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ao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展现数学教育的引导价值,开发学生的理性思维,教师应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引导学生独立学习、主动思考,依靠教学方法的转变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模式的转变.就当前教学活动来看,优秀的独立思考能力已经成为学生必须形成的重要素质.本文结合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活动展开论述,思考如何在发起教学工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6-0052-02
  收稿日期:2021-06-15
  作者简介:王本忠(1976.10-),男,江苏省扬州市高邮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网络信息教育研究.[FQ)]
  新课改理念构建了一种“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其注重学生活动的展示,强调学生的理性思维对于教学活动的影响.在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下,以教师为引导的教学工作已经无法满足相关教学要求.要主动积极的加工数量,发起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才是数学课程的发展出路.
   一、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难点问题
  1.受传统教学活动影响所产生的积弊问题
  要在教学活动中导入新的教学理念,根据新的教学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积极解决已经出现的教育问题.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中,相关教学工作难免受到既往的教学活动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学进度、教学速度视为评价教学活动的第一标准,并将学生的考试成绩视为评价教学工作质量的第一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记忆相关知识的能力得到训练,但其应用相关能力、独立思考的良好素质却没有受到针对性的训练.在以“灌输”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情况下,教师通过教学知识的长期灌输、大量灌输完成教学工作.从教学结果上来看,大部分学生都具备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但从教学过程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情感与独立意识,当教师给出相关问题、给出问题答案时,学生的独立思考兴趣被“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所掩盖,其主动回应相关问题的积极性极差,对于教学活动的关注仅仅局限于教学知识层次.部分学生虽然针对数学知识表现出了较强的思考兴趣与探究兴趣,但教师并不会为学生预留解答问题、思考问题的时间.在短时间的思索之后教师便会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答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经过思考所产生的数学灵感被所给出的“标准答案”所扰乱,自我思考能力的发展受到影响,长此以往,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学活动.
  2.受学生个人素质影响所产生的教育问题
  教师的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方法则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做好学生思维意识培训工作,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对于独立思考能力的生根发芽有着极为明显的影响.在新课改理念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强调学生素质对于教学活动的重要影响,并将针对学生能力的教学工作放在数学教育的首要位置,教师希望通过能力上的转变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方法的转变.但回顾学生的整体学习态势,其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素质却与教师的希冀背道而驰.大部分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当新的教学知识被引入到课堂当中,即使尚未完全掌握旧的数学理论,学生仍会尝试转移到新的教学活动当中,在这一学习模式下,“丢了西瓜捡芝麻”已经成为常态.部分学生甚至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当教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相关问题时,学生用闲谈、溜号、小动作等不良学习行为回应教师的学习任务.如果无法帮助学生改变落后的学习方法,在学生尚未了解“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价值的情况下发起教学工作,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无异于对牛弹琴.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可行策略
  1.提出问题,设立思考对象
  学习是一个通过不断积累获得经验的过程.要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学习、思考、应用知识的机会,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强调的是学生的接受,在教学工作中,教师给出相关问题并直接展出答案,以理论教育为第一目标,要求学生记忆相关数学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积累并加工数学信息的积极性较差,对于数学问题的理解也不够深入.
  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必须为学生提供思考对象,依靠合理的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以苏教版小学三年級数学教材《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相关教学为例.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改变主动给出答案的教学方式,通过展出相关物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观察,促使其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给出可用的数学概念.在教学环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出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并通过有关图形的平移旋转制作新的图案,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这些图形有哪些特点?如何利用第1个图形得到后续的图案?在对图形的平面结构进行分析之后,学生会给出答案:在图形的中间位置画一条线,将图形沿着这条线折叠起来,图形的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图形在移动一定的距离、旋转一定的角度之后能够得到后面的图案.当学生给出答案时,证明其已经在有关物象中获得了可用的数学知识,教师可结合学生的思考结果给出教学答案,使学生将数学答案与自身的思考成果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水平.
