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那么毫无疑问,杨凌就是中国种植农业现代化梦想的试验田,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树起一个可以复制推广的样板。
1997年,国家19个部委与陕西省共同建设了国家级示范区一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目前,在这个不足4平方公里的区内,聚集了70个学科5000多名科教专门人才。示范区通过了IS014001国际国内双认证,被命名为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首批农业旅游示范城市,成为国家向亚太经合组织开放的十大工业园区之一,“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支持的五大高新区之一,我国6个海峡两岸农业试验区之一。
发展先进农业的探索实践
国家设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交给杨凌的任务是,怎么通过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把科技优势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依靠科技示范和产业带动,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区内10家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合并组建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院校,实现了我国教育与科研单位的首例实质性合并,杨凌逐步走上农科教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新路。目前,在示范区已建成或即将建成的项目中,有46项源自院校的科技成果,有2家企业已形成近亿元的销售额。西农大张涌教授成功培育出成年体细胞克隆山羊,标志着我国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他创办的杨凌科元生物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将体外胚胎生产技术产业化的企业,先后引进英国、加拿大、日本畜牧专家60多人次参与技术合作,在全国胚胎市场达到80%的占有率,年生产和移植性控胚胎5000多枚,公司的行销网络覆盖全国14个省区,得到国家外国专家局的长期支持。
示范区先后获得239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每年通过审定的动植物新品种在30个左右。培育60多个小麦优良品种,实现了黄淮流域小麦品种的4次大范围更新换代,仅“小偃”系列小麦品种就累计推广4亿多亩。“陕油6号”是黄淮流域第一个“双低”杂交油莱品种。超高产栽培技术使玉米单产达到1326公斤,刷新了全国纪录。
交流合作是杨凌发展的持续动力
2005年以来,国家外专局、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等部委和陕西省政府每年都在杨凌农高会期间举办“国际农业合作周”,包括中国·日本“一村一品”国际研讨会、中国·加拿大农业科技创新合作周、中国·澳大利亚农业合作周、中国-以色列农业合作周、中国·加拿大·以色列农业科技创新合作活动等国际交流活动,先后邀请32个国家的近300名顶尖农业科学家来杨凌工作或进行技术交流;累计有107名省部级领导、国内外知名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发表了精彩演讲;接受技术培训和咨询人数超过30万人次。
由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等19个部委和陕西省共同主办的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成功举办了17届,已成为吸纳转化农业科技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重要载体,展会规模和国际影响越来越大。先后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巴西等46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家涉农企业、科教单位和中介机构参展,1500多万客商和群众参展参会,促成投资与交易额1900多亿元。
从关中腹地一个简陋的小镇到闻名遐迩的中国农科第一城,这里正在放飞新时代、新农村、新科技突飞猛进的绿色希望。
现代农业看杨凌
科技示范是杨凌发展永恒的主题。为了完成好国家赋予杨凌的历史使命,杨凌大胆地提出了“现代农业看杨凌”的目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集聚国内外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探索现代农业新模式、新机制为重点,规划建设了面积为100平方公里的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核心示范区重点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国际科技合作园、现代农业企业孵化园、种苗产业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科技探索园、农产品加工园、物流园等8个功能园,呈现出科技化支撑、规模化推进、产业链运行、标准化生产、生态循环等5个特点。目前已完成投资7亿元,引进国内外30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新优品种470多个,初步形成了示范、展示、生产和物流的功能。
由现代农业创新园和国际科技合作园建成的6个展示馆,采用的都是国际最先进的自控智能温室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等。同时还建造了23座日光温室,展示适宜西北地区的温室类型和建造技术,以及现代农业新品种。此外800多亩的露地,展示了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的新优品种,共有17类1200多个品种。
在标准化示范园,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已建成,为全省提供小麦良种500万公斤。万亩设施农业大棚已发展到大中棚9000亩。万亩经济林果苗木繁育示范基地共建成4000亩。20万头良种猪繁育示范基地,万头秦川肉牛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农业企业孵化园和设施农业创业实训基地基本建成。
辐射带动是杨凌发展的重要使命。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杨凌逐步形成了“在政府推动下、以农业大学为依托、以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在省内外建立了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建立“公司+专家+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一村一品”等示范带动模式,在全国30个省区建立示范点和原料基地1200多个。共引进、推广国内外良种1700多种,推广农业实用技术i000余项,推广农林作物良种2亿亩,受益农民5000多万人。每年科技示范推广产生的效益i00亿元以上。
国家使命下的自我变革
杨凌示范区自建立那天起就一直对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之路进行着探索。
杨凌的这场变革,与国家赋予它的新使命不谋而合。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要求杨凌要开展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示范,以科技创新、科技创业推广服务、产业化示范、国际合作为重点,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力争通过5到10年的努力,使杨凌发展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农村科技创业推广服务的重要载体、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的重要基地、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杨凌已经制订了农村科技创业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等8个实施方案,一批重点项目已开始实施。
从今年起,杨凌还将在西安市长安区、榆林定靖高速公路沿线、渭南市富平县、安康月河流域规划建设规模较大、集中连片、在全国有影响的5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同时选择50个基础条件较好、产业相对集中、特色比较突出的县区,规划建设县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同时面向全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家科技部启动了北方10省(区)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战略联盟,由杨凌牵头组织北方10省区大学、科研机构及企业,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联盟,围绕种植、养殖、园林、加工、草业及农资物流业等,开展技术合作与创新,建立重要产业的技术标准体系。
如日之升,杨凌托起了农业丰收的绿色希望;如水之恒,杨凌创造着科教兴农的历史辉煌!过去的13年,杨凌探索的经验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带得走,真正起到了示范作用。如果说,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那么毫无疑问,杨凌正是这个中国种植农业现代化梦想的试验田,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树起一个可以复制推广的样板。
