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的有效综合治疗方法,观察混合氧对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药物+混合氧治疗组50例,单纯药物治疗组50例,观察对突发性耳聋的总体疗效,对比两组之间疗效的差异。结果 100例总体治愈率和有效率(包括治愈、显效、有效)为24%和83%,药物+混合氧治疗组治愈率与有效率分别为26%和92%,单纯药物治疗组的治愈率与有效率为22%和74%。药物+混合氧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混合氧治疗有助于提高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混合氧; 疗效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听力一般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至最低点,有时可在3 d以内,可伴有耳鸣及眩晕,自De Kley于1944年首次报道以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大约为8/10万~14.6/10万[1]。其发病原因目前不甚清楚,一般认为内耳血循环障碍、病毒感染可能是主要的病因。对于突发性耳聋,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主要采取扩管、抗凝、激素及高压氧等综合治疗,其治愈率和有效率各家报道不一。本人回顾性分析本科自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现将其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随机抽取了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00例,其中药物+混合氧治疗50例,单纯药物治疗50例。观察组(药物+混合氧治疗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8~70岁,平均(40.5±4.0)岁;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7~70岁,平均(40.8±4.0)岁。全部病例依据1997年4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2],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病史,符合在数分钟至3 d突然发生耳聋,经专科检查及乳突CT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耳聋,纯音听阈测定提示,患者听力曲线为感音神经性耳聋且多为中或重度耳聋。其间笔者发现一些疑似突发性耳聋患者,经CT检查发现为听神经瘤、先天性内耳畸形、胆脂瘤型中耳炎等,给予排除而行相应治疗。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银杏叶注射液、长春西汀注射液、西比灵、弥可保等综合处理,4 d及7 d后复查听力;观察组除采用上述治疗方法外,另加含5% CO2的混合氧面罩吸入治疗,4次/d,每次半小时,7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1997年4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突发性耳聋疗效分级分为:(1)痊愈,250~4000 Hz各频率听阈恢复正常或达到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2)显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 dB以上。(3)有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 dB。(4)无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 dB[2]。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两组疗效结果见表1。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其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血管痉挛、血液循环障碍、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3]。另外,因为内耳只有一条内听动脉供血,所以一旦发生循环障碍,非常容易引起内耳供氧不足,这可能是突发性耳聋发生的解剖因素。目前突发性耳聋治疗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上多从改善微循环入手,营养神经,保护受损的毛细胞,增加细胞氧代谢,以防止和减少毛细胞的不可逆损害。其治愈率各家医院报道不一,且突发性耳聋的预后与患者年龄、初诊时间、听力曲线的类型、有无伴有眩晕等因素有密切关系[4],临床上也发现有一些患者未经治疗而自愈。Fish[5,6]于1976年就提出了通过混合氧吸入以提高内耳迷路氧含量的治疗方法,并于1983年推荐混合氧吸入作为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无创治疗方法。有动物实验表明,混合氧吸入能提高动物耳蜗血流,而纯氧吸入则引起血管收缩而使耳蜗血流减少,其基本原理可能是:(1)严重缺氧组织的血氧张力和血氧饱和度处于氧离曲线的陡直部分。吸入混合气中的CO2可提高血CO2张力,氧合血红蛋白离解曲线右移,使结合氧更易释放,从而改善组织供氧状况。(2)CO2可刺激颈总动脉窦感受器,使脑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7]。由于无法对比治疗与不治疗之间的差异,但笔者通过观察发现混合氧可以明显提高总体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且临床实施简便,无须高压氧等重型设备的高昂投入,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Stokroos RJ,Albers FW,Tenvergert EM.Antiviral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rual hearing loss:a prospective, randomized,double blind clinical trail[J].Acta Otolaryngol,1998,118:488-495.
[2]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头颈外科学分会.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41(5):325.
[3] Cioffetli G,Scarday ya A,Seraffini G,et al.Whole blood filter bility in Sudden deafness[J].Laryngoscope,1991,101(1):65.
[4] Pajor A,Durko T,Gryczynski M.Prognostic factors in sudden deafness [J].Otolaryngol,2003,57(2):271-275.
[5] Fish U,Muratak,Hossli G.Measurement of oxygen tension in human perilymph[J].Acta Otolaryngol(Stockh),1976,81:278-282.
[6] Fish U.Management of sudden deafness[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83,91:3-8.
