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汉伦是与胡蝶同时代的明星,她成名比胡蝶还要早,是中国第一位的电影明星兼电影制作人,她以演悲剧出名,人生如戏,她的人生如同她所演绎的角色,传奇又曲折,美丽也悲伤。
王汉伦原名彭剑青,1903年出生于苏州一个名门望族,彭家祖上出了两位双料状元,苏州十全街上规模宏大的南畇草堂,就是彭家的老宅。南畇草堂俗称彭状元府,内有兰陔堂、环荫室、含清阁、幔仙阁、延绿轩……亭台楼阁,移步换景,正堂上高悬一块乾隆亲笔的匾额,气象不凡。
到了王汉伦父亲这一代,虽然无缘科举,但凭着祖荫,依旧谋到了安徽招商局总办一职,家境殷实。王家共有七个孩子,王汉伦最小,且生得风流标致,聪明伶俐,但由于母亲是不得宠的姨太太,这在封建社会是命中的硬伤,注定她在家里处弱势的地位。
不管如何,毕竟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派头还是有一些的,父亲待她不错,送她到上海教会女校圣玛利亚书院读书。以她的聪明,读好书当然不在话下,但时运不济,16岁那年,父亲病逝了,按旧制,姨太太虽然是孩子的母亲,但并不能主宰孩子的命运,父亲死了,还有大哥大嫂呢,长兄如父,长嫂如母。父亲尸骨未寒,王汉伦便被迫休学,被兄嫂强配给东北本溪煤矿的一个姓张的商人。丈夫仗着有钱,在外面拈花惹草,王汉伦劝之,反而被骂不贤惠。不久,王汉伦发现丈夫竟然勾结日本人,王汉伦好心提醒他这是卖国行为,会受到舆论攻击的,丈夫不听,挥拳便打,王汉伦受不了如此凌辱,提出离婚,丈夫给了她300元钱,算是赡养费。要强的王汉伦分文未收,离开了他,回到上海。
在兄嫂家里,王汉伦受尽白眼,那时离婚还是新生事物,旧式家庭对此很排斥,对待离婚的女子很不客气,王汉伦回到娘家,身无分文,靠兄嫂养着,这日子怎么好过?
为了谋生,王汉伦当过小学老师、洋行打字员、烟草公司职员,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她在洋行的同事中,有一位叫任矜苹,曾在电影公司工作过,她见王汉伦长相漂亮,中英文俱佳,举手投足间有一股不同寻常的气质,心中一动,忍不住为她搭桥牵线进电影公司。恰巧当时导演张石川正在筹拍郑正秋编写的家庭伦理片《孤儿救祖记》,女主角一直没有物色到合适人选,张石川见王汉伦一派大家闺秀风范,但婉转的双目中却不自觉地流露出丝丝忧伤,这恰是女主角的感觉。张石川让她即兴表演喜怒哀乐的神情,她从小喜欢看戏,私下里也喜欢琢磨戏,没事的时候会对着镜子模仿戏中人的神情动作,当下她毫不扭捏,自然放松地表演了喜怒哀乐,张石川顿时惊喜,当场跟她签订合约,片酬500元,每月20元津贴。
王汉伦高兴地回到家中告诉兄嫂这个好消息,谁料,兄嫂竟以为耻,说她堂堂状元之后竟自甘下流,沦为戏子,声言要将她逐出家门。王汉伦骨子里的叛逆被逼了出来,当下表示:从今以后,我跟你们一刀两断,我不姓彭便是,我改姓王。王汉伦一名由此而来。
《孤儿救祖记》大获成功,王汉伦塑造的悲剧形象深入人心,大受追捧,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女电影明星。
电影公司凭着这部电影大发其财,从道具到摄影器材统统鸟枪换炮,办公室从亭子间搬进了洋房,老板的腰包肥了,买了洋房洋车,但主演王汉伦仍然是每月20元的工资,靠片酬吃饭,这令王汉伦感到不值,心怀委屈。
更令人气愤的是,电影公司欺她是没有靠山的单身女人,拍《弃妇》时,讲好片酬1000元,拍完后又变了卦,说要再拍一部再给片酬,接着拍了两三部后,电影公司无理由可找时,干脆耍起了流氓,拒付片酬,王汉伦一气之下,将电影公司告到了法庭,王汉伦赢了官司,但只收到电影公司的一张空头支票。
面对不公与挫折,坚强的王汉伦决定逆流而上,她不屑于依靠哪个大老板,更不屑于当什么人的姨太太或是情妇,始终以独立的新女性自居。