1997年,国家19个部委与陕西省共同建设了国家级示范区一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目前,在这个不足4平方公里的区内,聚集了70个学科5000多名科教专门人才。示范区通过了IS014001国际国内双认证,被命名为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首批农业旅游示范城市,成为国家向亚太经合组织开放的十大工业园区之一,“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支持的五大高新区之一,我国6个海峡两岸农业试验区之一。
发展先进农业的探索实践
国家设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交给杨凌的任务是,怎么通过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把科技优势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依靠科技示范和产业带动,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区内10家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合并组建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院校,实现了我国教育与科研单位的首例实质性合并,杨凌逐步走上农科教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新路。目前,在示范区已建成或即将建成的项目中,有46项源自院校的科技成果,有2家企业已形成近亿元的销售额。西农大张涌教授成功培育出成年体细胞克隆山羊,标志着我国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他创办的杨凌科元生物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将体外胚胎生产技术产业化的企业,先后引进英国、加拿大、日本畜牧专家60多人次参与技术合作,在全国胚胎市场达到80%的占有率,年生产和移植性控胚胎5000多枚,公司的行销网络覆盖全国14个省区,得到国家外国专家局的长期支持。
示范区先后获得239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每年通过审定的动植物新品种在30个左右。培育60多个小麦优良品种,实现了黄淮流域小麦品种的4次大范围更新换代,仅“小偃”系列小麦品种就累计推广4亿多亩。“陕油6号”是黄淮流域第一个“双低”杂交油莱品种。超高产栽培技术使玉米单产达到1326公斤,刷新了全国纪录。
交流合作是杨凌发展的持续动力
2005年以来,国家外专局、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等部委和陕西省政府每年都在杨凌农高会期间举办“国际农业合作周”,包括中国·日本“一村一品”国际研讨会、中国·加拿大农业科技创新合作周、中国·澳大利亚农业合作周、中国-以色列农业合作周、中国·加拿大·以色列农业科技创新合作活动等国际交流活动,先后邀请32个国家的近300名顶尖农业科学家来杨凌工作或进行技术交流;累计有107名省部级领导、国内外知名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发表了精彩演讲;接受技术培训和咨询人数超过30万人次。
由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等19个部委和陕西省共同主办的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成功举办了17届,已成为吸纳转化农业科技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重要载体,展会规模和国际影响越来越大。先后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巴西等46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家涉农企业、科教单位和中介机构参展,1500多万客商和群众参展参会,促成投资与交易额1900多亿元。
从关中腹地一个简陋的小镇到闻名遐迩的中国农科第一城,这里正在放飞新时代、新农村、新科技突飞猛进的绿色希望。
现代农业看杨凌
科技示范是杨凌发展永恒的主题。为了完成好国家赋予杨凌的历史使命,杨凌大胆地提出了“现代农业看杨凌”的目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集聚国内外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探索现代农业新模式、新机制为重点,规划建设了面积为100平方公里的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核心示范区重点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国际科技合作园、现代农业企业孵化园、种苗产业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科技探索园、农产品加工园、物流园等8个功能园,呈现出科技化支撑、规模化推进、产业链运行、标准化生产、生态循环等5个特点。目前已完成投资7亿元,引进国内外30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新优品种470多个,初步形成了示范、展示、生产和物流的功能。
由现代农业创新园和国际科技合作园建成的6个展示馆,采用的都是国际最先进的自控智能温室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等。同时还建造了23座日光温室,展示适宜西北地区的温室类型和建造技术,以及现代农业新品种。此外800多亩的露地,展示了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的新优品种,共有17类1200多个品种。
在标准化示范园,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已建成,为全省提供小麦良种500万公斤。万亩设施农业大棚已发展到大中棚9000亩。万亩经济林果苗木繁育示范基地共建成4000亩。20万头良种猪繁育示范基地,万头秦川肉牛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农业企业孵化园和设施农业创业实训基地基本建成。
辐射带动是杨凌发展的重要使命。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杨凌逐步形成了“在政府推动下、以农业大学为依托、以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在省内外建立了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建立“公司+专家+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一村一品”等示范带动模式,在全国30个省区建立示范点和原料基地1200多个。共引进、推广国内外良种1700多种,推广农业实用技术i000余项,推广农林作物良种2亿亩,受益农民5000多万人。每年科技示范推广产生的效益i00亿元以上。
国家使命下的自我变革
杨凌示范区自建立那天起就一直对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之路进行着探索。
杨凌的这场变革,与国家赋予它的新使命不谋而合。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要求杨凌要开展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示范,以科技创新、科技创业推广服务、产业化示范、国际合作为重点,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力争通过5到10年的努力,使杨凌发展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农村科技创业推广服务的重要载体、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的重要基地、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杨凌已经制订了农村科技创业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等8个实施方案,一批重点项目已开始实施。
从今年起,杨凌还将在西安市长安区、榆林定靖高速公路沿线、渭南市富平县、安康月河流域规划建设规模较大、集中连片、在全国有影响的5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同时选择50个基础条件较好、产业相对集中、特色比较突出的县区,规划建设县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同时面向全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家科技部启动了北方10省(区)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战略联盟,由杨凌牵头组织北方10省区大学、科研机构及企业,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联盟,围绕种植、养殖、园林、加工、草业及农资物流业等,开展技术合作与创新,建立重要产业的技术标准体系。
如日之升,杨凌托起了农业丰收的绿色希望;如水之恒,杨凌创造着科教兴农的历史辉煌!过去的13年,杨凌探索的经验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带得走,真正起到了示范作用。如果说,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那么毫无疑问,杨凌正是这个中国种植农业现代化梦想的试验田,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树起一个可以复制推广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