[7] Kallinen J,Didier A,Miller J,et al.The effect of CO2 and O2 gas mixture on laser Dopple measured cochlear and skin blood flow in guinea pigs[J].Hear Res,1991,55:255-262.
(收稿日期:2011-10-24)
(本文编辑:郎威)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混合氧; 疗效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听力一般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至最低点,有时可在3 d以内,可伴有耳鸣及眩晕,自De Kley于1944年首次报道以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大约为8/10万~14.6/10万[1]。其发病原因目前不甚清楚,一般认为内耳血循环障碍、病毒感染可能是主要的病因。对于突发性耳聋,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主要采取扩管、抗凝、激素及高压氧等综合治疗,其治愈率和有效率各家报道不一。本人回顾性分析本科自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现将其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随机抽取了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00例,其中药物+混合氧治疗50例,单纯药物治疗50例。观察组(药物+混合氧治疗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8~70岁,平均(40.5±4.0)岁;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7~70岁,平均(40.8±4.0)岁。全部病例依据1997年4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2],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病史,符合在数分钟至3 d突然发生耳聋,经专科检查及乳突CT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耳聋,纯音听阈测定提示,患者听力曲线为感音神经性耳聋且多为中或重度耳聋。其间笔者发现一些疑似突发性耳聋患者,经CT检查发现为听神经瘤、先天性内耳畸形、胆脂瘤型中耳炎等,给予排除而行相应治疗。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银杏叶注射液、长春西汀注射液、西比灵、弥可保等综合处理,4 d及7 d后复查听力;观察组除采用上述治疗方法外,另加含5% CO2的混合氧面罩吸入治疗,4次/d,每次半小时,7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1997年4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突发性耳聋疗效分级分为:(1)痊愈,250~4000 Hz各频率听阈恢复正常或达到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2)显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 dB以上。(3)有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 dB。(4)无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 dB[2]。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两组疗效结果见表1。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其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血管痉挛、血液循环障碍、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3]。另外,因为内耳只有一条内听动脉供血,所以一旦发生循环障碍,非常容易引起内耳供氧不足,这可能是突发性耳聋发生的解剖因素。目前突发性耳聋治疗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上多从改善微循环入手,营养神经,保护受损的毛细胞,增加细胞氧代谢,以防止和减少毛细胞的不可逆损害。其治愈率各家医院报道不一,且突发性耳聋的预后与患者年龄、初诊时间、听力曲线的类型、有无伴有眩晕等因素有密切关系[4],临床上也发现有一些患者未经治疗而自愈。Fish[5,6]于1976年就提出了通过混合氧吸入以提高内耳迷路氧含量的治疗方法,并于1983年推荐混合氧吸入作为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无创治疗方法。有动物实验表明,混合氧吸入能提高动物耳蜗血流,而纯氧吸入则引起血管收缩而使耳蜗血流减少,其基本原理可能是:(1)严重缺氧组织的血氧张力和血氧饱和度处于氧离曲线的陡直部分。吸入混合气中的CO2可提高血CO2张力,氧合血红蛋白离解曲线右移,使结合氧更易释放,从而改善组织供氧状况。(2)CO2可刺激颈总动脉窦感受器,使脑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7]。由于无法对比治疗与不治疗之间的差异,但笔者通过观察发现混合氧可以明显提高总体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且临床实施简便,无须高压氧等重型设备的高昂投入,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Stokroos RJ,Albers FW,Tenvergert EM.Antiviral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rual hearing loss:a prospective, randomized,double blind clinical trail[J].Acta Otolaryngol,1998,118:488-495.
[2]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头颈外科学分会.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41(5):325.
[3] Cioffetli G,Scarday ya A,Seraffini G,et al.Whole blood filter bility in Sudden deafness[J].Laryngoscope,1991,101(1):65.
[4] Pajor A,Durko T,Gryczynski M.Prognostic factors in sudden deafness [J].Otolaryngol,2003,57(2):271-275.
[5] Fish U,Muratak,Hossli G.Measurement of oxygen tension in human perilymph[J].Acta Otolaryngol(Stockh),1976,81:278-282.
[6] Fish U.Management of sudden deafness[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83,91:3-8.
[7] Kallinen J,Didier A,Miller J,et al.The effect of CO2 and O2 gas mixture on laser Dopple measured cochlear and skin blood flow in guinea pigs[J].Hear Res,1991,55:255-262.
(收稿日期:2011-10-24)
(本文编辑: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