王汉伦不甘心给电影公司白打工,瞅准机会,成立了汉伦电影公司,自主创业。她买下了包天笑的新剧本《盲目的爱情》请卜万苍当导演,自任主演,《盲目的爱情》是一部爱情悲剧,自出道以来,王汉伦所拍的几乎都是悲剧,这是她擅长的戏路,此片一经播出,立刻大受欢迎,王汉伦很懂经营,她带着影片全国巡回播演,演完后她上台与观众见面,这种别开生面的方式赢得了观众的喜欢,毕竟那时候看电影已是奢侈事,见明星更是难能可贵了。
《盲目的愛情》让王汉伦发了财,她心知此次成功大多是运气好,从影这些年,她见多了此中的种种不公和黑幕,饱尝委屈辛酸,她无依无靠,凭一己之力难以大展拳脚,于是见好就收,1931年后,她暂时息影另谋出路。她当演员时,发现演员都非常爱美,对国外的美容术推崇至极,看准这个商机,她师从法国美容博士学习美容术,不久,汉伦美容院在霞飞路(今淮海中路)和合坊口挂牌营业。王汉伦真是生不逢时,那时候,上海一片混乱,地痞流氓时常到美容院寻畔找茬,趁机敲诈勒索,王汉伦竭力容忍,在艰难中求发展,直到上海沦陷,敌伪主持的广播电台要王汉伦去作宣传,王汉伦立场坚定,绝不肯为伪政府工作,借口有病拒绝了,得罪了日本人,结果,汉伦美容院被迫关门。 在上海沦陷期间,王汉伦穷困潦倒,靠变卖家具和衣物维持生活。
1933年,王汉伦30岁,其时她已离婚十余年,十余年来,她一直忙于事业没有时间去考虑婚姻大事,现在事业一停,嫁人之心不由得萌生了出来,时局不稳,她境况亦不佳,找个依靠也是好的。这年秋天,她与杭州有名的风雅文士王季欢在天然饭店举行婚礼,为显郑重其事,她邀请著名律师章士钊证婚。这王季欢外表是君子,骨子里却是酒疯子,他对王汉伦初是百般热情,新鲜劲一过,打骂成了家常便饭,个性倔强独立的王汉伦哪里受得了这个委屈,迅速与王季欢离了婚。两次婚姻失败后,王汉伦心冷了,独身四十多年,直到去世。
解放后,王汉伦拍了几部戏,渐感力不从心,一来上了年纪,二来戏路变了,过去她以演反映封建社会的家庭伦理剧为主,现在要她演工农兵,戏路不合,只好作罢。
1978年8月17日,75岁的王汉伦在上海逝世,她没有子女,骨灰由外甥李家震安葬在位于苏州横塘的青春公墓。
她一生都在追求独立,除了父亲,她没有依靠过任何人,单枪匹马在乱世中打拼,她的人生悲剧是时代所铸,就她个人的奋斗精神和成就,依旧值得后人敬仰。
王汉伦原名彭剑青,1903年出生于苏州一个名门望族,彭家祖上出了两位双料状元,苏州十全街上规模宏大的南畇草堂,就是彭家的老宅。南畇草堂俗称彭状元府,内有兰陔堂、环荫室、含清阁、幔仙阁、延绿轩……亭台楼阁,移步换景,正堂上高悬一块乾隆亲笔的匾额,气象不凡。
到了王汉伦父亲这一代,虽然无缘科举,但凭着祖荫,依旧谋到了安徽招商局总办一职,家境殷实。王家共有七个孩子,王汉伦最小,且生得风流标致,聪明伶俐,但由于母亲是不得宠的姨太太,这在封建社会是命中的硬伤,注定她在家里处弱势的地位。
不管如何,毕竟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派头还是有一些的,父亲待她不错,送她到上海教会女校圣玛利亚书院读书。以她的聪明,读好书当然不在话下,但时运不济,16岁那年,父亲病逝了,按旧制,姨太太虽然是孩子的母亲,但并不能主宰孩子的命运,父亲死了,还有大哥大嫂呢,长兄如父,长嫂如母。父亲尸骨未寒,王汉伦便被迫休学,被兄嫂强配给东北本溪煤矿的一个姓张的商人。丈夫仗着有钱,在外面拈花惹草,王汉伦劝之,反而被骂不贤惠。不久,王汉伦发现丈夫竟然勾结日本人,王汉伦好心提醒他这是卖国行为,会受到舆论攻击的,丈夫不听,挥拳便打,王汉伦受不了如此凌辱,提出离婚,丈夫给了她300元钱,算是赡养费。要强的王汉伦分文未收,离开了他,回到上海。
在兄嫂家里,王汉伦受尽白眼,那时离婚还是新生事物,旧式家庭对此很排斥,对待离婚的女子很不客气,王汉伦回到娘家,身无分文,靠兄嫂养着,这日子怎么好过?
