焦才被人们认为是真正的变焦
在《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之后,贾樟柯继续着他独特的电影之路,新片《三峡好人》延续了贾樟柯一贯的电影风格,并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此片在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狮奖,这标志着贾樟柯在自己选定的电影道路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此次获奖昭示出《三峡好人》有其不同寻常之处,在笔者看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人性的执着探寻    对人性本质及其复杂性的探
摘要 通过影视教学,研究爱国主义影片在提升大学德育教育感染力和教育效果方面的作用,从德育、电影文学、历史、外交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等方面作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我的1919》 大学德育    在2008年3月的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上,同学们全神贯注地看电影《我的1919》,唯恐稍不留神漏掉某个细节。这是新课改后给大学生上的生动的德育课之一,利用此部影片在提升和熏陶大学生
[摘要]作为年度驾岁的重要影片,导演冯小刚在电影《集结号》中传达出一种新的战争观。  [关键词]集结号 战争叙事    作为岁末年初的影片大战的参与者,《集结号》以军事题材电影的新式讲述为自己赢得了不错的口碑。战争叙事,成为它得以成就的重要因素。    一、战争的导入    在《集结号》中,战争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背景,影片真正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所透露的一种战争观念,一种对于战争中的“人”的理解。在接受
[摘要]《我这一辈子》拍摄于中国17年电影的前期,导演石挥一直努力在符合意识形态需求和展示平民化的表现风格之间权衡,并最终很好的利用电影自身的元素作为纽带,将这两者完美的结合到了一起。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 平民化 时代悲剧    1950年,石挥自导自演为文华影业拍摄了电影《我这一辈子》。影片改编自老舍的同名中篇小说,以一位旧巡警的视角,展示了从清末到解放前期中国百姓所蒙受的苦难与压迫。影片
[摘要] 目前我国数码影视、动画类人才缺口巨大,国家鼓励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开设此类专业,使之适应市场需求。但作为新兴交叉学科的数码影视和动画类专业,在实际教学中难免存在问题,因此,发现共性问题、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探寻出合理、可行的教学方式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从教学系统整体设计、课程建设和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 数码影视 数字 动画 高校    一、数码影视、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