  2.创设情境,创造思考环境
  数学教育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理性思维在提问与回答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中,应注重保留教学活动的开放性,依靠学生的主动提问、主动回应优化数学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仅针对教学知识,而学生所提出的数学思考问题可能包含数学兴趣,生活经验,学习欲望等多种内容.教师应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依靠开放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独立思考环境.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可能性》的相关学习为例.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与概率有关的相关事件,当教师提出关键词“可能性”时,学生会产生新的思考:什么是可能性,可能性是否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存在较为明显的难度差异,教师可围绕“可能性”创造相应的教学情境:交流生活中与可能性有关的相关事件.在情景活动的引导下,学生会将抛掷硬币、汽车在十字路口的转向等活动与“可能性”这一概念结合起来,并提出“可能性是有关事件发生的几率”.在完成情境活动之后,教师提出新的思考问题: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可能性是否会变化?结合抛硬币,买彩票等活动,学生在独立思考之后会给出答案:对于不同的事物,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不同,可能性受到事物的发生特点的影响.在不同的情境中,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有关问题,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也趋于全面.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将既有信息與数学问题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完成信息调用工作.
  3.交流互动,引导学生表达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能够掌握不同的学习经验,这些学习经验相互融合,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独立思考并不意味着闭门造车,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交流环境,引导不同的学生将不同的思考经验记录下来,进而对数学学习问题作出积极回应.通过科学的交流活动,不同学生的思考成果融为一体,学生能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全新的思考经验.
  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多边形的面积》的相关学习为例,在该板块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提出思考问题:黑板上有一个梯形,如何计算梯形的面积?并要求学生在思考之后发起交流活动.在独立思考之后,学生会根据个人的数学学习能力、所积累的数学知识给出不同的答案.部分学生尝试对梯形进行拼接,将其转化为学过的图形,然后计算面积,如长方形、正方形等.部分学生则会直接查阅有关资料,利用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并将有关于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入到交流活动当中.依靠科学的交流活动,学生将思考、实践环节所搜集的信息展示出来,竞争心理被全面激发,在后续的独立思考环节,其他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所提出的学习结论被学生加工为思考灵感,使其能够更为高效的发起独立思考活动.
  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应该利用科学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发起教学工作,依靠思想、技能、知识的有机融合,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全新的教学格局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学生创造检验知识、应用知识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静.浅析小学数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6(03):18.
  [2]吴声莲.小学数学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探析[J].读写算(教研版),2015(009):266.
  [3]杨腊梅.浅谈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数字化用户,2016(51):96.
  [责任编辑:李 璟]
其他文献
摘 要:以新课程改革为导向,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发生改变,这种变化深刻且长远.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应该善于运用丰富化的教学资源和工具,还应该具备生本理念,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作为切入点,对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
摘 要: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重点已从原先的知识讲解转变成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而在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中,对学生的模型构建能力进行培养也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中数学的模型构建进行概述,并提出相应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模型构建;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7-0042-02  收稿日期:2021-06
从某种意义上说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比纯粹地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科学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必能事半功倍.教师需要在教学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课前通过问题设置让学生预习所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对物理教学提出较高要求.教师应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创新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态度与探究意识,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6-0088-02  收稿日期:2021-06-15  作者简介:周强(1968.9-),男,福
本文以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光的色彩”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了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将物理实验与课堂理论知识教学相结合,以及两者融合式教学的重要性.
摘 要:在新课标中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作为重点,目的即促进学生得以全方位发展.当下高中化学这门学科并不能全方位地满足新课程的教学需求,所以聚焦核心素养来探索高中化学的教学标准有着一定的必要性,立足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探索化学这门学科的教学法则,旨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鼓励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探索知识,以此强化高中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以及探索知识的意识,为此,通过探索有关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
摘 要: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绿色化学”理念逐渐渗透到化学教学中.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师在指导学生做化学实验室后除了要达到促使学生理解并吸收化学知识的目标,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渗透绿色化学理念,以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成为绿色化学的践行者.本文先简单概括“绿色化学”内涵,再从合理控制化学试剂使用量、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实验教学、替代或优化化学实验试剂与装置这几个方面就化
高中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即为高中数学,此也为高考的一项重要科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将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教师可将课堂互动
物理实验是高考必考题型,在理综卷中占到了一定比例,它的综合性强,能够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结合实际生活中会出现的问题,可以达到激发学生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的目的,本篇文章
摘 要:物理是以实验为主要研究手段的自然学科,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将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充分结合,进一步引领学生采用实验来学习物理、研究物理,让实验的魅力彰显学科的特色和学科的价值.此时,我们的实验教学,不仅只有教,更要有学,并通过评价来促进教与学的升级.  关键词:实验;教学评;初中物理;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8-0333(2021)26-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