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介绍“双师型”教师出现过程和内涵基础上,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双师型”教师关系,深入探讨了“双师型”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及影响。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教学改革;作用
一、“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1.“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过程
“双师型”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当时我国职教界对职业教育特殊性的认识还不够充分,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我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转向具备相关专业领域内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我国政府多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进行“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首次提到的是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原则意见》,随后,《国家教委关于高等职业学校设置问题的几点意见》中、《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等文件相继出台。特别是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
2.“双师型”教师内涵
依据2004年4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中的附件:《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双师型”教师内涵解释如下:
“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
(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
(2)近5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3)近5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4)近5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双师型”教师关系分析
1.开展“工学结合”教育教学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开展“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就要必须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优化课程体系;促进高职教学手段的全面改进。这些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举措。
2.“双师型”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
以上改革内容的实施都要求“双师型”教师队伍来完成,这是,由“双师型”教师的特殊身份确定的。
(1)“双师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具备广博性和交叉性。在知识层面构建跨专业的知识结构,并将各专业的知识、技能融会贯通,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
(2)“双师型”教师的能力结构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不仅具有教师所必需的基本教学能力,还具有较高的专业实践能力。
(3)“双师型”教师的素质结构具有综合性和职业性。“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教师和作为一名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
三、“双师型”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及影响
1.“双师型”教师是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推动者和领跑者
“双师型”教师自身的工作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能很好解决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定位不准确、脱离行业需求这一问题,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与学习精神,利于学校紧跟人才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专业,他们能够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行业市场环境去积极探索和实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尤其是领导转变观念、达成共识,创造全新的有利于实施与市场对接的人才培养环境氛围。
2.“双师型”教师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
(1)“双师型”教师是专业建设的中坚力量
“双师型”教师最了解学校专业方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专业技能等教学内容,了解社会生产实际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发展趋势,掌握最新技术、设备、工艺的应用情况;能根据市场需要优化课程体系,对教学理论和技能结构进行合理整合;能够及时洞察预测行业发展变化,及早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将最新知识和技能融入课程中,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双师型”教师是教学改革过程实施和实践的主体
“双师型”教师对本专业培养目标有更全面的理解,对毕业生适应某种岗位群的智能结构有更准确的把握,能从人才结构的全局考虑具体的教学设计,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精心构思,采取最佳组合。同时“双师型”教师能做到教、学、做一体化,联系生产与服务的实际,避免了理论的空洞和只有操作而不知原理的盲目。
3.“双师型”教师促进了校企合作,扩大职业院校的影响
“双师型”教师了解社会及行业人才状况和人才需求及生源愿望,能为企业提供一些免费的咨询或和企业共同尽享项目合作和设计,社会及行业也通过“双师型”教师吸纳职业院校的学生进行实习、见习,成立订单培养协议,降低招聘成本。
当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双师型”教师必将成为广大高职院校培养和建设的重点,因为当前的职业教育改革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依靠“双师型”教师来推动和实施,“双师型”教师自身的特质,注定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领跑者和实施者。
参考文献:
[1]喻忠恩.双师型教师平议[J].职教通讯,2007(11).
[2]廖建国.论“双师型”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0).
[3]吴毅.再谈双师型教师在职教中的特殊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7(7).
[4]李文达.浅探“双师型”教师的中心作用及培养途径[J].民营科技,2008(8).
[5]何军.走“工学结合”之路,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作者单位 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教学改革;作用
一、“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1.“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过程
“双师型”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当时我国职教界对职业教育特殊性的认识还不够充分,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我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转向具备相关专业领域内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我国政府多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进行“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首次提到的是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原则意见》,随后,《国家教委关于高等职业学校设置问题的几点意见》中、《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等文件相继出台。特别是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
2.“双师型”教师内涵
依据2004年4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中的附件:《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双师型”教师内涵解释如下:
“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
(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
(2)近5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3)近5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4)近5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双师型”教师关系分析
1.开展“工学结合”教育教学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开展“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就要必须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优化课程体系;促进高职教学手段的全面改进。这些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举措。
2.“双师型”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
以上改革内容的实施都要求“双师型”教师队伍来完成,这是,由“双师型”教师的特殊身份确定的。
(1)“双师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具备广博性和交叉性。在知识层面构建跨专业的知识结构,并将各专业的知识、技能融会贯通,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
(2)“双师型”教师的能力结构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不仅具有教师所必需的基本教学能力,还具有较高的专业实践能力。
(3)“双师型”教师的素质结构具有综合性和职业性。“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教师和作为一名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
三、“双师型”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及影响
1.“双师型”教师是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推动者和领跑者
“双师型”教师自身的工作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能很好解决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定位不准确、脱离行业需求这一问题,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与学习精神,利于学校紧跟人才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专业,他们能够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行业市场环境去积极探索和实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尤其是领导转变观念、达成共识,创造全新的有利于实施与市场对接的人才培养环境氛围。
2.“双师型”教师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
(1)“双师型”教师是专业建设的中坚力量
“双师型”教师最了解学校专业方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专业技能等教学内容,了解社会生产实际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发展趋势,掌握最新技术、设备、工艺的应用情况;能根据市场需要优化课程体系,对教学理论和技能结构进行合理整合;能够及时洞察预测行业发展变化,及早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将最新知识和技能融入课程中,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双师型”教师是教学改革过程实施和实践的主体
“双师型”教师对本专业培养目标有更全面的理解,对毕业生适应某种岗位群的智能结构有更准确的把握,能从人才结构的全局考虑具体的教学设计,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精心构思,采取最佳组合。同时“双师型”教师能做到教、学、做一体化,联系生产与服务的实际,避免了理论的空洞和只有操作而不知原理的盲目。
3.“双师型”教师促进了校企合作,扩大职业院校的影响
“双师型”教师了解社会及行业人才状况和人才需求及生源愿望,能为企业提供一些免费的咨询或和企业共同尽享项目合作和设计,社会及行业也通过“双师型”教师吸纳职业院校的学生进行实习、见习,成立订单培养协议,降低招聘成本。
当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双师型”教师必将成为广大高职院校培养和建设的重点,因为当前的职业教育改革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依靠“双师型”教师来推动和实施,“双师型”教师自身的特质,注定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领跑者和实施者。
参考文献:
[1]喻忠恩.双师型教师平议[J].职教通讯,2007(11).
[2]廖建国.论“双师型”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0).
[3]吴毅.再谈双师型教师在职教中的特殊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7(7).
[4]李文达.浅探“双师型”教师的中心作用及培养途径[J].民营科技,2008(8).
[5]何军.走“工学结合”之路,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作者单位 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