为了谋生,王汉伦当过小学老师、洋行打字员、烟草公司职员,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她在洋行的同事中,有一位叫任矜苹,曾在电影公司工作过,她见王汉伦长相漂亮,中英文俱佳,举手投足间有一股不同寻常的气质,心中一动,忍不住为她搭桥牵线进电影公司。恰巧当时导演张石川正在筹拍郑正秋编写的家庭伦理片《孤儿救祖记》,女主角一直没有物色到合适人选,张石川见王汉伦一派大家闺秀风范,但婉转的双目中却不自觉地流露出丝丝忧伤,这恰是女主角的感觉。张石川让她即兴表演喜怒哀乐的神情,她从小喜欢看戏,私下里也喜欢琢磨戏,没事的时候会对着镜子模仿戏中人的神情动作,当下她毫不扭捏,自然放松地表演了喜怒哀乐,张石川顿时惊喜,当场跟她签订合约,片酬500元,每月20元津贴。
王汉伦高兴地回到家中告诉兄嫂这个好消息,谁料,兄嫂竟以为耻,说她堂堂状元之后竟自甘下流,沦为戏子,声言要将她逐出家门。王汉伦骨子里的叛逆被逼了出来,当下表示:从今以后,我跟你们一刀两断,我不姓彭便是,我改姓王。王汉伦一名由此而来。
《孤儿救祖记》大获成功,王汉伦塑造的悲剧形象深入人心,大受追捧,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女电影明星。
电影公司凭着这部电影大发其财,从道具到摄影器材统统鸟枪换炮,办公室从亭子间搬进了洋房,老板的腰包肥了,买了洋房洋车,但主演王汉伦仍然是每月20元的工资,靠片酬吃饭,这令王汉伦感到不值,心怀委屈。
更令人气愤的是,电影公司欺她是没有靠山的单身女人,拍《弃妇》时,讲好片酬1000元,拍完后又变了卦,说要再拍一部再给片酬,接着拍了两三部后,电影公司无理由可找时,干脆耍起了流氓,拒付片酬,王汉伦一气之下,将电影公司告到了法庭,王汉伦赢了官司,但只收到电影公司的一张空头支票。
面对不公与挫折,坚强的王汉伦决定逆流而上,她不屑于依靠哪个大老板,更不屑于当什么人的姨太太或是情妇,始终以独立的新女性自居。
王汉伦不甘心给电影公司白打工,瞅准机会,成立了汉伦电影公司,自主创业。她买下了包天笑的新剧本《盲目的爱情》请卜万苍当导演,自任主演,《盲目的爱情》是一部爱情悲剧,自出道以来,王汉伦所拍的几乎都是悲剧,这是她擅长的戏路,此片一经播出,立刻大受欢迎,王汉伦很懂经营,她带着影片全国巡回播演,演完后她上台与观众见面,这种别开生面的方式赢得了观众的喜欢,毕竟那时候看电影已是奢侈事,见明星更是难能可贵了。
《盲目的愛情》让王汉伦发了财,她心知此次成功大多是运气好,从影这些年,她见多了此中的种种不公和黑幕,饱尝委屈辛酸,她无依无靠,凭一己之力难以大展拳脚,于是见好就收,1931年后,她暂时息影另谋出路。她当演员时,发现演员都非常爱美,对国外的美容术推崇至极,看准这个商机,她师从法国美容博士学习美容术,不久,汉伦美容院在霞飞路(今淮海中路)和合坊口挂牌营业。王汉伦真是生不逢时,那时候,上海一片混乱,地痞流氓时常到美容院寻畔找茬,趁机敲诈勒索,王汉伦竭力容忍,在艰难中求发展,直到上海沦陷,敌伪主持的广播电台要王汉伦去作宣传,王汉伦立场坚定,绝不肯为伪政府工作,借口有病拒绝了,得罪了日本人,结果,汉伦美容院被迫关门。 在上海沦陷期间,王汉伦穷困潦倒,靠变卖家具和衣物维持生活。
1933年,王汉伦30岁,其时她已离婚十余年,十余年来,她一直忙于事业没有时间去考虑婚姻大事,现在事业一停,嫁人之心不由得萌生了出来,时局不稳,她境况亦不佳,找个依靠也是好的。这年秋天,她与杭州有名的风雅文士王季欢在天然饭店举行婚礼,为显郑重其事,她邀请著名律师章士钊证婚。这王季欢外表是君子,骨子里却是酒疯子,他对王汉伦初是百般热情,新鲜劲一过,打骂成了家常便饭,个性倔强独立的王汉伦哪里受得了这个委屈,迅速与王季欢离了婚。两次婚姻失败后,王汉伦心冷了,独身四十多年,直到去世。
解放后,王汉伦拍了几部戏,渐感力不从心,一来上了年纪,二来戏路变了,过去她以演反映封建社会的家庭伦理剧为主,现在要她演工农兵,戏路不合,只好作罢。
1978年8月17日,75岁的王汉伦在上海逝世,她没有子女,骨灰由外甥李家震安葬在位于苏州横塘的青春公墓。
她一生都在追求独立,除了父亲,她没有依靠过任何人,单枪匹马在乱世中打拼,她的人生悲剧是时代所铸,就她个人的奋斗精神和成就,依旧值得后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