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育人、教学、教研、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写作过程,诠释了写作过程是自己教育、教学、管理的思路不断清晰化、条理化、系统化的过程;是传播自己的教育、教学主张,引领个人成长与团队建设,促进学校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从一般教师到优秀教师的跨越过程。
关键词:中职;写作;成长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4C-0050-04
1986年,我大学毕业,在偏远的农村中职校——高庙职中一干就是22年,这里虽少了城市的繁华与便捷,却多了一份乡村的宁静与安详,正是这份宁静与安详,孕育了我读书、实践与反思的习惯。起初,我尝试将实践与反思写出来,获初步认可后(1992年《江苏教育》发表第一篇文章),逐步形成写作习惯。2008年,句容中专校整体搬迁至市郊,地理位置在变、条件在变,但我多年形成的习惯始终未变:勤于实践、善于反思、乐于提炼(写作),以此使自己的实践与思考更具逻辑性与系统性,更有广度与深度。如今,回望经行处,点点淡墨痕,回味这点点淡墨的着墨过程,往事历历在目。
一、倾心育人,提炼“三成”教育特色
(一)面向人人,提炼“三成”校训
职业教育作为尚没有厚重的传统却经历了不少坎坷的一类教育[1],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教育园地还相对贫瘠,尤其是农村中职校更是如此。对此,我根据农村中职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实际,面向人人,提出“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育人理念,1991年首次提炼出以成人、成功、成才的“三成”教育校训为核心的,具有校本特色的“三风一训”(校风:自尊、自强、创业、创新;教风:因材施教、知行相联;学风:学中做、做中学、学做合一),并以“三成”教育为主线,建设学生的精神家园。
(二)关爱学生,助力学生成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确信,人生中最可怕的因而最需要用爱抚、温柔、关怀、关注、善意去抚慰的,就是遭到毁损和伤害的孩子的心。”[2]与普通学校的学生相比,中职学校的学生尤其是农村中职的学生更需要爱的阳光,就像发育不良的人更需要营养,瘦弱的庄稼更需要肥料一样。[3]对此,我提出:让校园洋溢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芳香,师生同心、同行、同乐。育人过程中,把爱看作生命的基点、联结师生的纽带,强调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倡导真爱感人、真心待人、真情育人,无限投入育桃李,亲历了很多“化腐朽为神奇”的“朱邦敏”(学校一名典型的“双差生”,打架成性,谎话连篇,后经“三真”培育,找到自我,参加省技能大赛,获两个项目一等奖,保送本科)式成功案例。在实践、思考的基础上提炼出《倾注人文关怀,建设中职学生精神家园》《让职业教育多一些理想主义色彩》《释放经典教育思想生命力》《研析与践行: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中职教育》等文章发表在《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福建教育》《职教通讯》等刊物上。
(三)尊重学生,助力学生成功、成才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注意每一个学生,关怀每一个学生并以关切而深思熟虑的谨慎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的优缺点,这就是教育的根本之根本。”[4]为此,学校精心设计“三成”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表彰、天天有活动,个个有机会、人人能出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到展示,育人过程因此充满人文关怀,彰显着生命的活力。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及省技能大赛、创新大赛中获奖230多项,技能大赛获国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3项,省赛一等奖36项、二、三等奖180多项。在实践、思考的基础上,我提炼出《中职生,“直起腰杆做人”》《区别化教育: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学校道德的三位一体”思想对中职德育之启示》《技能竞赛制度引领下的专业建设若干思考》《以信息化助力中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等系列文章发表在《江苏教育》《江苏教育研究》《职教通讯》等刊物。
(四)重视引领,促进学生精神成长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5]而在学生的精神成长过程中,班主任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对此,围绕学生精神成长、班主任队伍建设、德育新大纲执行等主题,我提炼了《中职教育发展呼唤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中职班主任专业化建设之我见》《以“引路人”的价值标准引领新时代中职教师队伍建设》《中职德育新大纲的研析与践行》等系列文章发表在《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职教通讯》《中国职业技术育》等刊物。
系列文章的发表,我更坚定了“三成”教育的持续深入推进。学校“三成”教育特色鲜明,先后获评江苏省绿色學校、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最佳组织学校、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农林牧渔类专业优胜奖、全国“文明风采”优秀组织奖、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
二、专心教改,提炼区别化改革成果
(一)尊重差异,着力区别化教学改革
针对农村中职学生起点低、差异大,大批基础薄弱的学生“望学生畏”,厌学现象严重,有的不久就成为流生的现状,聚焦面向人人、多重选择、因材施教为核心的区别化教学改革。通过持续实践探索与反思,提炼出“目标分层、策略人本、路径多条、评价多元”的区别化教学模式[6],并身体力行,示范引领,先后获镇江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全国职业中学数学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多次组织面向全市及周边地区开展了深入推进区别化教学改革,打造有效课堂的系列活动,引起了省内外兄弟学校的广泛关注。在此基础上,提炼出《用区别化理念引领中职教学改革》《英国区别化数学教学及其对我国职高启示》《以区别化教育实践实现每位学生有效发展》《中职差异教学:生成逻辑、实施困境与实践进路》等区别化教学改革系列文章30多篇,发表在《职教通讯》《职业技术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江苏教育研究》等职教主要刊物上。《江苏教育》2010年第3期以独家策划“差生?差异!”的形式,通过7篇文章进行了深度解析,引起广泛关注。
关键词:中职;写作;成长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4C-0050-04
1986年,我大学毕业,在偏远的农村中职校——高庙职中一干就是22年,这里虽少了城市的繁华与便捷,却多了一份乡村的宁静与安详,正是这份宁静与安详,孕育了我读书、实践与反思的习惯。起初,我尝试将实践与反思写出来,获初步认可后(1992年《江苏教育》发表第一篇文章),逐步形成写作习惯。2008年,句容中专校整体搬迁至市郊,地理位置在变、条件在变,但我多年形成的习惯始终未变:勤于实践、善于反思、乐于提炼(写作),以此使自己的实践与思考更具逻辑性与系统性,更有广度与深度。如今,回望经行处,点点淡墨痕,回味这点点淡墨的着墨过程,往事历历在目。
一、倾心育人,提炼“三成”教育特色
(一)面向人人,提炼“三成”校训
职业教育作为尚没有厚重的传统却经历了不少坎坷的一类教育[1],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教育园地还相对贫瘠,尤其是农村中职校更是如此。对此,我根据农村中职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实际,面向人人,提出“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育人理念,1991年首次提炼出以成人、成功、成才的“三成”教育校训为核心的,具有校本特色的“三风一训”(校风:自尊、自强、创业、创新;教风:因材施教、知行相联;学风:学中做、做中学、学做合一),并以“三成”教育为主线,建设学生的精神家园。
(二)关爱学生,助力学生成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确信,人生中最可怕的因而最需要用爱抚、温柔、关怀、关注、善意去抚慰的,就是遭到毁损和伤害的孩子的心。”[2]与普通学校的学生相比,中职学校的学生尤其是农村中职的学生更需要爱的阳光,就像发育不良的人更需要营养,瘦弱的庄稼更需要肥料一样。[3]对此,我提出:让校园洋溢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芳香,师生同心、同行、同乐。育人过程中,把爱看作生命的基点、联结师生的纽带,强调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倡导真爱感人、真心待人、真情育人,无限投入育桃李,亲历了很多“化腐朽为神奇”的“朱邦敏”(学校一名典型的“双差生”,打架成性,谎话连篇,后经“三真”培育,找到自我,参加省技能大赛,获两个项目一等奖,保送本科)式成功案例。在实践、思考的基础上提炼出《倾注人文关怀,建设中职学生精神家园》《让职业教育多一些理想主义色彩》《释放经典教育思想生命力》《研析与践行: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中职教育》等文章发表在《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福建教育》《职教通讯》等刊物上。
(三)尊重学生,助力学生成功、成才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注意每一个学生,关怀每一个学生并以关切而深思熟虑的谨慎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的优缺点,这就是教育的根本之根本。”[4]为此,学校精心设计“三成”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表彰、天天有活动,个个有机会、人人能出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到展示,育人过程因此充满人文关怀,彰显着生命的活力。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及省技能大赛、创新大赛中获奖230多项,技能大赛获国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3项,省赛一等奖36项、二、三等奖180多项。在实践、思考的基础上,我提炼出《中职生,“直起腰杆做人”》《区别化教育: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学校道德的三位一体”思想对中职德育之启示》《技能竞赛制度引领下的专业建设若干思考》《以信息化助力中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等系列文章发表在《江苏教育》《江苏教育研究》《职教通讯》等刊物。
(四)重视引领,促进学生精神成长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5]而在学生的精神成长过程中,班主任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对此,围绕学生精神成长、班主任队伍建设、德育新大纲执行等主题,我提炼了《中职教育发展呼唤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中职班主任专业化建设之我见》《以“引路人”的价值标准引领新时代中职教师队伍建设》《中职德育新大纲的研析与践行》等系列文章发表在《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职教通讯》《中国职业技术育》等刊物。
系列文章的发表,我更坚定了“三成”教育的持续深入推进。学校“三成”教育特色鲜明,先后获评江苏省绿色學校、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最佳组织学校、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农林牧渔类专业优胜奖、全国“文明风采”优秀组织奖、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
二、专心教改,提炼区别化改革成果
(一)尊重差异,着力区别化教学改革
针对农村中职学生起点低、差异大,大批基础薄弱的学生“望学生畏”,厌学现象严重,有的不久就成为流生的现状,聚焦面向人人、多重选择、因材施教为核心的区别化教学改革。通过持续实践探索与反思,提炼出“目标分层、策略人本、路径多条、评价多元”的区别化教学模式[6],并身体力行,示范引领,先后获镇江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全国职业中学数学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多次组织面向全市及周边地区开展了深入推进区别化教学改革,打造有效课堂的系列活动,引起了省内外兄弟学校的广泛关注。在此基础上,提炼出《用区别化理念引领中职教学改革》《英国区别化数学教学及其对我国职高启示》《以区别化教育实践实现每位学生有效发展》《中职差异教学:生成逻辑、实施困境与实践进路》等区别化教学改革系列文章30多篇,发表在《职教通讯》《职业技术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江苏教育研究》等职教主要刊物上。《江苏教育》2010年第3期以独家策划“差生?差异!”的形式,通过7篇文章进行了深度解析,引起广泛关注。